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分別增長53.8%和53.3%。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動力電池的配套數量有所增加。中國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配套能力超過370億瓦時,同比增長30%以上。不可否認的是,動力電池市場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可觀的增長。在這一增長的背后,這個領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提升,第二陣營企業掀起風暴。
當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增長時,動力電池數量的增加是業界所期待的。然而,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動力電池公司都會走到一起。事實是,盡管業內許多企業都雄心勃勃地想在該領域贏得更多股份,但行業“紅利”正在少數企業身上聚集。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在最近的一次論壇上指出,2017年,前五大企業在動力電池中的占比超過60%;前20名企業的配套能力占比達到87%。根據協會發布的2017年鋰電池累計裝機容量排名(如上所示),企業鋰電池占比與上述情況基本一致。此外,中國汽車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還顯示,2017年,前兩大動力電池的配套能力約占全年總配套能力的45%,前十大企業的配套能力占比近70%。由此可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無非是以下兩點:第一,無論是行業門檻不斷提高,還是投資者逐漸趨于理性,該領域的新進入者數量都在減少;第二,在2016年現有企業數量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之間的差距拉大,技術、產能和資本相對較強的企業規模快速增長,而業績較差的企業開始逐漸被淘汰。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約為150家,而2017年,相應的數量僅為80多家。除了肯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兩家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動力電池龍頭公司。通過2017年企業動力電池的配套情況不難發現,那些闖入第二陣營并不斷刷新排名的公司不可小覷。在過去的一年里,這些企業迅速趕上了第一陣營,實力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未來前景樂觀。例如,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動力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了解,2017年配套產量約1.7萬輛,位居前十。無論是銷量的增長還是市場的擴張,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據格仕汽車介紹,星恒電源一直在支持19家汽車制造商,包括東風股份、東風小康、重慶瑞馳、奇瑞、長安、金龍和一汽。2017年,目錄共推薦了35款車型,其中:物流車28輛,乘用車7輛;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車領域,星恒電源持續表現良好,配套數量排名前三,并向上進攻;
同時,它還成功進入乘用車領域,并批量支持了多家企業。截至2017年,它已經支持了超過1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共同努力實現雙贏之外,這是成為市場需求的最后決定。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付出才能收獲。動力電池公司顯然無法享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好處。在國家層面,這些企業必須共同努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市場,使這個市場不受核心零部件的約束,避免走傳統汽車過去走過的老路;
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企業只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剛需”,才能生存并從中獲利。要想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夠抓住這個市場需求。目前,動力電池企業除了必須以安全性能為基礎外,至少還必須面臨能量密度、性價比和生產建設等方面的挑戰。
近兩年來,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不斷刷新。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不僅來自于能量密度,還來自于充電樁、電站建設和車輛設計的共同進步。電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應過分強調。國家863電動汽車專用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東曾表示,最近過分強調能量密度,但實際上,安全、長壽命、低成本是相關企業未來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急需解決的問題。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當相關基礎設施足夠完善,汽車節能取得長足進步時,續航里程可能會變得不那么重要。無論是基于擴大自身實力,還是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降低電池成本、提高綜合性價比都是動力電池企業的必修課。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電池系統價格將繼續降至1.3元/Wh,降幅約為10-15%。也就是說,從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電池成本在逐年下降,但受原材料價格的影響,下降的空間實際上是有限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一些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電池良率等有效途徑來提高電池綜合性價比的企業可以獲得比較優勢。星恒電源總裁馮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星恒之所以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并成功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主要原因之一是星恒在生產線建設和產品測試方面投入嚴格,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了動力電池產品的綜合性價比。他透露,目前星恒的電池產品可實現2000次循環壽命,5年保證20萬公里,8年保證12萬公里,不僅在高低溫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更重要的是通過升級制造、技術和二次利用,它還準備了1元/千瓦時的成本,這將成為它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劍。隱藏在產品背后的生產和建設似乎很容易被行業忽視,但它貢獻了很多。例如,動力電池性價比的提高不僅受材料成本的影響,還與供應鏈建設、生產模式優化、工藝路線選擇、設備選擇、工廠布局和場地利用等有關。此外,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需要合理的生產線和產能布局來支撐,這也取決于相應的生產建設。據了解,2017年底,星恒建成26148平方米鋁殼電池生產線,年產量1.3GWhVDA標準尺寸。2018年,星恒電力將開設兩條生產線,一條用于更換鉛酸電池,另一條用于滿足1元/Wh的生產需求。由此可見,在這方面,星恒也有著深刻的思考和策略。綜上所述,在當前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動力電池企業至少應該將以上幾點作為重要考慮因素。當然,言下之意并不是說它們應該成為能量密度最高、電池價格最低或產能最大的企業,而是能夠更好地平衡性價比、能量密度和足夠硬件支持的企業,bec……
一旦他們忽視了一件事,他們很可能會被其中一個缺點“拖累”,從而錯過機會。總之,檢驗動力電池企業綜合實力的時候到了!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7年,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為79.4萬輛和77.7萬輛,分別增長53.8%和53.3%。在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動力電池的配套數量有所增加。中國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2017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總配套能力超過370億瓦時,同比增長30%以上。不可否認的是,動力電池市場在過去一年中取得了可觀的增長。在這一增長的背后,這個領域悄然發生了一些變化。。。動力電池行業集中度提升,第二陣營企業掀起風暴。
當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大幅增長時,動力電池數量的增加是業界所期待的。然而,似乎并不是所有的動力電池公司都會走到一起。事實是,盡管業內許多企業都雄心勃勃地想在該領域贏得更多股份,但行業“紅利”正在少數企業身上聚集。中國化學與物理動力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延龍在最近的一次論壇上指出,2017年,前五大企業在動力電池中的占比超過60%;前20名企業的配套能力占比達到87%。根據協會發布的2017年鋰電池累計裝機容量排名(如上所示),企業鋰電池占比與上述情況基本一致。此外,中國汽車研究院的相關數據還顯示,2017年,前兩大動力電池的配套能力約占全年總配套能力的45%,前十大企業的配套能力占比近70%。由此可見,國內動力電池行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高。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答案無非是以下兩點:第一,無論是行業門檻不斷提高,還是投資者逐漸趨于理性,該領域的新進入者數量都在減少;第二,在2016年現有企業數量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企業之間的差距拉大,技術、產能和資本相對較強的企業規模快速增長,而業績較差的企業開始逐漸被淘汰。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動力電池配套企業數量約為150家,而2017年,相應的數量僅為80多家。除了肯定行業集中度的提高,中國已經出現了一兩家市場認可度較高的動力電池龍頭公司。通過2017年企業動力電池的配套情況不難發現,那些闖入第二陣營并不斷刷新排名的公司不可小覷。在過去的一年里,這些企業迅速趕上了第一陣營,實力逐漸得到市場認可,未來前景樂觀。例如,自2003年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動力鋰電池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據了解,2017年配套產量約1.7萬輛,位居前十。無論是銷量的增長還是市場的擴張,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據格仕汽車介紹,星恒電源一直在支持19家汽車制造商,包括東風股份、東風小康、重慶瑞馳、奇瑞、長安、金龍和一汽。2017年,目錄共推薦了35款車型,其中:物流車28輛,乘用車7輛;值得一提的是,在物流車領域,星恒電源持續表現良好,配套數量排名前三,并向上進攻;
同時,它還成功進入乘用車領域,并批量支持了多家企業。截至2017年,它已經支持了超過1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共同努力實現雙贏之外,這是成為市場需求的最后決定。俗話說,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只有付出才能收獲。動力電池公司顯然無法享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好處。在國家層面,這些企業必須共同努力,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市場,使這個市場不受核心零部件的約束,避免走傳統汽車過去走過的老路;
從企業自身的角度來看,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動力電池企業只有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剛需”,才能生存并從中獲利。要想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首先要做的就是能夠抓住這個市場需求。目前,動力電池企業除了必須以安全性能為基礎外,至少還必須面臨能量密度、性價比和生產建設等方面的挑戰。
近兩年來,電池的能量密度不斷提高,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不斷刷新。但不可否認的是,消費者的里程焦慮不僅來自于能量密度,還來自于充電樁、電站建設和車輛設計的共同進步。電池能量密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不應過分強調。國家863電動汽車專用動力電池測試中心主任王子東曾表示,最近過分強調能量密度,但實際上,安全、長壽命、低成本是相關企業未來在沒有補貼的情況下急需解決的問題。甚至有業內人士指出,當相關基礎設施足夠完善,汽車節能取得長足進步時,續航里程可能會變得不那么重要。無論是基于擴大自身實力,還是擴大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降低電池成本、提高綜合性價比都是動力電池企業的必修課。相關研究機構預測,2018年電池系統價格將繼續降至1.3元/Wh,降幅約為10-15%。也就是說,從行業的整體情況來看,雖然電池成本在逐年下降,但受原材料價格的影響,下降的空間實際上是有限的。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意味著一些通過優化生產工藝、提高電池良率等有效途徑來提高電池綜合性價比的企業可以獲得比較優勢。星恒電源總裁馮曉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星恒之所以在新能源物流車領域取得驕人成績并成功進軍新能源乘用車市場,主要原因之一是星恒在生產線建設和產品測試方面投入嚴格,并在此基礎上提高了動力電池產品的綜合性價比。他透露,目前星恒的電池產品可實現2000次循環壽命,5年保證20萬公里,8年保證12萬公里,不僅在高低溫性能和安全性能方面具有明顯優勢,更重要的是通過升級制造、技術和二次利用,它還準備了1元/千瓦時的成本,這將成為它參與市場競爭的核心劍。隱藏在產品背后的生產和建設似乎很容易被行業忽視,但它貢獻了很多。例如,動力電池性價比的提高不僅受材料成本的影響,還與供應鏈建設、生產模式優化、工藝路線選擇、設備選擇、工廠布局和場地利用等有關。此外,動力電池企業的發展需要合理的生產線和產能布局來支撐,這也取決于相應的生產建設。據了解,2017年底,星恒建成26148平方米鋁殼電池生產線,年產量1.3GWhVDA標準尺寸。2018年,星恒電力將開設兩條生產線,一條用于更換鉛酸電池,另一條用于滿足1元/Wh的生產需求。由此可見,在這方面,星恒也有著深刻的思考和策略。綜上所述,在當前和未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動力電池企業至少應該將以上幾點作為重要考慮因素。當然,言下之意并不是說它們應該成為能量密度最高、電池價格最低或產能最大的企業,而是能夠更好地平衡性價比、能量密度和足夠硬件支持的企業,bec……
一旦他們忽視了一件事,他們很可能會被其中一個缺點“拖累”,從而錯過機會。總之,檢驗動力電池企業綜合實力的時候到了!
在電動車領域,奔馳的表現一直很積極。最近,奔馳宣布要建成“全球電池供應網絡”。一家汽車制造商對電動車重不重視,從它的電池供應鏈就能看出來。
1900/1/1 0:00:00據EVSales公布的數據顯示,得益于美國、歐洲尤其是中國市場的優異表現,全球電動車市場12月份銷量創下歷史新高,交付量超過170000輛,同比漲幅達到67;
1900/1/1 0:00:00隨著行業排名第三、“最好騎”的小藍單車,以欠款2億元宣告倒閉,并被滴滴托管,共享單車企業的競爭格局終現水落石出。2016年底,共享單車在中國如雨后春筍般從試點城市迅速向全國大多數城市蔓延。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戴姆勒卡車在東京周邊的公路上測試三菱Fuso重卡車隊,旨在測試其網絡互聯及半自動駕駛功能。
1900/1/1 0:00:002018年1月24日,在華盛頓車展現場,美國參議院商務、科學和運輸委員會主席、參議員JohnThune召開了主題為“推動汽車創新和聯邦政策”的聽證會。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一家名叫Nuroai的新公司在自動駕駛汽車技術上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的概念。Nuroai是由兩位前谷歌工程師所創辦,他們曾經在谷歌大名鼎鼎的自動駕駛部門工作。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