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新能源合資不受限 外資電動車企或成市場“收割者”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來源:新浪汽車

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目錄》),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目錄》中沒有指出,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設立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不受兩家公司的限制。

有專家認為,這相當于改變市場換技術的老套路,對于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來說是沒有必要的。市場開放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將被打破,國外新能源汽車公司或將“坐享其成”。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強強聯合,利用市場化手段加快純電動汽車行業的技術升級,以更快的速度實現更好的發展。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當外國新能源進入中國時,可能很難看到“合資潮”。

工信部日前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降低傳統汽車的產能,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成為國內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據臨時協會統計,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7%和53%。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市場,也是許多車企眼中的“肥肉”。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步擴大和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更多外資企業將尋求合資伙伴,在中國設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以打開中國市場。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涌現出更多純電動汽車合資產品。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不過,有業內人士猜測,新能源合資車企的出現不會像傳統汽車領域那樣多。一方面,上汽榮威、廣汽傳祺、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中國自主品牌都急于在本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竭盡全力,試圖在品牌上超越外國車企,在新能源方面不太可能與外國車企合資。另一方面,目前國家嚴格控制新能源生產資質,外資企業要在中國成立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需要與國內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有限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強大的聯盟?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不贊成開放。”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企業并不缺乏資金,技術差距也沒有傳統汽車大,從行業本身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必要的。

從傳統汽車的發展歷史來看,“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并不成功,國內車企還沒有真正掌握汽車的主要技術。王炳剛擔心,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對外開放后會產生依賴性,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會減少,重蹈傳統汽車的覆轍。

然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放開限制后,新成立的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這有利于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有背書和引領……

外國汽車品牌的技術。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形成強強聯合的局面。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外國汽車公司可能會享受成功。

近年來,在政策的支持下,以比亞迪、吉利、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據公交協會數據顯示,盡管自主品牌占據了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幾乎所有的份額,但國內電動汽車仍以低端為主。

預計2019-2020年將有大量國外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市場,這不僅激發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也引起了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關注。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曾公開表示,國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可能會“收割”自主品牌培育的市場成果。如果市場完全開放,自主品牌就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

有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賺不到錢,前期已經花了很多錢培育市場和產業,不應該讓外資企業坐享其成。同時,他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仍存在不足,沒有能力在市場上充分競爭。國軒高新動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徐興武也表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公司不具備與外國品牌競爭的能力。目前,對開設新能源合資企業的限制有點早。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步放開,外國品牌開始在中國部署新能源產品已成為既定事實。國內汽車公司不必太擔心。當前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積累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品牌,減少對產業政策的依賴,努力在本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趕上國外汽車公司。來源:新浪汽車

6月2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正式發布《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目錄》),自2017年7月28日起施行。《目錄》中沒有指出,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設立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不受兩家公司的限制。

有專家認為,這相當于改變市場換技術的老套路,對于當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來說是沒有必要的。市場開放后,自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將被打破,國外新能源汽車公司或將“坐享其成”。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是強強聯合,利用市場化手段加快純電動汽車行業的技術升級,以更快的速度實現更好的發展。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當外國新能源進入中國時,可能很難看到“合資潮”。

工信部日前發布的《乘用車企業平均油耗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指出,降低傳統汽車的產能,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將成為國內汽車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

作為中國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據臨時協會統計,2016年,新能源汽車生產51.7萬輛,銷售50.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1.7%和53%。中國已經成為新能源汽車發展的重要市場,也是許多車企眼中的“肥肉”。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正處于快速發展時期。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逐步擴大和配套設施的逐步完善……

外資企業將尋求合資伙伴,在中國設立電動汽車生產企業,以打開中國市場。未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涌現出更多純電動汽車合資產品。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不過,有業內人士猜測,新能源合資車企的出現不會像傳統汽車領域那樣多。一方面,上汽榮威、廣汽傳祺、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等中國自主品牌都急于在本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竭盡全力,試圖在品牌上超越外國車企,在新能源方面不太可能與外國車企合資。另一方面,目前國家嚴格控制新能源生產資質,外資企業要在中國成立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需要與國內許多新能源汽車企業競爭有限的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強大的聯盟?

“從產業發展的角度來看,我不贊成開放。”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工程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企業并不缺乏資金,技術差距也沒有傳統汽車大,從行業本身的角度來看,這是不必要的。

從傳統汽車的發展歷史來看,“以市場換技術”的戰略并不成功,國內車企還沒有真正掌握汽車的主要技術。王炳剛擔心,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對外開放后會產生依賴性,核心技術產品的研發會減少,重蹈傳統汽車的覆轍。

然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放開限制后,新成立的合資新能源汽車企業的主動權掌握在中國企業手中,有利于在外國汽車品牌的背書和領先技術下發展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形成強強聯合的局面。

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外國汽車公司可能會享受成功。

近年來,在政策的支持下,以比亞迪、吉利、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產品質量和數量都得到了快速提升。據公交協會數據顯示,盡管自主品牌占據了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幾乎所有的份額,但國內電動汽車仍以低端為主。

預計2019-2020年將有大量國外品牌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市場,這不僅激發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活力,也引起了自主新能源汽車企業的關注。北汽新能源營銷公司總經理張勇曾公開表示,國外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公司可能會“收割”自主品牌培育的市場成果。如果市場完全開放,自主品牌就需要更多的政府支持。

有新能源汽車行業人士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賺不到錢,前期已經花了很多錢培育市場和產業,不應該讓外資企業坐享其成。同時,他表示,目前自主品牌新能源仍存在不足,沒有能力在市場上充分競爭。國軒高新動力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裁徐興武也表示,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公司不具備與外國品牌競爭的能力。目前,對開設新能源合資企業的限制有點早。

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逐步放開,外國品牌開始在中國部署新能源產品已成為既定事實。國內汽車公司不必太擔心。當前最重要的是抓緊時間積累新能源汽車技術和品牌,減少對產業政策的依賴,努力在本輪汽車產業轉型升級中趕上國外汽車公司。

標簽:比亞迪廣汽傳祺榮威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首發地方規范目錄 深扒河南如何破解低速車管理難題

來源:第一電動網作者:宋愛菊雖然國標委早在2016年9月就擬立項四輪低速電動車技術條件,授予其合法身份,然而最先做出里程碑式推進,出臺具有法律意義的地方性政策目錄的卻是河南省政府。

1900/1/1 0:00:00
徐州公示2016年充電樁建設省級補貼資金情況,3企業將分996.76萬元

7月5日,徐州市經信委公示了相關企業申報2016年充電樁建設省級補貼資金情況。

1900/1/1 0:00:00
2017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發布,新能源汽車對外開放提速

來源:中國汽車報日前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發布了《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以下簡稱“2017版《目錄》”并于7月28日起施行。

1900/1/1 0:00:00
堅瑞沃能追購10萬噸澳礦,Altura攜手沃特瑪創新聯盟

來源:澳華財經在線Altura礦業有限公司(ASX:AJM)于10日宣布,與中國陜西電池生產商堅瑞沃能股份有限公司(SHE:300116)簽署具約束性的承銷協議,并根據這一新協議,

1900/1/1 0:00:00
德國大學研究發現,為自動駕駛汽車編程道德并不難

來源:車云網DEN近日,德國奧斯納布呂克大學認知科學學院的一項最新研究表明,人類在駕駛過程中做出的道德抉擇并沒有此前認為的那么復雜,或者說與環境的關聯度不大。

1900/1/1 0:00:00
覬覦中國市場,通用/寶馬/松下等6家巨頭在華布局新能源

來源:高工鋰電網國際能源署IEA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中國在全球電動車銷量中的占比超過40,繼續保持全球最大電動汽車市場的地位。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