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第一電氣網作者:造車評論
備受矚目的特斯拉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終于落地,上海最終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競爭中獲勝。
2017年6月22日,特斯拉發布官方聲明:“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討論在該地區建廠的可能性。正如之前所溝通的,到今年年底,我們的本地化計劃將更加明確。特斯拉已經深入中國市場。同時,為了更好地為世界各地的市場服務,我們正在不斷評估e全球潛在制造工廠的位置。盡管我們預計大部分生產仍將在美國完成,但我們需要在海外設立工廠,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我們的產品。"
自主汽車企業以“寄生”模式退出
根據中國當地的政策規定,特斯拉需要與當地一家企業建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為50:50。據上海媒體《汽車日報》報道,當地非汽車制造國有企業上海電氣集團已成為特斯拉的合資伙伴,而不是上汽集團。
如果上述信息準確,特斯拉將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非汽車制造企業合資企業并有能力在中國落地生產的汽車制造商。我們可以稱之為“特斯拉模式”,這意味著未來所有外國車企都將在中國設立工廠,它們將選擇與非汽車制造商建立合資企業。
就外國汽車制造商而言,與當地汽車制造商合作的劣勢非常明顯:1。知識產權可能泄露給競爭對手。2、為競爭對手帶來深遠的利潤,并不斷為其培養人才。3、本土車企做大后會與外方爭奪話語權,增加內耗。
本案的落地,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發出了強烈信號,未來基本不指望通過成立合資公司來反哺自主品牌的研發盈利。
自1985年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大眾簽署協議以來,已經32年了。這一戰略的結果是,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培養了人才。然而,許多本土汽車集團依靠合資企業的輸血和寄生,過著沒有野心的舒適生活,而依賴性增長的副作用是消磨自主發展品牌的精神。
即使沒有“特斯拉模式”,放開股比也將是中國在全球推動、引領新一輪全球化浪潮的客觀結果。對于中國的所有企業家來說,有必要將自己融入全球格局,配置資金、市場、技術和人才。
當地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不需要哭。
特斯拉進入中國對當地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說似乎是個壞消息,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原因如下:
1.特斯拉在中國的產能有限。從奠定工廠的基石、投入生產、提高產能到生產,這需要一個過程。
2.特斯拉只能覆蓋一部分細分市場,主要切斷豪華品牌的份額,市場份額在15%左右。
3.本土品牌仍然可以享受各種補貼,并具有價格優勢。
4.特斯拉的本地化運營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以馬斯克起訴中國記者和消費者的風格,要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并不容易。
特斯拉國內生產的好處顯而易見:
1.特斯拉的大賣將推動中國新一波消費者使用電動汽車,這是許多人使用電動汽車時自然的消費者教育。
2.特斯拉的產品體驗(美國最好的用戶滿意度)和服務體驗(獨家充電網絡,傳播越來越廣)將迫使當地新能源制造商充分提高產品質量,完善服務體系。
3.將為中國帶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汽車供應鏈。在特斯拉的制造基地周圍,將有一個動力電池、一個支持完全無人化標準的傳感組件供應鏈,以及一個本地化的驗證和測試基地。
4.我們將在中國培養一大批成熟的人才……
,例如動力電池,因為ADAS包括生產和運營方面的人才。車平軍可以斷言,特斯拉將成為中國本土車企的“人才輸送團隊”。
特斯拉進入中國將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對用戶的教育、產品質量的提高、服務體系的完善、產業鏈和人才體系的成熟。特斯拉的角色就像最初智能手機中的蘋果。雖然它是一條“鯰魚”,但它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不必擔心特斯拉會吃掉一個大市場,其他電動汽車公司可以分享細分市場的巨大紅利。
燃油車企業的噩夢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迅速普及,燃油車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大,這就是原有的動力總成供應鏈。一批新興的“野蠻人”通過斗地主,逐漸奪走了最大市場傳統車企的市場份額。
2017年前五個月,中國整體汽車市場的增長率降至3.71%,導致許多品牌的庫存量很大,這些庫存分布在汽車公司和經銷商的倉庫中。為了消化庫存,汽車公司不得不加大促銷力度,價格戰此起彼伏,損害了汽車公司和汽車經銷商的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持續增加,這意味著燃油車市場持續下滑。
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8%時,燃油車市場的增長率很可能為負。此時,許多企業將出現產能利用率不足、庫存積壓和經營狀況下降的情況。一些品牌不佳的汽車公司將首先在市場競爭中失敗。
中國的汽車工業一直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汽車行業就會陷入鋼鐵行業這樣嚴重的產能過剩困境。因為與鋼鐵相比,汽車企業的營業額更大,就業稅更高,地方政府不希望看到作為經濟支柱的汽車企業崩潰,會盡最大努力繼續他們的生活。會導致大量無效產能無法退出市場,導致整個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該死,你不能死,你應該活著。
主管部門嚴格控制傳統車企的產能是非常正確的。
然而,對于燃油車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不要被眼前的大好形勢沖昏頭腦。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肯定會出現,需要盡快提前規劃,主動完成從傳統電力向新能源電力的轉換。來源:第一電氣網作者:造車評論
備受矚目的特斯拉在中國的合資企業終于落地,上海最終在這場曠日持久的競爭中獲勝。
2017年6月22日,特斯拉發布官方聲明:“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國市場,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討論在該地區建廠的可能性。正如之前所溝通的,到今年年底,我們的本地化計劃將更加明確。特斯拉已經深入中國市場。同時,為了更好地為世界各地的市場服務,我們正在不斷評估e全球潛在制造工廠的位置。盡管我們預計大部分生產仍將在美國完成,但我們需要在海外設立工廠,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我們的產品。"
自主汽車企業以“寄生”模式退出
根據中國當地的政策規定,特斯拉需要與當地一家企業建立合資公司,持股比例為50:50。據上海媒體《汽車日報》報道,當地非汽車制造國有企業上海電氣集團已成為特斯拉的合資伙伴,而不是上汽集團。
如果上述信息準確,特斯拉將成為中國第一家擁有非汽車制造企業合資企業并有能力在中國落地生產的汽車制造商。我們可以稱之為“特斯拉模式”,這意味著未來所有外國車企都將在中國設立工廠,它們將選擇與非汽車制造商建立合資企業。
到目前為止……
就外國汽車制造商而言,與當地汽車制造商合作的劣勢非常明顯:1。知識產權可能泄露給競爭對手。2、為競爭對手帶來深遠的利潤,并不斷為其培養人才。3、本土車企做大后會與外方爭奪話語權,增加內耗。
本案的落地,向中國本土汽車品牌發出了強烈信號,未來基本不指望通過成立合資公司來反哺自主品牌的研發盈利。
自1985年中國第一家合資企業上海大眾簽署協議以來,已經32年了。這一戰略的結果是,中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國,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培養了人才。然而,許多本土汽車集團依靠合資企業的輸血和寄生,過著沒有野心的舒適生活,而依賴性增長的副作用是消磨自主發展品牌的精神。
即使沒有“特斯拉模式”,放開股比也將是中國在全球推動、引領新一輪全球化浪潮的客觀結果。對于中國的所有企業家來說,有必要將自己融入全球格局,配置資金、市場、技術和人才。
當地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不需要哭。
特斯拉進入中國對當地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來說似乎是個壞消息,但事實并非完全如此。原因如下:
1.特斯拉在中國的產能有限。從奠定工廠的基石、投入生產、提高產能到生產,這需要一個過程。
2.特斯拉只能覆蓋一部分細分市場,主要切斷豪華品牌的份額,市場份額在15%左右。
3.本土品牌仍然可以享受各種補貼,并具有價格優勢。
4.特斯拉的本地化運營仍有巨大的提升空間。以馬斯克起訴中國記者和消費者的風格,要在中國取得巨大成功并不容易。
特斯拉國內生產的好處顯而易見:
1.特斯拉的大賣將推動中國新一波消費者使用電動汽車,這是許多人使用電動汽車時自然的消費者教育。
2.特斯拉的產品體驗(美國最好的用戶滿意度)和服務體驗(獨家充電網絡,傳播越來越廣)將迫使當地新能源制造商充分提高產品質量,完善服務體系。
3.將為中國帶來具有全球競爭力的智能汽車供應鏈。在特斯拉的制造基地周圍,將有一個動力電池、一個支持完全無人化標準的傳感組件供應鏈,以及一個本地化的驗證和測試基地。
4.我們將在中國培養大量成熟的人才,例如動力電池,因為ADAS包括生產和運營方面的人才。車平軍可以斷言,特斯拉將成為中國本土車企的“人才輸送團隊”。
特斯拉進入中國將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包括對用戶的教育、產品質量的提高、服務體系的完善、產業鏈和人才體系的成熟。特斯拉的角色就像最初智能手機中的蘋果。雖然它是一條“鯰魚”,但它可以推動整個行業的發展和進步。不必擔心特斯拉會吃掉一個大市場,其他電動汽車公司可以分享細分市場的巨大紅利。
燃油車企業的噩夢
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迅速普及,燃油車企業受到的傷害最大,這就是原有的動力總成供應鏈。一批新興的“野蠻人”通過斗地主,逐漸奪走了最大市場傳統車企的市場份額。
2017年前五個月,中國整體汽車市場的增長率降至3.71%,導致許多品牌的庫存量很大,這些庫存分布在汽車公司和經銷商的倉庫中。為了消化庫存,汽車公司不得不加大促銷力度,價格戰此起彼伏,損害了汽車公司和汽車經銷商的盈利能力。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持續增加,這意味著燃油車市場持續下滑。
當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份額達到8%時,燃油車市場的增長率很可能為負……
此時,許多企業將出現產能利用率不足、庫存積壓和經營狀況下降的情況。一些品牌不佳的汽車公司將首先在市場競爭中失敗。
中國的汽車工業一直面臨著產能過剩的局面。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汽車行業就會陷入鋼鐵行業這樣嚴重的產能過剩困境。因為與鋼鐵相比,汽車企業的營業額更大,就業稅更高,地方政府不希望看到作為經濟支柱的汽車企業崩潰,會盡最大努力繼續他們的生活。會導致大量無效產能無法退出市場,導致整個行業結構性產能過剩。該死,你不能死,你應該活著。
主管部門嚴格控制傳統車企的產能是非常正確的。
然而,對于燃油車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不要被眼前的大好形勢沖昏頭腦。行業整體產能過剩肯定會出現,需要盡快提前規劃,主動完成從傳統電力向新能源電力的轉換。
來源:新浪科技6月27日,英偉達Nvidia和沃爾沃汽車Volvo周二宣布,將聯合其他幾家公司共同開發和銷售自動駕駛人工智能平臺。
1900/1/1 0:00:00第四屆環青海湖(國際)電動汽車挑戰賽于6月22日在青海落下帷幕,全程賽事共分為5天進行,而22日也是比賽的最后一天,同時也是最關鍵的續航能力的測試比拼。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日前,海南省交通運輸廳印發了《新能源汽車在交通運輸行業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作者:徐云飛2017有特斯拉為第一大客戶的旭升汽車,在遞交招股說明書后,乘著特斯拉概念股的春風,揚帆起航,引起眾多關注。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作者:雷洪鈞歐陽明高教授在最近的一次高峰論壇上介紹,2020年動力電池成本(1元瓦時)是既定目標。如果實現,我國電動汽車就不需要國家補貼了。
1900/1/1 0:00:00來源:第一電動網作者:孫琪深時間撥回到4月12日,第二天便是奇點汽車iS6的發布會,晚上沈海寅有三個飯局,他的供應商、合作伙伴還有好朋友都希望在這個時間提前道賀,這讓他這個晚上十分忙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