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7年3月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66.67%。在這個龐大的汽車產業背后,是互聯網和大數據需求催生的車聯網經濟。與積極性低、推廣緩慢的傳統車企相比,互聯網公司和初創公司成為了領軍的從業者。
“這是行車記錄儀還是智能后視鏡?”在李師傅上了快車,筆者指著帶顯示屏的后視鏡好奇地問。這被稱為云鏡,它不僅可以用作視頻錄制的行車記錄儀,還可以用于導航。
特快列車開往北郊的汽車零部件城。李師傅的“云鏡”是此次訪問的目標,它是行車記錄儀和智能后視鏡之間的過渡產品。“云鏡像”這個詞大部分來自商店供應商。
下車,來到位于回龍觀的北郊汽車零部件城。風起起伏伏,漫天飛舞的沙子與路面上斑駁的黑色機油相匹配。氣氛略顯冷清,進出的車輛有時是寶馬奔馳,更多的是奇瑞長安。與以往訪問不同,本次圍繞智能后視鏡的市場調查將首先從線下渠道入手,結合線上電商數據分析、對從業者的采訪和交流,努力挖掘和恢復汽車導航配件更現實的市場地位,以窺探國內車聯網進程的變化。
首先,車內“屏幕鏡”的變化
大屏幕汽車、中屏幕導航器和小屏幕行車記錄儀曾被視為汽車中最重要的三大屏幕。目前,它們正在被功能集成度更高、安裝方便、選擇范圍更廣的智能后視鏡所取代。
在北郊汽車零部件城的“汽車裝飾大廳”,我們發現了一條街道,它的外立面有行車記錄儀和智能后視鏡。算起來,商店不多,人流量也相對較小。當你詢問產品信息時,老板會熱情地介紹,“你今天安裝線路好嗎?”我們免費安裝。"
事實上,大多數商店并不主要銷售電子配件,商店里的場地很大程度上被大件椅子、靠墊和其他室內配件占據。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行車記錄儀、智能后視鏡等也是汽車配電行業的新入局者。然而,智能“屏幕鏡”被賣家放置在最顯眼的入口柜臺上,其在產業鏈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中,大部分都是暢銷的國產品牌產品,包括少數韓國品牌。
1) 形狀像后視鏡的“云鏡”
“云鏡”根據其功能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個集成了云電子狗、行車記錄儀、定位防盜裝置、ADAS、導航儀和各種流媒體服務的完整功能,也就是風險投資家經常提到的智能后視鏡。基于其3G/4G網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展服務;
另一種是“閹割版”,它不能主動連接到互聯網。在功能上,它主要是一個帶有小顯示屏的行車記錄儀。
這兩類產品在形式上基本沒有區別,但由于聯網功能,價格上的差異增加了一倍多。值得一提的是,網絡賣家并沒有過分強調新興的“ADAS”功能,只是將其作為“安全駕駛提醒”來介紹。功能提醒主要基于壓線和前車距離過近等場景。
2) 仍然很受歡迎的行車記錄儀。
除了云鏡,還有一個駕駛記錄儀放在前柜臺上。在“碰瓷”現象盛行的中國道路上,具有前向/后向錄像和防盜功能的行車記錄儀已成為中國車主的剛需產品。也許是行車記錄儀的興起,讓我們開始關注后視鏡周圍一畝三分地的業務。
由于其特定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不同,行車記錄儀的價格區間在300到500之間。對于車主來說,這個價格可以說非常親民,成為其普及的關鍵。
從形式的演變來看,最初主要是一個插入后視鏡的小型攝像頭,然后衍生出一個完整的后視鏡形式和一個隱藏在前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一些制造商使用高像素視頻(夜視環境)+初級ADAS提醒作為功能賣點,價格可以提高到1500元左右。
3) 閑置在角落里的“汽車機器”
與前兩者相比,后置的“車機”體積大、安裝難度大,其地位明顯下降。中高端車型通常配備車載系統作為中控平臺,大多數后置產品主要是音頻、視頻等流媒體功能。然而,由于特殊車輛匹配的門檻和復雜的安裝過程,它們已逐漸被智能后視鏡所取代。就價格而言,它已經降到了1000元左右。
4) 體驗:流暢的互動和更多的權限。
在產品體驗過程中,有兩個細節功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A.語音交互過程的流暢性。基于OEM質量好壞參半的心理預期,我對產品性能沒有任何期望。但經過幾輪對話,我對其快速準確的識別和及時的結果反饋感到驚訝。即使與國內一些新聞發布會相比,現場展示效果也更加穩定。
B.在與百度CoDriver系統集成的智能后視鏡產品的體驗中,借助“調頻發射”功能,智能后視鏡的媒體和廣播服務可以連接到汽車的中央控制系統,這將進一步擴大智能后視鏡與整車之間的連接和可擴展性。
第二,互聯網和傳統品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與普通的汽車改裝市場不同,智能后視鏡的銷售并不依賴于線下渠道。在與許多車主溝通后,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1)在線上很容易并行比較參數和價格;2) 汽車零部件市場還有多遠?3) 智能后視鏡的安裝很簡單,可以自己完成;
一些網上商店也提供現場服務。
1) 主要參與者
在逛網店的過程中,以“黑劍”系列和“第一場景”為特色的行車記錄儀(其中一些還具有ADAS功能),以及以“美人伴”和“凌渡”為主打的智能后視鏡都是熱銷品牌。
根據淘寶和天貓的銷售排名,我們可以看到360、品家、凌渡、趣園、天眼、小螞蟻、摩拜、平行線、安游和卡斯特品牌在“智能后視鏡”類別中排名前十。月銷量最高的是990臺360駕駛記錄儀,第十是137臺凌渡駕駛記錄儀。
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包括360、小螞蟻(小米生態鏈公司)、摩拜等知名互聯網品牌,以及凌渡、人人有等傳統制造企業。綜合權重比和排名,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廠商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2) 價格趨勢
從線下參觀情況來看,主流智能后視鏡的價格區間大致分為三類。一線產品,約3000-4000元;
二線產品,3000-2000元。三四線產品,1000元左右。其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搭載阿里云OS系統的系列明顯高于同類產品。“系統穩定性比普通安卓系統更強,操作更流暢,”銷售人員解釋道。
網上價格,由于系統自動引入行車記錄儀類別,導致價格波動范圍大,從179元到4599元不等。
3) 搬運平臺
從系統界面和產品介紹來看,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三個搭載了阿里云OS系統,一個是百度CoDriver系統,一是摩拜自己的系統平臺,其他大多基于通用安卓平臺。
值得研究的一點是,與線下訪問的結果類似,配備YunOS平臺的在線產品的價格明顯高于同類產品。淘寶和天貓是否積極推薦?因為類似的案例,同樣是電子商務平臺的亞馬遜也發生了這種情況。據智智介紹,為了推廣其Alexa語音系統平臺,配備Alexa的產品將被放在類似產品之前。
4) 主要渠道
從銷量和用戶流量來看,智能后視鏡作為一種新的過渡性產品,以線上銷售為主,線下汽配城等獨家渠道為輔。此外,根據一些車主的說法,線下4S店也是一個很大的購買和禮品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同類產品線下可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最多與600元不同,線下購買包括免費安裝。
第三,技術演進中的預安裝夢想
“這個市場兩年前就開始崛起,但還沒有被做成爆炸性的產品,現在似乎不溫不火,”一位相關企業家向知乎透露。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深圳從事智能后視鏡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約有60家,截至2016年底,幸存企業約有20家,主要是傳統制造商。
在互聯網與傳統制造商的競爭格局中,前者以技術創新為優勢,后者以成本優勢取勝。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企業家開始嘗試其他途徑。隨著中國互聯網造車和自動駕駛概念的不斷強化,ADAS技術和功能產品開始騰飛。
ADAS(高級自動輔助安全駕駛)作為一種更接近技術前沿的衍生功能,一直受到技術企業家的追捧。尤其是今年,在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ADAS寡頭Mobileye之后,更多的從業者看到了前方的曙光,并制定了堅定的方向。
根據數據網站的搜索結果,中國ADAS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成立于16-17年的Mineye、宗木科技和中科匯研等11家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有著深厚的根基。其中,目前看來,較成功的商業化,如宗木科技,在年初上市新三板,然后完成1億元融資,并與吉利、奇瑞、上汽等汽車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縱木科技成立于2013年初。作為中國最早的進入者,尚未實現落地合作的車型和產品。縱觀整個行業,其商業化困境更加明顯。
Mobwoi創始人李志飛曾表示:“構建技術對我們來說很容易,過去幾年最大的困境是找到一個剛需的應用場景。”。對于大多數進軍車內市場的企業家來說,去B還是去C已經成為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售后市場面臨著教育消費者和傳統制造商低價競爭的壓力;
另一方面,存量較大的預裝市場進入門檻很高,沒有什么可找的。
“與汽車制造商合作的困難在于,他們不認可小品牌,而且預審計期太長,”智德美星的一位從業者表示。
很多時候,售后市場是一種妥協和無奈的舉措,但它對積累用戶資源和產品體驗仍然至關重要。為了建立技術落地的障礙,必須有人做臟活累活。
第四,幕后的大型分銷商
為了向汽車制造商的權威敞開大門,硬件集成方案可能略顯激進,因此技術進入是沉默的。在終端產品界面上,我們不會看到車內系統、地圖數據和語音技術等技術提供商的存在和存在,但車聯網的核心始終由他們控制。
1) 車載系統的BAT推進
車聯網的推廣對于互聯網巨頭的連接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百度Carlife汽車系統布局最為廣泛,其官網覆蓋20-30家車廠;然而,由于Codirver今年正式落地,其智能后視鏡合作隊列尚未成型。基于汽車的控制系統和智能后視鏡都來自于DuerOS語音助手平臺的支持,與Harman Audio的攜手強調了硬件平臺的支持。
這也是阿里云OS的優勢所在。從其與榮威的兩年宣傳中可以看出,其對汽車行業的野心不會比百度小。
另一方面,騰訊在2015年推出了MyCar等車載開放平臺,但隨后的語音和接入力度越來越小。相反,戰略投資和收購正在增加。
2) 地圖玩家:高德、導航、百度。
在地圖數據方面,我國擁有導航地圖測繪甲級資質的單位并不多。90%以上的后裝產品接入高德地圖平臺,是典型的用戶+平臺派系;
前置系統主要基于四維地圖,基本上贏得了前置市場的全部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四維圖新的第二大股東是騰訊。百度地圖主要登陸DuerOS系統平臺,百度的車載和車內后視鏡系統都使用自己的地圖。
3) 語音技術:Spirit、云知聲、Iflytek和Mobvoi。
如果我們把智能后視鏡從汽車環境中拿出來,它的核心是由語音識別和交互技術驅動的智能輔助產品。
嵌入式語音識別和語音交互技術已成為其重要的技術支柱。車載產品和場景應用也是Iflytek、Spirits、云知聲、Mobvoi等幾家國內語音公司快速發展的土壤。
其中,Iflytek占據了前端裝載市場的主體。根據其官方數據,Iflytek已經與30家汽車工廠和100多個車型建立了合作關系。烈酒和云知聲主要是售后市場產品,云知聲的數據顯示,它們占據了70%的車內產品市場。在阿里云OS的車市合作領域,經歷了從云知聲到Spirits的微妙更替。隨著Mobvoi與大眾汽車工廠成立合資公司,其強大的語音交互技術將進一步發展其車內市場。
V結論:從外部到內部的變化。
三年前,特斯拉用大屏幕顛覆了傳統汽車的中控臺,引起了無數互聯網玩家和企業家的食欲。三年后,傳統汽車的中控面板和后視鏡開始步入智能化。傳統汽車公司警覺起來,試圖從中分一杯羹的新進入者迅速崛起,每一家公司都在從不同的方向推動傳統汽車行業的轉型。
顯然,汽車制造商自上而下的網絡化創新更像是初創公司從外圍進入的一項輕松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創業者沒有機會,也阻擋不了用戶和時代對車聯網的需求和呼喚。
根據《中國車聯網產業分析報告》,2016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90億元,2020年5G商用時將超過500億元,并將邁向高速發展周期。
在傳統的高端車型中,大多數車載系統,如通用昂星、寶馬idrive和梅賽德斯-奔馳Command,都不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截至2017年3月底,中國汽車保有量首次突破2億輛,占機動車總量的66.67%。在這個龐大的汽車產業背后,是互聯網和大數據需求催生的車聯網經濟。與積極性低、推廣緩慢的傳統車企相比,互聯網公司和初創公司成為了領軍的從業者。
“這是行車記錄儀還是智能后視鏡?”在李師傅上了快車,筆者指著帶顯示屏的后視鏡好奇地問。這被稱為云鏡,它不僅可以用作視頻錄制的行車記錄儀,還可以用于導航。
特快列車開往北郊的汽車零部件城。李師傅的“云鏡”是此次訪問的目標,它是行車記錄儀和智能后視鏡之間的過渡產品。“云鏡像”這個詞大部分來自商店供應商。
下車,來到位于回龍觀的北郊汽車零部件城。風起起伏伏,漫天飛舞的沙子與路面上斑駁的黑色機油相匹配。氣氛略顯冷清,進出的車輛有時是寶馬奔馳,更多的是奇瑞長安。與以往訪問不同,本次圍繞智能后視鏡的市場調查將首先從線下渠道入手,結合線上電商數據分析、對從業者的采訪和交流,努力挖掘和恢復汽車導航配件更現實的市場地位,以窺探國內車聯網進程的變化。
首先,車內“屏幕鏡”的變化
大屏幕汽車、中屏幕導航器和小屏幕行車記錄儀曾被視為汽車中最重要的三大屏幕。目前,它們正在被功能更高的智能后視鏡所取代……
一體化,安裝方便,選擇范圍廣。
在北郊汽車零部件城的“汽車裝飾大廳”,我們發現了一條街道,它的外立面有行車記錄儀和智能后視鏡。算起來,商店不多,人流量也相對較小。當你詢問產品信息時,老板會熱情地介紹,“你今天安裝線路好嗎?”我們免費安裝。"
事實上,大多數商店并不主要銷售電子配件,商店里的場地很大程度上被大件椅子、靠墊和其他室內配件占據。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行車記錄儀、智能后視鏡等也是汽車配電行業的新入局者。然而,智能“屏幕鏡”被賣家放置在最顯眼的入口柜臺上,其在產業鏈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其中,大部分都是暢銷的國產品牌產品,包括少數韓國品牌。
1) 形狀像后視鏡的“云鏡”
“云鏡”根據其功能可以分為兩種類型。一個集成了云電子狗、行車記錄儀、定位防盜裝置、ADAS、導航儀和各種流媒體服務的完整功能,也就是風險投資家經常提到的智能后視鏡。基于其3G/4G網絡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擴展服務;
另一種是“閹割版”,它不能主動連接到互聯網。在功能上,它主要是一個帶有小顯示屏的行車記錄儀。
這兩類產品在形式上基本沒有區別,但由于聯網功能,價格上的差異增加了一倍多。值得一提的是,網絡賣家并沒有過分強調新興的“ADAS”功能,只是將其作為“安全駕駛提醒”來介紹。功能提醒主要基于壓線和前車距離過近等場景。
2) 仍然很受歡迎的行車記錄儀。
除了云鏡,還有一個駕駛記錄儀放在前柜臺上。在“碰瓷”現象盛行的中國道路上,具有前向/后向錄像和防盜功能的行車記錄儀已成為中國車主的剛需產品。也許是行車記錄儀的興起,讓我們開始關注后視鏡周圍一畝三分地的業務。
由于其特定分辨率和成像清晰度不同,行車記錄儀的價格區間在300到500之間。對于車主來說,這個價格可以說非常親民,成為其普及的關鍵。
從形式的演變來看,最初主要是一個插入后視鏡的小型攝像頭,然后衍生出一個完整的后視鏡形式和一個隱藏在前擋風玻璃上的攝像頭。一些制造商使用高像素視頻(夜視環境)+初級ADAS提醒作為功能賣點,價格可以提高到1500元左右。
3) 閑置在角落里的“汽車機器”
與前兩者相比,后置的“車機”體積大、安裝難度大,其地位明顯下降。中高端車型通常配備車載系統作為中控平臺,大多數后置產品主要是音頻、視頻等流媒體功能。然而,由于特殊車輛匹配的門檻和復雜的安裝過程,它們已逐漸被智能后視鏡所取代。就價格而言,它已經降到了1000元左右。
4) 體驗:流暢的互動和更多的權限。
在產品體驗過程中,有兩個細節功能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A.語音交互過程的流暢性。基于OEM質量好壞參半的心理預期,我對產品性能沒有任何期望。但經過幾輪對話,我對其快速準確的識別和及時的結果反饋感到驚訝。即使與國內一些新聞發布會相比,現場展示效果也更加穩定。
B.在與百度CoDriver系統集成的智能后視鏡產品的體驗中,借助“調頻發射”功能,智能后視鏡的媒體和廣播服務可以連接到汽車的中央控制系統,這將進一步擴大智能后視鏡與整車之間的連接和可擴展性。
第二,互聯網和傳統品牌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與普通的汽車改裝市場不同,智能后視鏡的銷售并不依賴于線下渠道。在與許多車主溝通后,主要原因有三個方面:1)在線上很容易并行比較參數和價格;2) 汽車零部件市場還有多遠?3) 智能后視鏡的安裝很簡單,可以自己完成;
一些網上商店也提供現場服務。
1) 主要參與者
在逛網店的過程中,以“黑劍”系列和“第一場景”為特色的行車記錄儀(其中一些還具有ADAS功能),以及以“美人伴”和“凌渡”為主打的智能后視鏡都是熱銷品牌。
根據淘寶和天貓的銷售排名,我們可以看到360、品家、凌渡、趣園、天眼、小螞蟻、摩拜、平行線、安游和卡斯特品牌在“智能后視鏡”類別中排名前十。月銷量最高的是990臺360駕駛記錄儀,第十是137臺凌渡駕駛記錄儀。
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包括360、小螞蟻(小米生態鏈公司)、摩拜等知名互聯網品牌,以及凌渡、人人有等傳統制造企業。綜合權重比和排名,互聯網品牌和傳統廠商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
2) 價格趨勢
從線下參觀情況來看,主流智能后視鏡的價格區間大致分為三類。一線產品,約3000-4000元;
二線產品,3000-2000元。三四線產品,1000元左右。其中一個明顯的趨勢是,搭載阿里云OS系統的系列明顯高于同類產品。“系統穩定性比普通安卓系統更強,操作更流暢,”銷售人員解釋道。
網上價格,由于系統自動引入行車記錄儀類別,導致價格波動范圍大,從179元到4599元不等。
3) 搬運平臺
從系統界面和產品介紹來看,銷量排名前十的品牌中,有三個搭載了阿里云OS系統,一個是百度CoDriver系統,一是摩拜自己的系統平臺,其他大多基于通用安卓平臺。
值得研究的一點是,與線下訪問的結果類似,配備YunOS平臺的在線產品的價格明顯高于同類產品。淘寶和天貓是否積極推薦?因為類似的案例,同樣是電子商務平臺的亞馬遜也發生了這種情況。據智智介紹,為了推廣其Alexa語音系統平臺,配備Alexa的產品將被放在類似產品之前。
4) 主要渠道
從銷量和用戶流量來看,智能后視鏡作為一種新的過渡性產品,以線上銷售為主,線下汽配城等獨家渠道為輔。此外,根據一些車主的說法,線下4S店也是一個很大的購買和禮品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同類產品線下可以獲得更優惠的價格,最多與600元不同,線下購買包括免費安裝。
第三,技術演進中的預安裝夢想
“這個市場兩年前就開始崛起,但還沒有被做成爆炸性的產品,現在似乎不溫不火,”一位相關企業家向知乎透露。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深圳從事智能后視鏡研發和生產的企業約有60家,截至2016年底,幸存企業約有20家,主要是傳統制造商。
在互聯網與傳統制造商的競爭格局中,前者以技術創新為優勢,后者以成本優勢取勝。與此同時,另一部分企業家開始嘗試其他途徑。隨著中國互聯網造車和自動駕駛概念的不斷強化,ADAS技術和功能產品開始騰飛。
ADAS(高級自動輔助安全駕駛)作為一種更接近技術前沿的衍生功能,一直受到技術企業家的追捧。尤其是今年,在英特爾斥資153億美元收購ADAS寡頭Mobileye之后,更多的從業者看到了前方的曙光,并制定了堅定的方向。
根據數據網站的搜索結果,中國ADAS領域的主要參與者包括成立于16-17年的Mineye、宗木科技和中科匯研等11家公司,其中一些公司有著深厚的根基。其中,目前看來,較成功的商業化,如宗木科技,在年初上市新三板,然后完成1億元融資,并與吉利、奇瑞、上汽等汽車制造商建立了合作關系。
但值得注意的是,縱木科技成立于2013年初。作為中國最早的進入者,尚未實現落地合作的車型和產品。縱觀整個行業,其商業化困境更加明顯。
Mobwoi創始人李志飛曾表示:“構建技術對我們來說很容易,過去幾年最大的困境是找到一個剛需的應用場景。”。對于大多數進軍車內市場的企業家來說,去B還是去C已經成為一個兩難的選擇。一方面,售后市場面臨著教育消費者和傳統制造商低價競爭的壓力;
另一方面,存量較大的預裝市場進入門檻很高,沒有什么可找的。
“與汽車制造商合作的困難在于,他們不認可小品牌,而且預審計期太長,”智德美星的一位從業者表示。
很多時候,售后市場是一種妥協和無奈的舉措,但它對積累用戶資源和產品體驗仍然至關重要。為了建立技術落地的障礙,必須有人做臟活累活。
第四,幕后的大型分銷商
為了向汽車制造商的權威敞開大門,硬件集成方案可能略顯激進,因此技術進入是沉默的。在終端產品界面上,我們不會看到車內系統、地圖數據和語音技術等技術提供商的存在和存在,但車聯網的核心始終由他們控制。
1) 車載系統的BAT推進
車聯網的推廣對于互聯網巨頭的連接必然是不可或缺的。從本次調查結果來看,百度Carlife汽車系統布局最為廣泛,其官網覆蓋20-30家車廠;然而,由于Codirver今年正式落地,其智能后視鏡合作隊列尚未成型。基于汽車的控制系統和智能后視鏡都來自于DuerOS語音助手平臺的支持,與Harman Audio的攜手強調了硬件平臺的支持。
這也是阿里云OS的優勢所在。從其與榮威的兩年宣傳中可以看出,其對汽車行業的野心不會比百度小。
另一方面,騰訊在2015年推出了MyCar等車載開放平臺,但隨后的語音和接入力度越來越小。相反,戰略投資和收購正在增加。
2) 地圖玩家:高德、導航、百度。
在地圖數據方面,我國擁有導航地圖測繪甲級資質的單位并不多。90%以上的后裝產品接入高德地圖平臺,是典型的用戶+平臺派系;
前置系統主要基于四維地圖,基本上贏得了前置市場的全部份額。值得注意的是,四維圖新的第二大股東是騰訊。百度地圖主要登陸DuerOS系統平臺,百度的車載和車內后視鏡系統都使用自己的地圖。
3) 語音技術:Spirit、云知聲、Iflytek和Mobvoi。
如果我們把智能后視鏡從汽車環境中拿出來,它的核心是由語音識別和交互技術驅動的智能輔助產品。
嵌入式語音識別和語音交互技術已成為其重要的技術支柱。車載產品和場景應用也是Iflytek、Spirits、云知聲、Mobvoi等幾家國內語音公司快速發展的土壤。
其中,Iflytek占據了前端裝載市場的主體。根據其官方數據,Iflytek已經與30家汽車工廠和100多個車型建立了合作關系。烈酒和云知聲主要是售后市場產品,云知聲的數據顯示,它們占據了70%的車內產品市場。在阿里云OS的車市合作領域,經歷了從云知聲到Spirits的微妙更替。隨著Mobvoi與大眾汽車工廠成立合資公司,其強大的語音交互技術將進一步發展其車內市場。
V結論:從外部到內部的變化。
三年前,特斯拉用大屏幕顛覆了傳統汽車的中控臺,引起了無數互聯網玩家和企業家的食欲。三年后,傳統汽車的中控面板和后視鏡開始步入智能化。傳統汽車公司警覺起來,試圖從中分一杯羹的新進入者迅速崛起,每一家公司都在從不同的方向推動傳統汽車行業的轉型。
顯然,汽車制造商自上而下的網絡化創新更像是初創公司從外圍進入的一項輕松任務。但這并不意味著創業者沒有機會,也阻擋不了用戶和時代對車聯網的需求和呼喚。
根據《中國車聯網產業分析報告》,2016年車聯網市場規模將超過190億元,2020年5G商用時將超過500億元,并將邁向高速發展周期。
在傳統的高端車型中,大多數車載系統,如通用昂星、寶馬idrive和梅賽德斯-奔馳Command,都不是基于移動互聯網的。然而,在一群智能后視鏡和車載系統先驅的推動下,格局正在悄然改變,從手機到汽車的功能移植正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車聯網將是一個比自動駕駛更早到來的時代,也將成為數據收集和集成的重要平臺。
而車內“屏鏡”市場之爭,勢必成為這場變革的核心載體和推動者!然而,在一群智能后視鏡和車載系統先驅的推動下,格局正在悄然改變,從手機到汽車的功能移植正在不知不覺中進行。車聯網將是一個比自動駕駛更早到來的時代,也將成為數據收集和集成的重要平臺。
而車內“屏鏡”市場之爭,勢必成為這場變革的核心載體和推動者!
說起燈廠,相信很多同學的腦海中都會浮現出四個圓圈。但真的只有奧迪才配得上燈廠的稱號嗎?奔馳寶馬就真的沒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照明技術嗎?今天小泡君就帶大家來看看究竟誰才是真正的燈王之王。
1900/1/1 0:00:00漢騰汽車成立于2013年11月,此后快速展開市場布局,繼漢騰X7上市之后還將推出多款SUV及新能源產品,產能部署也在同步推進。
1900/1/1 0:00:00近日,京威股份的新能源汽車版圖再落一子。
1900/1/1 0:00:005月3日,珠海銀隆蘭州廣通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開工儀式在蘭州新區石化園區舉行。
1900/1/1 0:00:005月5日,深圳市東部公共交通有限公司與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聯合建立的純電動客車全球應用推廣基地、新能源汽車產業領域雙創示范基地和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站正式揭牌。
1900/1/1 0:00:00英媒稱,全球汽車制造商正在努力應對中國即將出臺的有關要求車企生產電動汽車的規則。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