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行業高管在上海車展上表示,中國對機動車污染的打擊將使中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尖端技術的研發中心。此前,中國一直在從歐洲和美國進口電動汽車技術。
比亞迪電動汽車亮相上海車展
多年前,外國制造商在中國設立工廠,以滿足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斷飆升的市場需求。但目前,一系列促進清潔駕駛的提案正在鼓勵這些公司在中國進行更多的研發,這有望使中國成為電動汽車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業內預測,電動汽車技術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有信心,中國將成為電動技術的領先市場,”大眾汽車品牌總監Herbert Days在上海車展間隙告訴筆者。
多年來,汽車制造商很難獲得規模經濟來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因為這些汽車很難吸引消費者,部分原因是它們的價格。
然而,通過提出一些建議,要求制造商促進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否則他們將受到懲罰。中國政府大力鼓勵汽車制造商專注于此類汽車的研發。
這預計將給中國當地經濟帶來巨大刺激,但對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其他主要汽車制造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打擊。瑞銀分析師表示,從燃油車轉向電動汽車對供應商來說是一個高達1000億歐元的收入機會。
戴斯表示:“中國政府對電動化有明確的政策支持,例如高補貼和合資企業形式的行業框架,鼓勵這些公司投資電動汽車技術。”他補充道,中國政府似乎正在試圖復制日本混合動力汽車和德國柴油汽車的成功。
根據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去年全球生產的87萬輛電動汽車中,43%來自中國。德國和美國分別占23%和17%。
戴斯表示,為了捍衛其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大眾汽車將在中國投資電動汽車技術研發。
戴斯說:“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因為我們將很快獲得巨大的銷量,并獲得足夠的規模,使電動汽車具有足夠的成本效益,這樣它也可以在德國和美國取得成功。”。
排放丑聞爆發后,大眾在電動汽車和基于軟件的技術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這也受到了包括上汽和一汽在內的中國合資企業合作伙伴的追捧。
“在中國,這種轉型更快。我們的合資伙伴,尤其是上汽集團,更致力于轉型。他們已經在考慮下一步,遠遠超過軟件和半導體,”他說。
在…方面占優勢
全球領先的汽車傳動軸和航空零部件制造商吉凱恩周三表示,從2018年起,中國將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全球電動驅動系統生產中心,到2025年,每年將生產多達100萬套“電子驅動”系統。
GKAN將于2018年通過其合資企業上海納蒂夫傳動系統有限公司(Shanghai Natiefu Transmission System Co.,Ltd.)為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生產電氣傳動系統,并于一年后為一家歐洲公司的小型汽車平臺生產電機、變頻器、車軸和變速箱。
吉凱恩首席執行官菲爾·斯沃斯表示,四家國際汽車制造商已同意購買吉凱恩的汽車,這將是第一家在中國上市的汽車。
他在上海車展上對路透社表示:“然而,在過去,我們都從中國以外的國家進口技術,但對于eDrive產品,中國現在是第一個。這項最新技術的首次部署將在這里。這是我們30年歷史上的第一次。”。
在中國擴張方面,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落后于寶馬和大眾的子公司奧迪,該公司也被允許在北京生產電動汽車。
戴姆勒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會成員Hubertus Troska表示:“我們將生產梅賽德斯-奔馳電動汽車……
ic汽車在當地,我們并不擔心將技術轉讓給我們的中國合作伙伴。"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研發業務增加了兩倍多,達到700人。
戴姆勒首席執行官Dieter Zetsche指出,中國的研發團隊有能力開發整個汽車,而不僅僅是從歐洲優化設計。他還談到了如何在中國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其他研發中心之間分配研發任務。
齊澤說:“我們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何分配任務,但我們當然會在中國開發電動汽車。”。多位行業高管在上海車展上表示,中國對機動車污染的打擊將使中國成為全球電動汽車尖端技術的研發中心。此前,中國一直在從歐洲和美國進口電動汽車技術。
比亞迪電動汽車亮相上海車展
多年前,外國制造商在中國設立工廠,以滿足這個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斷飆升的市場需求。但目前,一系列促進清潔駕駛的提案正在鼓勵這些公司在中國進行更多的研發,這有望使中國成為電動汽車技術的全球領導者。業內預測,電動汽車技術將成為未來汽車行業的重要力量。
“我們有信心,中國將成為電動技術的領先市場,”大眾汽車品牌總監Herbert Days在上海車展間隙告訴筆者。
多年來,汽車制造商很難獲得規模經濟來降低電動汽車的成本,因為這些汽車很難吸引消費者,部分原因是它們的價格。
然而,通過提出一些建議,要求制造商促進所謂的“新能源汽車”的銷售,否則他們將受到懲罰。中國政府大力鼓勵汽車制造商專注于此類汽車的研發。
這預計將給中國當地經濟帶來巨大刺激,但對美國、德國和日本等其他主要汽車制造國來說可能是一個打擊。瑞銀分析師表示,從燃油車轉向電動汽車對供應商來說是一個高達1000億歐元的收入機會。
戴斯表示:“中國政府對電動化有明確的政策支持,例如高補貼和合資企業形式的行業框架,鼓勵這些公司投資電動汽車技術。”他補充道,中國政府似乎正在試圖復制日本混合動力汽車和德國柴油汽車的成功。
根據管理咨詢公司麥肯錫的數據,去年全球生產的87萬輛電動汽車中,43%來自中國。德國和美國分別占23%和17%。
戴斯表示,為了捍衛其在中國的市場地位,大眾汽車將在中國投資電動汽車技術研發。
戴斯說:“這既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遇,因為我們將很快獲得巨大的銷量,并獲得足夠的規模,使電動汽車具有足夠的成本效益,這樣它也可以在德國和美國取得成功。”。
排放丑聞爆發后,大眾在電動汽車和基于軟件的技術上投入了更多的精力,這也受到了包括上汽和一汽在內的中國合資企業合作伙伴的追捧。
“在中國,這種轉型更快。我們的合資伙伴,尤其是上汽集團,更致力于轉型。他們已經在考慮下一步,遠遠超過軟件和半導體,”他說。
在…方面占優勢
全球領先的汽車傳動軸和航空零部件制造商吉凱恩周三表示,從2018年起,中國將成為該公司最大的全球電動驅動系統生產中心,到2025年,每年將生產多達100萬套“電子驅動”系統。
GKAN將于2018年通過其合資企業上海納蒂夫傳動系統有限公司(Shanghai Natiefu Transmission System Co.,Ltd.)為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生產電氣傳動系統,并于一年后為一家歐洲公司的小型汽車平臺生產電機、變頻器、車軸和變速箱。
吉凱恩首席執行官菲爾·斯沃斯表示,四家國際汽車制造商已同意購買吉凱恩的汽車,這將是第一家在中國上市的汽車。
“然而……
過去,我們都是從中國以外的地方進口技術,但對于eDrive產品,中國現在是第一。這項最新技術的首次部署將在這里進行。這是我們30年歷史上的第一次,”他在上海車展上告訴路透社。
在中國擴張方面,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落后于寶馬和大眾的子公司奧迪,該公司也被允許在北京生產電動汽車。
戴姆勒負責中國業務的董事會成員Hubertus Troska表示:“我們將在當地生產梅賽德斯-奔馳電動汽車,我們不擔心將技術轉讓給我們的中國合作伙伴。”
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梅賽德斯-奔馳在中國的研發業務增加了兩倍多,達到700人。
戴姆勒首席執行官Dieter Zetsche指出,中國的研發團隊有能力開發整個汽車,而不僅僅是從歐洲優化設計。他還談到了如何在中國和梅賽德斯-奔馳的其他研發中心之間分配研發任務。
齊澤說:“我們將根據具體情況決定如何分配任務,但我們當然會在中國開發電動汽車。”。
吉利汽車新能源SUV項目總投資35億元,在生產基地現有平臺基礎上,新增全新新能源SUV產品平臺,全面對標沃爾沃技術和生產程序、標準,生產渦輪增壓節能汽油SUV、插電式混合動力SUV等車型。
1900/1/1 0:00:00第十七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上海國際汽車展于2017年4月19日至28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召開,深圳騰勢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攜騰勢400純電動汽車于41號展館煥新登場上海車展。
1900/1/1 0:00:004月20日,時空電動線上發布了藍色大道品牌,這也是該品牌首度亮相。線上發布透露的核心信息是一組數字:5125。
1900/1/1 0:00:00業內預計:2017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有望保持4的增速,其流通模式將面臨深刻變革。作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汽車大展之一,在此間舉辦的第十七屆上海國際車展已成為中外車商競相斗艷的“競技場”。
1900/1/1 0:00:00在4月19日召開的2017上海國際車展上,觀致汽車攜全新電動概念車ModelKEV參展,據觀致汽車董事長陳安寧介紹,該車代表著觀致新一代電動車的發展方向,計劃于2019年實現量產上市。
1900/1/1 0:00:004月23日,江淮汽車緣聚同行共精彩天津力神江淮iEV7百臺交車儀式在天津舉行,順利地將100臺江淮iEV7交付于天津力神電池股份有限公司。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