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唯一一句專門提到“汽車”的話出現在報告的第三部分“2017年重點任務”中。其中,第七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提出了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三大舉措;加強水土污染防治工作;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在闡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時,報告提出,“要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車輛,開展高排放汽車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加快在重點領域推廣使用國六標準燃料”。
由此可見,政府對汽車領域的基本訴求仍然是減排和污染控制,這已成為本屆政府提出的環保主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許多人注意到,今年報告中使用的汽車詞匯已經改變了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清潔能源汽車。
讓我們回顧一下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
2016年:活躍二手車市場,大力發展和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城市停車場和充電設施建設。
2015年:我們必須為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而努力。環境污染是民生之苦、民心之痛,必須用鐵腕治理。推廣新能源汽車,控制汽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地區的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和柴油。所有在2005年底之前注冊和運營的黃標車輛都應該被淘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4年: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聚焦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地區,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控制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完善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新機制,實施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3年,城鎮居民每100戶擁有21.5輛家用汽車,比2007年增加15.5輛;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2年: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2011年:大力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促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10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與“三網”融合并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和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
2009年,在信息、生物和環境保護領域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成功開發支線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等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支持和推動新能源、生物、醫學、e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節能環保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高鐵交通、工農業節水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
由此可見,自2008年以來,幾乎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必須提到“新能源汽車”,并強調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2013年和2017年是例外。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時,以每百戶汽車保有量的增長為例,也明確指出必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2017年,提出“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近年來報告中的“措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連續三年針對“推廣新能源汽車”,特別是2016年,強調大力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那么,今年,為什么報告沒有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而是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的概念并不相同。
新能源汽車通常是指具有先進技術原理、新技術、新結構,以非常規車用燃料(或傳統車用燃料和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為動力源,在車輛動力控制和駕駛方面集成先進技術的汽車。具體而言,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動力汽車和其他新能源汽車。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引導,行業內普遍定位為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相比之下,清潔能源汽車的類別要廣泛得多。它是使用清潔燃料代替傳統汽油的環保汽車的總稱。它可以采用各種技術,有效降低汽車的能源消耗和廢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從而大大減少汽車對環境的影響。簡單地說,除了一般的新能源汽車外,天然氣汽車、甲醇汽車、乙醇汽車、太陽能汽車和許多其他具有“環境特征”的汽車都應該屬于清潔能源汽車。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新能源汽車”,而是提到了“清潔能源汽車”。
首先,不要提……
w能源汽車并不意味著不發展、不鼓勵,而是對急功近利、盲目謀利、投機等行為進行“降溫”、“閃紅燈”,使發展步伐更加堅定穩健。早在2010年,國家就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成為新經濟常態下汽車產業發展的亮點,并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商。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時期已經過去。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和向積分政策的逐步過渡,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從過度追求銷量轉向技術、質量、市場和服務的全面提升。無論政府工作報告中是否具體提到,新能源汽車都將快速發展,但發展重點將從“數量”轉向“質量”。
其次,過于強調“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發展和推廣其他類型的清潔能源汽車,甚至節能汽車。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在推廣天然氣、甲醇和乙醇汽車方面有著相對成熟的經驗,在燃料生產、儲存、運輸和加注方面也有著相對完善的設施。一些車企早就推出了相對成熟和適用的車型,但近年來,在純電動汽車的熱潮下,步伐停滯不前,并呈現出被“邊緣化”的趨勢。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市場通常鼓勵多條腿并行和多路線共存。在中國政府意識到“純電熱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后,可能會改變思路,出臺一些有效措施鼓勵使用純電以外的清潔能源汽車,或者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來進行示范和推廣。這份政府工作報告措辭的改變可以被視為一個“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為今年兩會提交了“加快推進甲醇汽車”的提案。李書福說,甲醇汽車的排放量比汽油發動機減少了80%,甲醇的儲存方式更方便。它的價格比汽油低得多,可以節省大約40%的成本。同時,經過長期發展,我國甲醇汽車質量一直處于世界前列,這也為甲醇汽車政策的放開提供了條件。甲醇汽車的發展不僅可以減少排放,還可以降低成本。國家應鼓勵能源結構多樣化,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空間。
我想知道這是“巧合”還是“伏筆”?在李克強總理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唯一一句專門提到“汽車”的話出現在報告的第三部分“2017年重點任務”中。其中,第七項“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和管理”提出了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的三大舉措;加強水土污染防治工作;
促進生態保護和建設。在闡述“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時,報告提出,“要加強機動車尾氣治理,基本淘汰黃標車,加快淘汰老舊車輛,開展高排放汽車專項整治,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加快在重點領域推廣使用國六標準燃料”。
由此可見,政府對汽車領域的基本訴求仍然是減排和污染控制,這已成為本屆政府提出的環保主張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許多人注意到,今年報告中使用的汽車詞匯已經改變了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的清潔能源汽車。
讓我們回顧一下往年《政府工作報告》的相關內容:
2016年:活躍二手車市場,大力發展和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城市停車場和充電設施建設。
2015年:我們必須為節能減排和環境治理而努力。環境污染是民生之苦、民心之痛,必須用鐵腕治理。推廣新能源汽車,控制汽車尾氣,提高油品標準和質量,在重點地區的重點城市全面供應國五標準車用汽油和柴油。所有在2005年底之前注冊和運營的黃標車輛都應該被淘汰。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擴大碳排放權交易試點。
2014年:推動新能源汽車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推動節能減排,促進大氣污染防治。聚焦霧霾頻發的特大城市和地區,以細顆粒物(PM2.5)和可吸入顆粒物(PM10)控制為突破口,抓住產業結構、能源效率、尾氣排放和揚塵等關鍵環節,完善政府、企業和公眾共同參與的新機制,實施區域聯防聯控,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2013年,城鎮居民每100戶擁有21.5輛家用汽車,比2007年增加15.5輛;
清潔能源、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制造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發展。
2012年:大力發展高端裝備制造、節能環保、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促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
2011年:大力推動節能環保、新能源、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產業發展。促進傳統能源清潔利用,加強智能電網建設,大力發展清潔能源。加強節能環保和生態建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
2010年: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節能環保、生物醫藥、信息網絡和高端制造業。積極推進新能源汽車與“三網”融合并取得實質性進展,加快物聯網的研發和應用。加大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投資和政策支持力度。
2009年,在信息、生物和環境保護領域建設了一批國家工程中心、重點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成功開發支線飛機、新能源汽車、高速鐵路等一批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支持和推動新能源、生物、醫學、e代移動通信、三網融合、節能環保等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
2008年,著力突破新能源汽車、高鐵交通、工農業節水等一批重大關鍵技術。
由此可見,自2008年以來,幾乎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都必須提到“新能源汽車”,并強調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只有2013年和2017年是例外。在2013年《政府工作報告》中,談到“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時,以每百戶汽車保有量的增長為例,也明確指出必須大力發展清潔能源這一戰略性新興產業。2017年,提出“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讓我們仔細觀察一下近年來報告中的“措辭”。2014年、2015年和2016年,連續三年針對“推廣新能源汽車”,特別是2016年,強調大力推廣以電動汽車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那么,今年,為什么報告沒有鼓勵使用新能源汽車,而是鼓勵使用清潔能源汽車?
事實上,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汽車的概念并不相同。
新能源汽車通常是指具有先進技術原理、新技術、新結構,以非常規車用燃料(或傳統車用燃料和新型車載動力裝置)為動力源,在車輛動力控制和駕駛方面集成先進技術的汽車。具體而言,包括純電動汽車、增程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氫動力汽車和其他新能源汽車。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出臺和引導,行業內普遍定位為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相比之下,清潔能源汽車的類別要廣泛得多。它是使用清潔燃料代替傳統汽油的環保汽車的總稱。它可以采用各種技術,有效降低汽車的能源消耗和廢氣中有害物質的排放,從而大大減少汽車對環境的影響。簡單地說,除了一般的新能源汽車外,天然氣汽車、甲醇汽車、乙醇汽車、太陽能汽車和許多其他具有“環境特征”的汽車都應該屬于清潔能源汽車。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沒有提到“新能源汽車”,而是提到了“清潔能源汽車”。
首先,不要提……
w能源汽車并不意味著不發展、不鼓勵,而是對急功近利、盲目謀利、投機等行為進行“降溫”、“閃紅燈”,使發展步伐更加堅定穩健。早在2010年,國家就將新能源汽車列為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設立專項資金。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近年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成為新經濟常態下汽車產業發展的亮點,并已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銷售商。如今,新能源汽車的“野蠻”發展時期已經過去。隨著補貼政策的調整和向積分政策的逐步過渡,新能源汽車行業將從過度追求銷量轉向技術、質量、市場和服務的全面提升。無論政府工作報告中是否具體提到,新能源汽車都將快速發展,但發展重點將從“數量”轉向“質量”。
其次,過于強調“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行業發展和推廣其他類型的清潔能源汽車,甚至節能汽車。事實上,長期以來,中國在推廣天然氣、甲醇和乙醇汽車方面有著相對成熟的經驗,在燃料生產、儲存、運輸和加注方面也有著相對完善的設施。一些車企早就推出了相對成熟和適用的車型,但近年來,在純電動汽車的熱潮下,步伐停滯不前,并呈現出被“邊緣化”的趨勢。相比之下,其他國家的市場通常鼓勵多條腿并行和多路線共存。在中國政府意識到“純電熱潮”帶來的負面影響后,可能會改變思路,出臺一些有效措施鼓勵使用純電以外的清潔能源汽車,或者進行一些有益的嘗試來進行示范和推廣。這份政府工作報告措辭的改變可以被視為一個“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政協委員、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為今年兩會提交了“加快推進甲醇汽車”的提案。李書福說,甲醇汽車的排放量比汽油發動機減少了80%,甲醇的儲存方式更方便。它的價格比汽油低得多,可以節省大約40%的成本。同時,經過長期發展,我國甲醇汽車質量一直處于世界前列,這也為甲醇汽車政策的放開提供了條件。甲醇汽車的發展不僅可以減少排放,還可以降低成本。國家應鼓勵能源結構多樣化,為清潔能源的發展提供空間。
我想知道這是“巧合”還是“伏筆”?
標簽:
2月本就是汽車銷售淡季,今年的政策變化使得新能源汽車市場尤其寒冷。
1900/1/1 0:00:003月7日上午,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在梅地亞中心多功能廳舉行發布會。會上,財政部部長肖捷回應了新能源汽車補問題。
1900/1/1 0:00:00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浙江建德市草莓產業協會副會長吳東良等7名全國人大代表提交建議《關于強化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標準實施和建立統一智能管理平臺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
1900/1/1 0:00:003月5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了《政府工作報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
1900/1/1 0:00:00作為第一電動網的忠實用戶,WAP端改版了你知道么?(點擊進入httpmd1ev
1900/1/1 0:00:003月7日,中國沃特瑪新能源汽車產業創新聯盟以下簡稱:沃特瑪創新聯盟與中國恒天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天集團在北京聯合召開發布會并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一致同意建立長期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