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南充十三五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發布,到2020年年產整車規模達15萬臺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近日,南充市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明確。到2020年,完成“千億百輛”計劃,整車年生產規模達到15萬輛(含專用車),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培育100輛專業化程度高、研發實力強的小型汽車。到2020年,完成“1115”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形成1家產值超200億元、1家產值超過50億元、15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在當地的采購率已經達到60%以上。

Hyundai,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the trump card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BMW, Dafa

南充市“十三五”(2016-20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培育和發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產業的戰略部署,制定本規劃,結合南充的實際情況。

該計劃的發展目標包括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以及天然氣汽車和甲醇汽車等清潔能源汽車。

一、產業基礎

南充是川東北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是四川省首批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的地級市,四川省確定的五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一,也是成渝經濟區規劃確定的重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南充市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其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截至“十二五”末,共有102家企業,從業人員近3萬人,實現銷售收入532.4億元,利潤23.3億元,稅收4.3億元。

(A) 汽車制造商有自己的特點。南充是中國清潔能源商用車的發源地,吉利四川商用車(原東風南充汽車公司)是中國最早實現燃氣商用車產業化的制造商。“南充制造”清潔能源汽車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吉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四川)、四川佳維安源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維安元)、四川中專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專汽車)、華西南充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西汽車)擁有四家汽車制造商,年汽車生產能力為5萬輛。產品涵蓋微型、輕型、中型和重型卡車,以及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共汽車和水泥攪拌機。

(2) 備品備件的支撐基礎良好。信達控股、中國重汽、日尚車輪、江蘇寬達、人本軸承等上下游配套企業均在南充設有生產基地,可生產汽車改性塑料、內飾、車輪、軸承等產品。燃氣發動機、車廂、車身、底盤、車架、車軸等實現國產化,汽車空調、換熱器、覆蓋件等零部件均在成都、重慶、陜西長期量產。

(3) 豐富科研人力資源。南充有6所大學、85所科研機構和42所中等職業學校,每年可提供5000名汽車零部件、機械電子、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方面的技術人才。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擁有1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究院是全省首家新能源商用汽車研究院。中國重汽南充分公司與重慶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所合作,獲得發明專利1項,工程液壓缸等3種產品入選四川省著名產品推薦目錄。天喜汽車空調自主研發的24V低壓控制技術,與傳統空調相比節能30%,在國內商用車中占有30%的市場份額。

(D) 園區的集聚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現在已經與新能源汽車形成了發展格局……

以膽汁產業園為中心,順慶、南部、營山、彭安為主要配套聚集地。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占地約6平方公里。新投資70億元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落戶園區。順慶產業集群被評為“成渝經濟區最具投資價值100強產業園區”和“四川省知識產權試驗園區”,南部產業集群和蓬安產業園區被列入四川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培育計劃。

(五)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南充作為全省清潔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的支點,正在大力打造川東北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應用基地。吉利四川“遠程品牌”純電動輕型卡車、純電動公交車等車型上市后研發生產蓬勃發展;新投資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將應用全新的分布式、智能化集成新能源動力系統和輕量化車身技術,投產后年營業收入將達到216億元,稅收將達到15億元。中國重汽王牌和西南汽車模具關鍵零部件開工建設,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天禧汽車空調已成功列入“新三板”,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宇通、金龍等大型知名商用車,并銷往澳大利亞、中東等海外市場。

第二,機遇與挑戰

(A) 發展機遇

1.國際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工業化階段。隨著傳統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世界各地的能源短缺和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世界汽車行業主要發達國家已達成共識,要大力推動汽車行業節能減排,通過制定國家能源戰略、,提高節能減排標準,實施重大研發項目,出臺市場支持政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出技術快速升級、成本持續降低、產品不斷創新、市場接受度提高、產銷大幅增長的良性趨勢。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達到54.9萬輛,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

2、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從國家戰略高度給予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本市購車補貼政策的示范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府和事業單位采購、支持性電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綜合政策體系;地方扶持政策不斷跟進,在資金、車輛上牌使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等方面陸續出臺扶持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產業化能力快速提升,整車技術穩步提升,新產品上市速度明顯加快;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指標不斷提高,成本大幅降低;

市場銷售額迅速增長。2009年至2015年,中國共生產49.7萬輛新能源汽車,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30%以上,位居第一。

(2) 面臨的挑戰

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行業驅動效應不強。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普遍較小,產品結構單一,規模效應和整體競爭優勢不大。該市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吉利四川的新工廠尚未投產,對當地合作配套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強。另一方面,產業鏈仍然不完整。該市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尚未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的分工協作體系,產業鏈脆弱,環節斷裂較多,涉及汽車安全、環保、節能、節材等新技術產品,以及缺乏汽車電子、傳感器和液壓元件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第三,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要以裝配加工為主,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大部分主導產品仍處于跟蹤模仿階段,缺乏標準認證,尤其是還沒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內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員短缺,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第四,周邊地區競爭激烈。重慶、成都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統籌發展完善的汽車產業園區,構建了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分工體系,具有巨大的吸附效應。綿陽、資陽、達州、遂寧、瀘州、德陽等地也在積極發展汽車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擠壓了南充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空間。

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A) 指導思想

緊密聯系““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牢牢抓住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成渝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機遇,堅持“緊盯前沿、全車驅動、全鏈條配套”的工作思路,遵循“一核兩區五片”的空間布局(“一核”,即嘉陵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一個核心基地;“兩區”,即順慶、高坪兩個中心配套區;

“五件套”,即西充、南部、營山、彭安、儀隴五個配套區,大力實施“四位一體工程”(即建基地、完善鏈條、構建體系、打造平臺),著力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車城”和“西部汽配城”的城市名片,加快南充建設,支持川渝,引領西部,打造平臺。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加強政府統籌指導,堅持財稅支持,壯大產業,促進消費。同時,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堅持車輛驅動與配套發展相結合。加強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運營企業和配套服務商的分工協作,推動相關零部件和基礎材料生產向批量化、專業化、標準化、組件化、模塊化方向發展。

堅持把現在和規劃未來結合起來。做好中長期產業規劃,準確把握發展趨勢,以優先普及城市公共交通和園區物流車輛為抓手,加快中長途純電動、增程電動和甲醇燃料汽車(以卡車和公交車為主)的技術升級,逐步推動和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全面發展。

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堅持自主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同時,積極利用全球資源,深入開展國際技術和產業合作與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引進新技術,開拓新市場。

(3)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完成“千億百企”計劃,年生產規模達到15萬輛(含專用車),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培育100家專業化程度更高、研發實力更強、產值超過3億元的小型巨型汽車零部件和機械制造企業。

--到2020年,完成“1115”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形成1家產值超200億元、1家產值超過50億元、15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在當地的采購率已經達到60%以上。

Hyundai,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Ace, BMW, Dafa

南充汽車零部件產業千億集群企業構成圖

(D) 發展路徑

1.打造“基地”:西部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基地。

貫徹落實四川省汽車產業“十三五”規劃中南充市汽車產業的發展定位,將新能源商用車作為南充市的優先產業,將吉利四川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航母,提前介入、提前推進,加快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建設,力爭到2017年7月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商用汽車的制造基地,有力支撐和帶動南充汽車產業發展。

依托吉利的技術、品牌和資金優勢,瞄準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大力吸引變速箱、車橋總成制造、發動機缸體和氣缸蓋制造、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等各類乘用車和商用車零部件項目,懸架系統和電控系統,推動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相關配套項目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培育更多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同時,大力支持嘉威安源、中專汽車、華西汽車等專用車企業申報新能源公告目錄產品,開發生產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專用車產品(包括綠化、環衛、郵政快遞、旅游景區等)。

汽車行業重點項目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和5萬輛新能量動力總成的生產基地。

有限公司:建設“西部國際專用汽車產業園”;規劃建設專用車展示中心、專用車相關企業孵化平臺、專用車售后服務、專用車零部件生產等。

有限公司:年產3000輛專用汽車擴能項目。

華西南充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年產2000輛客車的擴能項目。

2.完善“一條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配套產業鏈。

堅持整車、關鍵零部件、零部件企業同步發展,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載體優勢,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的吸引力,加快發展上下游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豐富產業發展內容,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堅持以整車為龍頭,通過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推動零部件企業專業化、規模化整合,促進全市重點零部件企業的專業化、細分市場、高品質產品、模塊化功能和系統集成。近日,南充市印發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規劃明確。到2020年,完成“千億百輛”計劃,整車年生產規模達到15萬輛(含專用車),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培育100輛專業化程度高、研發實力強的小型汽車。到2020年,完成“1115”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形成1家產值超200億元、1家產值超過50億元、15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在當地的采購率已經達到60%以上。

Hyundai,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the trump card of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BMW, Dafa

南充市“十三五”(2016-2020)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

為深入實施“中國制造2025”,加快培育和發展我市新能源汽車產業,促進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根據《國務院關于印發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的通知》(國發〔2012〕22號)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節能與新能量汽車產業的戰略部署,制定本規劃,結合南充的實際情況。

該計劃的發展目標包括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汽車、燃料電池汽車等),以及天然氣汽車和甲醇汽車等清潔能源汽車。

一、產業基礎

南充是川東北經濟區的中心城市,是四川省首批經濟總量超過1000億元的地級市,四川省確定的五大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之一,也是成渝經濟區規劃確定的重要汽車零部件生產基地。汽車零部件產業是南充市的傳統支柱產業之一,其總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截至“十二五”末,共有102家企業,從業人員近3萬人,實現銷售收入532.4億元,利潤23.3億元,稅收4.3億元。

(A) 汽車制造商有自己的特點。南充是中國清潔能源商用車的發源地,吉利四川商用車(原東風南充汽車公司)是中國最早實現燃氣商用車產業化的制造商。“南充制造”清潔能源汽車在行業內具有一定的影響力。目前,吉利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吉利四川)、四川佳維安源專用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佳維安元)、四川中專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專汽車)、華西南充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西汽車)擁有四家汽車制造商,年汽車生產能力為5萬輛。產品涵蓋微型、輕型、中型和重型卡車,以及大型、中型和小型公共汽車和水泥攪拌機。

(2) 備品備件的支撐基礎良好。信達控股、中國重汽、日尚車輪、江蘇寬達、人本軸承等上下游配套企業均在南充設有生產基地,可生產汽車改性塑料、內飾、車輪、軸承等產品。燃氣發動機、車廂、車身、底盤、車架、車軸等實現國產化,汽車空調、換熱器、覆蓋件等零部件均在成都、重慶、陜西長期量產。

(3) 豐富科研人力資源。南充有6所大學、85所科研機構和42所中等職業學校,每年可提供5000名汽車零部件、機械電子、數控機床和自動化生產方面的技術人才。全市汽車零部件企業擁有12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南充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究院是全省首家新能源商用汽車研究院。中國重汽南充分公司與重慶大學等國內科研院所合作,獲得發明專利1項,工程液壓缸等3種產品入選四川省著名產品推薦目錄。天喜汽車空調自主研發的24V低壓控制技術,與傳統空調相比節能30%,在國內商用車中占有30%的市場份額。

(D) 園區的集聚效應正在逐步顯現。現在已經與新能源汽車形成了發展格局……

以膽汁產業園為中心,順慶、南部、營山、彭安為主要配套聚集地。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規劃總面積20平方公里,一期占地約6平方公里。新投資70億元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落戶園區。順慶產業集群被評為“成渝經濟區最具投資價值100強產業園區”和“四川省知識產權試驗園區”,南部產業集群和蓬安產業園區被列入四川省“51025”重點產業園區培育計劃。

(五)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南充作為全省清潔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的支點,正在大力打造川東北城市群新能源汽車應用基地。吉利四川“遠程品牌”純電動輕型卡車、純電動公交車等車型上市后研發生產蓬勃發展;新投資的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將應用全新的分布式、智能化集成新能源動力系統和輕量化車身技術,投產后年營業收入將達到216億元,稅收將達到15億元。中國重汽王牌和西南汽車模具關鍵零部件開工建設,成為行業新的增長點。天禧汽車空調已成功列入“新三板”,其產品廣泛應用于宇通、金龍等大型知名商用車,并銷往澳大利亞、中東等海外市場。

第二,機遇與挑戰

(A) 發展機遇

1.國際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工業化階段。隨著傳統汽車的大規模應用,世界各地的能源短缺和空氣污染問題越來越嚴重。世界汽車行業主要發達國家已達成共識,要大力推動汽車行業節能減排,通過制定國家能源戰略、,提高節能減排標準,實施重大研發項目,出臺市場支持政策。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行業呈現出技術快速升級、成本持續降低、產品不斷創新、市場接受度提高、產銷大幅增長的良性趨勢。2015年,全球新能源汽車(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銷量達到54.9萬輛,美國、歐洲、日本等地區和國家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增長迅速。

2、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進入發展快車道。“十二五”期間,中國將新能源汽車產業確定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并從國家戰略高度給予大力支持。近年來,國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從本市購車補貼政策的示范推廣,到全國范圍內的車輛購置稅減免、政府和事業單位采購、支持性電價、充電基礎設施建設支持等綜合政策體系;地方扶持政策不斷跟進,在資金、車輛上牌使用、基礎設施建設運營等方面陸續出臺扶持政策。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推動下,新能源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產業化能力快速提升,整車技術穩步提升,新產品上市速度明顯加快;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技術指標不斷提高,成本大幅降低;

市場銷售額迅速增長。2009年至2015年,中國共生產49.7萬輛新能源汽車,占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的30%以上,位居第一。

(2) 面臨的挑戰

南充新能源汽車產業起步較晚,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行業驅動效應不強。產業集中度低,規模普遍較小,產品結構單一,規模效應和整體競爭優勢不大。該市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吉利四川的新工廠尚未投產,對當地合作配套企業的帶動作用不強。另一方面,產業鏈仍然不完整。該市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尚未形成專業化、系統化的分工協作體系,產業鏈脆弱,環節斷裂較多,涉及汽車安全、環保、節能、節材等新技術產品,以及缺乏汽車電子、傳感器和液壓元件等高附加值和高技術含量的產品。第三,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主要以裝配加工為主,自主研發能力不足,大部分主導產品仍處于跟蹤模仿階段,缺乏標準認證,尤其是還沒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行業內高級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高級技術人員短缺,缺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第四,周邊地區競爭激烈。重慶、成都基本形成了門類齊全、產業鏈完整、統籌發展完善的汽車產業園區,構建了標準化、規模化、專業化的生產分工體系,具有巨大的吸附效應。綿陽、資陽、達州、遂寧、瀘州、德陽等地也在積極發展汽車產業,形成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擠壓了南充汽車零部件產業的發展空間。

第三,產業發展的總體思路

(A) 指導思想

緊密聯系““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牢牢抓住川陜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成渝城市群建設等重大機遇,堅持“緊盯前沿、全車驅動、全鏈條配套”的工作思路,遵循“一核兩區五片”的空間布局(“一核”,即嘉陵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的一個核心基地;“兩區”,即順慶、高坪兩個中心配套區;

“五件套”,即西充、南部、營山、彭安、儀隴五個配套區,大力實施“四位一體工程”(即建基地、完善鏈條、構建體系、打造平臺),著力打造“西部新能源汽車城”和“西部汽配城”的城市名片,加快南充建設,支持川渝,引領西部,打造平臺。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策引導與市場驅動相結合。加強政府統籌指導,堅持財稅支持,壯大產業,促進消費。同時,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動新能源汽車大規模商業化應用。

堅持車輛驅動與配套發展相結合。加強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科研院所、運營企業和配套服務商的分工協作,推動相關零部件和基礎材料生產向批量化、專業化、標準化、組件化、模塊化方向發展。

堅持把現在和規劃未來結合起來。做好中長期產業規劃,準確把握發展趨勢,以優先普及城市公共交通和園區物流車輛為抓手,加快中長途純電動、增程電動和甲醇燃料汽車(以卡車和公交車為主)的技術升級,逐步推動和實現新能源汽車的全面發展。

堅持自主發展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堅持自主發展,把技術創新作為推動產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和品牌。同時,積極利用全球資源,深入開展國際技術和產業合作與交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引進新技術,開拓新市場。

(3) 發展目標

-到2020年,完成“千億百企”計劃,年生產規模達到15萬輛(含專用車),工業產值超過1000億元,培育100家專業化程度更高、研發實力更強、產值超過3億元的小型巨型汽車零部件和機械制造企業。

--到2020年,完成“1115”龍頭企業培育計劃,形成1家產值超200億元、1家產值超過50億元、15家產值超過10億元的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

汽車制造商的零部件在當地的采購率已經達到60%以上。

Hyundai, China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National Heavy Duty Truck Ace, BMW, Dafa

南充汽車零部件產業千億集群企業構成圖

(D) 發展路徑

1.打造“基地”:西部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基地。

貫徹落實四川省汽車產業“十三五”規劃中南充市汽車產業的發展定位,將新能源商用車作為南充市的優先產業,將吉利四川作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航母,提前介入、提前推進,加快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項目建設,力爭到2017年7月建成年產10萬輛新能源商用汽車的制造基地,有力支撐和帶動南充汽車產業發展。

依托吉利的技術、品牌和資金優勢,瞄準國內外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大力吸引變速箱、車橋總成制造、發動機缸體和氣缸蓋制造、轉向系統、制動系統、傳動系統等各類乘用車和商用車零部件項目,懸架系統和電控系統,推動國內外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及相關配套項目集聚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培育更多新能源商用車企業。同時,大力支持嘉威安源、中專汽車、華西汽車等專用車企業申報新能源公告目錄產品,開發生產安全可靠的新能源專用車產品(包括綠化、環衛、郵政快遞、旅游景區等)。

汽車行業重點項目

吉利四川商用車有限公司:建設年產10萬輛新能源商用車和5萬輛新能量動力總成的生產基地。

有限公司:建設“西部國際專用汽車產業園”;

規劃建設專用車展示中心、專用車相關企業孵化平臺、專用車售后服務、專用車零部件生產等。

有限公司:年產3000輛專用汽車擴能項目。

華西南充汽車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年產2000輛客車的擴能項目。

2.完善“一條鏈”: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配套產業鏈。

堅持整車、關鍵零部件、零部件企業同步發展,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載體優勢,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的吸引力,加快發展上下游關鍵零部件配套產業,豐富產業發展內容,延伸產業發展鏈條。堅持以整車為龍頭,通過產業分工和市場競爭,推動零部件企業專業化、規模化整合,促進全市重點零部件企業的專業化、細分市場、高品質產品、模塊化功能和系統集成。鼓勵重點零部件企業兼并重組中小配套企業,全面進入國內外優勢整車企業生產配套體系,聯合發展大型零部件企業或集團,3-5年內培育5家以上國內零部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重視與成渝汽車產業的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經濟圈,明確產業定位,做好合作與支持,實現差異化發展和優勢互補,進一步鞏固現有客戶的配套合作關系,同時,大力收集成渝地區配套產品的需求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發布機制,推動全市更多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成渝地區的汽車制造商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合作,引導零部件企業建立相對完整的共生產業鏈,優勢互補、集約發展。加快引進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企業,通過吉利四川推動新能源汽車電機、傳感器、控制器、電制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以及電驅動系統、電驅動動力系統等集成產品的開發。

零部件行業重點項目

天喜空調:新能源商用車及乘用車空調生產中心。

日清金屬:汽車輪輞市場出口到俄羅斯,以及PC板的研發和生產。

以人為本的軸承:低摩擦齒輪箱液壓分離軸承和圓錐軸承生產線的技術改造。

廣達汽車內飾:建設汽車內飾生產線。

英山五四機械有限公司:微型客車生產線技術改造。

中國重汽宏基興成液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年產30萬套關鍵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有限公司:建設汽車專業模具研發生產基地。

有限公司:新建呋喃樹脂砂鑄造生產線。

有限公司:汽車發動機曲軸蓋施工項目。

英山順發機械公司:寶馬系列發動機進排氣歧管的研發和生產。

有限公司:天然氣處理設備加工基地。

四川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生產項目。

有限公司:真空閥門執行機構生產數字化車間建設。

重慶科永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機械零部件生產及熱處理施工項目。

深圳市卓宇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微特異性電子開發生產項目。

有限公司:自動水平射砂壓實成型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3.建立一個“系統……

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體系。

一是大力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以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為突破口,優先在全市公交車、出租車、市政、郵政快遞等行業推廣使用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動市縣兩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車采購規模。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二是大力發展配套設施網絡化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積極開展智能充換電設施網絡和智能充電系統的建設和服務,力爭到2017年在南充主城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滿足城市公共交通和物流車輛需求;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將實現全球覆蓋。第三,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租賃業務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行性,開展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探索發展固定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種形式的充電服務模式,在推動建立立體化充電網絡布局和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充電服務業。

4.創建“平臺”: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

依托吉利南充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為支撐,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現有省級技術中心完善和升級實驗設施和條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力爭成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鼓勵和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建立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鼓勵開發電機、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制動等關鍵產品,機電耦合、能量回收、輕量化等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加強關鍵零部件和模具的設計開發,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和工藝編程計劃的應用水平,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向自動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四、工作措施

(A)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測量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和國網南充供電公司。辦公室設在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申報單位、金融機構等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組建產業發展聯盟。整合相關部門、企業家、專家和高新技術人才資源,成立南充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為企業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2) 鼓勵改革和創新。

全面推進創新改革,打通政產學研一體化通道,不斷提高科技成果地方轉化效率,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努力實現產品更新和關鍵技術的重大創新突破。建立汽車制造商與零部件企業同步發展、同步技術改造、同步匹配的聯動機制,鼓勵汽車制造商積極采購當地汽車零部件。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研發平臺建設。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等研發單位科研成果轉化,對轉化成功的項目給予財政獎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對重大發明專利給予適當補貼。推進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質量體系認證,積極培育汽車行業知名品牌。鼓勵和支持地方汽車企業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地方或國家標準,并給予相應的注資等支持,對列入國家和省級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大工業化項目給予貸款利息補貼和投資補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專利申請,嚴厲打擊抄襲、侵占等違法犯罪行為。

(3) 加強項目招標

圍繞產業鏈布局投資鏈,充分利用“連通成渝、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以新能源汽車為方向,瞄準國內外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精準招商、聯合招商,進一步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帶頭招商、聯系重大項目制度,做好目標分解和責任細化,加大對項目落地率的考核。制定配套優惠政策,對引進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加快形成政策比較優勢。加強對南充發展環境、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人文特色的宣傳,形成“投資四川、首選南充”的品牌形象。優化項目審批流程,特事特辦、急事特辦,促進入駐企業穩步發展。積極抓住““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川陜革命老區、成渝經濟區等戰略機遇,不斷加強企業互聯互通,重點支持成渝,大力引進一、二級配套零部件制造商。鼓勵地方企業引導重點汽車零部件企業落戶,并給予一定的財政獎勵。鼓勵入駐企業在南充布局總部和銷售結算中心,加快培育更多“扎根企業”。

(D) 注重要素保護

大力發展汽車金融服務業,暢通社會資本進入渠道,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有效解決汽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支持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等支持。

圍繞企業需求,做好吸引外來人才、對內培養和留住人才工作,加快形成中高端人才配置有序、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分布合理的人才結構。通過深入實施“嘉陵江人才工程”,大力引進汽車專業高端人才,優先引進研發項目支持、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的人才;

對在工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開展校企人才“訂單型”和“定向型”合作培養模式,支持國內外知名大學與南充市聯合辦學,設立汽車分校或獨立學院。鼓勵企業借用“頭腦”和“智慧”,定期聘請汽車行業專家指導培訓,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國內外優秀領軍人才和技術團隊。

始終堅持“優先保障”的發展導向,全力保障項目用地和能源供應,推動重大項目盡快投產見效。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統籌規劃和解決汽車及零部件項目開發用地。以新能源汽車項目為重點,優先推薦汽車產業項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將有效保障建設用地指標。積極爭取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的水電優惠政策,保障企業生產需求。

(五)積極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消費,加快培育消費熱點,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制定出臺南充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計劃和地方財政補貼管理辦法,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標準,將地方財政補貼與一定的購車補貼相匹配,并在未來機動車限駕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車牌拍賣、道路優先權以及減少相關行政費用。將符合國家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納入本市政府采購目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按規定使用財政資金購買車輛時,應當優先購買南充制造的新能源汽車。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全市公共交通、租賃、公務、環衛、物流、電力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

協調電力管網布局,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等鏈條修復產業,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提供堅實的功能保障。鼓勵在公交車站、加油站、停車場等現有建筑工地上建設充換電設施。支持新建住宅小區和停車場預留停車位,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和更換。大力發展充電服務業,探索發展固定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元化充電服務模式,推動建立立體化充電網絡布局和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充換電設施建設,對符合統一規劃布局并通過驗收的充電設施項目單位給予適當獎勵。鼓勵重點零部件企業兼并重組中小配套企業,全面進入國內外優勢整車企業生產配套體系,聯合發展大型零部件企業或集團,3-5年內培育5家以上國內零部件細分領域龍頭企業。重視與成渝汽車產業的合作,深度融入成渝經濟圈,明確產業定位,做好合作與支持,實現差異化發展和優勢互補,進一步鞏固現有客戶的配套合作關系,同時,大力收集成渝地區配套產品的需求信息,建立完善的信息發布機制,推動全市更多汽車零部件企業與成渝地區的汽車制造商和汽車零部件企業合作,引導零部件企業建立相對完整的共生產業鏈,優勢互補、集約發展。加速i……

生產新能源汽車相關零部件企業,通過吉利四川推動新能源汽車電機、傳感器、控制器、電制動系統等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和生產,以及電驅動系統、電驅動動力系統等集成產品的開發。

零部件行業重點項目

天喜空調:新能源商用車及乘用車空調生產中心。

日清金屬:汽車輪輞市場出口到俄羅斯,以及PC板的研發和生產。

以人為本的軸承:低摩擦齒輪箱液壓分離軸承和圓錐軸承生產線的技術改造。

廣達汽車內飾:建設汽車內飾生產線。

英山五四機械有限公司:微型客車生產線技術改造。

中國重汽宏基興成液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年產30萬套關鍵汽車零部件研發生產基地項目。

有限公司:建設汽車專業模具研發生產基地。

有限公司:新建呋喃樹脂砂鑄造生產線。

有限公司:汽車發動機曲軸蓋施工項目。

英山順發機械公司:寶馬系列發動機進排氣歧管的研發和生產。

有限公司:天然氣處理設備加工基地。

四川歐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產品研發生產項目。

有限公司:真空閥門執行機構生產數字化車間建設。

重慶科永機械制造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機械零部件生產及熱處理施工項目。

深圳市卓宇祥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微特異性電子開發生產項目。

有限公司:自動水平射砂壓實成型生產線技術改造項目。

3.構建“體系”:一個完整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體系。

一是大力擴大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以新能源汽車在城市公共服務領域的應用為突破口,優先在全市公交車、出租車、市政、郵政快遞等行業推廣使用本地新能源汽車,推動市縣兩級政府和公共機構逐年增加新能源汽車采購規模。鼓勵有條件的縣(市、區)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二是大力發展配套設施網絡化建設。按照適度超前的原則,積極開展智能充換電設施網絡和智能充電系統的建設和服務,力爭到2017年在南充主城基本形成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滿足城市公共交通和物流車輛需求;

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充(換)電網絡將實現全球覆蓋。第三,大力培育和發展現代服務業。研究租賃業務發展和商業模式創新的可行性,開展新能源汽車租賃業務。探索發展固定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種形式的充電服務模式,在推動建立立體化充電網絡布局和服務體系的基礎上,大力發展充電服務業。

4.創建“平臺”:國家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

依托吉利南充新能源汽車研究院,以新技術、新材料、新標準為支撐,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產業科技公共服務平臺。支持現有省級技術中心完善和升級實驗設施和條件,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平臺,力爭成為國家工程技術中心。鼓勵和支持企業與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聯合開展新能源汽車前沿技術研究和應用研究,建立成果轉化產業化平臺。鼓勵開發電機、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制動等關鍵產品,機電耦合、能量回收、輕量化等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加強關鍵零部件和模具的設計開發,提高計算機輔助設計、計算機輔助制造和工藝編程計劃的應用水平,推動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生產向自動化、現代化、智能化方向發展。

四、工作措施

(A) 加強組織領導

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市國資委、市發展改革委、,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市局、市財政局、市科技局、市國土資源局、市規劃測量局、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市交通運輸局,市環境保護局和國網南充供電公司。辦公室設在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負責研究相關配套政策,協調整合各類資源,共同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充分發揮企業、高校、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申報單位、金融機構等單位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組建產業發展聯盟。整合相關部門、企業家、專家和高新技術人才資源,成立南充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專家咨詢委員會,為企業提供知識儲備和技術服務,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

(2) 鼓勵改革和創新。

全面推進創新改革,打通政產學研一體化通道,不斷提高科技成果地方轉化效率,不斷加大技術創新投入,努力實現產品更新和關鍵技術的重大創新突破。建立汽車制造商與零部件企業同步發展、同步技術改造、同步匹配的聯動機制,鼓勵汽車制造商積極采購當地汽車零部件。支持汽車及零部件生產企業的產品技術創新,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加快研發平臺建設。支持高校、科研機構等研發單位科研成果轉化,對轉化成功的項目給予財政獎勵。鼓勵企業自主創新……

對重大發明專利給予適當補貼。推進汽車及零部件制造企業質量體系認證,積極培育汽車行業知名品牌。鼓勵和支持地方汽車企業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為地方或國家標準,并給予相應的注資等支持,對列入國家和省級自主創新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大工業化項目給予貸款利息補貼和投資補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專利申請,嚴厲打擊抄襲、侵占等違法犯罪行為。

(3) 加強項目招標

圍繞產業鏈布局投資鏈,充分利用“連通成渝、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以新能源汽車為方向,瞄準國內外大型汽車零部件企業,精準招商、聯合招商,進一步優化全市產業布局。建立健全領導干部帶頭招商、聯系重大項目制度,做好目標分解和責任細化,加大對項目落地率的考核。制定配套優惠政策,對引進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實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議”,加快形成政策比較優勢。加強對南充發展環境、資源優勢、產業基礎和人文特色的宣傳,形成“投資四川、首選南充”的品牌形象。優化項目審批流程,特事特辦、急事特辦,促進入駐企業穩步發展。積極抓住““一帶一路”倡議”、長江經濟帶、川陜革命老區、成渝經濟區等戰略機遇,不斷加強企業互聯互通,重點支持成渝,大力引進一、二級配套零部件制造商。鼓勵地方企業引導重點汽車零部件企業落戶,并給予一定的財政獎勵。鼓勵入駐企業在南充布局總部和銷售結算中心,加快培育更多“扎根企業”。

(D) 注重要素保護

大力發展汽車金融服務業,暢通社會資本進入渠道,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擴大直接融資比重,有效解決汽車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鼓勵和引導金融機構創新服務理念,提高服務質量,支持以新能源汽車為重點的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對符合條件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提供信貸、擔保等支持。

圍繞企業需求,做好吸引外來人才、對內培養和留住人才工作,加快形成中高端人才配置有序、研發人才和技能人才分布合理的人才結構。通過深入實施“嘉陵江人才工程”,大力引進汽車專業高端人才,優先引進研發項目支持、住房、醫療、子女就學等方面的人才;

對在工業發展中做出突出貢獻的人員給予獎勵。開展校企人才“訂單型”和“定向型”合作培養模式,支持國內外知名大學與南充市聯合辦學,設立汽車分校或獨立學院。鼓勵企業借用“頭腦”和“智慧”,定期聘請汽車行業專家指導培訓,積極創造條件引進國內外優秀領軍人才和技術團隊。

始終堅持“優先保障”的發展導向,全力保障項目用地和能源供應,推動重大項目盡快投產見效。在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的前提下,優先統籌規劃和解決汽車及零部件項目開發用地。以新能源汽車項目為重點,優先推薦汽車產業項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將有效保障建設用地指標。積極爭取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的水電優惠政策,保障企業生產需求。

(五)積極推廣應用。

充分發揮政策杠桿作用,積極引導社會消費,加快培育消費熱點,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廣闊的市場空間。加快制定出臺南充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計劃和地方財政補貼管理辦法,按照中央財政補貼標準,將地方財政補貼與一定的購車補貼相匹配,并在未來機動車限駕方面給予新能源汽車政策支持,車牌拍賣、道路優先權以及減少相關行政費用。將符合國家標準的新能源汽車納入本市政府采購目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社會組織按規定使用財政資金購買車輛時,應當優先購買南充制造的新能源汽車。加快新能源汽車在全市公共交通、租賃、公務、環衛、物流、電力等公共服務領域的推廣應用。

協調電力管網布局,加快充換電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檢測、維修等鏈條修復產業,為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應用提供堅實的功能保障。鼓勵在公交車站、加油站、停車場等現有建筑工地上建設充換電設施。支持新建住宅小區和停車場預留停車位,用于新能源汽車充電和更換。大力發展充電服務業,探索發展固定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元化充電服務模式,推動建立立體化充電網絡布局和服務體系。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充換電設施建設,對符合統一規劃布局并通過驗收的充電設施項目單位給予適當獎勵。

標簽:現代中國重汽重汽王牌寶馬大發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瑞典公司與西門子推出輕型電動汽車 類似Smart

UnitiSweden是一家電動汽車創業公司,聽名字就知道它來自瑞典。最近它與西門子北歐公司SiemensNordics建立了合作關系。

1900/1/1 0:00:00
聚焦:從1、2批目錄看鋰電池行業格局

隨著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發布,國內新能源汽車銷售開始回暖,2月份全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65萬輛,同比增長135,環比增長205。

1900/1/1 0:00:00
能源局等下發關于《加快單位內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

近日,國家能源局、國資委、國管局聯合下發關于《加快單位內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通知。

1900/1/1 0:00:00
歐盟商會炮轟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中國歐盟商會3月7日在北京發布了其最新研究報告《中國制造2025產業政策對弈市場力量》特別分析了中國的產業政策對于外資企業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影響和干預,

1900/1/1 0:00:00
交通部:《營運客車安全技術條件》將于4月1日起實施

近年來,全國各地先后發生多起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產生了惡劣的社會影響。營運客車整體安全性能不高,已經成為制約人民群眾安全可靠出行的突出短板和薄弱環節。

1900/1/1 0:00:00
安進否認江淮“代工”蔚來:合資合作僅為突圍

“我不大認同代工的概念。”2月28日,在江淮汽車合肥總部的會議室,全國人大代表、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在接受作者采訪時,首次透露了與蔚來之間的合作模式。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