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酒店隆重開幕。在乘用車論壇“差異化進行中”沙龍環節,主持人愛知一味創始人付強、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巖松、華泰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王朝云、大軍控股公司總裁徐興義、知豆銷售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金為民、,未來汽車董事長、Xpeng Motors創始人兼總裁Henry、游騎兵汽車董事長魏軍以及來自自主品牌、合資企業和新勢力不同背景的九位嘉賓,從各自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從右至左: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巖松;華泰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王朝云;大軍控股公司總裁徐興義;知豆銷售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金為民;未來汽車董事長陸群;游騎兵汽車董事長戴磊;亨利,Xpeng Motors的創始人兼總裁;
以及愛知一味創始人傅強。
新勢力能給整個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帶來什么不同?
亨利:
這個問題是人們經常問我們的關于造車新勢力的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的觀點一直是,許多問題實際上包含了一些答案。為什么會有一場新的造車運動?我想的是另一種方式。如果只有一場新的造車運動,這可能是一個你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有很多造車新勢力,你不應該問這個問題,而應該理解它。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為汽車的價值正在發生變化。我出生于汽車制造業,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比如機械制圖。但看看現在的汽車,汽車的價值還是車身、底盤和傳統零部件嗎?不,我相信汽車的價值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軟件、功能、算法、服務、數據等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只能看到我們稱之為野蠻人的互聯網人和科學人,因為這是他們擅長的。
在我們將產品從價值中推后,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覺得,雖然在汽車行業,200年來積累了很多與汽車工程和生產技術相關的知識,但肯定有一些東西是傳統汽車行業現在不太擅長的,比如電動化。誠然,許多傳統汽車也在生產電動汽車,但它們還不是很早。全電動汽車起步才十多年,新車制造商和傳統汽車制造商具有共同起步的優勢。第二,智力。大量存儲能力、傳感能力和汽車的融合將帶來汽車性能和功能的巨大變化。在這方面,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擁有大量的資源,大量的積累和技術需要與汽車相結合。如何整合和實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第三是網絡。在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汽車現在是一個信息孤島。如何連接信息,如何體現連接的價值,如何挖掘連接產生的數據,以及如何處理連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我認為這不是汽車行業擅長的,所以新興創業公司也有很大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些差異化的技術和不對稱的能力來建立我們自己的壁壘和我們自己的產業鏈,我們就可以動搖原有的汽車行業底盤,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徐興義:
誠然,新勢力為新能源汽車帶來了許多新元素,原車廠并不具備優勢。但我不認為這些優勢是非汽車公司獨有的。換句話說,傳統汽車公司也可以在這方面轉型和做事情,所以我認為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是有機會的。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動力系統,動力系統的改變可能不是傳統動力系統能夠延續的,這確實值得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正是因為電力系統的簡化,外部行業的人才能進入。然而,電力系統的簡單實際上給傳統或非傳統的零部件制造商帶來了許多機會。因此,在我看來,未來的汽車應該在動力系統上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在車輛配置上實現個性化和網絡化,這可以創造出多種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王朝云:
全新的汽車、BAT汽車或互聯網汽車都被認為是野蠻人。他們聚集了很多新事物和大量資本。他們也有很好的勇氣,同時在世界各地聚集了大量人才。沒有舊的和新的,只有新的想法和方法。
當大潮來臨時,傳統汽車行業承受了多少負擔,又將花費多少精力來翻開新的一頁?如果有野心,如果傳統汽車行業想……
如果專注于此,它會做得很好。華泰正試圖走這條路。
造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一百年的時間,但它不會馬上問世。因此,我相信,新舊勢力都會達成一些極好的共識。當然,仍然需要配合用戶的理解,控制技術體系,特別是國家政策,并在其中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以實現多方面的聚合。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快速進入新的頁面。
陸群: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有什么樣的身份和態度來參與產業轉型?每個人都承認,這個行業正在或將要發生更大的變化。然而,在這樣的變化中,事實上,新進入者沒有優勢,只是因為一個變化打開了一扇門。起初,他們無法進入,有很高的門檻和門檻。現在你可以進來了,但沒有任何優勢。所有制造好車的人,如豐田、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福特等,都有更大的品牌吸引力、更大的資本吸引力、更高的技術積累和更多的經驗。在他們面前,我們應該心存敬畏,在他們面前我們應該心存恐懼,在這方面我們沒有發言權。因此,認為我們可以在這個時代超越以前的公司是過于草率的。首先,我們能否制造出一輛好車,能否制造出與消費者互動的汽車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們對此事的基本理解。
我認為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巨頭,所以如果有一點機會,那是因為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消費者、新消費模式和整個社會的經濟模式都在變化,我們新進入者能變得更敏捷、更快、更敏感嗎?如果我們能稍微抓住這個機會,那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我想我們可以停滯不前。這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感到敬畏,我們能制造一輛好車嗎。
技術和產業也在不斷發展,新思想、新技術、新模式也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這個行業一步一步努力,所以我們愿意為汽車行業貢獻這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建議,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這是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初衷或感受。
魏軍:
在我進入汽車行業之前,我參觀了歐洲所有的汽車工廠,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行業。我認為造車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也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容易。這比你想象的要容易,也比你想的要容易。
為什么我們這些新勢力要加入進來?有機會嗎?一定有一些機會。Ranger從其前身發展到下線測試需要近五年的時間,尤其是第一個平臺的開發速度會更慢。但我們擁有傳統汽車工廠的所有工程師和工程團隊,這些人都非常專業。電動汽車70%的成本是電氣硬件,電動汽車的價值需要重建,因此電氣化硬件公司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團隊約占研發人員的30%。與此同時,我們在汽車和智能領域,包括汽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這兩個行業的工程師約占45%,接近50%。我認為傳統汽車制造商不擅長這兩個比例。我們必須相信這樣一個現實,即一個企業不可能什么都做。每個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就有自己的基因。當這個基因有100個人時,組織體系就無法改變。所以我認為我們制造的電動汽車的性能將具有獨特的優勢,最終讓產品說話。
目前,我們承認的現實是,從2013年到現在,電動汽車的繁榮實際上是由補貼驅動的,人們并不真正喜歡電動汽車。Ranger成立于2013年底。我認為經過四年的發展,在2019年和2020年左右,中國會有幾家汽車工廠生產像特斯拉這樣的產品,它們可以實現高性價比。這些產品和這些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引領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就時間段而言,只有少數幾家好公司可以將產品投放到……
2019年和2020年的市場。能夠將整個售價控制在30萬元以內、跑500公里、加速100公里5秒的產品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如果有這樣的產品在中國上市,我肯定不會買特斯拉。如果有國內同事或我自己的車上市,我肯定會選擇我們自己的車,因為這款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與特斯拉的差異并不是特別大,所以我認為從2019年到2020年,將會有新一波的力量引領下一波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
戴磊:
汽車作為一個百年產業,既有傳統,也有創新。以前很少有新公司進入這個行業,但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新公司加入?不僅因為電動化,還因為幾個趨勢同時在一起,萬物互聯,自動駕駛等等。有時從零開始是一種優勢。大型汽車公司有時可以成功轉型。對過去技術的投資有時很難轉化,因為短期利潤不是很好。原來的車企有設計語言,特別大的變化,原來的消費者無法接受。而且,傳統車企還有一個機械的研發概念,可能是90%的傳統東西,10%的軟件開發,所以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需要一點時間。但一旦他們開始進入,實力就會非常強大。因此,這門短期課程對新的創業公司來說是一個機會。
雖然未來的汽車是創新的,它看起來與現在的汽車不同,但它仍然會保留汽車的基礎,而且汽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不像智能手機,汽車應該考慮安全,應該考慮許多系統來滿足所有要求。這真的不是很簡單。因此,我認為創業公司肯定有機會,但他們必須整合這兩個領域的最大優勢。我們必須有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我們必須有互聯網思維,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消費者想要什么。但同時,我們必須具備一些傳統行業的經驗和實力,只有完美融合才能取得成功。
我們的同事來自寶馬I系列產品部。一位從未去過中國的工程師告訴我,在過去的100年里,全球汽車行業可能仍然由德國主導,但他相信,在未來的100年中,全球汽車中心肯定會在中國,不是在市場、營銷和生產方面,而是在真正的研發和新產品的推出方面。我同意這個觀點,這就是我決定在中國創業的原因。我們希望整合中國的最佳優勢。通過國際人才和全球團隊的整合,傳統產業的優勢和中國非常好的環境,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環境和非常好的供應鏈,我認為這個機會仍然非常好。
金偉民:
做新能源無非是追求低碳、環保、節能。那么問題來了,消費者同意還是不同意,消費者追求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是什么,值得我們深思。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酒店隆重開幕。在乘用車論壇“差異化進行中”沙龍環節,主持人愛知一味創始人付強、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巖松、華泰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王朝云、大軍控股公司總裁徐興義、知豆銷售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金為民、,未來汽車董事長、Xpeng Motors創始人兼總裁Henry、游騎兵汽車董事長魏軍以及來自自主品牌、合資企業和新勢力不同背景的九位嘉賓,從各自的角度深入分析了新能源汽車的未來。
從右至左:吉利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執行總經理李巖松;華泰新能源汽車集團總裁王朝云;大軍控股公司總裁徐興義;知豆銷售公司副總裁兼總經理金為民;未來汽車董事長陸群;
游騎兵汽車董事長戴磊;亨利,Xpeng Motors的創始人兼總裁;
以及愛知一味創始人傅強。
新勢力能給整個汽車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帶來什么不同?
亨利:
這個問題是人們經常問我們的關于造車新勢力的一個非常好的問題。我的觀點一直是,許多問題實際上包含了一些答案。為什么會有一場新的造車運動?我想的是另一種方式。如果只有一場新的造車運動,這可能是一個你需要思考的問題。如果有很多造車新勢力,你不應該問這個問題,而應該理解它。
造車新勢力之所以如此之多,是因為汽車的價值正在發生變化。我出生于汽車制造業,學習了很多專業知識,比如機械制圖。但看看現在的汽車,汽車的價值還是車身、底盤和傳統零部件嗎?不,我相信汽車的價值會越來越多地體現在軟件、功能、算法、服務、數據等領域。在這些領域,我們只能看到我們稱之為野蠻人的互聯網人和科學人,因為這是他們擅長的。
在我們將產品從價值中推后,我們應該做什么?我們覺得,雖然在汽車行業,200年來積累了很多與汽車工程和生產技術相關的知識,但肯定有一些東西是傳統汽車行業現在不太擅長的,比如電動化。誠然,許多傳統汽車也在生產電動汽車,但它們還不是很早。全電動汽車起步才十多年,新車制造商和傳統汽車制造商具有共同起步的優勢。第二,智力。大量存儲能力、傳感能力和汽車的融合將帶來汽車性能和功能的巨大變化。在這方面,科技公司和互聯網公司擁有大量的資源,大量的積累和技術需要與汽車相結合。如何整合和實踐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第三是網絡。在這樣一個萬物互聯的時代,汽車現在是一個信息孤島。如何連接信息,如何體現連接的價值,如何挖掘連接產生的數據,以及如何處理連接過程中的安全問題,我認為這不是汽車行業擅長的,所以新興創業公司也有很大的機會。如果我們能夠通過一些差異化的技術和不對稱的能力來建立我們自己的壁壘和我們自己的產業鏈,我們就可以動搖原有的汽車行業底盤,做一些不同的事情。
徐興義:
誠然,新勢力為新能源汽車帶來了許多新元素,原車廠并不具備優勢。但我不認為這些優勢是非汽車公司獨有的。換句話說,傳統汽車公司也可以在這方面轉型和做事情,所以我認為從傳統的角度來看是有機會的。
因為我自己就是一個動力系統,動力系統的改變可能不是傳統動力系統能夠延續的,這確實值得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關注。正是因為電力系統的簡化,外部行業的人才能進入。然而,電力系統的簡單實際上給傳統或非傳統的零部件制造商帶來了許多機會。因此,在我看來,未來的汽車應該在動力系統上實現標準化和模塊化,在車輛配置上實現個性化和網絡化,這可以創造出多種產品,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王朝云:
全新的汽車、BAT汽車或互聯網汽車都被認為是野蠻人。他們聚集了很多新事物和大量資本。他們也有很好的勇氣,同時在世界各地聚集了大量人才。沒有舊的和新的,只有新的想法和方法。
當大潮來臨時,傳統汽車行業承受了多少負擔,又將花費多少精力來翻開新的一頁?如果有野心,如果傳統汽車行業想……
如果專注于此,它會做得很好。華泰正試圖走這條路。
造車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而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制造一輛汽車需要一百年的時間,但它不會馬上問世。因此,我相信,新舊勢力都會達成一些極好的共識。當然,仍然需要配合用戶的理解,控制技術體系,特別是國家政策,并在其中發揮積極的指導作用,以實現多方面的聚合。在任何情況下,我們都可以快速進入新的頁面。
陸群:
這是一個大問題。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我們有什么樣的身份和態度來參與產業轉型?每個人都承認,這個行業正在或將要發生更大的變化。然而,在這樣的變化中,事實上,新進入者沒有優勢,只是因為一個變化打開了一扇門。起初,他們無法進入,有很高的門檻和門檻。現在你可以進來了,但沒有任何優勢。所有制造好車的人,如豐田、大眾、寶馬、梅賽德斯-奔馳、福特等,都有更大的品牌吸引力、更大的資本吸引力、更高的技術積累和更多的經驗。在他們面前,我們應該心存敬畏,在他們面前我們應該心存恐懼,在這方面我們沒有發言權。因此,認為我們可以在這個時代超越以前的公司是過于草率的。首先,我們能否制造出一輛好車,能否制造出與消費者互動的汽車是第一位的。這是我們對此事的基本理解。
我認為真正的競爭對手是巨頭,所以如果有一點機會,那是因為新技術、新商業模式、新消費者、新消費模式和整個社會的經濟模式都在變化,我們新進入者能變得更敏捷、更快、更敏感嗎?如果我們能稍微抓住這個機會,那實際上是非常困難的。如果我們真的能做到,我想我們可以停滯不前。這是因為我們對這件事感到敬畏,我們能制造一輛好車嗎。
技術和產業也在不斷發展,新思想、新技術、新模式也會在發展過程中不斷涌現。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在這個行業一步一步努力,所以我們愿意為汽車行業貢獻這些新的想法和新的建議,推動這個行業的發展。這是我們進入這個行業的初衷或感受。
魏軍:
在我進入汽車行業之前,我參觀了歐洲所有的汽車工廠,花了很多時間研究這個行業。我認為造車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也沒有你想象的那樣容易。這比你想象的要容易,也比你想的要容易。
為什么我們這些新勢力要加入進來?有機會嗎?一定有一些機會。Ranger從其前身發展到下線測試需要近五年的時間,尤其是第一個平臺的開發速度會更慢。但我們擁有傳統汽車工廠的所有工程師和工程團隊,這些人都非常專業。電動汽車70%的成本是電氣硬件,電動汽車的價值需要重建,因此電氣化硬件公司變得非常重要。我們的團隊約占研發人員的30%。與此同時,我們在汽車和智能領域,包括汽車聯網和自動駕駛。這兩個行業的工程師約占45%,接近50%。我認為傳統汽車制造商不擅長這兩個比例。我們必須相信這樣一個現實,即一個企業不可能什么都做。每個企業從成立之日起就有自己的基因。當這個基因有100個人時,組織體系就無法改變。所以我認為我們制造的電動汽車的性能將具有獨特的優勢,最終讓產品說話。
目前,我們承認的現實是,從2013年到現在,電動汽車的繁榮實際上是由補貼驅動的,人們并不真正喜歡電動汽車。Ranger成立于2013年底。我認為經過四年的發展,在2019年和2020年左右,中國會有幾家汽車工廠生產像特斯拉這樣的產品,它們可以實現高性價比。這些產品和這些企業將在未來幾年引領中國電動汽車的發展。就時間段而言,只有少數幾家好公司可以將產品投放到……
2019年和2020年的市場。能夠將整個售價控制在30萬元以內、跑500公里、加速100公里5秒的產品肯定會受到消費者的喜歡。如果有這樣的產品在中國上市,我肯定不會買特斯拉。如果有國內同事或我自己的車上市,我肯定會選擇我們自己的車,因為這款產品在用戶體驗方面與特斯拉的差異并不是特別大,所以我認為從2019年到2020年,將會有新一波的力量引領下一波電動汽車的快速增長。
戴磊:
汽車作為一個百年產業,既有傳統,也有創新。以前很少有新公司進入這個行業,但為什么現在有這么多新公司加入?不僅因為電動化,還因為幾個趨勢同時在一起,萬物互聯,自動駕駛等等。有時從零開始是一種優勢。大型汽車公司有時可以成功轉型。對過去技術的投資有時很難轉化,因為短期利潤不是很好。原來的車企有設計語言,特別大的變化,原來的消費者無法接受。而且,傳統車企還有一個機械的研發概念,可能是90%的傳統東西,10%的軟件開發,所以不可能一下子改變,需要一點時間。但一旦他們開始進入,實力就會非常強大。因此,這門短期課程對新的創業公司來說是一個機會。
雖然未來的汽車是創新的,它看起來與現在的汽車不同,但它仍然會保留汽車的基礎,而且汽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東西,不像智能手機,汽車應該考慮安全,應該考慮許多系統來滿足所有要求。這真的不是很簡單。因此,我認為創業公司肯定有機會,但他們必須整合這兩個領域的最大優勢。我們必須有一個非常開放的心態,我們必須有互聯網思維,我們必須重新考慮消費者想要什么。但同時,我們必須具備一些傳統行業的經驗和實力,只有完美融合才能取得成功。
我們的同事來自寶馬I系列產品部。一位從未去過中國的工程師告訴我,在過去的100年里,全球汽車行業可能仍然由德國主導,但他相信,在未來的100年中,全球汽車中心肯定會在中國,不是在市場、營銷和生產方面,而是在真正的研發和新產品的推出方面。我同意這個觀點,這就是我決定在中國創業的原因。我們希望整合中國的最佳優勢。通過國際人才和全球團隊的整合,傳統產業的優勢和中國非常好的環境,政府大力支持創新環境和非常好的供應鏈,我認為這個機會仍然非常好。
金偉民:
做新能源無非是追求低碳、環保、節能。那么問題來了,消費者同意還是不同意,消費者追求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是什么,值得我們深思。4
因此,知豆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解決哪些問題。首先,解決城市的擁堵、擁堵、環境保護和污染問題;
第二,解決能源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包括空間資源、公共空間資源等,提出了小型化、輕量化、智能化。
輕量級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的問題。如何實現輕量級?知豆花了五六年時間才將輕量級模塊化。知豆目前的底盤結構不超過150公斤,車身不超過150千克,電池控制在160千克,電子控制在122千克。經過模塊化,可以制造出700多千克的汽車。我們認為這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對資源的微觀利用。
為什么要小型化?用戶和消費者現在真的需要一輛時速220公里的汽車嗎?縱觀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沒有一座高架橋或高速公路的設計行駛里程超過120公里。同時,我國道路法的有效停車距離分別為3米和10米,但在擁擠擁堵的城市,每3米停車一次是不現實的。如果加速行駛,它將追尾。
除了智能,用戶在駕駛時最初追求的是推背感和機械帶來的超重快感。如何轉向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化,將消費者的興趣愛好轉向這個方向,讓新能源汽車成為智能載體,給生活帶來樂趣?我認為這是新能源汽車應該走的方向,這也是新興汽車的優勢,值得學習。
李巖松:
吉利汽車在開始造車時被定義為后來者和挑戰者。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做出了一些貢獻。如果不是吉利進入汽車制造領域,桑塔納今天可能在中國每年銷售數十萬輛汽車。今天,隨著如此多的新造車企業和新勢力的加入,對汽車行業有如此多的思考和擔憂,機會如此之多,因為汽車電動化、互聯互通和智能化的技術發展帶來了一些機會。然而,主要原因是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這兩大核心技術壁壘有機會被打破。無論是通用、大眾、豐田還是日產,他們的核心技術在這里都是領先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汽車行業一直相對被動。
5
如今,電動機和電池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燃料發動機和變速器。從這個領域和角度來看,制造汽車有了新的機會。然而,我認為汽車行業與多年前柯達和諾基亞的故事仍然不同,他們的故事不會在汽車行業重復,因為傳統汽車制造業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仍然有根本的不同。汽車產品本身是由產品屬性決定的。更復雜的制造流程和更長的產業鏈,從研發到制造系統管理,再到質量控制,再到后續服務,都不同于相機和手機。我們非常歡迎并期待看到包括Xpeng Motors、Ranger、蔚來、Future等在內的新造車品牌,它們可以讓產品提前一天上路,給每個人帶來更多選擇和體驗。但我認為,在這個話題上,我們談論的更多的是創新和進步,而不是顛覆。
付強:
6
本次分論壇傳遞的信息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共識,即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每個人分別支持不同的理由。無論你們在理解這一輪造車方面有多少共同點,有多少分歧,有一件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們應該攜手合作,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下一個世紀。作為一種交通工具,汽車可能仍然存在,可能不存在,也可能。4
因此,知豆一直在思考我們應該解決哪些問題。首先,解決城市的擁堵、擁堵、環境保護和污染問題;
第二,解決能源危機和資源短缺問題。包括空間資源、公共空間資源等,提出了小型化、輕量化、智能化。
輕量級是為了解決公共資源的問題。如何實現輕量級?知豆花了五六年時間才將輕量級模塊化。知豆目前的底盤結構不超過150公斤,車身不超過150千克,電池控制在160千克,電子控制在122千克。經過模塊化,可以制造出700多千克的汽車。我們認為這是對社會最大的貢獻之一,是對資源的微觀利用。
為什么要小型化?用戶和消費者現在真的需要一輛時速220公里的汽車嗎?縱觀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沒有一座高架橋或高速公路的設計行駛里程超過120公里。同時,我國道路法的有效停車距離分別為3米和10米,但在擁擠擁堵的城市,每3米停車一次是不現實的。如果加速行駛,它將追尾。
除了智能,用戶在駕駛時最初追求的是推背感和機械帶來的超重快感。如何轉向互聯網、物聯網和智能化,將消費者的興趣愛好轉向這個方向,讓新能源汽車成為智能載體,給生活帶來樂趣?我認為這是新能源汽車應該走的方向,這也是新興汽車的優勢,值得學習。
李巖松:
吉利汽車在開始造車時被定義為后來者和挑戰者。經過這些年的努力,我們取得了一些進展,做出了一些貢獻。如果不是吉利進入汽車制造領域,桑塔納今天可能在中國每年銷售數十萬輛汽車。今天,隨著如此多的新造車企業和新勢力的加入,對汽車行業有如此多的思考和擔憂,機會如此之多,因為汽車電動化、互聯互通和智能化的技術發展帶來了一些機會。然而,主要原因是汽車發動機和變速器這兩大核心技術壁壘有機會被打破。無論是通用、大眾、豐田還是日產,他們的核心技術在這里都是領先的,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汽車行業一直相對被動。
5
如今,電動機和電池已經取代了傳統的燃料發動機和變速器。從這個領域和角度來看,制造汽車有了新的機會。然而,我認為汽車行業與多年前柯達和諾基亞的故事仍然不同,他們的故事不會在汽車行業重復,因為傳統汽車制造業對這個行業的理解仍然有根本的不同。汽車產品本身是由產品屬性決定的。更復雜的制造流程和更長的產業鏈,從研發到制造系統管理,再到質量控制,再到后續服務,都不同于相機和手機。我們非常歡迎并期待看到包括Xpeng Motors、Ranger、蔚來、Future等在內的新造車品牌,它們可以讓產品提前一天上路,給每個人帶來更多選擇和體驗。但我認為,在這個話題上,我們談論的更多的是創新和進步,而不是顛覆。
付強:
6
本次分論壇傳遞的信息是,每個人都有一個共識,即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發展的趨勢,每個人分別支持不同的理由。無論你們在理解這一輪造車方面有多少共同點,有多少分歧,有一件事對我們來說非常重要,那就是我們應該攜手合作,以開放的心態面對下一個世紀。汽車作為一種交通工具,可能仍然存在,可能不存在,也可能。
援引國外媒體報道,特斯拉近期宣布由于兩起充電適配器過熱引發插頭上的塑料熔化,該公司正在自發召回約7000個電動汽車充電適配器。
1900/1/1 0:00:002016年在政策和資本激勵雙重刺激下,充電樁市場迎來加速推進期。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在“乘用車論壇:分化進行時”分論壇上,北汽集團新技術研究院副院長榮輝,發表主題演講稱,未來汽車行業競爭一定是中國贏。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在“智能汽車與汽車共享:網約車之后”分論壇上,易微行CEO楊洋發表了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在“智能汽車與汽車共享:網約車之后”分論壇上,易到用車聯合創始人、CTO湯鵬發表了主題演講。
1900/1/1 0:00:0012月17日,第七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GNEV7在北京中國大飯店盛大開幕,雷丁汽車總經理舒欣在“剩者為王“為主題的微型車論壇上表示,微型電動車是中國普遍民眾擁有的第四代國民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