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汽車博覽會上,新能源汽車的參展數量比2015年上海車展增長了40%以上。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越來越受到各汽車企業的重視。而且,本次車展的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中國擁有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有24輛。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視察北京車展后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有前途、有前途的朝陽產業,是一個肩負責任和使命的產業,也是我們未來科技創新的重點。”
在北京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百花齊放”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4.7萬輛,同比增長4.5倍。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超常發展,也暴露出一些行業關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4月23日上午,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五所國內知名大學主辦的“2016中國(北京)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峰會”在北京理工學院舉行,主辦單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贊室特聘研究員姚靖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裝備處處長吳偉、,國家信息中心資源處處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理事何鵬,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陳全石,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常務副院長胡繼斌,中國汽車集團公司原副董事長夏德明,趙航,原中國汽車技術中心主任等領導和專家,以及東風汽車、廣汽本田、廣汽三菱、江淮汽車、萬力輪胎等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峰會。從如何判斷宏觀經濟走勢,到汽車產業升級,再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以及新能源汽車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等,本次峰會站在中國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高度,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姚景元:汽車產業的發展應該“上檔”
姚靖遠是第一位上臺的主要嘉賓。他是本次峰會的主旨發言人。
這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對經濟數據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對改革開放以來2005年至2014年中國連續10年經濟持續增長的一系列數據進行了深思熟慮的回顧(他的記憶力令人驚嘆,GDP數據的每一個百分比都是準確的,沒有講座,甚至沒有小數點)。
他說,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的3650億元人民幣(2168億美元)到2014年的636139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8-10%,總量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過去兩年,中國經濟進入了結構調整和穩定增長的新時期。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提出GDP增長總量應為6.5-7%。一些人,特別是一些不了解細節的外國所謂經濟學家,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正在消亡,擔心中國的‘硬’著陸’。。。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姚景元說。
他做了一個幽默的比喻:就像一個人,他或她不可能永遠健康,甚至連鼻子都不會抽搐,甚至一點感冒和發燒都不會——如果有一點小問題,就會被視為癌癥。。。持有這種觀點真是大錯特錯!
他還以開車為例:我們的經濟發展過去是以五擋的高速發展的。現在,為了更持續、更健康地發展,我們會放慢速度,將其調整到四個檔位。它的內在基礎和潛力都在那里,最終它將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地發展。為什么不呢?可以說,這是國家和黨中央非常明智和正確的選擇!
說到這里,他突然轉過頭來:“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得不轉移,這對汽車行業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只是為汽車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后一個檔位中,新能源汽車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接著說,2015年,中國的汽車生產和銷售總體上穩步增長。全年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503300輛和24597600輛,創歷史新高,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給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既能適應當前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又能防止汽車產業從原來的“頂梁柱”變成“負擔”,最終拖累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是決定汽車產業發展“升檔”的重要因素。
趙航:石油等化石能源最終會被耗盡。
在演講中,趙航開門見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為什么要開發新能源汽車?歸根結底,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從上到下都有強烈的能源危機意識,樹立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關數據顯示,歷史上由石油引發的危機引發了三場戰爭: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1978年,兩伊戰爭爆發;1990年,它引發了海灣戰爭。在全球103個產油國中,中國的可采石油資源總量和剩余可采儲量分別排名第11位和第10位。中國的石油儲量約為40億噸。由于前幾年經濟快速增長,中國三分之二的省份電力短缺,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每年的原油消費量約為3-4億噸,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由于原油需求的飆升,中國石油公司勘探了從塔里木盆地到東部渤海灣的各地石油儲量。中國一直在努力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石油。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已與20多個國家簽署了數十項投資合作協議。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率達到58%,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70%,每年增加的2000萬至3000萬噸石油將來自進口。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超過美國,2015年成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石油進口國并進入歷史紀錄的第一年。
趙航舉例說,2.0排量汽車的油耗約為每100公里9升,而2.0排量汽車是中國的主流汽車。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為1.5億輛,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輛。想想看,今年每天要消耗多少汽油!當然,消耗石油的不僅僅是汽車,也不僅僅是我們的國家。因此,我想直言不諱地說,總有一天世界的石油會被耗盡。如果中國不盡快擺脫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這將成為阻礙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如果不開發新能源汽車,就沒有出路。局勢危急,迫在眉睫;要么現在,要么永遠不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趕上!
吳偉:國家不遺余力地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裝備處處長,吳偉非常熟悉和熟悉國家過去和現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
他回憶說,早在1986年3月3日,王大恒、王贛昌、楊家池、陳方云四位老科學家就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緊跟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的高技術。這封信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指示要迅速決定此事,不能拖延。從而產生了影響深遠的“863”計劃;也正是在這次規劃中,國家首次從戰略安全的高度明確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民間消費補貼等相關政策,并在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已經啟動,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初步發展起來,一些城市已經形成了網絡的雛形。隨著2009年“十城千車”項目的實施,電動汽車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的潛在機遇開始受到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莆田海洋石油公司等能源公司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大力介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各示范城市和社會各界也積極響應。經過“十二五”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基本完成起步階段的任務。截至2015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33萬輛,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從“十三五”規劃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起步階段進入加速階段。
吳偉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許多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有利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截至2016年4月,國家和地方政府(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發布了《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鋰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以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上述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表明,國家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不遺余力!
何鵬: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突破。
何鵬在講話中一針見血:盡管經過這些年,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然而,我仍然不得不承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仍然處于低水平,整個行業可以稱為:處于初級階段。
你為什么這么說?何鵬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電池密度差,影響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一些企業的產品廣告宣傳距離約為250公里,但在實際使用中,達到150公里是不錯的。第二個是電機和電子控制,它們都比較好。但在市場供求方面,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第三,從新能源汽車在實際使用中的現狀來看,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頻發,這表明新能源汽車質量在穩定性方面不夠。“安全第一”和“人命關天”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此外,早就有專家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后,如何回收電池,避免二次污染?老實說,目前,中國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安全和適當的方法。
何鵬強調,一些人關注新能源汽車電動樁服務的發展,這也是一個問題。但我在這里必須強調的是,開發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是其核心技術的突破。如果電池問題得到解決,你可以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跑1000公里。誰想開傳統汽車?電力樁等配套服務問題將得到解決。
制造商:自主創新展現魔力
會上,來自東風汽車、廣汽本田、廣汽三菱、萬力輪胎、江淮汽車等汽車制造商的技術專家和新能源汽車主管領導也匯報交流了他們在開發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東風汽車公司。早在“九五”期間,東風公司就與大連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合作,開發了第一臺國產燃料電池CMB,實現了燃料電池在中國的首次車載應用,并探索開發了一種全新外形和結構的純電動汽車原型車。“十五”期間,東風公司創新機制,成立東風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示范和推廣。他繼續承擔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下的電動汽車項目,重點研究混合動力公交車和汽車、車輛控制系統和機電耦合裝置,開發了中度混合動力公交車(油電混合動力和氣電混合動力)和全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雙電機混合動力汽車和雙軸驅動混合動力MPV)。2005年,混合動力公交車開始示范應用,到2012年,500多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投入運營。通過承接國家項目,新能源汽車技術體系基本建立,形成了整車集成、機電耦合裝置、整車控制器、電池與電機系統匹配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積累。
“十一五”期間,東風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同時注重科研和技術的產業化。依托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平臺,開發了ISG中型混合動力汽車、具有怠速啟停功能的微型混合動力汽車(BSG)、純電動公交車和純電動專用車,并形成了產品。“十二五”期間,公司對新能源研發和產業資源進行了重組和規劃,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的領導和管理體系,并在核心技術開發和資源控制、汽車協同開發和生產等方面進行了分工。“十二五”期間,七大技術開發項目……
確定了包括9輛新能源汽車和車輛控制系統在內的關鍵部件的ts。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施,扎實推進戰略項目推進。形成了核心技術前沿研究、關鍵系統裝配研發、整車產品集成開發的自主技術體系,初步實現了整車、系統、零部件的產品布局,實現了自主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根據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特點,對現有的汽車開發流程進行整合和創新,建立了包括初步研究、預概念、方案設計、工程設計、生產準備、生產和銷售在內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開發流程,并在每個環節設置多個節點,以控制和保證產品開發的順利進行。“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已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能建設。已建成四個年產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2萬輛新能量客車、1萬臺電機和20萬臺電子控制器的生產基地,并布局了電池組和電氣配件。
-廣汽本田。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四屆中國汽車博覽會上,新能源汽車的參展數量比2015年上海車展增長了40%以上。從這個數字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越來越受到各汽車企業的重視。而且,本次車展的新能源汽車以純電動汽車為主,中國擁有自主品牌的純電動汽車有24輛。中國人民協商會議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在視察北京車展后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中國有前途、有前途的朝陽產業,是一個肩負責任和使命的產業,也是我們未來科技創新的重點。”
在北京車展上,新能源汽車“百花齊放”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一個縮影。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3.1萬輛,同比增長3.4倍。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達到24.7萬輛,同比增長4.5倍。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超常發展,也暴露出一些行業關注的深層次矛盾和問題。
4月23日上午,由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吉林大學、北京理工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五所國內知名大學主辦的“2016中國(北京)節能環保與新能源汽車峰會”在北京理工學院舉行,主辦單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參贊室特聘研究員姚靖遠、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傅玉武、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裝備處處長吳偉、,國家信息中心資源處處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理事何鵬,清華大學研究院院長陳全石,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學院常務副院長胡繼斌,中國汽車集團公司原副董事長夏德明,趙航,原中國汽車技術中心主任等領導和專家,以及東風汽車、廣汽本田、廣汽三菱、江淮汽車、萬力輪胎等汽車制造商的新能源汽車相關負責人出席了峰會。從如何判斷宏觀經濟走勢,到汽車產業升級,再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徑,以及新能源汽車急需解決的重大問題等,本次峰會站在中國經濟發展和行業發展的高度,提出了許多真知灼見。
姚景元:汽車產業的發展應該“上檔”
姚靖遠是第一位上臺的主要嘉賓。他是本次峰會的主旨發言人。
這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對經濟數據有很強的記憶力。他對一篇……有一個深思熟慮的評論……
自改革開放以來,2005年至2014年,中國連續10年經濟持續增長的一系列數據(他的記憶力令人驚嘆,GDP數據的每一個百分比都是準確的,沒有講座,甚至沒有小數點)。
他說,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978年的3650億元人民幣(2168億美元)到2014年的636139億元人民幣,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平均每年增長8-10%,總量超過日本,僅次于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過去兩年,中國經濟進入了結構調整和穩定增長的新時期。特別是面對經濟下行壓力,中國提出GDP增長總量應為6.5-7%。一些人,特別是一些不了解細節的外國所謂經濟學家,錯誤地認為中國經濟正在消亡,擔心中國的‘硬’著陸’。。。這是完全沒有必要的。”姚景元說。
他做了一個幽默的比喻:就像一個人,他或她不可能永遠健康,甚至連鼻子都不會抽搐,甚至一點感冒和發燒都不會——如果有一點小問題,就會被視為癌癥。。。持有這種觀點真是大錯特錯!他還以開車為例:我們的經濟發展過去是以五擋的高速發展的。現在,為了更持續、更健康地發展,我們會放慢速度,將其調整到四個檔位。它的內在基礎和潛力都在那里,最終它將更加健康和可持續地發展。為什么不呢?可以說,這是國家和黨中央非常明智和正確的選擇!
說到這里,他突然轉過頭來:“經濟發展的速度不得不轉移,這對汽車行業的發展來說并不是一件壞事,它只是為汽車行業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時間和空間。在中國汽車行業的最后一個檔位中,新能源汽車無疑發揮了重要作用!
"
他接著說,2015年,中國的汽車生產和銷售總體上穩步增長。全年汽車產銷分別達到24503300輛和24597600輛,創歷史新高,連續七年位居世界第一,是全球最大的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國。然而,汽車市場的快速發展也給中國的能源和環境帶來了巨大壓力。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既能適應當前世界汽車產業的發展格局,又能防止汽車產業從原來的“頂梁柱”變成“負擔”,最終拖累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新能源汽車是決定汽車產業發展“升檔”的重要因素。
趙航:石油等化石能源最終會被耗盡。
在演講中,趙航開門見山,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說:為什么要開發新能源汽車?歸根結底,從現在起,我們應該從上到下都有強烈的能源危機意識,樹立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相關數據顯示,歷史上由石油引發的危機引發了三場戰爭: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1978年,兩伊戰爭爆發;1990年,它引發了海灣戰爭。在全球103個產油國中,中國的可采石油資源總量和剩余可采儲量分別排名第11位和第10位。中國的石油儲量約為40億噸。由于前幾年經濟快速增長,中國三分之二的省份電力短缺,能源短缺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中國每年的原油消費量約為3-4億噸,是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費國。由于原油需求的飆升,中國石油公司勘探了從塔里木盆地到東部渤海灣的各地石油儲量。中國一直在努力從俄羅斯進口更多的石油。截至目前,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已與20多個國家簽署了數十項投資合作協議。目前,中國的石油進口率達到58%,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70%,每年增加的2000萬至3000萬噸石油將來自進口。自2015年下半年以來,中國的原油進口量已超過美國,2015年成為中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石油進口國并進入歷史紀錄的第一年。
趙航舉例說,2.0排量汽車的油耗約為每100公里9升,而2.0排量汽車是中國的主流汽車。目前,中國的汽車保有量為1.5億輛,預計到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5億輛。想想看,今年每天要消耗多少汽油!當然,消耗石油的不僅僅是汽車,也不僅僅是我們的國家。因此,我想直言不諱地說,總有一天世界的石油會被耗盡。如果中國不盡快擺脫對石油進口的依賴,這將成為阻礙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最大問題。如果不開發新能源汽車,就沒有出路。局勢危急,迫在眉睫;要么現在,要么永遠不會;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趕上!
吳偉:國家不遺余力地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作為國家發展改革委產業協調司裝備處處長,吳偉非常熟悉和熟悉國家過去和現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
他回憶說,早在1986年3月3日,王大恒、王贛昌、楊家池、陳方云四位老科學家就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要緊跟世界先進水平,發展中國的高技術。這封信受到了鄧小平同志的高度重視,小平同志親自指示要迅速決定此事,不能拖延。從而產生了影響深遠的“863”計劃;也正是在這次規劃中,國家首次從戰略安全的高度明確提出發展新能源汽車。
近年來,中國陸續出臺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民間消費補貼等相關政策,并在不斷擴大試點范圍。在政策的支持下,中國的新能源汽車消費市場已經啟動,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初步發展起來,一些城市已經形成了網絡的雛形。隨著2009年“十城千車”項目的實施,電動汽車能源供應基礎設施的潛在機遇開始受到重視。國家電網公司、南方電網公司、莆田海洋石油公司等能源公司圍繞國家新能源汽車發展戰略,大力介入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各示范城市和社會各界也積極響應。經過“十二五”發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基本完成起步階段的任務。截至2015年底,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達到33萬輛,是世界上最大的國家。從“十三五”規劃開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從起步階段進入加速階段。
吳偉表示,“十二五”期間,國家和地方政府都出臺了許多促進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有利政策。目前,新能源汽車已進入“十三五”規劃的第一年。截至2016年4月,國家和地方政府(北京、深圳、上海等地)發布了《關于2016-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的通知》、《鋰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公告管理暫行辦法》,以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上述政策和相關法律法規的頒布表明,國家在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不遺余力!
何鵬: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是核心技術的突破。
何鵬在講話中一針見血:盡管經過這些年,特別是“十二五”期間,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就。然而,我仍然不得不承認,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核心技術仍然處于低水平,整個行業可以稱為:處于初級階段。
你為什么這么說?何鵬認為,這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電池密度差,影響了整個新能源汽車的續航里程。一些企業的產品廣告宣傳距離約為250公里,但在實際使用中,達到150公里是不錯的。第二個是電機和電子控制,它們都比較好。但在市場供求方面,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實際需求,還需要付出巨大努力。第三,從新能源汽車在實際使用中的現狀來看,安全問題日益突出,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頻發,這表明新能源汽車質量在穩定性方面不夠。“安全第一”和“人命關天”是新能源汽車發展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此外,早就有專家提出,新能源汽車發展后,如何回收電池,避免二次污染?老實說,目前,中國還沒有找到一個非常安全和適當的方法。
何鵬強調,一些人關注新能源汽車電動樁服務的發展,這也是一個問題。但我在這里必須強調的是,開發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是其核心技術的突破。如果電池問題得到解決,你可以在充滿電的情況下跑1000公里。誰想開傳統汽車?電力樁等配套服務問題將得到解決。
制造商:自主創新展現魔力
會上,來自東風汽車、廣汽本田、廣汽三菱、萬力輪胎、江淮汽車等汽車制造商的技術專家和新能源汽車主管領導也匯報交流了他們在開發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經驗和成果。
-東風汽車公司。早在“九五”期間,東風公司就與大連化學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電工研究所合作,開發了第一臺國產燃料電池CMB,實現了燃料電池在中國的首次車載應用,并探索開發了一種全新外形和結構的純電動汽車原型車。“十五”期間,東風公司創新機制,成立東風電動汽車有限公司,致力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示范和推廣。他繼續承擔國家863計劃和國家科技支撐計劃下的電動汽車項目,重點研究混合動力公交車和汽車、車輛控制系統和機電耦合裝置,開發了中度混合動力公交車(油電混合動力和氣電混合動力)和全混合動力乘用車(包括雙電機混合動力汽車和雙軸驅動混合動力MPV)。2005年,混合動力公交車開始示范應用,到2012年,500多輛混合動力公交車投入運營。通過承接國家項目,新能源汽車技術體系基本建立,形成了整車集成、機電耦合裝置、整車控制器、電池與電機系統匹配等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積累。
“十一五”期間,東風公司在新能源汽車方面取得了進一步的技術突破,同時注重科研和技術的產業化。依托自主品牌乘用車產品平臺,開發了ISG中型混合動力汽車、具有怠速啟停功能的微型混合動力汽車(BSG)、純電動公交車和純電動專用車,并形成了產品。“十二五”期間,公司對新能源研發和產業資源進行了重組和規劃,建立了新能源汽車的領導和管理體系,并在核心技術開發和資源控制、汽車協同開發和生產等方面進行了分工。“十二五”期間,七大技術開發項目……
確定了包括9輛新能源汽車和車輛控制系統在內的關鍵部件的ts。安排專項資金支持項目實施,扎實推進戰略項目推進。形成了核心技術前沿研究、關鍵系統裝配研發、整車產品集成開發的自主技術體系,初步實現了整車、系統、零部件的產品布局,實現了自主產品的生產和銷售。根據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特點,對現有的汽車開發流程進行整合和創新,建立了包括初步研究、預概念、方案設計、工程設計、生產準備、生產和銷售在內的完整的新能源汽車開發流程,并在每個環節設置多個節點,以控制和保證產品開發的順利進行。“十二五”期間,東風公司已初步完成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的產能建設。已建成四個年產6萬輛新能源乘用車、2萬輛新能量客車、1萬臺電機和20萬臺電子控制器的生產基地,并布局了電池組和電氣配件。
-廣汽本田。自主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為廣汽本田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Concept S1的成功上市,標志著廣汽本田進入了“本田”和“Concept”雙品牌運營的新階段,也標志著廣氣本田已經建立了研發、制造、銷售一體化的運營體系,從一個簡單的制造工廠發展成為一個整車企業。廣汽本田一直致力于環境保護,努力踐行低碳,并作為企業公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新能源汽車的推出不僅是廣汽本田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必要措施,而且將與廣汽本田正在實施的“生產過程零二氧化碳排放”計劃一起,加速實現“讓孩子的天更藍”的環保夢想。自主研發和新能源汽車為廣汽本田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動力。Concept S1的成功上市,標志著廣汽本田進入了“本田”和“Concept”雙品牌運營的新階段,也標志著廣氣本田已經建立了研發、制造、銷售一體化的運營體系,從一個簡單的制造工廠發展成為一個整車企業。廣汽本田一直致力于環境保護,努力踐行低碳,并作為企業公民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新能源汽車的推出不僅是廣汽本田應對未來市場競爭的必要措施,而且將與廣汽本田正在實施的“生產過程零二氧化碳排放”計劃一起,加速實現“讓孩子的天更藍”的環保夢想。
在非洲,瞪羚每天早上醒來時,它知道自己必須跑得比最快的獅子還快,否則就會被吃掉。獅子每天早上醒來時,它知道自己必須超過跑得最慢的瞪羚,否則就會餓死。
1900/1/1 0:00:00中國新能源汽車路線圖中,電動汽車已經占據了至關重要的地位,近幾年發展不可不謂迅猛。
1900/1/1 0:00:00用了兩年時間,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終于實現兩年前許下的那個“超越特斯拉”的承諾。
1900/1/1 0:00:001中汽協:4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同比分別增長1783和1906據中汽協統計,4月新能源汽車生產31266輛,銷售31772輛,同比分別增長1783和1906。
1900/1/1 0:00:002016年新能源乘用車月度銷量連續4個月保持萬輛以上水平,從月度趨勢看,開年前兩月受淡季影響,月度銷量呈現不同幅度下滑。而后3月新能源乘用車呈現小幅提升趨勢后,4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繼續攀升。
1900/1/1 0:00:00正向研發對于現在的國內車企來說已是耳熟能詳的一個詞了,它是中國車企真正屹立于世界之巔不可或缺的身份銘牌。對方興未艾的新能源汽車來說,正向研發更是一個門檻,橫亙在大小品牌之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