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政府300億補貼養肥新能源車企 或有10億被惡意套取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昨天,我參加了新能源車展,并與參展商進行了交流。有一個品牌,即購買(組裝上市)的某個汽車品牌物流車的外殼,以及另一輛電池容量為60kw的物流商用車。拿到國家補貼12.8萬元,再加上地方補貼10萬元,經銷商只要2萬元就能提車!

還有一家電動汽車公司以前從未聽說過它的名字。它在一年內完成了收購、工廠建設和產品下線。據說它可以在5月份得到賣車的公告。如果速度不快,它將無法趕上補貼巴士。“在參加了最近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后,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內部人士黃莉(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言,得知這種情況真的讓她大開眼界。

Beijing, Yutong Bus, Zhongtong Bus

2015年,國家和地方對新能源的補貼可謂巨大。筆者粗略計算了33萬輛的市場銷量,政府投入的補貼估計至少有300億元。如此高的補貼不僅使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還滋生了許多灰色現象。正如2009年家電下鄉過程中,不少企業借勢違規拿補貼一樣,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出現了惡意造假現象。據國內知名媒體報道,“2015年,可能有高達10億元的補貼資金被企業以各種方式‘拿走’”。

補貼引發“大躍進”

“如果政策有紅利,肯定會有犯罪分子想要搶奪。”充電行業人士蘇波(化名)告訴筆者。他承認,他接觸到的做新能源分時租賃的公司,甚至一些電動汽車生產公司,實際上都打著行業的幌子,以各種方式進行補貼。“不僅是制造商拿補貼,一些產業鏈的供應商也拿補貼。這只是程度問題。”蘇波坦言。

在這次會議上,深圳一家制造新能源電池的科技公司的老板向業內人士講述了目前這個行業的混亂:“例如,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是一個商人。他有商業渠道。他收到了1000輛物流車的訂單。他怎么能做到?因為他一個人,他去了一家汽車工廠,找到了兩名編外工程師。他委托設計后,為他人加工了1000輛后勤車。在高pr中沒有安全設計,沒有絕緣設計,沒有控制系統系統的壓力袋,并且沒有用于高溫和低溫的控制系統。我問他,你敢用嗎?他說我不明白,但有人買了。”

為什么人們一無所有地買這種車?通過一組數據,我們也許能夠得到一些答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7.9萬輛,其中商用車產量為18萬輛。在去年的市場中,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僅同比增長2倍,但包括物流和專用車在內的商用車市場同比增長約8倍。長期以來,在汽車市場結構中,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年產銷比約為8:2,而在2015年新能源的銷售結構中,客車和商用車幾乎相同。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增長率超過乘用車?

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方向,一方面是大型物流公司,更重要的是公交專用車和專用車,而后兩者基本由政府支付。

由于新能源補貼,地方補貼需要政府的批準,因此許多地方政府在補貼時更傾向于地方企業,這導致整個行業的“地方保護”局面多次被點名,至今仍無法打破,尤其是在商用車和專用車領域。全國騎手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上述地區的地方保護確實更為嚴重。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能源商用車的爆發式增長。從去年新能源汽車公告目錄來看,15年內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達到1857輛,較上年凈增1244輛,翻了一番多。在15年內申請新能源汽車公告目錄的160家企業中,有99家專用車企業、77家公交企業和……

只有24輛客車。

“一些以前從未聽說過的企業也進入了目錄申報企業。”崔東樹告訴筆者。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種種混亂,造就了一幅略帶諷刺意味的“畫面”。在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主辦方特別邀請了幾位電動汽車車主與制造商面對面會面并交換意見。五位車主在臺上談到了他們對車輛安全性、充電便利性和人性化的要求,但臺下的車企大多已經離開。“他們不太聽消費者的聲音,他們擔心國家的補貼。”黃莉諷刺道。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四倍的數字化增長約有60-70%是在第四季度實現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補貼預期下降帶來的生產和銷售提前釋放。

然而,在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許多與會的新能源企業對市場表現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16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70萬輛,是去年的兩倍。然而,北京智電未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龐一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透露,一些企業認為今年新能源產銷將超過100萬。

在作者看來,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在2015年初,那簡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據,因為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只有7.5萬輛左右。

sturm und drang的這種類似于大躍進的工業瘋狂,逐漸改變了包括龐一誠在內的業內人士的態度,他們強烈呼吁政策支持新能源行業。

“我了解到,一些企業去年的利潤是過去幾年利潤的總和,他們只是盈利了。”一些新能源行業人士告訴筆者:“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也有反映,但在財務報告中只看到一小部分。”

中通客車近日發布了2015年業績預測。全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近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0-41.9萬元,同比增長21.6%-49.86%。這主要是由于去年新能源銷量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政府補貼也為其業績增長帶來了巨大紅利。根據該公司公布的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收到的國家新能源補貼促進資金達12億元。宇通客車也在去年8月下旬宣布,8月24日晚,獲得鄭州市財政局30.4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

公共汽車市場的補貼有多高?一位公交車制造商人士黃江(化名)此前告訴筆者,事實上,國家補貼基本上可以彌補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成本差異,但銷售一輛新能源汽車除了可以享受國家補貼外,幾乎可以享受1:1的地方補貼,甚至可以進一步享受省市的雙重補貼。一輛純電動公交車,最高補貼可達數百萬。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督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第一電氣網采訪時表示,地方補貼政策應該調整。“即使地方政府在下一階段給予補貼,也不應超過1:0.3或0.5,并且一旦設定,所有產品都應一視同仁,不應進行地方保護。”

由于中央政府對地方新能源推廣的成果和數量有嚴格的評估,地方政府不得不通過補貼的方式帶動市場。然而,高額補貼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北上廣一線市場的壓力可能并不明顯,但隨著二三線市場房地產經濟紅利的消退,地方政府資金也面臨壓力。”龐一誠告訴筆者,據他所知,一些企業去年還沒有拿到地方補貼資金。在他看來,隨著新能源補貼的減少和政策紅利的減少,它將變得更加……

企業更難“躺著賺錢”。

因此,在與企業溝通時,他開始不定期提醒企業盡快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技術紅利。

目前,由于政府補貼和政策搭建的“壁壘”,外資企業在這個市場的布局遠遠落后于國產品牌,但這些壁壘將隨著補貼的最終消失而消失。也就是說,自主品牌的窗口期將在2020年左右關閉。在龐一誠看來,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在這段時間內在核心技術上取得大規模突破,其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昨天,我參加了新能源車展,并與參展商進行了交流。有一個品牌,即購買(組裝上市)的某個汽車品牌物流車的外殼,以及另一輛電池容量為60kw的物流商用車。拿到國家補貼12.8萬元,再加上地方補貼10萬元,經銷商只要2萬元就能提車!

還有一家電動汽車公司以前從未聽說過它的名字。它在一年內完成了收購、工廠建設和產品下線。據說它可以在5月份得到賣車的公告。如果速度不快,它將無法趕上補貼巴士。“在參加了最近在廣州舉行的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后,能源與交通創新中心內部人士黃莉(化名)在微信朋友圈發言,得知這種情況真的讓她大開眼界。

Beijing, Yutong Bus, Zhongtong Bus

2015年,國家和地方對新能源的補貼可謂巨大。筆者粗略計算了33萬輛的市場銷量,政府投入的補貼估計至少有300億元。如此高的補貼不僅使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呈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還滋生了許多灰色現象。正如2009年家電下鄉過程中,不少企業借勢違規拿補貼一樣,新能源汽車行業也出現了惡意造假現象。據國內知名媒體報道,“2015年,可能有高達10億元的補貼資金被企業以各種方式‘拿走’”。

補貼引發“大躍進”

“如果政策有紅利,肯定會有犯罪分子想要搶奪。”充電行業人士蘇波(化名)告訴筆者。他承認,他接觸到的做新能源分時租賃的公司,甚至一些電動汽車生產公司,實際上都打著行業的幌子,以各種方式進行補貼。“不僅是制造商拿補貼,一些產業鏈的供應商也拿補貼。這只是程度問題。”蘇波坦言。

在這次會議上,深圳一家制造新能源電池的科技公司的老板向業內人士講述了目前這個行業的混亂:“例如,我認識的一個朋友是一個商人。他有商業渠道。他收到了1000輛物流車的訂單。他怎么能做到?因為他一個人,他去了一家汽車工廠,找到了兩名編外工程師。他委托設計后,為他人加工了1000輛后勤車。在高pr中沒有安全設計,沒有絕緣設計,沒有控制系統系統的壓力袋,并且沒有用于高溫和低溫的控制系統。我問他,你敢用嗎?他說我不明白,但有人買了。”

為什么人們一無所有地買這種車?通過一組數據,我們也許能夠得到一些答案。2015年,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37.9萬輛,其中商用車產量為18萬輛。在去年的市場中,新能源乘用車的銷量僅同比增長2倍,但包括物流和專用車在內的商用車市場同比增長約8倍。長期以來,在汽車市場結構中,乘用車和商用車的年產銷比約為8:2,而在2015年新能源的銷售結構中,客車和商用車幾乎相同。是什么原因導致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增長率超過乘用車?

新能源商用車的市場方向,一方面是大型物流公司,更重要的是公交專用車和專用車,而后兩者基本由政府支付。

由于新能源補貼,地方補貼需要政府的批準,因此許多地方政府在補貼時更傾向于地方企業,這導致整個行業的“地方保護”局面多次被點名,至今仍無法打破,尤其是在商用車和專用車領域。全國騎手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在接受筆者采訪時表示,上述地區的地方保護確實更為嚴重。

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能源商用車的爆發式增長。從去年新能源汽車公告目錄來看,15年內新能源汽車產品目錄達到1857輛,較上年凈增1244輛,翻了一番多。在15年內申請新能源汽車公告目錄的160家企業中,有99家專用車企業、77家公交企業和……

只有24輛客車。

“一些以前從未聽說過的企業也進入了目錄申報企業。”崔東樹告訴筆者。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種種混亂,造就了一幅略帶諷刺意味的“畫面”。在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主辦方特別邀請了幾位電動汽車車主與制造商面對面會面并交換意見。五位車主在臺上談到了他們對車輛安全性、充電便利性和人性化的要求,但臺下的車企大多已經離開。“他們不太聽消費者的聲音,他們擔心國家的補貼。”黃莉諷刺道。

業內人士表示,去年四倍的數字化增長約有60-70%是在第四季度實現的,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補貼預期下降帶來的生產和銷售提前釋放。

然而,在第六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上,許多與會的新能源企業對市場表現出了非常樂觀的預測。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2016年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達到70萬輛,是去年的兩倍。然而,北京智電未來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龐一成在接受筆者采訪時透露,一些企業認為今年新能源產銷將超過100萬。

在作者看來,如果把這個數字放在2015年初,那簡直是一個難以想象的天文數據,因為201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只有7.5萬輛左右。

sturm und drang的這種類似于大躍進的工業瘋狂,逐漸改變了包括龐一誠在內的業內人士的態度,他們強烈呼吁政策支持新能源行業。

“我了解到,一些企業去年的利潤是過去幾年利潤的總和,他們只是盈利了。”一些新能源行業人士告訴筆者:“一些大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也有反映,但在財務報告中只看到一小部分。”

中通客車近日發布了2015年業績預測。全年凈利潤預計同比增長近5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340-41.9萬元,同比增長21.6%-49.86%。這主要是由于去年新能源銷量的大幅增長。另一方面,政府補貼也為其業績增長帶來了巨大紅利。根據該公司公布的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收到的國家新能源補貼促進資金達12億元。宇通客車也在去年8月下旬宣布,8月24日晚,獲得鄭州市財政局30.4億元的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

公共汽車市場的補貼有多高?一位公交車制造商人士黃江(化名)此前告訴筆者,事實上,國家補貼基本上可以彌補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的成本差異,但銷售一輛新能源汽車除了可以享受國家補貼外,幾乎可以享受1:1的地方補貼,甚至可以進一步享受省市的雙重補貼。一輛純電動公交車,最高補貼可達數百萬。

國家863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督咨詢專家組組長王炳剛在接受第一電氣網采訪時表示,地方補貼政策應該調整。“即使地方政府在下一階段給予補貼,也不應超過1:0.3或0.5,并且一旦設定,所有產品都應一視同仁,不應進行地方保護。”

由于中央政府對地方新能源推廣的成果和數量有嚴格的評估,地方政府不得不通過補貼的方式帶動市場。然而,高額補貼給地方政府帶來了巨大的財政壓力。

“北上廣一線市場的壓力可能并不明顯,但隨著二三線市場房地產經濟紅利的消退,地方政府資金也面臨壓力。”龐一誠告訴筆者,據他所知,一些企業去年還沒有拿到地方補貼資金。在他看來,隨著新能源補貼的減少和政策紅利的減少,它將變得更加……

企業更難“躺著賺錢”。

因此,在與企業溝通時,他開始不定期提醒企業盡快將政策紅利轉化為技術紅利。

目前,由于政府補貼和政策搭建的“壁壘”,外資企業在這個市場的布局遠遠落后于國產品牌,但這些壁壘將隨著補貼的最終消失而消失。也就是說,自主品牌的窗口期將在2020年左右關閉。在龐一誠看來,如果自主品牌不能在這段時間內在核心技術上取得大規模突破,其面臨的挑戰可想而知。

標簽:北京宇通客車中通客車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牧康2016年戰略合作暨300輛新能源物流車交車儀式在江蘇奧新公司舉行

為了響應綠色末端物流配送體系在郵政快遞、電子商務末端物流等領域推廣應用新能源純電動物流車背景下,

1900/1/1 0:00:00
北汽新能源EX200曝光 衛藍之夜開啟衛藍行動3.0時代

1月18日,“衛藍之夜北汽新能源2016年營銷價值鏈伙伴大會”在北京舉辦,乘衛藍先鋒10、衛藍眾享2

1900/1/1 0:00:00
2016年動力電池用碳酸鋰將達5.68萬噸 同增76%

2015年下半年開始國內碳酸鋰價格不斷攀向高峰,電池級和工業級碳酸鋰單位價格已經突破了10萬元大關。價格的不斷攀升,是供給端供貨緊張和需求端放量增長的直接反映。

1900/1/1 0:00:00
江淮張金漢:今年推兩款新電動車 銷量目標2萬輛

剛剛落幕的首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廣州交易展上GNEV廣州展,江淮展出了旗下iEV4、iEV5車型,以及最新純電動SUV車型iEV6S,備受關注。

1900/1/1 0:00:00
曹忠解密長江汽車:具備十萬輛產能,一季度投產

在剛剛落幕的首屆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會廣州交易展上GNEV廣州展,觀展者和媒體發現,一個并不熟悉的車企占據了展會入口最顯眼的一個展位,并且一口氣展出電動SUV、電動商務車和電動中巴三大車型。

1900/1/1 0:00:00
EV晨報|萬向A123購逾20項電池專利;京啟動電動社區計劃;北汽EX200電動SUV亮相......

1、萬向A123購買逾20項電池專利用于電動汽車項目萬向集團旗下美國電池廠A123SystemsLLC近日從Leyden能源手中購買專利,用于萬向集團的電動汽車項目。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