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工信廳印發《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到2020年,將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其中乘用車35萬輛、特種車10萬輛、客車5萬輛,總產值1000億元。河北省將建設1000個充電站和10萬個充電樁,包括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車站和大型公共服務場所。
到2020年,能源鋰離子電池單體和系統的技術指標將達到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比能在120Wh/kg以上,室溫下10C充放電循環壽命在20000次以上,成本降至2元/Wh以下。支持滄州明珠、北方奧體等企業加強電池隔膜、正負極材料技術攻關,增加優勢產能,加快產業化項目建設。到2020年,將形成一兩家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電池隔膜配套企業,形成兩家以上年產3億安時的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促銷期間,省財政將按照國家1:1的補貼標準對購車者進行補貼。
以下為通知全文: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關于印發《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市、辛集市)人民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給您,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我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1) 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各類生產企業30多家,其中汽車生產企業7家,形成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有20多家零部件公司,產品涵蓋動力電池及材料、電子控制和充電設備,其中動力電池容量為4億安時;74輛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推薦車輛目錄》。省政府成立了新能源汽車開發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加強監督協調,落實補貼資金,推廣應用取得積極進展,穩步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1.5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3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00輛,居全國第九位,70%的新能源汽車用于公共交通。預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30億元。
但總體來看,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龍頭企業;整車起步時間相對較晚,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滯后;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行業難以形成有效支撐;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
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整體上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應用。
(2) 發展機遇。
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務院先后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廣應用。《中國制造2025》將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列為十大重點突破產業之一,并給予重點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促進京津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協同創新與應用。京張冬奧會堅持綠色主辦、共享主辦、開放主辦、清潔主辦的理念,為京張地區推廣新能源汽車創造了良好機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衛生領域和政府機構應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這為推廣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是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
(1) 發展思路。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以創新發展為第一動力,重視人才為根本保障,依托產業基礎,優化區域布局,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關鍵核心零部件,加快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智能控制和輕量化材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加快推廣應用,加大充電設施建設,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止產能過剩,營造健康發展環境,將我省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區和新能源汽車應用引領區。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作用,構建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政策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創新驅動突破核心技術,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堅持統籌布局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研究產業發展路徑,合理布局空間,科學確定發展重點,以點帶面逐步突破,促進產業全面發展。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當地優勢企業快速發展;優化發展環境,開展合作交流,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技術和人才。
堅持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競爭力;
結合重點推廣應用領域和京津冀區域推廣應用規劃,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推廣應用的良性互動。
(3) 發展目標。
按照“立足全省、服務京津、國內領先、國際跟隨”的目標,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創新體系、應用安全與售后服務體系、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到8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將達到2萬輛。全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萬多輛,購置私家車2萬多輛。充電設施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運營需求。
進一步掌握核心技術,實現動力電池組系統的自主設計、純電動汽車控制策略的自主開發和驅動動力系統集成的自主設計。能源電池單體比能達到230Wh/Kg,動力電池單體3C倍率充放電循環壽命達到1萬次以上,實現規模化生產,與主流車企相匹配。
到2020年:工業規模將快速增長。已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其中乘用車35萬輛,特種車10萬輛,客車5萬輛,總產值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居全國前列。
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將1-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進入全國前五,2-3家行業競爭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掌握汽車設計、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已推廣應用30萬輛新能源汽車,覆蓋11個城市、定州、辛集和主要縣的所有公共交通車輛,逐步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為減少碳排放貢獻力量。充電設施滿足需求。全省將建設1000個充電站和10萬個充電樁,包括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車站和大型公共服務場所。
三、 主要任務
(1) 加強協同創新。
支持京津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協同創新,鼓勵企業建立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流程,突破汽車設計、動力總成、汽車匹配等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新一代底盤設計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產業化。重點推進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安全性、一致性、循環壽命、能量密度、成本、關鍵材料和系統集成等技術瓶頸。根據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進步,及時進行相關研發,做好技術儲備。鼓勵開發電機、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制動等關鍵產品,機電耦合、能量回收、輕量化等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關鍵技術。
(2)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以應用促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1-2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內領先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按照技術領先、重點突破的原則,以技術開發能力強、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重點企業為突破口,加大支持力度,引導形成2-3家新能源汽車重點零部件龍頭企業,促進產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3) 引導產業集聚。
依托重點企業引導產業集聚,在……建設一批新能源汽車……
紋基。依托長城汽車、保定長安客車(含長安汽車)、賽歐電池等企業,建設保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石家莊中博、中車、河北電氣等企業,在石家莊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河北宏興汽車、河北神舟巨型動力電池、裕捷汽車工業等企業,建設邢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上汽唐山客車、一汽凌源(曹妃甸)、唐山普林一威電氣等企業,建設曹妃甸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北汽黃驊、滄州明珠等企業,在滄州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衡水電機、河北海威影業、河北精忠動力電池等企業,打造衡水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基地;
依托銀隆新能源、河北捷申新能源、冀金立新能源等企業建設邯鄲動力電池產業基地。同時,引導研發、設計、測試、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機構向產業基地集聚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集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制造業與服務業聯動的空間布局。
(4) 推廣示范應用程序。
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交車、出租車、城市物流等領域的推廣應用。2016-2019年,新能源公交車在新換公交車中的比例應分別達到50%、60%、70%和80%。積極探索研究純電動出租車環保貢獻補貼替代燃油補貼的方案,通過免收或減半收取出租車運營費用等措施,支持新建純電動出租車公司,加快新能源出租車的推廣應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使用優惠政策,支持非財政性新能源汽車,參與國家碳積分交易試點,刺激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市場。推動2022年京張冬奧會核心區新能源汽車全覆蓋,以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依托,充分利用區域可再生能源資源,實現冬奧會新能源汽車充電電量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建設零碳冬奧會。以創建京津冀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為契機,加快智慧路網部署和智能汽車關鍵技術創新研發與應用示范。
(5) 建筑充電設施。
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發展公共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種充電服務模式。重點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按照“合理布局、適度推進”的原則,積極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根據能源供應和土地資源狀況,將充換電設施納入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相關專項規劃,科學確定建設地址和規模。支持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純電動汽車電力智能服務網絡。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制定充電管理辦法,逐步實現充換電設備建設和管理的市場化、社會化。建設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和運行監控網絡,建設覆蓋車輛運行、電站充換電和服務設備的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實時數據采集、信息交換和智能服務,為用戶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通過對車輛和電池性能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加強了安全防范措施。
(6) 建立回收系統。
落實國家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制度。引導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電池回收企業。嚴格設定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準入條件,明確動力電池收集、儲存、運輸、處理、回收和最終處置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
(7) 加強技術標準。
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修訂,爭取標準話語權和市場競爭主動權。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實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競爭力……
管道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配件等相關產品的檢測檢測能力建設,建立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保障體系。
第四,發展重點
(1) 整個車輛。
公共汽車近日,河北省工信廳印發《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明確到2020年,將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其中乘用車35萬輛、特種車10萬輛、客車5萬輛,總產值1000億元。河北省將建設1000個充電站和10萬個充電樁,包括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車站和大型公共服務場所。
到2020年,能源鋰離子電池單體和系統的技術指標將達到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比能在120Wh/kg以上,室溫下10C充放電循環壽命在20000次以上,成本降至2元/Wh以下。支持滄州明珠、北方奧體等企業加強電池隔膜、正負極材料技術攻關,增加優勢產能,加快產業化項目建設。到2020年,將形成一兩家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電池隔膜配套企業,形成兩家以上年產3億安時的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促銷期間,省財政將按照國家1:1的補貼標準對購車者進行補貼。
以下為通知全文:
河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
關于印發《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的通知
各市(含定州市、辛集市)人民政府和省級有關部門:
經省政府同意,現將《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印發給您,請認真貫徹執行。
《河北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2016-2020年)》
為貫徹落實《河北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推進“中國制造2025”的實施意見》和省委、省政府關于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戰略部署,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能源汽車工業,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促進我省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綜合競爭力,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6-2020年。
一、發展現狀及面臨的形勢
(1) 發展現狀。
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各類生產企業30多家,其中汽車生產企業7家,形成年產5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有20多家零部件公司,產品涵蓋動力電池及材料、電子控制和充電設備,其中動力電池容量為4億安時;74輛新能源汽車進入《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推薦車輛目錄》。省政府成立了新能源汽車開發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出臺了《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發展推廣應用的實施意見》,加強監督協調,落實補貼資金,推廣應用取得積極進展,穩步推進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全省推廣新能源汽車1.5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1.3萬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00輛,居全國第九位,70%的新能源汽車用于公共交通。預計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總產值將超過130億元。
但總體來看,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基礎相對薄弱,缺乏龍頭企業;
整車起步時間相對較晚,投入不足,創新能力滯后;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行業難以形成有效支撐;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相對緩慢;缺乏既懂技術又懂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整體上影響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和應用。
(2) 發展機遇。
國家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國務院先后印發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關于加快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推廣應用。《中國制造2025》將節能和新能源汽車列為十大重點突破產業之一,并給予重點支持。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的實施,將促進京津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協同創新與應用。京張冬奧會堅持綠色主辦、共享主辦、開放主辦、清潔主辦的理念,為京張地區推廣新能源汽車創造了良好機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提出,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公共交通衛生領域和政府機構應率先使用新能源汽車。這為推廣應用提供了政策保障。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
二是發展思路、原則和目標
(1) 發展思路。
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抓住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戰略機遇,以綠色低碳為發展方向,以創新發展為第一動力,重視人才為根本保障,依托產業基礎,優化區域布局,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和關鍵核心零部件,加快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智能控制和輕量化材料等領域的核心技術。完善產業鏈,加快推廣應用,加大充電設施建設,重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防止產能過剩,營造健康發展環境,將我省建設成為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優勢區和新能源汽車應用引領區。
(2) 基本原則。
堅持政府引導和市場驅動相結合。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和鼓勵作用,構建與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政策體系,為產業發展提供保障;鼓勵企業以市場為導向,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創新驅動突破核心技術,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堅持統籌布局與重點突破相結合。要立足現有產業基礎,研究產業發展路徑,合理布局空間,科學確定發展重點,以點帶面逐步突破,促進產業全面發展。堅持自主創新與開放合作相結合。創造有利條件,促進當地優勢企業快速發展;優化發展環境,開展合作交流,引進國內外優勢企業、技術和人才。
堅持經濟效益與環境保護相結合。營造良好的新能源汽車應用環境,促進產業集聚和產業競爭力;
結合重點推廣應用領域和京津冀區域推廣應用規劃,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實現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與推廣應用的良性互動。
(3) 發展目標。
按照“立足全省、服務京津、國內領先、國際跟隨”的目標,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創新體系、應用安全與售后服務體系、充電基礎設施體系。到2017年:新能源汽車產能將達到8萬輛,其中乘用車產能將達到2萬輛。全省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5萬多輛,購置私家車2萬多輛。充電設施基本滿足新能源汽車的運營需求。
進一步掌握核心技術,實現動力電池組系統的自主設計、純電動汽車控制策略的自主開發和驅動動力系統集成的自主設計。能源電池單體比能達到230Wh/Kg,動力電池單體3C倍率充放電循環壽命達到1萬次以上,實現規模化生產,與主流車企相匹配。
到2020年:工業規模將快速增長。已形成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能力,其中乘用車35萬輛,特種車10萬輛,客車5萬輛,總產值1000億元。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居全國前列。
企業競爭力顯著提高。將1-2家新能源汽車產銷進入全國前五,2-3家行業競爭力較強的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龍頭企業,進一步提質增效,創新能力顯著提升,掌握汽車設計、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推廣應用取得了顯著成效。全省已推廣應用30萬輛新能源汽車,覆蓋11個城市、定州、辛集和主要縣的所有公共交通車輛,逐步構建綠色公共交通體系,為減少碳排放貢獻力量。充電設施滿足需求。全省將建設1000個充電站和10萬個充電樁,包括高速公路服務區、機場、車站和大型公共服務場所。
三、 主要任務
(1) 加強協同創新。
支持京津冀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開展基礎技術和前沿技術協同創新,鼓勵企業建立一批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和創新中心,不斷優化新能源汽車的開發流程,突破汽車設計、動力總成、汽車匹配等關鍵共性技術,推動新一代底盤設計電動汽車的開發和產業化。重點推進動力電池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安全性、一致性、循環壽命、能量密度、成本、關鍵材料和系統集成等技術瓶頸。根據燃料電池汽車的技術進步,及時進行相關研發,做好技術儲備。鼓勵開發電機、電動空調、電動轉向、電動制動等關鍵產品,機電耦合、能量回收、輕量化等關鍵技術,以及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關鍵技術。
(2) 培育壯大龍頭企業。
以應用促產業,加大扶持力度,培育1-2家具有一定國際影響力的國內領先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按照技術領先、重點突破的原則,以技術開發能力強、具有一定生產規模的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重點企業為突破口,加大支持力度,引導形成2-3家新能源汽車重點零部件龍頭企業,促進產業競爭力的全面提升。
(3) 引導產業集聚。
依托重點企業引導產業集聚,在……建設一批新能源汽車……
紋基。依托長城汽車、保定長安客車(含長安汽車)、賽歐電池等企業,建設保定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石家莊中博、中車、河北電氣等企業,在石家莊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河北宏興汽車、河北神舟巨型動力電池、裕捷汽車工業等企業,建設邢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上汽唐山客車、一汽凌源(曹妃甸)、唐山普林一威電氣等企業,建設曹妃甸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北汽黃驊、滄州明珠等企業,在滄州建設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托衡水電機、河北海威影業、河北精忠動力電池等企業,打造衡水電動汽車核心零部件產業基地;
依托銀隆新能源、河北捷申新能源、冀金立新能源等企業建設邯鄲動力電池產業基地。同時,引導研發、設計、測試、物流、金融等生產性服務機構向產業基地集聚發展,逐步形成產業集聚、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制造業與服務業聯動的空間布局。
(4) 推廣示范應用程序。
優先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公交車、出租車、城市物流等領域的推廣應用。2016-2019年,新能源公交車在新換公交車中的比例應分別達到50%、60%、70%和80%。積極探索研究純電動出租車環保貢獻補貼替代燃油補貼的方案,通過免收或減半收取出租車運營費用等措施,支持新建純電動出租車公司,加快新能源出租車的推廣應用。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車使用優惠政策,支持非財政性新能源汽車,參與國家碳積分交易試點,刺激新能源汽車私人購買市場。推動2022年京張冬奧會核心區新能源汽車全覆蓋,以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為依托,充分利用區域可再生能源資源,實現冬奧會新能源汽車充電電量100%來自可再生能源,建設零碳冬奧會。以創建京津冀智能汽車和智能交通應用示范區為契機,加快智慧路網部署和智能汽車關鍵技術創新研發與應用示范。
(5) 建筑充電設施。
積極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要求,發展公共場所充電、移動充電、無線充電等多種充電服務模式。重點建設“新型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示范區”,按照“合理布局、適度推進”的原則,積極推進充換電設施建設。根據能源供應和土地資源狀況,將充換電設施納入城市綜合交通體系和相關專項規劃,科學確定建設地址和規模。支持國家電網公司建設純電動汽車電力智能服務網絡。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參與新能源汽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制定充電管理辦法,逐步實現充換電設備建設和管理的市場化、社會化。建設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充電服務和運行監控網絡,建設覆蓋車輛運行、電站充換電和服務設備的大數據服務平臺,實現實時數據采集、信息交換和智能服務,為用戶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通過對車輛和電池性能的實時監測和預警,加強了安全防范措施。
(6) 建立回收系統。
落實國家動力電池回收管理辦法,建立動力電池梯級利用和回收管理制度。引導電池生產企業加強廢舊電池回收利用,鼓勵發展專業化電池回收企業。嚴格設定動力電池回收企業準入條件,明確動力電池收集、儲存、運輸、處理、回收和最終處置的技術標準和管理要求。
(7) 加強技術標準。
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修訂,爭取標準話語權和市場競爭主動權。鼓勵企業積極采用國際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完善企業標準體系,實行標準化管理,提高競爭力……
管道質量,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快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配件等相關產品的檢測檢測能力建設,建立產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保障體系。
第四,發展重點
(1) 整個車輛。
公共汽車重點發展純電動客車,支持石家莊中博汽車、保定長安客車(含長安汽車)、上汽唐山客車、廣通汽車邯鄲分公司、微風新能源等企業新能源客車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快新車型開發,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公交車的技術和工業設計水平。引導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增強競爭力,使純電動客車成為我省的優勢產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客車產能將達到每年5萬輛,形成一兩家年產量超過1萬輛的新能源客車企業,帶動當地相關零部件配套產業快速發展。純電動客車在法定工況下的耗電量小于3.5kWh/100km.t。乘用車。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SUV乘用車,支持長城汽車依托智能變速器項目、動力電池項目和年產50萬套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推進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開展新底盤新能源乘用車整車設計,加快產品上市和量產,進一步掌握電池系統和控制系統核心技術,提前開發新能源智能汽車;支持紅星汽車在年產10萬輛新能源汽車和配套高能密度電池項目的基礎上,加快電動四輪驅動技術、輕量化車身技術和電機矢量控制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電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推進北汽黃驊、承德比亞迪、裕捷汽車新能源項目建設,優化產品結構,打造精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乘用車產能將達到每年35萬輛,形成兩個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客車的整車企業,帶動當地相關零部件產業集聚和規模化發展。在法定條件下,典型的小型純電動乘用車的功耗低于12.8kWh/100km.t。
專車。重點發展物流、觀光、環衛、市政、教練培訓等領域的專用車,支持保定長安客車(包括長安汽車)、中興汽車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項目,打造在國內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重點產品。支持宇捷車業、飛翔遠大等企業加快電動專用車新產品開發,拓展新領域。推動新能源專用車朝著技術含量高、專用功能強、特色品種多的方向發展。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專用車生產規模將突破10萬輛,形成2-3家年產量超過3萬輛的生產企業。
(2) 關鍵零部件。
動力電池。重點發展鋰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以及正負極、隔膜、電解質等基礎材料,支持銀隆新能源、神州巨電、聚氟紅星、新馳光電、保定非凡、中植電池等企業,加大技術研究力度,突破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關鍵技術。到2020年,能源鋰離子電池單體和系統的技術指標將達到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
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比能在120Wh/kg以上,室溫下10C充放電循環壽命在20000次以上,成本降至2元/Wh以下。支持滄州明珠、北方奧體等企業加強電池隔膜、正負極材料技術攻關,增加優勢產能,加快產業化項目建設。到2020年,將形成一兩家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電池隔膜配套企業,形成兩家以上年產3億安時的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車輛驅動電機。通過本地企業的發展和外部企業的引進,重點發展電機、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支持唐山普瑞威威、秦皇島普瑞威威威、河北電氣、衡水電氣等企業提高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發水平和配套能力,從而實現支持全國主流汽車企業的目標,形成兩個以上的行業重點企業。乘用車20s有效比功率不小于4kW/kg,商用車30s有效比轉矩不小于19Nm/kg。
車輛電子控制系統。開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控制技術研究,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控制單元、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和機電耦合裝置,加強控制單元硬件、底層軟件和應用層軟件的開發,與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共同開發和優化混合動力控制技術,并在客車和乘用車上先行先試技術成果,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升級。緊跟汽車智能控制關鍵技術,培育和發展相關汽車電子產業,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的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車輛控制器具有與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的智能駕駛控制功能,地理信息系統和智能交通系統(GPS/GIS/ITS),初步建立獨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系統和生產支撐系統,培育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研究突破輕量化車身技術、車輛集成技術、電動驅動系統技術、儲能系統技術、高壓電氣系統技術等技術難題。積極引導有研發生產基礎的企業加快智能充換電設備的開發生產,電動真空系統、電動渦輪增壓器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加零部件生產品種,提高配套能力。
(3) 低速電動汽車。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加強標準化指導,進一步發展適銷對路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滿足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保障運營安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宇捷汽車工業、河北悅迪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申報新型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嚴格限制低水平、低質量的低速電動車產品進入市場。
(4) 相關服務業。支持石家莊通和電子等充電設備企業積極開展充電設備技術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鼓勵互聯網等領域企業整合生產和市場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應用試點相關產業發展,提高前沿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制造和新能源汽車應用的大數據產業,為用戶使用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支持;
探索新能源車聯網業務新模式,推動租賃業務與現代信息平臺融合。
五、實施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省新能源汽車開發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作用,建立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考核目標,加強通報協調調度,及時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按時優質完成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推廣和應用的各項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推進服務機制。
(2) 完善政策體系。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等國家財政支持政策和車輛購置稅、車船稅、車輛消費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將公務用車、保密通信車、執法巡邏車、環衛車、郵政車、校車、城鄉公交車(含農村客運車)、城市物流配送車、出租車等9種新能源汽車納入公共服務范圍。促銷期間,省級財政將按照國家1:1的補貼標準對購車者進行補貼。各推廣城市要在產業發展初期投入必要的引導資金,積極引導充換電設施建設。加快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投資運作,盡快形成投資,發揮效益,吸引和煽動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財政資金,科技資金將優先用于政策規定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新能源汽車的規模。
(3)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省市擔保體系的融資擔保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風險投資基金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省內金融公司拓寬資金來源,通過發行金融債券支持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
(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省政府“巨人計劃”和“人才引進計劃”,加強高端人才引進。鼓勵京津創新人才通過項目合作、兼職、游學講學、學術休假、擔任商務顧問等多種形式為我省服務,建設創新人才庫。依托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培養一批復合型領軍人才。鼓勵省屬高校建立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基地,實現企業與高校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養研發和技術應用型人才;
廣泛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
(5) 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利用媒體、互聯網、會議等渠道宣傳新能源汽車在節能減排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展覽、推介等形式搭建展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普及和應用成果的平臺,提高社會各界的認識,形成易于接受、樂于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良好氛圍。重點發展純電動客車,支持石家莊中博汽車、保定長安客車(含長安汽車)、上汽唐山客車、廣通汽車邯鄲分公司、微風新能源等企業新能源客車項目建設,鼓勵企業加大技術研發投入,加快新車型開發,進一步提高新能源公交車的技術和工業設計水平。引導企業通過聯合重組、合資合作等方式增強競爭力,使純電動客車成為我省的優勢產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客車產能將達到每年5萬輛,形成一兩家年產量超過1萬輛的新能源客車企業,帶動當地相關零部件配套產業快速發展。純電動客車在法定工況下的耗電量小于3.5kWh/100km.t。乘用車。重點發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SUV乘用車,支持長城汽車依托智能變速器項目、動力電池項目和年產50萬套電機及電機控制器項目,推進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建設,開展新底盤新能源乘用車整車設計,加快產品上市和量產,進一步掌握電池系統和控制系統核心技術,提前開發新能源智能汽車;支持紅星汽車在年產10萬輛新能源汽車和配套高能密度電池項目的基礎上,加快電動四輪驅動技術、輕量化車身技術和電機矢量控制技術的開發應用,推動電動無人駕駛汽車的研發。推進北汽黃驊、承德比亞迪、裕捷汽車新能源項目建設,優化產品結構,打造精品。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乘用車產能將達到每年35萬輛,形成兩個年產10萬輛新能源乘客車的整車企業,帶動當地相關零部件產業集聚和規模化發展。在法定條件下,典型的小型純電動乘用車的功耗低于12.8kWh/100km.t。
專車。重點發展物流、觀光、環衛、市政、教練培訓等領域的專用車,支持保定長安客車(包括長安汽車)、中興汽車等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新產品開發項目,打造在國內具有比較競爭優勢的重點產品。支持宇捷車業、飛翔遠大等企業加快電動專用車新產品開發,拓展新領域。推動新能源專用車朝著技術含量高、專用功能強、特色品種多的方向發展。到2020年,全省新能源專用車生產規模將突破10萬輛,形成2-3家年產量超過3萬輛的生產企業。
(2) 關鍵零部件。
動力電池。重點發展鋰離子動力和儲能電池以及正負極、隔膜、電解質等基礎材料,支持銀隆新能源、神州巨電、聚氟紅星、新馳光電、保定非凡、中植電池等企業,加大技術研究力度,突破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關鍵技術。到2020年,能源鋰離子電池單體和系統的技術指標將達到中國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規劃的相關要求;
動力鋰離子電池的比能在120Wh/kg以上,室溫下10C充放電循環壽命在20000次以上,成本降至2元/Wh以下。支持滄州明珠、北方奧體等企業加強電池隔膜、正負極材料技術攻關,增加優勢產能,加快產業化項目建設。到2020年,將形成一兩家國內領先的動力鋰電池隔膜配套企業,形成兩家以上年產3億安時的先進鋰離子動力電池生產企業。
車輛驅動電機。通過本地企業的發展和外部企業的引進,重點發展電機、電機控制器等關鍵零部件,支持唐山普瑞威威、秦皇島普瑞威威威、河北電氣、衡水電氣等企業提高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的研發水平和配套能力,從而實現支持全國主流汽車企業的目標,形成兩個以上的行業重點企業。乘用車20s有效比功率不小于4kW/kg,商用車30s有效比轉矩不小于19Nm/kg。
車輛電子控制系統。開展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控制技術研究,開發混合動力汽車控制單元、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和機電耦合裝置,加強控制單元硬件、底層軟件和應用層軟件的開發,與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共同開發和優化混合動力控制技術,并在客車和乘用車上先行先試技術成果,促進企業產品升級和產業鏈升級。緊跟汽車智能控制關鍵技術,培育和發展相關汽車電子產業,掌握智能輔助駕駛的整體技術和關鍵技術,車輛控制器具有與全球定位系統相結合的智能駕駛控制功能,地理信息系統和智能交通系統(GPS/GIS/ITS),初步建立獨立的智能網聯汽車研發系統和生產支撐系統,培育具有產業優勢的企業。研究突破輕量化車身技術、車輛集成技術、電動驅動系統技術、儲能系統技術、高壓電氣系統技術等技術難題。積極引導有研發生產基礎的企業加快智能充換電設備的開發生產,電動真空系統、電動渦輪增壓器等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增加零部件生產品種,提高配套能力。
(3) 低速電動汽車。按照升級一批、規范一批、淘汰一批的原則,加強標準化指導,進一步發展適銷對路的鋰離子動力電池電動汽車,滿足政策要求和市場需求,保障運營安全,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鼓勵宇捷汽車工業、河北悅迪等符合條件的企業加大科技研發投入,申報新型純電動乘用車生產資質;嚴格限制低水平、低質量的低速電動車產品進入市場。
(4) 相關服務業。支持石家莊通和電子等充電設備企業積極開展充電設備技術創新和運營模式創新;鼓勵互聯網等領域企業整合生產和市場資源,發展新能源汽車生產性服務業;支持新能源汽車智能交通應用試點相關產業發展,提高前沿研究水平,加快科技成果產業化;發展新能源汽車制造和新能源汽車應用的大數據產業,為用戶使用和政府決策提供服務支持;
探索新能源車聯網業務新模式,推動租賃業務與現代信息平臺融合。
五、實施保障措施
(1) 加強組織協調。充分發揮省新能源汽車開發推廣應用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的作用,建立分工明確、協調聯動的工作機制,強化考核目標,加強通報協調調度,及時解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確保按時優質完成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推廣和應用的各項目標任務。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聯盟等行業組織的橋梁紐帶作用,建立健全新能源汽車產業協同推進服務機制。
(2) 完善政策體系。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等國家財政支持政策和車輛購置稅、車船稅、車輛消費稅等稅收優惠政策。將公務用車、保密通信車、執法巡邏車、環衛車、郵政車、校車、城鄉公交車(含農村客運車)、城市物流配送車、出租車等9種新能源汽車納入公共服務范圍。促銷期間,省級財政將按照國家1:1的補貼標準對購車者進行補貼。各推廣城市要在產業發展初期投入必要的引導資金,積極引導充換電設施建設。加快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引導股權投資基金等相關政府股權投資引導基金投資運作,盡快形成投資,發揮效益,吸引和煽動社會資本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將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納入省級重點項目,省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資金、技術改造專項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等財政資金,科技資金將優先用于政策規定范圍內的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項目。發揮政府采購的引導作用,逐步擴大公共機構采購新能源汽車的規模。
(3) 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充分發揮省市擔保體系的融資擔保作用,引導金融機構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產業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平臺項目提供信貸支持。鼓勵民間資本參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支持風險投資基金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推動符合條件的企業在國內外資本市場上市融資。鼓勵省內金融公司拓寬資金來源,通過發行金融債券支持個人購買新能源汽車。
(4) 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實施省政府“巨人計劃”和“人才引進計劃”,加強高端人才引進。鼓勵京津創新人才通過項目合作、兼職、游學講學、學術休假、擔任商務顧問等多種形式為我省服務,建設創新人才庫。依托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重大項目,培養一批復合型領軍人才。鼓勵省屬高校建立新能源汽車人才培養基地,實現企業與高校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培養研發和技術應用型人才;
廣泛開展相關的職業技術培訓,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
(5) 營造良好的氛圍。充分利用媒體、互聯網、會議等渠道宣傳新能源汽車在節能減排中的積極作用,通過展覽、推介等形式搭建展示我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普及和應用成果的平臺,提高社會各界的認識,形成易于接受、樂于使用新能源汽車的良好氛圍。
2016年1月17日,汽車媒體足球大聯盟2015年度頒獎盛典在亞洲第一派對空間LIVEINVAC激情綻放。此屆盛典共有主流媒體人、汽車廠商、公關行業近500余位嘉賓齊聚現場,共同狂歡。
1900/1/1 0:00:002015年,沒有政策,沒有補貼,微型電動車產銷百萬。
1900/1/1 0:00:00長春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20152016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實施計劃的通知各縣市、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
1900/1/1 0:00:0050萬輛新能源汽車推廣目標不可能實現的論斷言猶在耳,最終的成績卻出乎意料地好:497萬輛。雖較到2015年累計推廣50萬輛的目標略有虧欠,但也已經是令人振奮的數字。
1900/1/1 0:00:00據《華爾街日報》網絡版報道,知情人士稱,蘋果老員工、牽頭負責建立汽車業務的史蒂夫扎德斯基SteveZadesky將從公司離職。
1900/1/1 0:00:001月22日,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第十屆中國新能源國際高峰論壇”將于4月2021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