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陳清泉:一些新能源車企不找市場找市長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陳清泉,中國工程院院士,世界電動汽車協會創始人之一。從事電動汽車研究40多年,尤其是近年來,他見證了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崛起。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扶持的八大新興產業之一,相關政府補貼已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但這也是他的擔憂。

近日,在由天津南開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的“天津論壇”上,被稱為“亞洲電動汽車之父”的陳清泉指出,中國投資最多,發放了大量補貼,但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政府、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有些電動汽車是為領導者準備的。

根據國務院2012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將力爭達到50萬輛。陳清泉明確表示,今年“肯定達不到”這個數字,他估計預計將達到20萬至30萬輛。

這是一個一再失敗的目標。國務院在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到2011年底,新能源汽車產能要達到50萬輛,約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

在1月13日舉行的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中國委員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截至2014年底,中國已生產11.9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2014年的年產量約為8.49萬輛。

陳清泉表示,美國和日本在電動汽車的推廣方面一直領先于中國。盡管這些國家只有幾個品種,但它們的產量很大。中國的電動汽車數量很大,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的目錄中的60、70輛,但產量并不大,有些品種甚至只賣幾十輛。一些企業開發電動汽車不是根據產品,而是根據樣品。“示范,示范,一直在示范,目的是向領導展示。”陳清泉舉例說,一位企業家告訴他,沒有電動車很難見到當地州長,領導主動檢查了電動車。

他說,政府補貼這么多,有些人靠“忽悠”賺錢,沒有心思創新,導致低水平重復,一頭扎進去。“最好由政府來管,讓市場來管”,這樣企業就可以用自己的錢投資,承擔自己的風險。否則,政府會拿老百姓的錢補貼企業,一些企業會打著醉酒的幌子吃補貼。

他還告訴作者,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十年前,中國的電池技術與韓國相似。現在韓國的電池技術已經通過測試,而且有領軍人才,因此將進入中國市場。盡管我們擁有最多的電池工廠,但我們的國家還是落后了很多。

政府應該尊重市場。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陳清泉也呼吁:“政府應該尊重市場,不能以官方立場或硬性規定技術路線。開發哪種技術由市場決定。”

陳清泉希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將提高到2%,到2030年將提高到10%至15%,到2050年將提高50%。現實與他的期望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他說,我們不僅要看到前方、向前看,還要看到后方、向歷史學習。

自2009年以來,中國啟動了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工程,并出臺了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配套設施建設在內的一系列支持政策。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首席專家黃永和指出,2014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相關政策出臺。按照目前的補貼方式,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補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例如……

,在純電動公交車領域,一些企業甚至可以從地方和國家的補貼政策中賺錢。

他認為,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已經陷入了一種誤解。“造成了過度補貼,企業一直在等待,只是想看看政府出臺什么樣的政策,企業付出多少努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勤表示,這種政策設計可能會導致創新泡沫或“偽創新”。以乘用車為例,僅中央政府就可補貼高達6萬元,部分車型預計成本為5萬至6萬元。這意味著,只要汽車得到國家的銷售和補貼,即使汽車被扔掉,汽車公司仍然可以盈利。“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一些企業可能會以獲得國家補貼為目的進行‘名義創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尹成良也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存在過度補貼。他認為,過度補貼的一個結果是,企業將吃掉本應補充給消費者的一半以上。例如,一家企業原計劃將一款車型的價格定在15萬至6萬元。聽說國家和地方將出臺補貼政策后,立即漲到了18萬元。補貼政策出臺后,公布的價格甚至漲到了20多萬元。“本該給老百姓的東西,有一半以上都被企業自己吃了。”

黃永和指出,這種情況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存在。例如,在日本,國家非常明確地給予補貼。補貼是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更貴的部分,補貼為50%。他認為,如果中國的這一政策繼續下去,可能會影響該行業的發展。應采取逐步退出的機制,逐步降低補貼力度,讓市場最終解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問題。

汽車公司最好“取消政府補貼”

2016年至2020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計劃。到今年1月30日,該計劃的公示期將結束。

《方案》提出,中央政府將對新能源汽車購置進行補貼,并實行普惠制。補貼是針對消費者的。汽車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時,按照扣除補貼后的價格與消費者結算,中央財政按程序將企業墊付的補貼資金撥付給生產企業。

為加快工業化進程,鼓勵優勢企業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規劃》提出,2016年至2020年,適當降低除燃料電池汽車外的其他汽車補貼標準,其中,2017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降低10%,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進一步降低10%。

中央財政補貼的產品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2014年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64批目錄中,20家公司的64種產品被注銷。

在中國電動汽車100強論壇委員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提醒,汽車公司最好“擺脫政府補貼”,努力尋找市場空間。

在同一場合,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創新體系最大的問題是,從資源配置到科研目標,再到商業化和工業化,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這個問題也出現了……

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自2009年以來,制定了許多政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效果不是很好。這些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造成了財政浪費,抑制了一些企業的創造力和主動性。

“政府沒有能力決定哪一個行業、哪一條技術路線能夠取得成功。”吳敬蓮說,“政府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是世界電動汽車協會的創始人之一。從事電動汽車研究40多年,尤其是近年來,他見證了包括電動汽車在內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崛起。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扶持的八大新興產業之一,相關政府補貼已達到“世界第一”的水平。但這也是他的擔憂。

近日,在由天津南開大學和韓國高等教育財團主辦的“天津論壇”上,被稱為“亞洲電動汽車之父”的陳清泉指出,中國投資最多,發放了大量補貼,但效果并不是最好的。“原因是什么?(因為)政府、企業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沒有得到妥善處理。”

有些電動汽車是為領導者準備的。

根據國務院2012年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到2015年,我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累計產銷將力爭達到50萬輛。陳清泉明確表示,今年“肯定達不到”這個數字,他估計預計將達到20萬至30萬輛。

這是一個一再失敗的目標。國務院在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規劃》中提出,到2011年底,新能源汽車產能要達到50萬輛,約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

在1月13日舉行的電動汽車百人論壇中國委員會上,科技部部長萬鋼透露,截至2014年底,中國已生產11.9萬輛新能源汽車,其中2014年的年產量約為8.49萬輛。

陳清泉表示,美國和日本在電動汽車的推廣方面一直領先于中國。盡管這些國家只有幾個品種,但它們的產量很大。中國的電動汽車數量很大,包括工業和信息化部推薦的目錄中的60、70輛,但產量并不大,有些品種甚至只賣幾十輛。一些企業開發電動汽車不是根據產品,而是根據樣品。“示范,示范,一直在示范,目的是向領導展示。”陳清泉舉例說,一位企業家告訴他,沒有電動車很難見到當地州長,領導主動檢查了電動車。

他說,政府補貼這么多,有些人靠“忽悠”賺錢,沒有心思創新,導致低水平重復,一頭扎進去。“最好由政府來管,讓市場來管”,這樣企業就可以用自己的錢投資,承擔自己的風險。否則,政府會拿老百姓的錢補貼企業,一些企業會打著醉酒的幌子吃補貼。

他還告訴作者,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十年前,中國的電池技術與韓國相似。現在韓國的電池技術已經通過測試,而且有領軍人才,因此將進入中國市場。盡管我們擁有最多的電池工廠,但我們的國家還是落后了很多。

政府應該尊重市場。

關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陳清泉也呼吁:“政府應該尊重市場,不能以官方立場或硬性規定技術路線。開發哪種技術由市場決定。”

陳清泉希望,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在中國市場的占比將提高到2%,到2030年將提高到10%至15%,到2050年將提高50%。現實與他的期望之間仍然存在巨大差距。他說,我們不僅要看到前方、向前看,還要看到后方、向歷史學習。

自2009年以來,中國開始了全國演示……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項目,并出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配套設施建設。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高級首席專家黃永和指出,2014年幾乎每個月都有新的相關政策出臺。按照目前的補貼方式,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的補貼實際上已經超過了一些企業的生產成本。例如,在純電動公交車領域,一些企業甚至可以從地方和國家的補貼政策中賺錢。

他認為,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已經陷入了一種誤解。“造成了過度補貼,企業一直在等待,只是想看看政府出臺什么樣的政策,企業付出多少努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汽車產業發展研究院副總工程師蔡國勤表示,這種政策設計可能會導致創新泡沫或“偽創新”。以乘用車為例,僅中央政府就可補貼高達6萬元,部分車型預計成本為5萬至6萬元。這意味著,只要汽車得到國家的銷售和補貼,即使汽車被扔掉,汽車公司仍然可以盈利。“在這種政策環境下,一些企業可能會以獲得國家補貼為目的進行‘名義創新’。”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尹成良也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的推廣中存在過度補貼。他認為,過度補貼的一個結果是,企業將吃掉本應補充給消費者的一半以上。例如,一家企業原計劃將一款車型的價格定在15萬至6萬元。聽說國家和地方將出臺補貼政策后,立即漲到了18萬元。補貼政策出臺后,公布的價格甚至漲到了20多萬元。“本該給老百姓的東西,有一半以上都被企業自己吃了。”

黃永和指出,這種情況在世界上任何其他國家都不存在。例如,在日本,國家非常明確地給予補貼。補貼是新能源汽車比傳統汽車更貴的部分,補貼為50%。他認為,如果中國的這一政策繼續下去,可能會影響該行業的發展。應采取逐步退出的機制,逐步降低補貼力度,讓市場最終解決新能源汽車的推廣問題。

汽車公司最好“取消政府補貼”

2016年至2020年,中國將繼續實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貼政策。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制定了2016年至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支持政策計劃。到今年1月30日,該計劃的公示期將結束。

《方案》提出,中央政府將對新能源汽車購置進行補貼,并實行普惠制。補貼是針對消費者的。汽車企業在銷售新能源汽車產品時,按照扣除補貼后的價格與消費者結算,中央財政按程序將企業墊付的補貼資金撥付給生產企業。

為加快工業化進程,鼓勵優勢企業規模化生產以降低成本,《規劃》提出,2016年至2020年,適當降低除燃料電池汽車外的其他汽車補貼標準,其中,2017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補貼標準在2016年基礎上降低10%,2019年補貼標準在2017年基礎上進一步降低10%。

中央財政補貼的產品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列入《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2014年12月24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第64批目錄中,20家公司的64種產品被注銷。

在合作社……

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志華在中國電動汽車100強論壇上提醒,汽車公司最好“擺脫政府補貼”,努力尋找市場空間。

在同一場合,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中國創新體系最大的問題是,從資源配置到科研目標,再到商業化和工業化,政府發揮著主導作用,而這個問題也出現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中。自2009年以來,制定了許多政策,得到了很大的支持,但效果不是很好。這些支持產業發展的政策造成了財政浪費,抑制了一些企業的創造力和主動性。

“政府沒有能力決定哪一個行業、哪一條技術路線能夠成功。”吳敬蓮說,“政府最重要的是提供一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

標簽: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特斯拉Model S P85D擊敗挑戰者 創加速紀錄

近日,特斯拉ModelSP85D在一場14英里加速賽上,創造了116秒內加速到1146英里的時速紀錄,成功戰勝道奇挑戰者SRTHellcat。

1900/1/1 0:00:00
地方新能源政策亟需一視同仁 打破真空地帶

2014年,新能源汽車迎來了井噴式發展,被稱為發展“元年”。

1900/1/1 0:00:00
德國期待領跑電動車電池市場

為期三天的“德國電池論壇”21日在柏林開幕。德國政府官員在論壇上呼吁推動能源轉型,讓德國成為電動車市場領先供應商。

1900/1/1 0:00:00
北京1425個充電樁啟動運營充電樁 下月可上網查詢

充電樁在哪兒?下月就可以上網查詢。

1900/1/1 0:00:00
日本追加投資推廣FCV 2020年前東京建35座加氫站

日本東京計劃投資452億日元約合385億美元作為燃料電池車FCV的補貼以及加氫站的建設費用,推廣氫能源在日本的使用。

1900/1/1 0:00:00
美NHTSA呼吁谷歌無人駕駛車路測關注安全問題

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近日表示,希望谷歌能夠確認其自動駕駛車路試的安全問題。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