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以“智慧城市與汽車產業: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歐國際商學院上海校區成功舉行。雷諾-日產聯盟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卡洛斯·戈恩表示,我們已經確定了智能城市的六個特征,第一個是擁有智能政府政策。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良好協調應該建立在公共行政領域強有力的政策基礎上,地方和區域政策必須非常明確。
卡洛斯·戈恩,雷諾-日產聯盟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
以下是演講全文: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來到上海參加這次論壇。我今天不是作為雷諾-日產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而是作為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來到這里。
眾所周知,我們協會代表著15家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他們在歐洲提供了130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去年的數字,為歐盟帶來了9500萬的貿易順差和巨大的稅收。此外,我們每年將花費320億歐元,即所有行業支出的25%用于研發。我們協會與中歐商學院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今年也是協會在中國設立辦事處10周年。
今天我主要想談談智能城市和智能汽車的應用,我想談談對這個行業的一些建議。目前,世界人口超過60億,其中一半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增加到60億,其中80%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城市人口將增加,農村人口將減少。由于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社會保障和勞動力市場都有很大影響。與此同時,新興市場正面臨巨大的人口增長和快速的城市化。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中國,中國42%的城市化率,其中三個城市已成為世界前十大城市。許多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2001年,城市人口占40%,2025年將達到50%,超大城市將有更大的增長。到2025年,亞洲將有9個特大城市,拉丁美洲有2個,非洲、歐洲和北美有1個。這清楚地表明了亞洲城市化的趨勢。外部能源非常重要,因此改善能源結構可以更好地應對能源的挑戰和威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道路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有所增加,由于運輸需求的增加和汽車行業的不斷創新,這些需求的影響得到了緩解。隨著經濟的增長,交通和人員流動不斷增加。我們不可能限制經濟增長。陸、海、空以及內部道路和水道等所有交通方式都在增加,效率也在提高,因此面臨著越來越困難的環境挑戰。
如今,與1995年相比,重型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0%。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減少汽車的排放,我們應該進行全面的測量,而不僅僅是考慮汽車的技術。交通堵塞和交通指標,所有這些,我們看到七個最擁堵的城市是特大城市,包括中國的杭州和重慶。我們看到,城市化的密度與交通堵塞的程度密切相關。盡管中國的城市密度很高,但與東歐和拉丁美洲相比,交通密度并沒有那么高,部分原因是道路和人們的流動性更匹配。在中國,有著非常廣泛的汽車交通基礎設施,這對人們的出行非常重要,出行越來越被視為一種服務。有了互聯互通,這項服務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先進的傳感器、云技術和無線技術使這些移動成為可能,這意味著我們在這個行業和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有越來越多的新參與者。
最近,歐盟對智能城市的定義是,一個城市使用信息和通信技術來合作……
與眾多利益相關者合作,解決市政公用事業的各種問題。對于一個特定的城市,其布局規模、密度、文化歷史等,智慧城市本身無法帶來一個智慧現實的城市,我們需要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
我們已經確定了智慧城市的六個特征。首先是制定明智的政府政策。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良好協調應建立在公共行政領域強有力的政策基礎上。地方和地區必須非常清楚當地的政策,綜合政策可以涵蓋城市流動性、城市化等方面,當地社區和當地企業也應該受益。
第二,經濟必須能夠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快速流動。
第三,必須有非常好的運輸和運輸物流服務。
第四,智能環境需要智能能源系統。包括智能電網、智能定價系統和新能源的使用。
第五,聰明的居民。這些居民必須知道如何使用它,公眾需要接受培訓才能知道如何使用。
最后,所有這些東西都應該能夠支持智能消費和生活方式。智能城市是智能移動的重要基礎。只有建設智慧城市,才能推動智能移動,使我們的基礎設施更好地發揮作用。
對于汽車來說,如何應對城市的流動性?我之前提到,汽車行業必須解決人、地球和利潤的問題。我們是問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必須解決它。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人員流動必須順暢。盡管人口在增加。這需要我們各個行業和大學共同合作。讓汽車更互聯、更智能、更清潔。
第二,智能汽車無法自動實現智能流動或人類運動。這些技術需要大規模使用,基礎設施不僅應該智能化,政府還應該采取措施,讓汽車更好地進入智能基礎設施,這需要汽車變得更清潔,以應對氣候變化。
因此,世界各國政府應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大力投資汽車行業,更換原有的內燃機,并使用替代動力系統和推進裝置。有時這些技術不會產生任何排放,現在個人和商用車都是這樣。我們必須擁有盡可能多的客戶,同時我們可以將他們帶入新的價值鏈,適應新的環境,并將新興的社會概念融入交通系統,如拼車、拼車和交通。信息技術使這些做法更容易實現,在歐洲,過去幾年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全球有46個汽車共享網絡,擁有280萬用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此外,有必要進一步改善交通流量,鼓勵人們選擇最合適的交通方式,例如使用零排放交通方式,這需要燃料供應商提供更好的選擇,每個人都愿意選擇。
交通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倡導環保的駕駛行為。也許最困難的是在這里找到建設智慧城市的缺失部分,而汽車行業可以幫助政府找到缺失部分。這是當我們每天測試新想法,并在改進自己的實踐時為智慧城市做出自己的貢獻。
汽車行業正在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通過不斷創新,我們應該更好地應對新產業和新技術的變化,在智能和智能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提供清潔、實惠的智能汽車。汽車行業正在確保智能城市的愿景在全世界成為現實。
本次論壇由中歐國際商學院、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和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聯合主辦,上海國際汽車城協辦。許多行業領袖、知名學者和政府官員聚焦中國和國際汽車行業的未來格局,圍繞“智能城市與汽車”、“政府在智能城市中的作用”、“城市、新消費者……”四大主題,探討了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10月25日,以“智慧城市與汽車產業:中國與世界”為主題的第十二屆中國汽車產業高峰論壇”在中歐國際商學院上海校區成功舉辦。雷諾-日產聯盟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卡洛斯·戈恩表示,我們已經確定了智慧城市的六個特征,第一是政府政策的智能化。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良好協調應該建立在關于公共行政領域強有力的政策,以及地方和區域政策,必須非常明確。
卡洛斯·戈恩,雷諾-日產聯盟主席兼首席執行官,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
以下是演講全文:
大家早上好。很高興來到上海參加這次論壇。我今天不是作為雷諾-日產的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而是作為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主席來到這里。
眾所周知,我們協會代表著15家歐洲主要汽車制造商,他們在歐洲提供了1300萬個工作崗位,這是去年的數字,為歐盟帶來了9500萬的貿易順差和巨大的稅收。此外,我們每年將花費320億歐元,即所有行業支出的25%用于研發。我們協會與中歐商學院有著長期的合作關系,今年也是協會在中國設立辦事處10周年。
今天我主要想談談智能城市和智能汽車的應用,我想談談對這個行業的一些建議。目前,世界人口超過60億,其中一半生活在城市。到2050年,城市人口將增加到60億,其中80%來自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城市人口將增加,農村人口將減少。由于發達國家的人口老齡化,對醫療、社會保障和勞動力市場都有很大影響。與此同時,新興市場正面臨巨大的人口增長和快速的城市化。
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在中國,中國42%的城市化率,其中三個城市已成為世界前十大城市。許多城市的人口超過100萬,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2001年,城市人口占40%,2025年將達到50%,超大城市將有更大的增長。到2025年,亞洲將有9個特大城市,拉丁美洲有2個,非洲、歐洲和北美有1個。這清楚地表明了亞洲城市化的趨勢。外部能源非常重要,因此改善能源結構可以更好地應對能源的挑戰和威脅。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道路運輸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有所增加,由于運輸需求的增加和汽車行業的不斷創新,這些需求的影響得到了緩解。隨著經濟的增長,交通和人員流動不斷增加。我們不可能限制經濟增長。陸、海、空以及內部道路和水道等所有交通方式都在增加,效率也在提高,因此面臨著越來越困難的環境挑戰。
如今,與1995年相比,重型汽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40%。如果我們想進一步減少汽車的排放,我們應該進行全面的測量,而不僅僅是考慮汽車的技術。交通堵塞和交通指標,所有這些,我們看到七個最擁堵的城市是特大城市,包括中國的杭州和重慶。我們看到,城市化的密度與交通堵塞的程度密切相關。盡管中國的城市密度很高,但與東歐和拉丁美洲相比,交通密度并沒有那么高,部分原因是道路和人們的流動性更匹配。在中國,有著非常廣泛的汽車交通基礎設施,這對人們的出行非常重要,出行越來越被視為一種服務。有了互聯互通,這項服務就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先進的傳感器、云技術和無線技術使這些移動成為可能,這意味著我們在這個行業和科技領域有越來越多的新參與者……
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
最近,歐盟對智慧城市的定義是,一個城市利用信息和通信技術與許多利益相關者合作,解決市政公用事業的各種問題。對于一個特定的城市,其布局規模、密度、文化歷史等,智慧城市本身無法帶來一個智慧現實的城市,我們需要所有參與者共同努力。
我們已經確定了智慧城市的六個特征。首先是制定明智的政府政策。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良好協調應建立在公共行政領域強有力的政策基礎上。地方和地區必須非常清楚當地的政策,綜合政策可以涵蓋城市流動性、城市化等方面,當地社區和當地企業也應該受益。
第二,經濟必須能夠更好地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促進商品和服務的快速流動。
第三,必須有非常好的運輸和運輸物流服務。
第四,智能環境需要智能能源系統。包括智能電網、智能定價系統和新能源的使用。
第五,聰明的居民。這些居民必須知道如何使用它,公眾需要接受培訓才能知道如何使用。
最后,所有這些東西都應該能夠支持智能消費和生活方式。智能城市是智能移動的重要基礎。只有建設智慧城市,才能推動智能移動,使我們的基礎設施更好地發揮作用。
對于汽車來說,如何應對城市的流動性?我之前提到,汽車行業必須解決人、地球和利潤的問題。我們是問題的一部分,所以我們必須解決它。城市內部和城市之間的人員流動必須順暢。盡管人口在增加。這需要我們各個行業和大學共同合作。讓汽車更互聯、更智能、更清潔。
第二,智能汽車無法自動實現智能流動或人類運動。這些技術需要大規模使用,基礎設施不僅應該智能化,政府還應該采取措施,讓汽車更好地進入智能基礎設施,這需要汽車變得更清潔,以應對氣候變化。
因此,世界各國政府應鼓勵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大力投資汽車行業,更換原有的內燃機,并使用替代動力系統和推進裝置。有時這些技術不會產生任何排放,現在個人和商用車都是這樣。我們必須擁有盡可能多的客戶,同時我們可以將他們帶入新的價值鏈,適應新的環境,并將新興的社會概念融入交通系統,如拼車、拼車和交通。信息技術使這些做法更容易實現,在歐洲,過去幾年已經取得了一些成就。全球有46個汽車共享網絡,擁有280萬用戶,而且這個數字還在增加。此外,有必要進一步改善交通流量,鼓勵人們選擇最合適的交通方式,例如使用零排放交通方式,這需要燃料供應商提供更好的選擇,每個人都愿意選擇。
交通系統需要進一步完善,政府需要提供更多倡導環保的駕駛行為。也許最困難的是在這里找到建設智慧城市的缺失部分,而汽車行業可以幫助政府找到缺失部分。這是當我們每天測試新想法,并在改進自己的實踐時為智慧城市做出自己的貢獻。
汽車行業正在建立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通過不斷創新,我們應該更好地應對新產業和新技術的變化,在智能和智能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提供清潔、實惠的智能汽車。汽車行業正在確保智能城市的愿景在全世界成為現實。
本次論壇由中歐國際商學院、歐洲汽車制造商協會和中國汽車制造商協會聯合主辦,上海國際汽車城協辦。許多行業領袖、知名學者和政府官員都關注中國和國際汽車行業的未來格局,并討論了關鍵事實……
圍繞“智能城市與汽車”、“政府在智能城市中的作用”、“城市、新消費者與交通”和“展望未來”四大主題影響行業的未來發展。本次論壇吸引了300多位汽車行業精英和70多家國內外主流媒體參加。
標簽:日產
金九銀十,小型電動車的銷售計入旺季。作為一個新的銷售門類,商家該如何抓住用戶,最大效率的成交,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1900/1/1 0:00:00馬路邊、家門口、路燈下,被“嫁接”在一根電燈桿下的純電動汽車路側充電樁24小時運行,路邊再配上一個標有“充電專用”字樣的停車位,一套便捷的純電動汽車充電設施就算“齊活”了。
1900/1/1 0:00:00順延一個周期后,北京首批電動車指標棄購率仍超六成,其根本原因仍是充電設施布局不足。
1900/1/1 0:00:00作者近日從河南省科技廳獲悉,依托鄭州宇通客車股份有限公司組建的“國家電動客車電控與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日前已由科技部批準,此次獲批的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共有14家。
1900/1/1 0:00:00第一電動網作者邱鍇俊在剛剛落幕的2014年第六屆德國慕尼黑世界新能源車博覽會eCarTec上,與做電動汽車充電業務的人士聊天,
1900/1/1 0:00:0010月24日,海格汽車宣布,純電動客車海格H6V正式上市。新車的售價區間為708萬808萬元。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