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電氣網](作者邱一軍)這里沒有充電樁,也沒有充電。當電動汽車停下來時,駕駛員面前的屏幕會詢問是否充電。選擇“是”,駕駛員關閉發動機,離開汽車,關上車門離開,電動汽車已經開始充電。
這就是高通Halo無線充電的應用場景。在10月21日開幕的2014年慕尼黑第六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博覽會(eCarTec)上,各種尖端的電動驅動、儲能和充電技術和應用相互競爭。無線充電技術是目前流行的一種充電技術。筆者在現場看到了包括高通光環在內的四種無線充電方案,這些方案都顯示出較高的技術成熟度,離商業應用也不遠。
四種方案
在eCarTec的高通無線充電示范區,筆者坐上了一輛葉子電動車。這款車在外觀上與其他葉子電動汽車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中控臺安裝了一部演示手機。在車外的展區,可以看到一個箱形的電源轉換裝置和停車位的充電板。
Leaf電動汽車展示了高通Halo無線充電方案。
高通CDMA技術公司的工程師Alerto Garcia Briz正在駕駛。當車輛停在充電板上方時,手機屏幕開始顯示與線圈的對齊程度。當提示欄變為綠色時,車主可以選擇開始充電,只是常規的停車操作。
能量傳輸的秘密在于,地面上的充電板將電能轉換為磁場,而車身上的充電盤與之共振,頻率相同,因此它可以接收磁場的能量,并將其轉換為電能,為動力電池充電。
演示中的汽車充電功率為6.6KW,Leaf(24kwh電池)可以在4小時內充滿電。
當無線充電時,大量的能量暴露在空間中進行傳輸,會不會帶來安全問題?Alerto介紹了該系統的保護裝置。當磁性物體或生物靠近充電線圈時,充電會自動切斷。當這些物體離開時,充電將繼續。
其他三種無線充電方案原理相同,但不同之處在于充電板的位置和功率選擇。INTIS公司將一輛大眾T5商用車改為電動版,并為其安裝了無線充電設備。充電功率達到30KW。Flawn的Fraunhofer ISE還將大眾柴油商用車改為電動汽車。安裝無線充電系統后,充電功率達到22KW。
INTIS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與上述三種方案不同的是,它是Fraunhofer IISB在Flawn的方案。他們加厚了一輛電動跑車的車牌,將其放入感應線圈中,并在停車位前面的方向上布置了感應充電板。停車后,感應充電板與牌照上的充電板相對應,開始充電。因為兩者幾乎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充電效率更高,安全問題幾乎不存在。在兩側的充電板上,線圈是雙層排列的,容錯率更高。然而,畢竟,可以布置在牌照上的線圈是有限的。這個方案的功率只有3KW,也充滿了一片樹葉的風,需要8個小時。
Fraunhofer IISB研究所將車牌變成了充電線圈。
誰首先喜歡商用車和乘用車?
這四個示范方案中,兩個是二手商用車,兩個二手乘用車,分別對應大功率充電和低功率充電。兩款商用車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也煞費苦心地將其燃油車改裝為電動汽車。為什么他們一開始就選擇不同的型號?
高通公司工程師Alerto表示,無線充電技術的優勢在于充電方便,對私家車主更具吸引力。此外,這項技術才剛剛開始應用,應該從l開始……
-動力傳輸。乘用車的電池容量較小,充電功率和時間不宜過長。
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認為,無線充電可以提高舒適度,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充電速度。“時間就是金錢。”一些運輸公司如果采用無線充電技術,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同時,政府推廣電動汽車的原因之一是汽車尾氣污染,而商用車的排放量遠大于乘用車,因此從商用車的角度來看會有更大的市場。他們設想的用戶包括運輸公司、公交公司等。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車庫,安裝方便,而且區域相對封閉。它們還可以防止行人和動物被無線充電設施傷害。然而,電動商用車的車型確實很少。在與汽車公司聯系時,他表示,日本和北歐國家有興趣生產電動商用車,以與該系統合作。
商業化還有多遠?
在不久前于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電動方程式錦標賽上,高通公司與賽車駕駛員寶馬i8和醫療車寶馬i3一起展示了無線充電的應用。高通公司電動汽車開發和營銷部副總裁Anthony Thompson當時表示,高通公司將在2017年將無線充電電動汽車推向大眾消費市場。
高通公司的工程師Alerto也表示,一家歐洲汽車公司已經與高通公司達成合作,無線充電電動汽車將在兩三年內出現在街頭。從高通和寶馬的合作來看,也許第一款無線充電電動汽車是i3或i8。
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也表示,他的計劃非常接近商業化。但由于是商用車,他們需要有一個示范項目,向外界證明其成熟性和可行性。“大約20個月后,我們的系統將實現商業化。”
然而,佛羅里達州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無線充電工程師Stefan Reichert表示,他們的無線充電方案仍處于實驗階段,沒有任何企業打算將其商業化。
然而,高通和INTIS都不滿足于目前的靜態無線充電技術,他們都將目標設定為移動或半移動無線充電技術。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表示,他們一直在試驗移動無線充電,但商業化的時間還無法判斷,因為這需要在幾公里的道路上鋪設無線充電網絡,但他們已經考慮在未來使現有車輛一側的充電板與移動無線充電兼容。[第一電氣網](作者邱一軍)這里沒有充電樁,也沒有充電。當電動汽車停下來時,駕駛員面前的屏幕會詢問是否充電。選擇“是”,駕駛員關閉發動機,離開汽車,關上車門離開,電動汽車已經開始充電。
這就是高通Halo無線充電的應用場景。在10月21日開幕的2014年慕尼黑第六屆世界新能源汽車博覽會(eCarTec)上,各種尖端的電動驅動、儲能和充電技術和應用相互競爭。無線充電技術是目前流行的一種充電技術。筆者在現場看到了包括高通光環在內的四種無線充電方案,這些方案都顯示出較高的技術成熟度,離商業應用也不遠。
四種方案
在eCarTec的高通無線充電示范區,筆者坐上了一輛葉子電動車。這款車在外觀上與其他葉子電動汽車沒有什么不同,只是在中控臺安裝了一部演示手機。在車外的展區,可以看到一個箱形的電源轉換裝置和停車位的充電板。
Leaf電動汽車展示了高通Halo無線充電方案。
高通CDMA技術公司的工程師Alerto Garcia Briz正在駕駛。當車輛停在充電板上方時,手機屏幕開始顯示與線圈的對齊程度。當提示欄變為綠色時,車主可以選擇啟動c……
只是常規的停車動作。
能量傳輸的秘密在于,地面上的充電板將電能轉換為磁場,而車身上的充電盤與之共振,頻率相同,因此它可以接收磁場的能量,并將其轉換為電能,為動力電池充電。
演示中的汽車充電功率為6.6KW,Leaf(24kwh電池)可以在4小時內充滿電。
當無線充電時,大量的能量暴露在空間中進行傳輸,會不會帶來安全問題?Alerto介紹了該系統的保護裝置。當磁性物體或生物靠近充電線圈時,充電會自動切斷。當這些物體離開時,充電將繼續。
其他三種無線充電方案原理相同,但不同之處在于充電板的位置和功率選擇。INTIS公司將一輛大眾T5商用車改為電動版,并為其安裝了無線充電設備。充電功率達到30KW。Flawn的Fraunhofer ISE還將大眾柴油商用車改為電動汽車。安裝無線充電系統后,充電功率達到22KW。
INTIS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與上述三種方案不同的是,它是Fraunhofer IISB在Flawn的方案。他們加厚了一輛電動跑車的車牌,將其放入感應線圈中,并在停車位前面的方向上布置了感應充電板。停車后,感應充電板與牌照上的充電板相對應,開始充電。因為兩者幾乎是連接在一起的,所以充電效率更高,安全問題幾乎不存在。在兩側的充電板上,線圈是雙層排列的,容錯率更高。然而,畢竟,可以布置在牌照上的線圈是有限的。這個方案的功率只有3KW,也充滿了一片樹葉的風,需要8個小時。
Fraunhofer IISB研究所將車牌變成了充電線圈。
誰首先喜歡商用車和乘用車?
這四個示范方案中,兩個是二手商用車,兩個二手乘用車,分別對應大功率充電和低功率充電。兩款商用車的解決方案提供商也煞費苦心地將其燃油車改裝為電動汽車。為什么他們一開始就選擇不同的型號?
高通公司工程師Alerto表示,無線充電技術的優勢在于充電方便,對私家車主更具吸引力。此外,這項技術才剛剛開始應用,應該從低功耗傳輸開始。乘用車的電池容量較小,充電功率和時間不宜過長。
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認為,無線充電可以提高舒適度,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充電速度。“時間就是金錢。”一些運輸公司如果采用無線充電技術,可以節省大量時間。同時,政府推廣電動汽車的原因之一是汽車尾氣污染,而商用車的排放量遠大于乘用車,因此從商用車的角度來看會有更大的市場。他們設想的用戶包括運輸公司、公交公司等。他們可以擁有自己的車庫,安裝方便,而且區域相對封閉。它們還可以防止行人和動物被無線充電設施傷害。然而,電動商用車的車型確實很少。在與汽車公司聯系時,他表示,日本和北歐國家有興趣生產電動商用車,以與該系統合作。
商業化還有多遠?
在不久前于2014年在北京舉行的第一屆電動方程式錦標賽上,高通公司與賽車駕駛員寶馬i8和醫療車寶馬i3一起展示了無線充電的應用。高通公司電動汽車開發和營銷部副總裁Anthony Thompson當時表示,高通公司將在2017年將無線充電電動汽車推向大眾消費市場。
高通公司工程師Alerto也表示,一家歐洲汽車公司已與Q達成合作……
lcomm和無線充電電動汽車將在兩三年內出現在街頭。從高通和寶馬的合作來看,也許第一款無線充電電動汽車是i3或i8。
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也表示,他的計劃非常接近商業化。但由于是商用車,他們需要有一個示范項目,向外界證明其成熟性和可行性。“大約20個月后,我們的系統將實現商業化。”
然而,佛羅里達州霍夫太陽能系統研究所的無線充電工程師Stefan Reichert表示,他們的無線充電方案仍處于實驗階段,沒有任何企業打算將其商業化。
然而,高通和INTIS都不滿足于目前的靜態無線充電技術,他們都將目標設定為移動或半移動無線充電技術。INTIS業務發展部的Richard Gould表示,他們一直在試驗移動無線充電,但商業化的時間還無法判斷,因為這需要在幾公里的道路上鋪設無線充電網絡,但他們已經考慮在未來使現有車輛一側的充電板與移動無線充電兼容。
“我們能否來瀘州投建電動車充電樁,一起組建電動出租車隊”瀘州市今年入選國家第二批新能源汽車推廣試點城市,這讓敏感的比亞迪看到了機會。
1900/1/1 0:00:00無線充電技術,只需在純電動汽車車身下加裝一塊車載電磁感應接收件即可。在“西博會”現場,展示的無線充電社區純電動客車。
1900/1/1 0:00:00今年以來,在強有力的政策扶持下,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增長,汽車廠商和相關配套企業紛紛調轉“船頭”擴大產能。
1900/1/1 0:00:00在免征購置稅政策的刺激下,9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創出新高,一直制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市場化問題迎來化解契機。專家預計,明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有望達到25萬輛。
1900/1/1 0:00:00南京市民劉先生2個月前花100多萬買了一輛時下很火的豪車特斯拉。10月21日早上,他開著這輛車子去雨花臺區的一家公司去辦事。
1900/1/1 0:00:00近日,福建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會議暨供需對接會在福州召開,福建省經信委在會上表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