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是傳統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平臺,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路。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廣這樣一款“位高權重”的新能源汽車時,似乎有倒退到“小農經濟”模式的嫌疑,提倡產業分散化和自給自足。
近年來,比亞迪秦等車型被排除在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之外的情況引起了廣泛討論。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牌照只頒發給絕對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不包括比亞迪秦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表面上看,這個標準確實更環保,但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標準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北京主要生產純電動汽車,但基本上不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不僅在北京,幾乎所有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本土汽車都是推廣的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往往是本土能源企業。這種自給自足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在中國非常普遍。
筆者認為,這樣碎片化的推廣模式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實際發展帶來了三大障礙。
首先,有限的市場規模導致了高昂的制造成本。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缺點是制造成本高,零售價格難以降低。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關鍵方法是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尤其是動力電池。有數據顯示,如果動力電池的產量增加5-10倍(因為現有產量很小,5-10倍的絕對值不多),單位容量的電池產量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這可以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零售價格的下調,進入更多消費者的接受范圍。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每個城市的推廣規模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每個城市只使用當地生產的汽車,攜帶當地生產的電池,每個汽車制造商和電池供應商只為所在城市提供產品,那么全國各地就會出現產銷量較低的小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和電池供應商,不會形成規模效應,使得難以降低制造成本。
其次,在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很難培育出高質量的產品。
人們經常抱怨火車票很難買到,服務也很差,但他們很少擔心找不到美味的餐館。這個簡單的例子表明,只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才能孕育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壟斷行業的產品和勞務往往只是基本夠用。
傳統的汽車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來自國內外的數十家大型汽車企業在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的各級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爭相將最新技術投入市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當地分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壟斷市場。除了一兩款本地生產的車型外,消費者甚至沒有機會嘗試其他品牌的產品。
通過這種方式,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將以實現政府要求的生產和銷售為目標,并實現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等簡單的硬技術要求,而不會在平順性、舒適性和操控性等新能源汽車的乘坐體驗上投入太多精力。最終的結果是“電池+電機+四輪”的簡單拼湊,這對于習慣了傳統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車真正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其他城市生產的其他新能源汽車,而是非常成熟的傳統汽車。把在政策保護的溫床里拼湊起來的電動汽車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磨煉出來的傳統汽車競爭,無異于以卵擊石。
第三,本土品牌很難擺脫低端形象。
汽車產品技術含量高,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在沒有充分了解車輛所有技術特性的情況下,如何做出理性的選擇?他們通過品牌來識別產品質量。例如,對于t……
同樣是4.6米長的車,寶馬的綜合質量比大眾好,大眾的綜合質量也比奇瑞好,所以消費者愿意為質量更好的產品支付更多的費用。由此可見,品牌對于汽車產品的成敗尤為重要。
縱觀全球汽車市場,沒有哪個主流或豪華汽車品牌只在某個國家銷售,也沒有哪個主流和豪華汽車品牌僅在某個城市銷售。在小市場上銷售的品牌無一例外都是低端廉價的品牌。
目前,大多數城市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要么來自二三線自主品牌,要么來自專門為電動汽車打造的新品牌,而且推廣范圍很小,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很低,只能作為政府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配件。
如果你想打造一款成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即使你不能像特斯拉Model S或寶馬i3那樣在全球推廣,你也必須像長城H8和奇瑞Arrizo 7那樣花很多錢。如果每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間都存在難以逾越的政策壁壘,那么有多少汽車公司會在全國范圍內竭盡全力打造自己的新能源車品牌?
綜上所述,推廣產業分散、自給自足的小農新能源汽車的想法既不能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也不能建立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因此很難成功。
培育市場還是產業?這是一對矛盾。許多地方政府希望在培育電動汽車市場的同時,培育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但這種看似普通的期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很難實現。很多時候,培育市場甚至與培育產業背道而馳。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很難為用戶提供額外的體驗,因此它們最終的目標市場基本相同。
地方政府對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保護確實可以限制其他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增長緩慢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使大多數潛在消費者選擇傳統汽車,最終導致當地市場無法打開,陷入惡性循環。沒有足夠的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沒有升級的動力;
如果沒有合格的產品,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停滯不前。
相反,地方政府放棄短期利益,為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充分競爭提供舞臺,用市場打造產品,用競爭打磨質量,讓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現在還為時不晚,然后培養當地企業并給予一些支持還為時不晚。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大”舞臺,只有高瞻遠矚、胸襟寬廣的人才能夠成功。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新能源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必然方向,是傳統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平臺,也是中國汽車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之路。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在推廣這樣一款“位高權重”的新能源汽車時,似乎有倒退到“小農經濟”模式的嫌疑,提倡產業分散化和自給自足。
近年來,比亞迪秦等車型被排除在北京新能源汽車推廣目錄之外的情況引起了廣泛討論。北京的新能源汽車牌照只頒發給絕對零排放的純電動汽車,不包括比亞迪秦等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從表面上看,這個標準確實更環保,但我們不得不懷疑,這個標準背后的真正原因是,北京主要生產純電動汽車,但基本上不生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不僅在北京,幾乎所有推廣新能源汽車的城市,本土汽車都是推廣的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往往是本土能源企業。這種自給自足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模式在中國非常普遍。
筆者認為,這樣碎片化的推廣模式給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實際發展帶來了三大障礙。
首先,有限的市場規模導致了高昂的制造成本。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的一個重要缺點是制造成本高,零售價格難以降低。解決這一問題的一個關鍵方法是增加新能源汽車的產量,尤其是動力電池。有數據顯示,如果動力電池的產量增加5-10倍(因為現有產量很小,5-10倍的絕對值不多),單位容量的電池產量成本可以大大降低,這可以直接導致新能源汽車零售價格的下調,進入更多消費者的接受范圍。
然而,新能源汽車在每個城市的推廣規模畢竟是有限的。如果每個城市只使用當地生產的汽車,攜帶當地生產的電池,每個汽車制造商和電池供應商只為所在城市提供產品,那么全國各地就會出現產銷量較低的小型新能源汽車企業和電池供應商,不會形成規模效應,使得難以降低制造成本。
其次,在沒有充分競爭的市場中,很難培育出高質量的產品。
人們經常抱怨火車票很難買到,服務也很差,但他們很少擔心找不到美味的餐館。這個簡單的例子表明,只有充分競爭的市場才能孕育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而壟斷行業的產品和勞務往往只是基本夠用。
傳統的汽車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來自國內外的數十家大型汽車企業在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的各級市場展開激烈競爭,爭相將最新技術投入市場,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當地分散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壟斷市場。除了一兩款本地生產的車型外,消費者甚至沒有機會嘗試其他品牌的產品。
這樣,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的目標將是實現政府要求的生產和銷售,并實現續航里程和充電時間等簡單的硬性技術要求,而不需要在ridin上投入太多精力……
對新能源汽車的體驗,如平順性、舒適性和操控性。最終的結果是“電池+電機+四輪”的簡單拼湊,這對于習慣了傳統汽車的消費者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要實現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任何一款新能源汽車真正的競爭對手都不是其他城市生產的其他新能源汽車,而是非常成熟的傳統汽車。把在政策保護的溫床里拼湊起來的電動汽車與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磨煉出來的傳統汽車競爭,無異于以卵擊石。
第三,本土品牌很難擺脫低端形象。
汽車產品技術含量高,價格昂貴。普通消費者在沒有充分了解車輛所有技術特性的情況下,如何做出理性的選擇?他們通過品牌來識別產品質量。例如,同樣是4.6米長的汽車,寶馬的綜合質量比大眾好,大眾的綜合質量也比奇瑞好,所以消費者愿意為質量更好的產品支付更多的費用。由此可見,品牌對于汽車產品的成敗尤為重要。
縱觀全球汽車市場,沒有哪個主流或豪華汽車品牌只在某個國家銷售,也沒有哪個主流和豪華汽車品牌僅在某個城市銷售。在小市場上銷售的品牌無一例外都是低端廉價的品牌。
目前,大多數城市推廣的新能源汽車要么來自二三線自主品牌,要么來自專門為電動汽車打造的新品牌,而且推廣范圍很小,知名度和美譽度都很低,只能作為政府政策實施過程中的配件。
如果你想打造一款成功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即使你不能像特斯拉Model S或寶馬i3那樣在全球推廣,你也必須像長城H8和奇瑞Arrizo 7那樣花很多錢。如果每個城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之間都存在難以逾越的政策壁壘,那么有多少汽車公司會在全國范圍內竭盡全力打造自己的新能源車品牌?
綜上所述,推廣產業分散、自給自足的小農新能源汽車的想法既不能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也不能建立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因此很難成功。
培育市場還是產業?這是一對矛盾。許多地方政府希望在培育電動汽車市場的同時,培育當地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特別是新能源汽車制造業。但這種看似普通的期待,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卻很難實現。很多時候,培育市場甚至與培育產業背道而馳。
與傳統汽車相比,新能源汽車很難為用戶提供額外的體驗,因此它們最終的目標市場基本相同。
地方政府對當地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保護確實可以限制其他地區相關產業的發展,但增長緩慢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將使大多數潛在消費者選擇傳統汽車,最終導致當地市場無法打開,陷入惡性循環。沒有足夠的市場,新能源汽車產業就沒有升級的動力;如果沒有合格的產品,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停滯不前。
相反,地方政府放棄短期利益,為新能源汽車在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的充分競爭提供舞臺,用市場打造產品,用競爭打磨質量,讓新能源汽車市場首先實現可持續發展,現在還為時不晚,然后培養當地企業并給予一些支持還為時不晚。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大”舞臺,只有高瞻遠矚、胸襟寬廣的人才能夠成功。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在特斯拉概念的持續發酵下,國機汽車股價連續飆漲,由此公司依照規定發布股價異動公告,承認已與特斯拉達成相關合作。
1900/1/1 0:00:00據英國路透社2月16日消息,知情人士稱,寶馬和SGL公司計劃將合作生產的碳纖維產量擴大一倍,達到每年6000噸,用于未來寶馬新車的大規模材料應用。
1900/1/1 0:00:00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工作的通知》要求,對于純電動乘用車等新能源車型,其2014年補貼標準在2013年標準基礎上下調5,
1900/1/1 0:00:00美國能源部在近期發布的《燃料電池技術市場報告》中表示,美國燃料電池產業總體上正在逐步進入正軌,并開始實現盈利。美能源部還表示,美國仍是全球燃料電池和氫技術增長最快、規模最大的市場。
1900/1/1 0:00:00今年地方兩會已召開完畢,新能源汽車成為熱點話題。截至10日,31個省市、自治區的政府工作報告已全部公布,其中,21個省份表示今年將重點發展新能源產業,12個省份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
1900/1/1 0:00:00據《阿聯酋國家報》Thenational日前消息,迪拜一名官員宣稱考慮限制低收入人群購車,以緩解當地交通擁堵情況。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