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進口車經銷商數因虧損驟降 資本不再盲從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投資者的不斷撤離,意味著進口汽車已經告別了“躺著賺錢”的時代。

“說到進口車,似乎都是‘高大上’的概念,賺錢就像西北風一樣容易。事實上,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陳勇(化名)一家大型上市經銷商集團的高管最近告訴筆者,他申請并授權的幾家進口汽車經銷商的建設進度從去年年底推遲到今年年底,明年什么時候開工還不知道,十有八九會被毀掉。

原因是,自去年以來,代表這個進口汽車品牌的經銷商遭受了全面虧損。“兩年前,大約有80%的經銷商賺錢。現在,80%以上的經銷商都在賠錢,所以他們只能為此買單。陳勇在這個經銷商集團工作了將近十年,見證了幾個進口汽車品牌從暴利到微利的發展階段,現在他們正在賠錢賺錢,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中國汽車產銷連年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去年全年,預計全年將超過2000萬輛,連續5年超過美國,奪得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冠軍。事實上,隨著國產車銷量的逐年攀升,主打高端、個性化消費市場的進口車銷量也處于快速增長的快車道。

“在過去的五年里,進口汽車的銷量增長一直跑贏‘更廣闊的市場’,但利潤率逐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這讓原本熱情的投資者非常害怕。陳勇告訴筆者,進口汽車在過去幾年繼續受歡迎,尤其是進口大排量豪華SUVs、 長期受到國內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價格上漲了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導致外界產生了“賺快錢”和“牟取暴利”的錯覺。

今年,陳勇的擔憂終于實現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多數進口車經銷商的投資者今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進口汽車需求增速下降和供應慣性增長,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直接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正在虧損,并準備離開。“毫無疑問,進口汽車經銷商的重組正在加速。”

猶豫不決的投資者

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市場監管管理司市場處處長陳家順看來,國內汽車經銷商數量的突然下降顯然釋放了一定的信號。

來自國家工商總局的數據顯示,根據年度備案統計,國內進口汽車經銷網點數量一改前兩年45%的高增長,今年出現了大幅轉向。全年新店數量僅為1500家,同比下降15%。這一數字超過了該國申請經銷商總數平均下降10%的幅度。其中,沃爾沃、鈴木等品牌的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大幅減少。這種放緩的速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在《2013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年報》新聞發布會上,陳家順如是說。然而,上述數字直觀地反映出,曾經火熱的進口汽車投資版圖,讓許多試圖進入的人“望而卻步”。注冊的內資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首次下降,這讓外界感受到了洗牌的信號。

在此之前,盡管中國注冊汽車經銷商的總體數量以10%以上的速度減少,但國內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數量卻在急劇增加。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全國注冊的國內分銷商數量分別為2011年的12975家、2012年的11306家和2013年的10156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相比之下,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注冊數量逐年大幅增加。2010年,那里……

re 864個內資進口汽車分銷網絡,2011年增至1216個,同比增長40%。2012年為1760人,同比增長45%。今年出現了“轉折點”。2013年,國內進口汽車備案數量為1500輛,同比下降15%,超過了備案總量10%的整體降幅。

以沃爾沃、英國菲尼迪和鈴木等主要進口汽車品牌為例。在注冊的國內進口經銷商中,沃爾沃2010年和2011年新增的國內進口代理商數量分別為32家和37家,而今年僅為13家;在經歷了2011年33人的爆炸后,英國和菲尼迪今年只增加了3人;鈴木在2011年增加了33家進口經銷商,但今年只有三家。這確實表明,資本對進口汽車的整體熱情正在降溫。中金汽車貿易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在其看來,經過2008-2011年三年瘋狂的網絡擴張,與實際銷量出現了嚴重偏差,現在進口車的經銷商門店數量已經完全達到飽和點。陳勇告訴作者:“1999年,如果建立一家進口汽車店,投資可以在半年內收回。”。“現在,開店四五年后開始盈利是件好事,未來十年的投資回報肯定會更低。”這讓許多作為代理商急于進口汽車的投資者猶豫不決。在過去,經常聽說誰的申請(授權品牌)半年都沒有得到批準。現在,許多進口品牌的投資者即使獲得授權,也不會立即進行實際投資。"

陳勇所在的一家大型經銷商集團曾計劃在北京亦莊建立一家進口汽車品牌4S店。盡管早在去年年底就獲得了制造商的授權,但該集團的最高管理層一直在猶豫何時開始建店。事實上,據我所知,不僅是我們所代表的這個進口汽車品牌,許多“二線”進口高端汽車品牌也遇到過經銷商在授權后延遲甚至放棄開店的情況。"

進口汽車的冬天

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投資者對進口車“未來錢晶”的擔憂背后,是過去幾年進口車市場自身“非理性”增長的遺留問題。

盡管進口汽車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但在過去三年中,有明顯跡象表明進口汽車的銷售增長疲軟。直接原因是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進口汽車的市場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陳勇認為,從2011年開始,就有“中國進口汽車銷量將突破100萬輛”的預期,但實際上,這個喊了多年的目標要到今年才能實現。

從具體銷售卡數量來看,2013年1-10月,進口汽車市場共銷售90.8萬輛,同比增長9.6%。與去年18.7%的增長相比,進口汽車需求增速進一步放緩。中金汽車貿易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年度報告》預測,2013年中國出口汽車市場年銷售額將增長10%,明年這一增長率將降至7%。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放緩,另一方面是跨國車企不斷加碼、瘋狂擴張。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包括進口大眾、捷豹路虎、英國菲尼迪和斯巴魯在內的進口汽車品牌都擴大了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為了盡快在三四線城市落地網點,進口大眾甚至“借用”了上海的公共渠道,開始搶占分銷先機。

然而,當市場需求無法支撐網點擴張和進口汽車資源供給時,進口汽車市場的深層次結構性危機已經顯現。“自今年以來,進口汽車已開始進入調整期。”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國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洪祥表示,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整體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其次,相對大量的進口汽車已經或將在中國制造。其中,占進口60%的SUV產品也將因大量中型和緊湊型SUV的國產化而失去動力。

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公交車采購政策的實施,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進口SUV的增長難以為繼。中金汽車貿易董事長兼總經理賈誼總結了2013年的進口汽車市場:需求急劇放緩,進口量仍然過大,導致整個行業庫存過高,價格優惠不斷增加,經銷商損失慘重,形成了“以價換量”的不良局面。

“由于全球經濟原因,跨國公司將中國市場作為首要任務,而一些品牌領導者也夸大了中國市場的潛力,不斷為中國市場設定過高的銷售目標,這讓經銷商難以承受。陳勇告訴筆者,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期望過高,認為進口汽車是可以消化的,而負責中國市場的專業經理往往夸大這種性能需求,最終導致供需之間的深層次矛盾。

據賈誼介紹,盡管該行業在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減少供應和庫存,但今年第三季度該行業的總庫存仍有所回升。截至2013年10月,該行業的庫存達到約3.2個月,處于較高水平。這使得進口汽車經銷商不得不依靠價格戰來減少庫存,但也帶來了進口汽車經銷商盈利能力的持續惡化。

被迫“接入電網”

除了供需矛盾的深層次問題外,利潤率的下降阻礙了進口汽車投資者在這片土地上投入更多資金。其他因素包括:相對大量的進口汽車已經或將在中國制造,銷售渠道也從進口轉向國產。此外,制造商積極調整渠道戰略,鼓勵大型經銷商集團分區域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同品牌經銷商的內部洗牌。

陳勇認為,一些高端品牌跨國車企前期利用進口車的高利潤預期和品牌優勢“圈地”門店,其前期的網絡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銷售增速,導致經銷商流失甚至退出,這也是國內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一些投資者認為,今年中央八項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媒體輿論以‘壟斷’和‘牟取暴利’為由對進口汽車的打壓,也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有關進口汽車“反壟斷”調查的傳言,讓進口汽車經銷商成為事實上的“受害者”。

陳勇告訴筆者,此前,進口汽車制造商為了保證經銷商的利潤,避免退出網絡,嚴格限制經銷商的市場售價,不能太低。然而,在反壟斷調查之后,主要的發動機制造商卻聽之任之。“無論如何,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批發價格和利潤上從未讓步,中國投資者建立的經銷商商店反而承擔了后果。

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秘書長沈進軍表示,“跨國公司在國內生產的車型越來越多,這使得只有在進口渠道才能買到的車型越來越少,這也是進口汽車經銷商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以韓國現代汽車為例。去年12月,新生達在中國制造。在此之前,進口新生達至少貢獻了現代進口汽車30%的銷售額。然而,國產車型相對較低的價格直接影響了進口汽車的銷售,一些進口汽車經銷商不得不降低售價,虧本賺錢,這導致佛山等地的進口現代4S店紛紛撤出。盡管隨后進口的現代引入了格力,以彌補新生達在失去動力后的表現,但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投資熱情受到了打擊。

根據沈進軍的說法,執行……

e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并網是一種趨勢。早在2000年,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汽車行業就一直不贊成進口和合資汽車的融合,不希望進口汽車依靠合資品牌鋪設的網絡盡快占領中國市場。近年來,隨著4S店投資成本的不斷上升,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自主進口汽車渠道將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在沈進軍看來,一方面,并網可以增加經銷商的利潤點,盡快獲得投資回報,也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在丁洪祥看來,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仍將面臨轉型壓力,進口汽車市場將延續“增長緩慢、結構調整”的市場格局。據統計,2014年將有54輛進口新車進入中國市場。“雖然有很多型號,但能添加的產品屈指可數。”賈毅分析,2012年1-10月,單個新產品的平均進口量為1274件,而2013年同期,單個新商品的平均進口額僅為898件。投資者的不斷撤離,意味著進口汽車已經告別了“躺著賺錢”的時代。

“說到進口車,似乎都是‘高大上’的概念,賺錢就像西北風一樣容易。事實上,這樣的時代早已過去。陳勇(化名)一家大型上市經銷商集團的高管最近告訴筆者,他申請并授權的幾家進口汽車經銷商的建設進度從去年年底推遲到今年年底,明年什么時候開工還不知道,十有八九會被毀掉。

原因是,自去年以來,代表這個進口汽車品牌的經銷商遭受了全面虧損。“兩年前,大約有80%的經銷商賺錢。現在,80%以上的經銷商都在賠錢,所以他們只能為此買單。陳勇在這個經銷商集團工作了將近十年,見證了幾個進口汽車品牌從暴利到微利的發展階段,現在他們正在賠錢賺錢,這似乎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

在這一變化的背后,是中國汽車產銷連年創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汽車協會發布的數據,今年前11個月,中國汽車產銷雙雙超過去年全年,預計全年將超過2000萬輛,連續5年超過美國,奪得全球最大新車市場冠軍。事實上,隨著國產車銷量的逐年攀升,主打高端、個性化消費市場的進口車銷量也處于快速增長的快車道。

“在過去的五年里,進口汽車的銷量增長一直跑贏‘更廣闊的市場’,但利潤率逐年下降是不爭的事實,這讓原本熱情的投資者非常害怕。陳勇告訴筆者,進口汽車在過去幾年繼續受歡迎,尤其是進口大排量豪華SUVs、 長期受到國內消費者的熱烈追捧,價格上漲了數萬元甚至數十萬元,導致外界產生了“賺快錢”和“牟取暴利”的錯覺。

今年,陳勇的擔憂終于實現了。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大多數進口車經銷商的投資者今年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經營壓力。最根本的原因是,由于進口汽車需求增速下降和供應慣性增長,供需矛盾更加尖銳。直接的結果是,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正在虧損,并準備離開。“毫無疑問,進口汽車經銷商的重組正在加速。”

猶豫不決的投資者

在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市場監管管理司市場處處長陳家順看來,國內汽車經銷商數量的突然下降顯然釋放了一定的信號。

根據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的數據,根據年度備案統計,國內進口汽車經銷網點數量……

與前兩年45%的高增長相比,今年出現了急劇的轉折。全年新店數量僅為1500家,同比下降15%。這一數字超過了該國申請經銷商總數平均下降10%的幅度。其中,沃爾沃、鈴木等品牌的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大幅減少。這種放緩的速度及其背后的原因值得進一步研究。“在《2013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年報》新聞發布會上,陳家順如是說。然而,上述數字直觀地反映出,曾經火熱的進口汽車投資版圖,讓許多試圖進入的人“望而卻步”。注冊的內資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首次下降,這讓外界感受到了洗牌的信號。

在此之前,盡管中國注冊汽車經銷商的總體數量以10%以上的速度減少,但國內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數量卻在急劇增加。數據顯示,過去三年,全國注冊的國內分銷商數量分別為2011年的12975家、2012年的11306家和2013年的10156家,呈逐年下降的趨勢。

相比之下,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注冊數量逐年大幅增加。2010年,共有864個內資進口汽車分銷網絡,2011年增至1216個,同比增長40%。2012年為1760人,同比增長45%。今年出現了“轉折點”。2013年,國內進口汽車備案數量為1500輛,同比下降15%,超過了備案總量10%的整體降幅。

以沃爾沃、英國菲尼迪和鈴木等主要進口汽車品牌為例。在注冊的國內進口經銷商中,沃爾沃2010年和2011年新增的國內進口代理商數量分別為32家和37家,而今年僅為13家;在經歷了2011年33人的爆炸后,英國和菲尼迪今年只增加了3人;

鈴木在2011年增加了33家進口經銷商,但今年只有三家。這確實表明,資本對進口汽車的整體熱情正在降溫。中金汽車貿易相關負責人如是說。在其看來,經過2008-2011年三年瘋狂的網絡擴張,與實際銷量出現了嚴重偏差,現在進口車的經銷商門店數量已經完全達到飽和點。陳勇告訴作者:“1999年,如果建立一家進口汽車店,投資可以在半年內收回。”。“現在,開店四五年后開始盈利是件好事,未來十年的投資回報肯定會更低。”這讓許多作為代理商急于進口汽車的投資者猶豫不決。在過去,經常聽說誰的申請(授權品牌)半年都沒有得到批準。現在,許多進口品牌的投資者即使獲得授權,也不會立即進行實際投資。"

陳勇所在的一家大型經銷商集團曾計劃在北京亦莊建立一家進口汽車品牌4S店。盡管早在去年年底就獲得了制造商的授權,但該集團的最高管理層一直在猶豫何時開始建店。事實上,據我所知,不僅是我們所代表的這個進口汽車品牌,許多“二線”進口高端汽車品牌也遇到過經銷商在授權后延遲甚至放棄開店的情況。"

進口汽車的冬天

越來越多的經銷商投資者對進口車“未來錢晶”的擔憂背后,是過去幾年進口車市場自身“非理性”增長的遺留問題。

盡管進口汽車的銷量每年都在增長,但在過去三年中,有明顯跡象表明進口汽車的銷售增長疲軟。直接原因是隨著宏觀經濟環境的發展趨勢,進口汽車的市場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陳勇認為,從2011年開始,就有“中國進口汽車銷量將突破100萬輛”的預期,但實際上,這個喊了多年的目標要到今年才能實現。

從具體銷售卡數量來看,2013年1-10月,進口汽車市場共銷售90.8萬輛,同比增長9.6%。與去年18.7%的增長相比,進口汽車需求增速進一步放緩。中金汽車貿易近日發布的《2013年中國進口汽車市場年度報告》預測,2013年中國出口汽車市場年銷售額將增長10%,明年這一增長率將降至7%。

一方面是市場需求放緩,另一方面是跨國車企不斷加碼、瘋狂擴張。統計數據顯示,最近三年,包括進口大眾、捷豹路虎、英國菲尼迪和斯巴魯在內的進口汽車品牌都擴大了在中國的經銷商網絡。為了盡快在三四線城市落地網點,進口大眾甚至“借用”了上海的公共渠道,開始搶占分銷先機。

然而,當市場需求無法支撐網點擴張和進口汽車資源供給時,進口汽車市場的深層次結構性危機已經顯現。“自今年以來,進口汽車已開始進入調整期。”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兼中國機械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長丁洪祥表示,這種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整體宏觀經濟增長速度有所放緩;

其次,相對大量的進口汽車已經或將在中國制造。其中,占進口60%的SUV產品也將因大量中型和緊湊型SUV的國產化而失去動力。

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和公交車采購政策的實施,使得曾經風光無限的進口SUV的增長難以為繼。中金汽車貿易董事長兼總經理賈誼總結了2013年的進口汽車市場:需求急劇放緩,進口量仍然過大,導致整個行業庫存過高,價格優惠不斷增加,經銷商損失慘重,形成了“以價換量”的不良局面。

“由于全球經濟原因,跨國公司將中國市場作為首要任務,而一些品牌領導者也夸大了中國市場的潛力,不斷為中國市場設定過高的銷售目標,這讓經銷商難以承受。陳勇告訴筆者,跨國車企對中國市場的期望過高,認為進口汽車是可以消化的,而負責中國市場的專業經理往往夸大這種性能需求,最終導致供需之間的深層次矛盾。

據賈誼介紹,盡管該行業在2012年第四季度和2013年第一季度開始減少供應和庫存,但今年第三季度該行業的總庫存仍有所回升。截至2013年10月,該行業的庫存達到約3.2個月,處于較高水平。這使得進口汽車經銷商不得不依靠價格戰來減少庫存,但也帶來了進口汽車經銷商盈利能力的持續惡化。

被迫“接入電網”

除了供需矛盾的深層次問題外,利潤率的下降阻礙了進口汽車投資者在這片土地上投入更多資金。其他因素包括:相對大量的進口汽車已經或將在中國制造,銷售渠道也從進口轉向國產。此外,制造商積極調整渠道戰略,鼓勵大型經銷商集團分區域治理,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同品牌經銷商的內部洗牌。

陳勇認為,一些高端品牌跨國車企前期利用進口車的高利潤預期和品牌優勢“圈地”門店,其前期的網絡擴張速度遠遠超過銷售增速,導致經銷商流失甚至退出,這也是國內進口汽車經銷商數量急劇下降的原因之一。“一些投資者認為,今年中央八項政策法規的出臺,以及媒體輿論以‘壟斷’和‘牟取暴利’為由對進口汽車的打壓,也影響了他們的決策。

事實上,今年上半年有關進口汽車“反壟斷”調查的傳言,讓進口汽車經銷商成為事實上的“受害者”。

陳勇告訴筆者,此前,進口汽車制造商為了保證經銷商的利潤,避免退出網絡,嚴格限制經銷商的市場售價,不能太低。然而,在反壟斷調查之后,主要的發動機制造商卻聽之任之。“無論如何,他們在中國市場的批發價格和利潤上從未讓步,中國投資者建立的經銷商商店反而承擔了后果。

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秘書長沈進軍表示,“跨國公司在國內生產的車型越來越多,這使得只有在進口渠道才能買到的車型越來越少,這也是進口汽車經銷商增速放緩的原因之一。”

以韓國現代汽車為例。去年12月,新生達在中國制造。在此之前,進口新生達至少貢獻了現代進口汽車30%的銷售額。然而,國產車型相對較低的價格直接影響了進口汽車的銷售,一些進口汽車經銷商不得不降低售價,虧本賺錢,這導致佛山等地的進口現代4S店紛紛撤出。盡管隨后進口的現代引入了格力,以彌補新生達在失去動力后的表現,但進口汽車經銷商的投資熱情受到了打擊。

根據沈進軍的說法,執行……

e中國汽車經銷商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并網是一種趨勢。早在2000年,中國剛剛加入世貿組織時,中國汽車行業就一直不贊成進口和合資汽車的融合,不希望進口汽車依靠合資品牌鋪設的網絡盡快占領中國市場。近年來,隨著4S店投資成本的不斷上升,在日益激烈的競爭中,自主進口汽車渠道將處于越來越不利的地位。

在沈進軍看來,一方面,并網可以增加經銷商的利潤點,盡快獲得投資回報,也給消費者更多的選擇。

在丁洪祥看來,2014年,中國宏觀經濟仍將面臨轉型壓力,進口汽車市場將延續“增長緩慢、結構調整”的市場格局。據統計,2014年將有54輛進口新車進入中國市場。“雖然有很多型號,但能添加的產品屈指可數。”賈毅分析,2012年1-10月,單個新產品的平均進口量為1274件,而2013年同期,單個新商品的平均進口額僅為898件。

標簽:現代大眾沃爾沃英菲尼迪勝達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我國自主研發國V汽油獲成功 可減少霧霾

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汽油固定床超深度催化吸附脫硫組合技術下稱YDCADS17日在北京通過了由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成果鑒定,

1900/1/1 0:00:00
通用增強SUV防盜功能 升級車輛安全系統

通車公司的大型SUV在美國的市場份額達到了四分之三,其中包括雪佛蘭Suburban、Tahoe、GMC育空等,但是這些車型的被盜率很高,并且投保金額也不菲。

1900/1/1 0:00:00
國五汽油標準發布 汽車排污可減10%至15%

12月18日,國家標準委對外發布了我國第五階段車用汽油國家標準,即”國五汽油標準”,自發布之日起實施。從2018年1月1日起,全國范圍內將供應國五汽油。

1900/1/1 0:00:00
東標三年倍增計劃告捷 明年計劃26%增幅

上周,東風標致宣布完成了26的預期年增長目標,這意味著神龍公司下達的三年倍增計劃的首戰已經告捷。”明年的增長還要維持這個水平,這是神龍公司早就定下來的計劃。

1900/1/1 0:00:00
高德車聯網:走向“前臺”

作為阿里布局020愿景的核心人員,作為移動互聯網最關鍵的”定位”者,高德的野心早已不僅僅是扮演介質,而是要成為移動互聯網的最大入口,并努力地由一家傳統的圖商向互聯網公司轉型,

1900/1/1 0:00:00
全球鋰電池爭霸戰:日本或將完勝韓國

日本憑借161,50277的鋰離子汽車電池銷售額在美國市場保持絕對的優勢地位。另外非常有趣的一點是,僅三洋電機和LG化學兩家公司就占據了近34的市場份額。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