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上海市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專項工程實施方案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制定的《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

上海市政府辦公室[2012]53號

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委員會、辦公室、局及有關單位:

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制定的《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年)》已獲市政府批準,現轉發給您。請仔細遵守。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8月20日

《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我們將繼續圍繞“有我有、有我有”和“四個著力”的要求,充分發揮上海綜合優勢,鞏固高新技術產業化先行效應,率先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汽車電子產業能級升級,努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好地服務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型和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第一,產業發展現狀

從國際形勢來看,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在國家戰略層面加快部署新能源汽車和高端汽車電子產業化,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不斷擴大工業技術的新前沿。從國內情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在科技攻關、產業布局、示范運營和鼓勵政策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和產業鏈體系初步建立,汽車電子自主創新和配套能力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和私人購買領域的示范規模逐步擴大。根據上海的情況,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2009年,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高技術產業化行動計劃,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和汽車電子產業鏈的支持力度,明確了工業化發展規劃,確定了技術路線和大規模生產目標,并制定了特殊的產業政策。目前,一批混合動力汽車、電動公交車等產品已批量投放市場,以“三電”為核心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配套能力;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自主化、協同發展水平和產業配套能力不斷提高;以嘉定等地區為主的產業基地集聚效應顯現,國家級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成為中國首批公共服務領域示范城市、私人采購試點城市和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通過充分發揮進博會效應,加強國際交流和技術合作,示范推廣了約2000輛新能源汽車;

同時,制定配套激勵政策、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和標準,推動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建設一批充電設施。

總體而言,本市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國內領先優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積累較少,產品性能不夠成熟,新的生產車型不多,初始成本較高,動力電池技術薄弱,配套能力不足,標準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自主品牌汽車電子軟件開發的研發能力有待提高,產品性能有待整車認可,公共技術平臺功能有待提升。公共服務和私營部門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需要加強;

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政策支持。充電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和管理方法有待明確。區域綜合示范應用需要實踐積累推廣經驗,需要積極支持城市規劃、交通、能源、科技等政策資源。

二是實施專項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思路

(A) 指導思想

落實國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汽車戰略要求,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強化以整車為龍頭、電池為龍頭的產業化格局,以電機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為核心,以示范應用為導向,以科技研發、基礎設施和鼓勵政策為支撐,加快完善產業技術自主創新體系,產業鏈協同支撐體系和社會化體系支撐體系,繼續保持和鞏固國內領先、追趕國際先進的先行者效應和融合。

(2) 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與發揮自身優勢相結合,堅持自主融合創新與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相結合,堅守整機牽引與關鍵零部件突破匹配相結合,堅持市場導向與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相結合,堅持產業促進與區域綜合示范應用、城市整體功能定位相結合。

(3) 發展思路

1.注重重點和系統布局。進一步關注高性能電動汽車和先進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即以電驅動為特征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車輛網絡和車輛電子信息系統、汽車總線網絡和嵌入式系統、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

2.自主創新,突破瓶頸。強化整車牽引,推動國產化零部件自主開發和協同匹配,實現汽車集成、動力系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系統、總線網絡、車聯網等關鍵汽車電子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自主配套產業規模,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3、行業領先、規模化應用。加快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汽車電控系統的支持,提高產業化水平,形成穩定的量產規模,加快搶占并進入上海及國內外主流汽車的大規模配套供應體系,率先推進車聯網、電動汽車和遠程監控服務示范應用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

三是專項的主要發展目標

(1) 投資規模和產值。到2015年,預計五年內新增專項研發和產業化投資約15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投資約100億元;年產值約930億元,約占全市汽車產業產值的20%,其中汽車電子產值780億元。

(2) 生產、營銷和應用規模。到2015年,預計本市新能源汽車企業年產能將達到6-10萬輛,其中本地產能為5-8萬輛;力爭該市在過去五年內新增市場車輛3萬輛以上,占全國6%以上,其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分別約占90%(2.7萬輛)和10%(3000輛);

力爭新開發的新能源乘用車量產5-8輛,形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本地化供應體系;汽車電子行業的國內市場份額約占30%;行業整體實力和產銷規模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3) 技術和成本目標。到2015年,全面掌握整車集成、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時以下,循環壽命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電驅動系統的功率密度達到2.5kW/kg以上,成本降至200元/kW以下。燃料電池組的性能進一步提高,整車成本大大降低;進一步保持中國電力系統和汽車電子技術的領先優勢;自主品牌汽車電子和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高技術基地等重大項目成果實現產業化,汽車電子基礎軟件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四)商業模式及配套設施。到2015年,除購車外,探索車輛/電池租賃、車輛共享等新的商業推廣模式,推進遠程監控網絡服務和車聯網技術示范應用;預計示范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10億元,力爭建設道路約5000條,P+R等社會停車場公共充電樁、若干單位/私人自用充電樁和50座公共充換電站,結合現有加氫站改造或新建5座加氫站,完善配套設施運行體系和安全保障。

四、重點領域專項實施情況

(1) 新能源汽車

1.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開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國外專利技術,同步開展動力系統控制器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開發、萬輛車產業化能力的核心技術,帶動相關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力爭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2.純電動汽車

開展高性能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整車開發和定型試驗等產業發展能力,提高生產技術和安全性研究,同時開展動力系統控制器研發,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帶動電池等國產零部件的規模化發展,力爭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3.燃料電池汽車

建立燃料電池汽車自主開發能力,完善汽車布局和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技術方案,提高關鍵零部件、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的技術水平,提高汽車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技術,形成獨立的核心技術;

同時開展電力系統控制器的研發,帶動燃料電池電力系統產業鏈的發展,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4.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

開展鋰電池新關鍵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發,在電芯一致性、管理技術、系統壽命和可靠性等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力爭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系統集成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動力電池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5.驅動電機和控制系統

自主研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突破永磁材料、耐用性等關鍵技術,力爭在系統性能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從而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

6.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開發了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并開發和設計了控制器硬件,包括抗干擾設計、容錯保護設計、生產測試、產品性能驗證等,以滿足驅動控制的功能要求,車輛能源管理、動態協調、故障診斷、安全容錯保護、網絡管理通信等。制定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礎標準,為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持。

7.配套設施及示范應用

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完善車載充電器、交流充電樁、直流充電器、充換電設施、遠程監控等技術,形成一系列標準產品。結合電網平衡和區域綜合示范的要求,依托公共停車場等區域,提前適當布局充電樁、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構建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形成網絡化配套設施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區域綜合示范應用,結合車聯網等技術,積極探索新的商業運營模式。

(2) 汽車電子

1.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加快符合歐IV標準的柴油機控制系統和汽油直噴電子控制(GDI)的開發和產業化。支持DCT、AMT等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控系統集成技術,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支撐。

2.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推動LED大燈等智能照明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具有集成化、網絡化綜合功能的高端車身控制器(BCM)等模塊和部件的大規模配套應用開發。實現新型顯示、總線控制、人機界面等技術在組合儀表中的應用,促進產業升級。

3.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加快多模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前后裝市場的規模化應用。推動本市3-5個車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培育完善車聯網和車輛電子信息系統產業鏈,推動制定技術標準和應用規范。

4.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聚焦FlexRay和MOST總線產品,推進車輛網絡架構、網絡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設計、仿真與測試開發工具、嵌入式系統平臺等的自主研發。重點發展整車和關鍵汽車電子元器件嵌入式軟件的應用和產業化。

5.汽車芯片、傳感器、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大力發展片上系統(SoC)技術,重點支持車身、車載終端核心芯片、汽車移動通信芯片、MCU控制芯片、傳感器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雷達傳感器和關鍵傳感器等自主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直噴式噴油器、直噴式高壓噴油泵、高壓油軌、可變氣門正時機構等關鍵執行機構形成獨立的技術產品和配套設施。

五、產業發展總體布局

(a) 重點建設嘉定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率先形成國內一流的研發、制造、測試、示范測試認證、成果轉化、貿易等綜合產業和服務功能。

(2) 加快浦東(金橋、臨港)、金山(楓涇)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基地建設,繼續在閔行、松江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基地,推動浦東、嘉定汽車電子產業集群技術改造和能級提升。

(3) 大力推動徐匯、閔行、松江、青浦、楊浦、奉賢等汽車電子產業開發區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汽車電子芯片、模塊、關鍵零部件、公交網絡等國內領先產業鏈體系。

六、 主要措施

(a) 積極對接國家產業規劃,努力承接國家項目。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轉發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制定的《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年)》的通知

上海市政府辦公室[2012]53號

區縣人民政府、市政府委員會、辦公室、局及有關單位:

市經濟信息化委員會制定的《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年)》已獲市政府批準……

特此轉發給您。請仔細遵守。

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2年8月20日

《上海市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實施方案(2012-2015)》

為貫徹落實國家和上海市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部署,我們將繼續圍繞“有我有、有我有”和“四個著力”的要求,充分發揮上海綜合優勢,鞏固高新技術產業化先行效應,率先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汽車電子產業能級升級,努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更好地服務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的轉型和上海“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第一,產業發展現狀

從國際形勢來看,美國、日本、德國等發達國家投入巨資,在國家戰略層面加快部署新能源汽車和高端汽車電子產業化,搶占新一輪產業制高點,不斷擴大工業技術的新前沿。從國內情況來看,近年來,國家在科技攻關、產業布局、示范運營和鼓勵政策等方面加大了支持力度。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和產業鏈體系初步建立,汽車電子自主創新和配套能力不斷提升,新能源汽車在公共服務和私人購買領域的示范規模逐步擴大。根據上海的情況,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2009年,明確了新能源汽車和電子信息高技術產業化行動計劃,加大了對新能源汽車及其關鍵零部件和汽車電子產業鏈的支持力度,明確了工業化發展規劃,確定了技術路線和大規模生產目標,并制定了特殊的產業政策。目前,一批混合動力汽車、電動公交車等產品已批量投放市場,以“三電”為核心的產業鏈已初步形成配套能力;汽車電子產業規模快速增長,自主化、協同發展水平和產業配套能力不斷提高;以嘉定等地區為主的產業基地集聚效應顯現,國家級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加快建設;成為中國首批公共服務領域示范城市、私人采購試點城市和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城市,通過充分發揮進博會效應,加強國際交流和技術合作,示范推廣了約2000輛新能源汽車;同時,制定配套激勵政策、充電設施建設規劃和標準,推動探索新的商業模式和建設一批充電設施。

總體而言,本市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產業的發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國內領先優勢,但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積累較少,產品性能不夠成熟,新的生產車型不多,初始成本較高,動力電池技術薄弱,配套能力不足,標準體系尚未完全建立;自主品牌汽車電子軟件開發的研發能力有待提高,產品性能有待整車認可,公共技術平臺功能有待提升。公共服務和私營部門購買和使用新能源汽車的支持政策需要加強;

商業模式創新需要政策支持。充電等配套設施的建設規劃和管理方法有待明確。區域綜合示范應用需要實踐積累推廣經驗,需要積極支持城市規劃、交通、能源、科技等政策資源。

二是實施專項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思路

(A) 指導思想

落實國家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新能源汽車戰略要求,按照“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的總體部署,進一步強化以整車為龍頭、電池為龍頭的產業化格局,以電機和汽車電子控制系統為核心,以示范應用為導向,以科技研發、基礎設施和鼓勵政策為支撐,加快完善產業技術自主創新體系,產業鏈協同支撐體系和社會化體系支撐體系,繼續保持和鞏固國內領先、追趕國際先進的先行者效應和融合。

(2) 基本原則

堅持服務國家戰略與發揮自身優勢相結合,堅持自主融合創新與傳統產業結構升級相結合,堅守整機牽引與關鍵零部件突破匹配相結合,堅持市場導向與企業主體、政府推動相結合,堅持產業促進與區域綜合示范應用、城市整體功能定位相結合。

(3) 發展思路

1.注重重點和系統布局。進一步關注高性能電動汽車和先進的汽車電子控制系統,即以電驅動為特征的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以及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車身電子控制系統、,車輛網絡和車輛電子信息系統、汽車總線網絡和嵌入式系統、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

2.自主創新,突破瓶頸。強化整車牽引,推動國產化零部件自主開發和協同匹配,實現汽車集成、動力系統、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系統、總線網絡、車聯網等關鍵汽車電子技術的重大突破,加快提升核心競爭力和自主配套產業規模,保持國內領先地位。

3、行業領先、規模化應用。加快對動力電池、驅動電機等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和汽車電控系統的支持,提高產業化水平,形成穩定的量產規模,加快搶占并進入上海及國內外主流汽車的大規模配套供應體系,率先推進車聯網、電動汽車和遠程監控服務示范應用和充電配套設施建設。

三是專項的主要發展目標

(1) 投資規模和產值。到2015年,預計五年內新增專項研發和產業化投資約150億元,其中新能源汽車投資約100億元;年產值約930億元,約占全市汽車產業產值的20%,其中汽車電子產值780億元。

(2) 生產、營銷和應用規模。到2015年,預計本市新能源汽車企業年產能將達到6-10萬輛,其中本地產能為5-8萬輛;力爭該市在過去五年內新增市場車輛3萬輛以上,占全國6%以上,其中乘用車和商用車分別約占90%(2.7萬輛)和10%(3000輛);

力爭新開發的新能源乘用車量產5-8輛,形成整車及關鍵零部件本地化供應體系;汽車電子行業的國內市場份額約占30%;行業整體實力和產銷規模繼續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3) 技術和成本目標。到2015年,全面掌握整車集成、動力電池等核心技術,動力電池模塊比能達到15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至2元/瓦時以下,循環壽命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電驅動系統的功率密度達到2.5kW/kg以上,成本降至200元/kW以下。燃料電池組的性能進一步提高,整車成本大大降低;進一步保持中國電力系統和汽車電子技術的領先優勢;自主品牌汽車電子和核心技術取得重大突破,核高技術基地等重大項目成果實現產業化,汽車電子基礎軟件保持國內領先水平。

(四)商業模式及配套設施。到2015年,除購車外,探索車輛/電池租賃、車輛共享等新的商業推廣模式,推進遠程監控網絡服務和車聯網技術示范應用;預計示范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約10億元,力爭建設道路約5000條,P+R等社會停車場公共充電樁、若干單位/私人自用充電樁和50座公共充換電站,結合現有加氫站改造或新建5座加氫站,完善配套設施運行體系和安全保障。

四、重點領域專項實施情況

(1) 新能源汽車

1.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

開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增程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突破國外專利技術,同步開展動力系統控制器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自主開發、萬輛車產業化能力的核心技術,帶動相關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力爭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2.純電動汽車

開展高性能純電動汽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整車開發和定型試驗等產業發展能力,提高生產技術和安全性研究,同時開展動力系統控制器研發,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帶動電池等國產零部件的規模化發展,力爭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3.燃料電池汽車

建立燃料電池汽車自主開發能力,完善汽車布局和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集成技術方案,提高關鍵零部件、新材料、新結構、新工藝的技術水平,提高汽車的可靠性、耐久性和安全性技術,形成獨立的核心技術;

同時開展電力系統控制器的研發,帶動燃料電池電力系統產業鏈的發展,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4.動力電池及管理系統

開展鋰電池新關鍵材料和新工藝的研發,在電芯一致性、管理技術、系統壽命和可靠性等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力爭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系統集成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動力電池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5.驅動電機和控制系統

自主研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突破永磁材料、耐用性等關鍵技術,力爭在系統性能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從而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

6.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開發了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并開發和設計了控制器硬件,包括抗干擾設計、容錯保護設計、生產測試、產品性能驗證等,以滿足驅動控制的功能要求,車輛能源管理、動態協調、故障診斷、安全容錯保護、網絡管理通信等。制定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礎標準,為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持。

7.配套設施及示范應用

滿足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完善車載充電器、交流充電樁、直流充電器、充換電設施、遠程監控等技術,形成一系列標準產品。結合電網平衡和區域綜合示范的要求,依托公共停車場等區域,提前適當布局充電樁、充換電等基礎設施,構建電動汽車智能充換電服務網絡,形成網絡化配套設施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

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區域綜合示范應用,結合車聯網等技術,積極探索新的商業運營模式。

(2) 汽車電子

1.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加快符合歐IV標準的柴油機控制系統和汽油直噴電子控制(GDI)的開發和產業化。支持DCT、AMT等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控系統集成技術,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化支撐。

2.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推動LED大燈等智能照明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具有集成化、網絡化綜合功能的高端車身控制器(BCM)等模塊和部件的大規模配套應用開發。實現新型顯示、總線控制、人機界面等技術在組合儀表中的應用,促進產業升級。

3.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加快多模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實現前后裝市場的規模化應用。推動本市3-5個車聯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培育完善車聯網和車輛電子信息系統產業鏈,推動制定技術標準和應用規范。

4.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聚焦FlexRay和MOST總線產品,推進車輛網絡架構、網絡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設計、仿真與測試開發工具、嵌入式系統平臺等的自主研發。重點發展整車和關鍵汽車電子元器件嵌入式軟件的應用和產業化。

5.汽車芯片、傳感器、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大力發展片上系統(SoC)技術,重點支持車身、車載終端核心芯片、汽車移動通信芯片、MCU控制芯片、傳感器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雷達傳感器和關鍵傳感器等自主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直噴式噴油器、直噴式高壓噴油泵、高壓油軌、可變氣門正時機構等關鍵執行機構形成獨立的技術產品和配套設施。

五、產業發展總體布局

(a) 重點建設嘉定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率先形成國內一流的研發、制造、測試、示范測試認證、成果轉化、貿易等綜合產業和服務功能。

(2) 加快浦東(金橋、臨港)、金山(楓涇)新能源乘用車產業基地建設,繼續在閔行、松江建設新能源商用車產業基地,推動浦東、嘉定汽車電子產業集群技術改造和能級提升。

(3) 大力推動徐匯、閔行、松江、青浦、楊浦、奉賢等汽車電子產業開發區協同發展,形成完整的汽車電子芯片、模塊、關鍵零部件、公交網絡等國內領先產業鏈體系。

六、 主要措施

(a) 積極對接國家產業規劃,努力承接國家項目。落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物聯網等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要求,在上海建立重點項目庫。優先推薦和積極爭取代表上海水平的優秀項目進入國家重大專項和相關產業、科技創新項目。加大地方扶持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產業鏈合作,力爭在相關產業鏈率先試點,實現產業化突破。

(二)加快突破k……

技術,形成獨立的產業鏈支撐能力。以上汽集團等車企為龍頭,推動地方零部件協同發展和配套體系建設。重點控制新型高效動力電池材料和工藝等核心技術,滿足汽車量產要求。加快突破電傳動變速箱、汽車電子控制器等關鍵技術瓶頸,形成自主產業化配套能力。加快將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產品擴大到10萬套產能,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我們將繼續推進隔膜、功率電子功率模塊(IGBT)、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和堆的技術研究和國產化。

(3) 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上市。進一步落實國家在公共服務和私人購買領域的扶持政策,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地方標準規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制定并實施擴大政府采購、鼓勵樁建設、專用停車位、租賃許可證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新一代電動公交車上市,推動公共交通、環衛、公務等行業率先實現高校、園區、央企等大客戶代購、團購。到2015年,力爭實現約20輛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和特種車輛的批量生產和上市。支持融資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支持車企建設完善的遠程監控網絡服務平臺和維修應急系統,確保安全運營。

(四)聚焦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繼續支持嘉定、浦東等縣引進一批電池等優秀企業和產業鏈重點項目,促進零部件產業上下游合作融合。落實土地、人才、專項等扶持政策,優先保障和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建設,支持一批企業加快工業化,進入國內外主流配套供應體系。對接產業創投、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發展,形成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產業集群效應。

(5) 加強公共平臺功能建設,提升服務業水平。繼續支持機動車檢測中心形成國內領先、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檢測認證和檢測能力。發揮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公共平臺作用,支持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研究院所加強與企業產學研合作。加快完善汽車電子零部件測試、關鍵芯片制造、嵌入式軟件測試等公共平臺。鼓勵嘉定建設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展示和交易平臺。支持成立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地方標準化委員會,研究制定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設施、遠程服務、電池回收等標準規范。推動車聯網、車載信息服務、電池、電機等產業聯盟建設和功能提升。

(六)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擴大示范應用規模。支持嘉定、楊浦、閔行、崇明等地區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綜合示范應用項目,推動公共交通、通勤、環衛等商用車和私人乘用車的市場推廣,并逐步向浦東、徐匯、松江等縣拓展。推進汽車n……示范項目……

工作和車輛信息服務應用以及園區建設。同時,完善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規劃,完善電價方案和運行機制。近期,我們將以滿足市場需求為重點,以綜合示范區為重點,分散通信、慢充為重點,大力支持相關企業在道路、P+R等公共停車場建設一批社會公共充電樁和專用停車位。同步推進企事業單位自用充電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充換電站和加氫站,逐步形成城市配套設施網絡。

七、組織實施

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實施方案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盡快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發展目標的實現。要建立聯合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項目實施情況的相關信息。有關部門、區縣要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取得實效。有關部門和縣要及時將具體工作計劃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上報市經信委。

附件:1。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分工

2.“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項目指南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2年8月1日

附件1

附件2

“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專項指南

第一,插電式客車

產業目標:建立插電式乘用車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鋰離子電池、電傳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開展插電式乘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一體化電傳動變速箱與大容量、大功率動力電池系統的匹配校準與控制策略;(3) 滿足系統要求的發動機、電動變速箱/減速系統、車輛控制技術和電氣輔助系統;(4) 車輛高壓安全和系統熱管理等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二,增程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增程商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增程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節油減排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高效增程APU技術;(3) 增程動力系統,匹配校準和控制策略;(4) 整車高壓安全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

(7)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三,純電動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推動高比能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動力系統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汽車能效和性能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純電力系統匹配與優化、機電一體化、碰撞與高壓安全、測試與校準、車輛充電等技術;(2) 電池熱、電、結構設計集成等系統集成與管理技術;(3)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四,純電動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包括輕型寬體客車等)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驅動電機、高效變速器、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主要內容:(1)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的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和整車開發;(2) 制動能量反饋技術;(3) 高壓電力和熱量管理系統技術;(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五、燃料電池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燃料電池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燃料電池堆和動力系統產業鏈發展,鼓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車輛總體布局、車輛模塊劃分及系統集成技術;(2) 車身、底盤關鍵零部件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3) 綜合運用環境條件下防水、防塵、抗振等可靠性技術和耐久性技術,低溫啟動和環境適應性技術;(4) 中高壓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系統集成和關鍵部件的開發;(5) 制動和能量回收技術;(6) 高壓安全、儲氫、加氫和碰撞安全技術。

第六,動力電池

產業目標:研發鋰電池關鍵材料和工藝,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鋰電池的一致性和內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能效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量產供應能力和管理體系(包括電力、熱力和高壓安全管理)。

主要內容:(1)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技術;(2) 電池單元、模塊和系統的設計、開發、技術和制造技術;(3) 電池系統的熱管理、高壓安全、自動平衡技術、SOC的運行狀態監測和精確估計,以及電池健康狀態(SOH)診斷專家系統;(4) 電池的生命周期成本和回收技術。

七、驅動電機

產業目標:開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在系統性能和耐用性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1)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關鍵技術;

(2) 系統功率密度、轉矩密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性能提升技術;(3) 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耐用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以及減振降噪技術;(4) 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先進制造和質量控制技術。

八、電動變速箱(EDU)

產業目標: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整機性能和可靠性滿足定型產品要求,形成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如下:(1)驅動電機與變速器機電耦合的功率合成裝置的結構方案和關鍵技術;(2) 用于混合動力變速器和混合動力合成裝置的專用電機系統;(3) 動力合成裝置的自動換擋控制裝置和控制算法;(4) 電動傳動變速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九、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開發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總成控制技術開發能力;在節油和排放方面,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的整車控制器關鍵技術、高性能控制器硬件平臺和底層軟件;(2) 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本標準;(3) 車輛控制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產業目標:鼓勵發展與動力電池租賃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相配套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形成上海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系統化、網絡化的支持。

主要內容:充電樁、充換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等服務。

XI。綜合示范應用

產業目標:建立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郵政、環衛、物流、通勤等車輛示范線,鼓勵私人購買、租賃、共享等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必要的維修、培訓、運營管理功能和維修基地進行示范。建立一個用于測試、數據分析和顯示的公共平臺。

主要內容:(1)新能源公交車隊、出租車車隊、郵政車隊、環衛車隊、物流車隊、通勤車隊綜合示范運營;(2) 汽車租賃、汽車共享、動力電池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3) 示范運營區和維修基地,設計并實施相應的培訓、運營和管理系統,收集和整理運營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和優化;(4) 用于相關測試和展示的公共平臺。

十二、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柴油機電控和GDI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子集成汽車動態管理的電控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應用支撐。

主要內容:(1)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2) 2)DCT和AMT汽車變速箱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

(3) 基于底盤電子集成技術的車輛動態管理系統及相關電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

十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實現LED大燈等領域的產品化;推動高端BCM等大型配套應用的發展;加快發展智能汽車數字組合儀表,車身電子控制和系統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步;在自動巡航系統等領域培養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1)汽車智能照明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2) 車身電子控制模塊及集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儀表盤集成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

(4) 自動巡航控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十四、。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突破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培育完善相關產業鏈,推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落實國家對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物聯網等相關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規劃要求,在上海建立重點項目庫。優先推薦和積極爭取代表上海水平的優秀項目進入國家重大專項和相關產業、科技創新項目。加大地方扶持力度,推動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產業鏈合作,力爭在相關產業鏈率先試點,實現產業化突破。

(二)加快關鍵技術突破,形成自主產業鏈支撐能力。以上汽集團等車企為龍頭,推動地方零部件協同發展和配套體系建設。重點控制新型高效動力電池材料和工藝等核心技術,滿足汽車量產要求。加快突破電傳動變速箱、汽車電子控制器等關鍵技術瓶頸,形成自主產業化配套能力。加快將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產品擴大到10萬套產能,拓展國內外市場。同時,我們將繼續推進隔膜、功率電子功率模塊(IGBT)、燃料電池質子交換膜和堆的技術研究和國產化。

(3) 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產品上市。進一步落實國家在公共服務和私人購買領域的扶持政策,制定新能源汽車示范應用地方標準規范,加大資金支持力度。制定并實施擴大政府采購、鼓勵樁建設、專用停車位、租賃許可證等配套政策措施。積極推動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新一代電動公交車上市,推動公共交通、環衛、公務等行業率先實現高校、園區、央企等大客戶代購、團購。到2015年,力爭實現約20輛新能源乘用車、客車和特種車輛的批量生產和上市。支持融資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支持車企建設完善的遠程監控網絡服務平臺和維修應急系統,確保安全運營。

(四)聚焦龍頭企業和重大項目,發揮產業集聚效應。繼續支持嘉定、浦東等縣引進一批電池等優秀企業和產業鏈重點項目,促進零部件產業上下游合作融合。落實土地、人才、專項等扶持政策,優先保障和推動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建設,支持一批企業加快工業化,進入國內外主流配套供應體系。對接產業創投、基金、銀行等金融機構,支持一批具有核心技術的中小企業發展,形成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產業集群效應。

(5) 加強公共平臺功能建設,提升服務業水平。繼續支持機動車檢測中心形成國內領先、完整的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檢測認證和檢測能力。發揮新能源汽車工程中心等公共平臺作用,支持同濟大學、交通大學、中科院上海分院等研究院所加強與企業產學研合作。加快完善汽車電子零部件檢測、關鍵芯片制造等公共平臺……

uring和嵌入式軟件測試。鼓勵嘉定建設新能源汽車技術成果展示和交易平臺。支持成立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地方標準化委員會,研究制定整車、關鍵零部件、配套設施、遠程服務、電池回收等標準規范。推動車聯網、車載信息服務、電池、電機等產業聯盟建設和功能提升。

(六)加快配套設施建設,擴大示范應用規模。支持嘉定、楊浦、閔行、崇明等地區率先發展新能源汽車綜合示范應用項目,推動公共交通、通勤、環衛等商用車和私人乘用車的市場推廣,并逐步向浦東、徐匯、松江等縣拓展。推進車輛聯網與車輛信息服務應用示范工程和園區建設。同時,完善充電、加氫等配套設施規劃,完善電價方案和運行機制。近期,我們將以滿足市場需求為重點,以綜合示范區為重點,分散通信、慢充為重點,大力支持相關企業在道路、P+R等公共停車場建設一批社會公共充電樁和專用停車位。同步推進企事業單位自用充電設施建設,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建設一批充換電站和加氫站,逐步形成城市配套設施網絡。

七、組織實施

市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實施方案分工,加強溝通協商,密切配合,盡快制定完善各項配套政策措施,確保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專項發展目標的實現。要建立聯合信息發布制度,及時向社會發布新能源汽車和汽車電子項目實施情況的相關信息。有關部門、區縣要根據實施方案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制定具體實施方案,確保取得實效。有關部門和縣要及時將具體工作計劃和實施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上報市經信委。

附件:1。相關部門和單位的工作分工

2.“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項目指南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

2012年8月1日

附件1

附件2

“新能源汽車與汽車電子”專項指南

第一,插電式客車

產業目標:建立插電式乘用車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鋰離子電池、電傳動變速箱等關鍵零部件產業鏈發展。開展插電式乘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動力、節油、排放等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一體化電傳動變速箱與大容量、大功率動力電池系統的匹配校準與控制策略;(3) 滿足系統要求的發動機、電動變速箱/減速系統、車輛控制技術和電氣輔助系統;(4) 車輛高壓安全和系統熱管理等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

(7)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二,增程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增程商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增程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電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節油減排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車輛系統集成、布局、輕量化技術;(2) 高效增程APU技術;(3) 增程動力系統,匹配校準和控制策略;(4) 整車高壓安全技術;(5)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6)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7)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三,純電動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推動高比能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子控制、動力系統及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乘用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汽車能效和性能方面達到國際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

主要內容:(1)純電力系統匹配與優化、機電一體化、碰撞與高壓安全、測試與校準、車輛充電等技術;(2) 電池熱、電、結構設計集成等系統集成與管理技術;(3) 制動能量反饋系統;(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批量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第四,純電動商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包括輕型寬體客車等)的自主開發和產業化能力,帶動驅動電機、高效變速器、動力系統等產業鏈發展。開展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動力系統關鍵技術研發,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

主要內容:(1)高性能純電動商用車的動力系統開發、底盤設計、系統匹配和整車開發;(2) 制動能量反饋技術;(3) 高壓電力和熱量管理系統技術;(4) 故障診斷和遠程監控系統技術;(5) 車輛型式試驗、生產技術和質量控制技術。

五、燃料電池乘用車

產業目標:建立燃料電池乘用車自主開發能力,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推動燃料電池堆和動力系統產業鏈發展,鼓勵采用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形成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車輛總體布局、車輛模塊劃分及系統集成技術;(2) 車身、底盤關鍵零部件的新材料、新結構、新技術;(3) 綜合運用環境條件下防水、防塵、抗振等可靠性技術和耐久性技術,低溫啟動和環境適應性技術;(4) 中高壓燃料電池發動機的系統集成和關鍵部件的開發;(5) 制動和能量回收技術;(6) 高壓安全、儲氫、加氫和碰撞安全技術。

第六,動力電池

產業目標:研發鋰電池關鍵材料和工藝,形成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在鋰電池的一致性和內阻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電池功率、能量密度和能效方面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的量產供應能力和管理體系(包括電力、熱力和高壓安全管理)。

主要內容:(1)鋰離子電池的關鍵材料技術;

(2) 電池單元、模塊和系統的設計、開發、技術和制造技術;(3) 電池系統的熱管理、高壓安全、自動平衡技術、SOC的運行狀態監測和精確估計,以及電池健康狀態(SOH)診斷專家系統;(4) 電池的生命周期成本和回收技術。

七、驅動電機

產業目標:開發滿足整車需求的驅動電機和控制產品,在系統性能和耐用性方面達到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掌握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形成符合汽車行業標準的電機系統產品的批量生產和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1)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設計、開發和產業化關鍵技術;(2) 系統功率密度、轉矩密度、效率和可靠性等性能提升技術;(3) 驅動電機及其控制系統的可靠性、耐用性、環境適應性、電磁兼容性以及減振降噪技術;(4) 用于大規模生產的先進制造和質量控制技術。

八、電動變速箱(EDU)

產業目標:根據插電式/增程汽車的技術要求,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混合動力機電耦合動力總成,整機性能和可靠性滿足定型產品要求,形成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供應能力。

主要內容如下:(1)驅動電機與變速器機電耦合的功率合成裝置的結構方案和關鍵技術;(2) 用于混合動力變速器和混合動力合成裝置的專用電機系統;(3) 動力合成裝置的自動換擋控制裝置和控制算法;(4) 電動傳動變速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九、新能源汽車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開發高容錯、高可靠性、低成本的新能源汽車控制器硬件和底層軟件,建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力總成控制技術開發能力;在節油和排放方面,達到了世界同類產品的先進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批量生產和配套能力。

主要內容:(1)新能源汽車整車控制的整車控制器關鍵技術、高性能控制器硬件平臺和底層軟件;(2) 車輛控制器技術規范等基本標準;(3) 車輛控制器的批量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測試技術。

十、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產業目標:鼓勵發展與動力電池租賃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服務和商業模式創新相配套的新能源汽車,推動形成上海新能源汽車配套基礎設施體系和市場化運營服務體系,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提供系統化、網絡化的支持。

主要內容:充電樁、充換電站、加氫站等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標準、施工規范、基礎設施建設、運營保障等服務。

XI。綜合示范應用

產業目標:建立新能源公交車、出租車、郵政、環衛、物流、通勤等車輛示范線,鼓勵私人購買、租賃、共享等商業模式創新,建立必要的維修、培訓、運營管理功能和維修基地進行示范。建立一個用于測試、數據分析和顯示的公共平臺。

主要內容:(1)新能源公交車隊、出租車車隊、郵政車隊、環衛車隊、物流車隊、通勤車隊綜合示范運營;(2) 汽車租賃、汽車共享、動力電池租賃等商業模式創新;(3) 示范運營區和維修基地,設計并實施相應的培訓、運營和管理系統,收集和整理運營數據,并進行統計分析和優化;

(4) 用于相關測試和展示的公共平臺。

十二、先進的動力總成和底盤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柴油機電控和GDI的自主研發和產業化。支持汽車變速器電子控制系統的開發和應用。重點突破底盤電子集成汽車動態管理的電控技術,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形成自主核心技術,實現產業應用支撐。

主要內容:(1)汽車發動機電控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2) 2)DCT和AMT汽車變速箱電子控制系統的研究、開發和產業化;(3) 基于底盤電子集成技術的車輛動態管理系統及相關電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

十二、。車身電子控制系統

產業目標:實現LED大燈等領域的產品化;推動高端BCM等大型配套應用的發展;加快發展智能汽車數字組合儀表,車身電子控制和系統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同步;在自動巡航系統等領域培養自主研發和技術創新能力。

主要內容:(1)汽車智能照明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2) 車身電子控制模塊及集成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儀表盤集成控制模塊及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4) 自動巡航控制系統的開發與應用。

十四、。車聯網與車輛電子信息系統

產業目標:加快突破車聯網和車載電子信息系統核心技術,培育完善相關產業鏈,推進應用示范項目建設。加快車輛在線故障診斷、多模式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主要內容:(1)車載智能終端的研發與產業化;(2) 基于車聯網的傳感器和網關集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3) 車輛聯網與車輛信息集成系統的平臺建設與示范應用。

十五、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產業目標:以總線為主線,自主開發車載網絡架構和強大的網絡操作系統,推動車載嵌入式系統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重點建設和開發關鍵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嵌入式軟件平臺,保持國內技術領先水平。

主要內容:(1)基于開放技術的汽車嵌入式平臺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2) 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嵌入式軟件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總線診斷配置開發工具和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4) 汽車電子集成仿真與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十六、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產業目標:推動車載終端核心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等傳感器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動機直噴式噴油器等關鍵執行器的研發。

主要內容:(1)車身和車載電子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 IGBT等功率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電子鑰匙傳感器的研發與產業化;(4) 汽車關鍵執行器的研發和產業化。加快車輛在線故障診斷、多模式導航、短距離通信、網關集成、多媒體顯示等關鍵領域關鍵技術的產業化發展。

主要內容:(1)車載智能終端的研發與產業化;

(2) 基于車聯網的傳感器和網關集成控制模塊的研發與產業化;(3) 車輛聯網與車輛信息集成系統的平臺建設與示范應用。

十五、汽車總線網絡及嵌入式系統

產業目標:以總線為主線,自主開發車載網絡架構和強大的網絡操作系統,推動車載嵌入式系統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應用。重點建設和開發關鍵通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嵌入式軟件平臺,保持國內技術領先水平。

主要內容:(1)基于開放技術的汽車嵌入式平臺軟件的研發與產業化;(2) 汽車電子關鍵零部件嵌入式軟件系統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總線診斷配置開發工具和數據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產業化;(4) 汽車電子集成仿真與測試技術的研究與開發。

十六、汽車芯片、傳感器和執行器等關鍵零部件

產業目標:推動車載終端核心芯片、IGBT等大功率電力電子器件、廢氣傳感器等傳感器的自主技術研發和產業化。支持發動機直噴式噴油器等關鍵執行器的研發。

主要內容:(1)車身和車載電子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2) IGBT等功率芯片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產業化;(3) 汽車電子鑰匙傳感器的研發與產業化;(4) 汽車關鍵執行器的研發和產業化。

標簽:遠程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韓國汽車零部件廠商進軍日本 目標是豐田

據日本《朝日新聞》網站報道,韓國汽車零部件廠商目前以名古屋為據點開始拓展日本市場。因國內市場的飽和韓國廠商不得不將目光轉移到了海外,在日本市場最終目標是和豐田成為貿易伙伴。

1900/1/1 0:00:00
沃爾沃銷售公司CEO付強:成功沒有捷徑

11月,沃爾沃國產第一款車S60L上市的前一個月,在沃爾沃中國區總部的辦公室,我們見到了中國區銷售公司CEO付強。

1900/1/1 0:00:00
中進汽貿報告:明年進口車銷量預計增長7%

2013年12月7日,在由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汽車流通協會主辦,國機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中國進口汽車貿易有限公司承辦的”第十屆中國進口汽車高層論壇”上,

1900/1/1 0:00:00
汽車射頻識別防盜技術的漏洞

1997年,福特汽車率先在野馬車型中采用了射頻點火防盜控制系統RFIDignitionimmobilizers。自此,野馬車型在美國的盜竊率相比兩年前1995年驟降了70。

1900/1/1 0:00:00
東風柳汽總經理程道然:自主品牌尋生機必須靠服務

東風柳州汽車有限公司是東風汽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位于南國工業重鎮廣西柳州,是東風集團在南方重要的商用車基地、乘用車基地、自主品牌與研發基地、東南亞出口基地。

1900/1/1 0:00:00
吳建中:第三階段啟動 戰略架構初成

眾泰旗下全新SUV車型T600車型于12月9日在永康基地下線,并將于12月中旬左右全國分區域上市。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