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并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和公交車應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完善配套設施。
對于新能源,盡管國家層面一再表示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已經超過了國家安全警戒線,但也出臺了特殊的補貼政策,并在幾個城市進行了試點。但到目前為止,除了深圳,電動汽車的私人消費仍然停滯不前。此外,即使消費者想購買,也不要說補貼沒有到位。即使消費者自己購買,他們也無法獲得許可證,也無法使用。至于充電站,他們很少。如果沒有電動汽車充電,誰來制造它們?
似乎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一些企業,如電力企業,都沒有任何意愿配合上述政策。然而,一些借用新能源進行項目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土地、資質和優惠。歸根結底,地方政府也知道GDP是最重要的。既然遠非氣候的新能源無法提供GDP,為什么要這樣做?不如以假新能源的名義做一些傳統的汽車項目來提高GDP。
此外,一位企業高管親自表示,當地政府并沒有真正支持我們去新能源。首先,財政無法承受補貼。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是56000。如果城市只有100輛車,還將獲得500萬元和600萬元的補貼。如果有1000輛車怎么辦?一萬怎么樣?當地政府必須支付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錢。因此,當地政府甚至向當地企業下達了命令,而你的家仍然是一個混合體。混合動力只需3000元,我會給你100個指標。
如果所有補貼都集中在主管部門,那么國家財政分配如何?可能會有一些改善,但問題仍然突出:國家財政只支付這么多錢,國家財政能負擔得起嗎?如果真的負擔得起,很可能不會分為國家和地方兩級補貼。退一步說,即使政府在市場初期能夠彌補,但一旦有了一定的金額,肯定不會再彌補。本來,汽車是用來創造利潤的,怎么能補貼呢?
話雖如此,你應該明白,補貼肯定不會起作用。因此,你不必一直談論補貼。
那么,新能源的問題在哪里呢?
首先是技術。如果技術不成熟,就無法推廣。政策再好,如果企業無利可圖,就不能繼續下去。第二是晉升。新能源的成本肯定會下降。只要降到與傳統汽車相似或略高的水平,使用電能節省的錢就可以彌補這一價差,電動汽車和新能源就會自行升溫。所以王傳福說,只要市場升溫,我們可以在幾分鐘內造出像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也許不止于此,因為特斯拉瞄準的是豪華車級別,而比亞迪瞄準的是大眾市場。
與上述兩點相比,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何獲得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將是一個問題。即使技術和成本下降,信任也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比亞迪在出租車和公共交通領域進行推廣的原因。這個問題可以與公務用車的采購相提并論。面對官車市場推出的高端車,大多數企業實際上不敢要求銷量,但他們異口同聲,不惜成本打造出這款高端車。為什么?因為成為一輛公務用車意味著可靠的性能、高質量和高品牌。如果李克強的部署成功,新能源汽車將真正破冰。再加上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為什么不取代傳統汽車呢?這只是需要時間,根據一般的商業運作,沒有五到十年是不可能的。
李克強總理的部署能否落實?這又回到了文章前面分析的問題。只要黨想在中國做事……
可以成功。畢竟,公務車市場不是私家車市場,可以為其建立一定范圍的發電站,補貼也由中央政府提供。傳統的汽車官方采購不是已經開始實施了嗎?
當然,所有的企業都有機會嗎?這是另一個問題。那些確實有機會的企業,但那些只想獲得優惠政策的企業可能不是機會。
事實上,如果你不區分純電動、插電式和混合動力,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要總是害怕外國公司會拿走補貼,世界會熙熙攘攘,一切都是為了盈利。就像傳統汽車一樣,合資做得再好,部署再緊,自主品牌就不會贏得世界三分嗎?通過財政補貼不一定是個好主意,更不用說擔心錢會被別人拿走而膽小。它在哪里有效?
現在說這個還為時過早。讓我們等待電動汽車的正式購買能夠及時實施。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并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和公交車應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時完善配套設施。
對于新能源,盡管國家層面一再表示中國對外國石油的依賴已經超過了國家安全警戒線,但也出臺了特殊的補貼政策,并在幾個城市進行了試點。但到目前為止,除了深圳,電動汽車的私人消費仍然停滯不前。此外,即使消費者想購買,也不要說補貼沒有到位。即使消費者自己購買,他們也無法獲得許可證,也無法使用。至于充電站,他們很少。如果沒有電動汽車充電,誰來制造它們?
似乎無論是地方政府還是一些企業,如電力企業,都沒有任何意愿配合上述政策。然而,一些借用新能源進行項目的企業獲得了大量的土地、資質和優惠。歸根結底,地方政府也知道GDP是最重要的。既然遠非氣候的新能源無法提供GDP,為什么要這樣做?不如以假新能源的名義做一些傳統的汽車項目來提高GDP。
此外,一位企業高管親自表示,當地政府并沒有真正支持我們去新能源。首先,財政無法承受補貼。純電動汽車的補貼是56000。如果城市只有100輛車,還將獲得500萬元和600萬元的補貼。如果有1000輛車怎么辦?一萬怎么樣?當地政府必須支付比我們想象的更多的錢。因此,當地政府甚至向當地企業下達了命令,而你的家仍然是一個混合體。混合動力只需3000元,我會給你100個指標。
如果所有補貼都集中在主管部門,那么國家財政分配如何?可能會有一些改善,但問題仍然突出:國家財政只支付這么多錢,國家財政能負擔得起嗎?如果真的負擔得起,很可能不會分為國家和地方兩級補貼。退一步說,即使政府在市場初期能夠彌補,但一旦有了一定的金額,肯定不會再彌補。本來,汽車是用來創造利潤的,怎么能補貼呢?
話雖如此,你應該明白,補貼肯定不會起作用。因此,你不必一直談論補貼。
那么,新能源的問題在哪里呢?
首先是技術。如果技術不成熟,就無法推廣。政策再好,如果企業無利可圖,就不能繼續下去。第二是晉升。新能源的成本肯定會下降。只要它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似或略高的水平……
使用電能節省的錢可以彌補這一價格差異,電動汽車和新能源將自行升溫。所以王傳福說,只要市場升溫,我們可以在幾分鐘內造出像特斯拉這樣的電動汽車。也許不止于此,因為特斯拉瞄準的是豪華車級別,而比亞迪瞄準的是大眾市場。
與上述兩點相比,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如何獲得新能源汽車的信任將是一個問題。即使技術和成本下降,信任也需要一個過程。這也是比亞迪在出租車和公共交通領域進行推廣的原因。這個問題可以與公務用車的采購相提并論。面對官車市場推出的高端車,大多數企業實際上不敢要求銷量,但他們異口同聲,不惜成本打造出這款高端車。為什么?因為成為一輛公務用車意味著可靠的性能、高質量和高品牌。如果李克強的部署成功,新能源汽車將真正破冰。再加上技術的進一步提高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為什么不取代傳統汽車呢?這只是需要時間,根據一般的商業運作,沒有五到十年是不可能的。
李克強總理的部署能否落實?這又回到了文章前面分析的問題。只要黨想在中國做事,它就能成功。畢竟,公務車市場不是私家車市場,可以為其建立一定范圍的發電站,補貼也由中央政府提供。傳統的汽車官方采購不是已經開始實施了嗎?
當然,所有的企業都有機會嗎?這是另一個問題。那些確實有機會的企業,但那些只想獲得優惠政策的企業可能不是機會。
事實上,如果你不區分純電動、插電式和混合動力,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不要總是害怕外國公司會拿走補貼,世界會熙熙攘攘,一切都是為了盈利。就像傳統汽車一樣,合資做得再好,部署再緊,自主品牌就不會贏得世界三分嗎?通過財政補貼不一定是個好主意,更不用說擔心錢會被別人拿走而膽小。它在哪里有效?
現在說這個還為時過早。讓我們等待電動汽車的正式購買能夠及時實施。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前言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是體現國家競爭力的標志性產業。
1900/1/1 0:00:002010年之前,與比亞迪形影相隨的關鍵詞不乏”銷售神話”之類的溢美之辭,162的銷量增幅讓比亞迪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市場和產能上
1900/1/1 0:00:00不久前,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提出政府公務用車、公交車率先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同步完善配套設施。
1900/1/1 0:00:00自北京奧運會上電動車首次試水后,北京在推動電動汽車的道路上不斷探索。
1900/1/1 0:00:00大眾將在”第65屆法蘭克福車展”媒體日:2013年9月10日11日,公眾開放日:9月14日22日上全球首次公開3款車型,
1900/1/1 0:00:00就像一首流行歌曲突然之間就火起來,美國電動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用了半年時間就紅遍全球。如今,這款電動汽車已公開宣布在中國市場接受預定,這也意味著,特斯拉的中國之路正式開啟。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