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如今,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仍缺乏全面、充分的認識。一般來說,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包括兩個階段: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新興產業發展的早期,技術創新是主要的,創業企業(即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通過技術創新獲得工業化所需的新興技術;在新興產業發展的后期,商業模式創新是主體,初創企業繼續利用新興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從而實現新興技術的產業化。不難看出,技術研究是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的需要,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新興產業工業化的關鍵,示范推廣是新興產業從技術創新向商業模式創新過渡的需要。
在國家科技計劃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體系基本形成,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在汽車技術方面,中國已經開發了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根據工信部《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截至2012年12月,共有749款新能源汽車車型登陸《公告》。其中,混合動力汽車26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79輛,純電動汽車398輛,燃料電池汽車12輛。在關鍵零部件技術方面,我國已開發出鎳氫、鋰離子、超級電容器等動力電池產品,動力電池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并開發了永磁無刷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掌握了電機控制系統、電機結構、轉子磁路、冷卻系統和制造技術等核心技術。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推廣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截至2013年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營和推廣數量已達3.98萬輛。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表現并不樂觀。一方面,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以下簡稱“整車廠”),特別是專注于傳統汽車的汽車制造商,仍然沿用原有的商業模式開發新能源汽車,沒有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另一方面,盡管一些車企已經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創新,但其商業模式創新并沒有取得突破。即使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創新的領軍企業江淮汽車,其純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也只有4000多輛。
對于新興產業來說,由于它們采用的新興技術是基于新的科學和工程原理,因此它們的產品通常與現有成熟產業的產品不同。因此,新興行業的潛在消費者通常與現有成熟行業的消費者不同。因此,新興產業往往需要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并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工業化。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向消費者傳遞價值、自主獲取價值的主導邏輯。根據美國學者Mark W Johnson等人的觀點,商業模式包括消費者價值主張、利潤模式、關鍵資源和關鍵流程。在新興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初創企業首先基于潛在消費者的價值主張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下一步,創新企業將通過與新興行業潛在消費者的價值互動,嘗試和錯誤其最初的商業模式。在試錯的過程中,初創企業最初的商業模式正在不斷完善。當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夠為潛在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時,表明其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商業模式創新過程已經完成。
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無法正確認識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特點,把握新興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規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面臨一系列問題。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作者將這些問題分為以下兩類:
在初始商業模式形成階段,作為初創企業,車企商業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消費者的價值主張并不明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最大設計速度、續航里程等關鍵性能上與傳統汽車存在差距,這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與當前傳統汽車消費者并不完全一致。然而,許多創新商業模式的汽車公司仍然習慣于將傳統汽車消費者作為其潛在消費者。
其次,未能形成有效的初始利潤模型和初始關鍵流程。在初始盈利模式方面,由于傳統汽車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潛在消費者在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上并不一致,如果汽車制造商將傳統汽車消費者視為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其成本效益分析和資源周轉效率將受到影響,最終將導致汽車制造商無法形成有效的初始盈利模式。然而,車企的消費者價值主張和初始利潤模式的模糊性會導致其初始商業模式的關鍵流程的模糊性。例如,汽車制造商在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時,傾向于對傳統的車身和底盤進行改裝,而不是根據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配置要求重新設計底盤和車身。
第三,不可能有效整合關鍵資源并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消費者價值主張中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汽車企業的初始利潤模式和初始關鍵流程將導致汽車企業無法有效整合形成初始商業模式所需的關鍵資源。這主要表現在車企無法有效整合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小批量生產所需的資源。車企初始商業模式要素的不完善將導致要素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互動模式,從而無法形成小批量生產所需的初始商業模式。
在初始商業模式的試錯階段,新能源汽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商業模式本身。在消費者價值主張不明確的情況下,汽車企業仍可能依靠其原有的商業模式、原有的資源或政府行政權力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然而,由于消費者價值主張不明確,這類車企不僅商業模式要素不完善,商業模式要素之間的互動方式也不完善,進而導致初始商業模式不完善。由于這種不完善,其最初的商業模式無法被潛在消費者接受,因此無法獲得試錯的機會來實現進一步的改進。
第二,外部環境帶來的問題。即使汽車企業已經形成了小批量生產所需的初步商業模式,其試錯過程仍可能遇到障礙。一方面,由于政策環境等因素的限制,這類車企在試錯過程中無法有效整合關鍵資源來改善其初始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即使汽車制造商能夠在試錯過程中有效整合關鍵資源,但由于現有制度對這些汽車制造商及其產品的生產準入的限制,潛在消費者無法獲得他們的產品,這將導致試錯過程的被迫停滯。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筆者向新能源汽車企和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在企業方面,尚未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并形成初步商業模式的汽車企業,需要從了解潛在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形成清晰的消費者價值主張和有效的盈利模式;在此基礎上,汽車公司需要圍繞潛在消費者的需求形成有效的關鍵流程,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整合關鍵資源,從而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
已經形成初步商業模式的汽車公司需要進一步整合關鍵資源,積極開展試錯,通過不斷擴大試錯的范圍和強度,推動其初步商業模式盡快成熟。
在政府方面,各級政府應減少對汽車企業的行政干預,積極為其商業模式創新創造良好環境。需要指出的是,汽車企業是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領導者。只有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引領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不同階段,政府應采取不同的對策。當最初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時,政府應以促進關鍵資源的整合為目標,創造有利于關鍵資源流動的環境。
當汽車制造商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并開始試錯時,政府應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小批量銷售和小規模使用的政策措施,幫助汽車制造商和潛在消費者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當汽車企業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時,政府應該放松對汽車企業生產準入的控制,在企業準入和產品準入方面對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新企業給予支持。這是因為,只有汽車制造商和產品具備準入資格,潛在消費者才能方便地購買和使用他們的產品,他們的商業模式才能進一步完善和成熟。當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成功創新商業模式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就可以實現。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如今,人們對新能源汽車等新興產業發展的一般規律仍缺乏全面、充分的認識。一般來說,新興產業的發展主要包括兩個階段:技術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在新興產業發展的早期,技術創新是主要的,創業企業(即新興產業的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通過技術創新獲得工業化所需的新興技術;在新興產業發展的后期,商業模式創新是主體,初創企業繼續利用新興技術為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從而實現新興技術的產業化。不難看出,技術研究是新興產業技術創新的需要,商業模式創新是實現新興產業工業化的關鍵,示范推廣是新興產業從技術創新向商業模式創新過渡的需要。
在國家科技計劃的大力支持下,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體系基本形成,技術創新取得長足進步。在汽車技術方面,中國已經開發了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根據工信部《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截至2012年12月,共有749款新能源汽車車型登陸《公告》。其中,混合動力汽車260輛,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79輛,純電動汽車398輛,燃料電池汽車12輛。在關鍵零部件技術方面,我國已開發出鎳氫、鋰離子、超級電容器等動力電池產品,動力電池性能接近國際先進水平;
并開發了永磁無刷電機、交流異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掌握了電機控制系統、電機結構、轉子磁路、冷卻系統和制造技術等核心技術。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示范和推廣方面也取得了巨大進展。截至2013年3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示范、運營和推廣數量已達3.98萬輛。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的表現并不樂觀。一方面,大多數新能源汽車制造商(以下簡稱“整車廠”),特別是專注于傳統汽車的汽車制造商,仍然沿用原有的商業模式開發新能源汽車,沒有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另一方面,盡管一些車企已經開始探索商業模式創新,但其商業模式創新并沒有取得突破。即使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商業模式創新的領軍企業江淮汽車,其純電動汽車的累計銷量也只有4000多輛。
對于新興產業來說,由于它們采用的新興技術是基于新的科學和工程原理,因此它們的產品通常與現有成熟產業的產品不同。因此,新興行業的潛在消費者通常與現有成熟行業的消費者不同。因此,新興產業往往需要構建新的商業模式,并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實現工業化。商業模式是企業創造價值、向消費者傳遞價值、自主獲取價值的主導邏輯。根據美國學者Mark W Johnson等人的觀點,商業模式包括消費者價值主張、利潤模式、關鍵資源和關鍵流程。在新興行業的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初創企業首先基于潛在消費者的價值主張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下一步,創新企業將通過與新興行業潛在消費者的價值互動,嘗試和錯誤其最初的商業模式。在試錯的過程中,初創企業最初的商業模式正在不斷完善。當初創企業的商業模式能夠為潛在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時,表明其商業模式已經成熟,商業模式創新過程已經完成。
目前,由于新能源汽車制造商無法正確認識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特點,把握新興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規律,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面臨一系列問題。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作者將這些問題分為以下兩類:
在初始商業模式形成階段,作為初創企業,車企商業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首先,消費者的價值主張并不明確。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最大設計速度、續航里程等關鍵性能上與傳統汽車存在差距,這決定了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與當前傳統汽車消費者并不完全一致。然而,許多創新商業模式的汽車公司仍然習慣于將傳統汽車消費者作為其潛在消費者。
其次,未能形成有效的初始利潤模型和初始關鍵流程。在初始盈利模式方面,由于傳統汽車消費者與新能源汽車潛在消費者在收入水平和消費習慣上并不一致,如果汽車制造商將傳統汽車消費者視為新能源汽車的潛在消費者,其成本效益分析和資源周轉效率將受到影響,最終將導致汽車制造商無法形成有效的初始盈利模式。然而,車企的消費者價值主張和初始利潤模式的模糊性會導致其初始商業模式的關鍵流程的模糊性。例如,汽車制造商在開發和生產新能源汽車產品時,傾向于對傳統的車身和底盤進行改裝,而不是根據新能源汽車關鍵部件的配置要求重新設計底盤和車身。
第三,不可能有效整合關鍵資源并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消費者價值主張中的問題……
在這一點上,汽車企業的初始利潤模式和初始關鍵流程將導致汽車企業無法有效整合形成初始商業模式所需的關鍵資源。這主要表現在車企無法有效整合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研發和小批量生產所需的資源。車企初始商業模式要素的不完善將導致要素之間無法形成有效的互動模式,從而無法形成小批量生產所需的初始商業模式。
在初始商業模式的試錯階段,新能源汽車行業商業模式創新面臨的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商業模式本身。在消費者價值主張不明確的情況下,汽車企業仍可能依靠其原有的商業模式、原有的資源或政府行政權力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然而,由于消費者價值主張不明確,這類車企不僅商業模式要素不完善,商業模式要素之間的互動方式也不完善,進而導致初始商業模式不完善。由于這種不完善,其最初的商業模式無法被潛在消費者接受,因此無法獲得試錯的機會來實現進一步的改進。
第二,外部環境帶來的問題。即使汽車企業已經形成了小批量生產所需的初步商業模式,其試錯過程仍可能遇到障礙。一方面,由于政策環境等因素的限制,這類車企在試錯過程中無法有效整合關鍵資源來改善其初始商業模式。另一方面,即使汽車制造商能夠在試錯過程中有效整合關鍵資源,但由于現有制度對這些汽車制造商及其產品的生產準入的限制,潛在消費者無法獲得他們的產品,這將導致試錯過程的被迫停滯。
為促進新能源汽車企業商業模式創新,加快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筆者向新能源汽車企和政府提出以下政策建議:
在企業方面,尚未進行商業模式創新并形成初步商業模式的汽車企業,需要從了解潛在消費者的需求出發,形成清晰的消費者價值主張和有效的盈利模式;在此基礎上,汽車公司需要圍繞潛在消費者的需求形成有效的關鍵流程,并采取有效的方式整合關鍵資源,從而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
已經形成初步商業模式的汽車公司需要進一步整合關鍵資源,積極開展試錯,通過不斷擴大試錯的范圍和強度,推動其初步商業模式盡快成熟。
在政府方面,各級政府應減少對汽車企業的行政干預,積極為其商業模式創新創造良好環境。需要指出的是,汽車企業是商業模式創新過程中的領導者。只有充分發揮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引領作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商業模式創新才能取得成功。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商業模式創新的不同階段,政府應采取不同的對策。當最初的商業模式尚未形成時,政府應以促進關鍵資源的整合為目標,創造有利于關鍵資源流動的環境。
當汽車制造商形成初步的商業模式并開始試錯時,政府應出臺支持新能源汽車小批量銷售和小規模使用的政策措施,幫助汽車制造商和潛在消費者形成良好的信息反饋機制。當汽車企業的商業模式逐漸成熟,能夠為消費者提供大量新產品時,政府應該放松對汽車企業生產準入的控制,在企業準入和產品準入方面對商業模式創新成功的新企業給予支持。這是因為,只有汽車制造商和產品具備準入資格,潛在消費者才能方便地購買和使用他們的產品,他們的商業模式才能進一步完善和成熟。當越來越多的汽車公司成功創新商業模式時,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就可以實現。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標簽:江淮
第一電動網(編譯楊曉紅)兩年一度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即將在9月12日正式開幕,寶馬和大眾電動車產品即將發布成為了各大媒體的頭條新聞,在歐洲車市經歷20年最冷”寒冬”,銷售危機已經觸底之后,
1900/1/1 0:00:00寶馬近日表示希望在美國擴張”DriveNow汽車共享項目”,此項目的實施將促使寶馬電動車的銷量增長,同時,寶馬電動車將在公共街道上為當地民眾服務。
1900/1/1 0:00:00武漢市在2011年下半年投入的10臺純電動公交大巴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僅有2臺純電動車輛投入試運行,不能形成規模效應。
1900/1/1 0:00:00新能源已成大勢所趨從國外的情況來看,新能源汽車大概有這樣幾個特點:第一就是混合動力企業開始大規模產業化;第二是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越來越受到重視;
1900/1/1 0:00:00近日,比亞迪與馬約大學及合作方Chilectra公司舉行智利首條電動大巴線路運營儀式,這將減少智利首都圣地亞哥運輸系統的碳排放。
1900/1/1 0:00:002013年8月22日,隨著特斯拉中國區總經理鄭順景微博宣布特斯拉中國已經啟動,TESLAModelS在正式接受預定,標志著特斯拉進軍中國市場的號角正式吹響。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