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開始家庭消費,比亞迪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出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比亞迪股東大會上,王傳福信誓旦旦。面對美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的火爆,他的言辭極其不屑。然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創始人“鋼鐵俠”的原型馬斯科卻顯得十分冷靜:“我不認為比亞迪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除了口水戰,王傳福發表上述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自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以來,這位“技術瘋子”一直參與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隨后他成功引入了具有電動汽車概念的戰略投資者巴菲特。新能源的概念和“股神的青睞”似乎成了王傳福行走江湖的招牌。但縱觀近10年的發展,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業務可能更多是王傳福的一張名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王傳福頻頻放出花言巧語。
8月26日,比亞迪發布中期報告。報告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倍,但新能源汽車業務貢獻不大,基本屬于虧本賺錢。由潛在競爭對手馬斯科運營的特斯拉已經盈利。有鑒于此,王傳福或許應該反思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霸氣話語之外的“游戲性”。畢竟,在不久的將來,兩人將共享同一塊蛋糕。
造一輛新能源汽車只是個噱頭?
2003年3月,王傳福進入汽車行業時,在比亞迪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電動汽車研究院。
此后,比亞迪開發了E6、K9等新能源汽車,并陸續推向市場。然而,銷售和運營并不順利,事故頻發,尤其是幾起交通事故,引發了行業內外對電動汽車安全的擔憂,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之路也蒙上了陰影。
隨著比亞迪整體業務的跌宕起伏,新能源汽車業務仍難以大幅提升。8月26日公布的年中報告顯示,比亞迪汽車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約136.64億元,汽車銷量約25萬輛,同比增長24.72%。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速銳”等傳統動力汽車還是比較理想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遠遠落后,約為1000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磊告訴騰訊財經,由于續航里程短、成本高、充換電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未來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肯定不會很快,空間有限,并且很難實現盈利。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傳福表示,他也會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業務。他表示,比亞迪將在下半年推出第二代雙模電動車“秦”,最新的電動SUV“唐”將于明年推出。
既然銷量不佳,王傳福為什么要為新能源汽車“送命”?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只是王傳福制造的一個噱頭。張磊指出,比亞迪自身汽車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溢價極低。基于此,王傳福只是想通過開發新能源汽車來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就是說,虧本賺錢。
然而,其他人并不完全同意這一觀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王炳剛告訴騰訊財經:“一個企業不會愚蠢到投資數億元和數千人來搞噱頭。”
他指出,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在規模和技術實力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但在汽車基礎技術和可靠性方面不如外國公司。“這是國內車企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規模開放之前,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和尋找最佳發展路徑上。"
在發展道路上,王傳福確實想了一些新花樣。在私家車市場遇冷的當下,比亞迪提出了“公交車電動化戰略”,但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這一策略也遇到了巨大阻力。
不過,王傳福似乎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透露,新車型仍需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預計新能源補貼政策將在一兩個月內出臺。
對于新的補貼政策和公共交通的電動化,張磊似乎并不樂觀。他指出,由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首次購買給予補貼,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后沒有其他補貼,導致整個運營過程成本極高,當地公交公司不愿購買新能源汽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
“技術統治”與“鋼鐵俠”相遇
一個是中國的“技術瘋子”,另一個是美國的“鋼鐵俠”。原本相距甚遠的兩人因為新能源汽車產生了交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對面。在這方面,王傳福這個所謂的“技術瘋子”非常自信。
盡管在中國注冊商標等波折,但這并沒有阻止馬斯科進軍中國。8月21日,特斯拉宣布將接受國內客戶的銷售預訂。此前,特斯拉在美國已經很受歡迎。據統計,1月至5月,特斯拉Models共售出8850輛汽車,第一季度利潤1120萬美元。
馬斯科的侵略性似乎讓王傳福感到了壓力,而他一開始所說的可能是王傳福在壓力下反彈的表現。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由于目標市場不同,王傳福和馬云在不久的將來不太可能面對面,但他們在未來會相遇,而且雙方都有自己的特點,而王傳福更注重自己,走的是“平民路線”。
與馬斯科整合各種資源“組裝”新能源汽車不同,比亞迪走的是技術路線,從產業鏈上游延伸,強調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包括汽車開發、電池生產和營銷。
王傳福曾表示:“技術創新和技術細節是我們堅定的戰略,也是我的夢想。因此,它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方面不遺余力。
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兩家公司也有各自獨特的招數,你們你追我趕。根據計劃,馬斯科將建造自己的充電站,客戶可以免費充電;
王傳福也不甘示弱,與南方電網合作,在深圳建設了充電設施。但受試點城市數量限制,建設規模和空間有限。
就推廣方式而言,馬斯科專注于高收入群體,走的是高端路線,規模極小。另一方面,王傳福專注于公務用車和大眾消費市場,專注于公共交通,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共交通的電動化。然而,由于補貼政策的限制和新能源汽車本身的高昂價格,事實上,公交公司和普通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親民品牌”很難發揮。
總的來說,王和馬似乎各有利弊,所以“土強人”王傳福能否壓倒“過江龍”馬斯科,還是很難預測的,一切都有待觀察。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王傳福似乎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一旦開始家庭消費,比亞迪就可以在幾分鐘內制造出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舉行的比亞迪股東大會上,王傳福信誓旦旦。面對美國高端電動汽車品牌特斯拉的火爆,他的言辭極其不屑。然而,在大洋彼岸,特斯拉創始人“鋼鐵俠”的原型馬斯科卻顯得十分冷靜:“我不認為比亞迪是我們的競爭對手。”
除了口水戰,王傳福發表上述言論也就不足為奇了。自2003年進入汽車行業以來,這位“技術瘋子”一直參與以電動汽車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的研發,隨后他成功引入了具有電動汽車概念的戰略投資者巴菲特。新能源的概念和“股神的青睞”似乎成了王傳福行走江湖的招牌。但縱觀近10年的發展,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新能源汽車業務可能更多是王傳福的一張名片。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王傳福頻頻放出花言巧語。
8月26日,比亞迪發布中期報告。報告顯示,比亞迪上半年凈利潤同比增長25倍,但新能源汽車業務貢獻不大,基本屬于虧本賺錢。由潛在競爭對手馬斯科運營的特斯拉已經盈利。有鑒于此,王傳福或許應該反思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在霸氣話語之外的“游戲性”。畢竟,在不久的將來,兩人將共享同一塊蛋糕。
造一輛新能源汽車只是個噱頭?
2003年3月,王傳福進入汽車行業時,在比亞迪成立了電動汽車研究部,并于2006年1月正式成立電動汽車研究院。
此后,比亞迪開發了E6、K9等新能源汽車,并陸續推向市場。然而,銷售和運營并不順利,事故頻發,尤其是幾起交通事故,引發了行業內外對電動汽車安全的擔憂,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之路也蒙上了陰影。
隨著比亞迪整體業務的跌宕起伏,新能源汽車業務仍難以大幅提升。8月26日公布的年中報告顯示,比亞迪汽車業務上半年實現營收約136.64億元,汽車銷量約25萬輛,同比增長24.72%。從產品的角度來看,“速銳”等傳統動力汽車還是比較理想的;
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遠遠落后,約為1000輛。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磊告訴騰訊財經,由于續航里程短、成本高、充換電設施建設滯后等因素,未來三到五年,新能源汽車尤其是電動汽車的大規模推廣肯定不會很快,空間有限,并且很難實現盈利。
不過,面對這樣的情況,王傳福表示,他也會增加新能源汽車的業務。他表示,比亞迪將在下半年推出第二代雙模電動車“秦”,最新的電動SUV“唐”將于明年推出。
既然銷量不佳,王傳福為什么要為新能源汽車“送命”?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這只是王傳福制造的一個噱頭。張磊指出,比亞迪自身汽車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溢價極低。基于此,王傳福只是想通過開發新能源汽車來提高公司的品牌形象和知名度,也就是說,虧本賺錢。
然而,其他人并不完全同意這一觀點。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顧問王炳剛告訴騰訊財經:“一個企業不會愚蠢到投資數億元和數千人來搞噱頭。”
他指出,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在規模和技術實力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但在汽車基礎技術和可靠性方面不如外國公司。“這是國內車企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中國,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處于領先地位;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大規模開放之前,主要集中在技術研發和尋找最佳發展路徑上。"
在發展道路上,王傳福確實想了一些新花樣。在私家車市場遇冷的當下,比亞迪提出了“公交車電動化戰略”,但由于地方保護主義盛行,這一策略也遇到了巨大阻力。
不過,王傳福似乎對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充滿了信心。他透露,新車型仍需依靠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預計新能源補貼政策將在一兩個月內出臺。
對于新的補貼政策和公共交通的電動化,張磊似乎并不樂觀。他指出,由于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首次購買給予補貼,新能源公交車投入運營后沒有其他補貼,導致整個運營過程成本極高,當地公交公司不愿購買新能源汽車作為公共交通工具。
“技術統治”與“鋼鐵俠”相遇
一個是中國的“技術瘋子”,另一個是美國的“鋼鐵俠”。原本相距甚遠的兩人因為新能源汽車產生了交集,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面對面。在這方面,王傳福這個所謂的“技術瘋子”非常自信。
盡管在中國注冊商標等波折,但這并沒有阻止馬斯科進軍中國。8月21日,特斯拉宣布將接受國內客戶的銷售預訂。此前,特斯拉在美國已經很受歡迎。據統計,1月至5月,特斯拉Models共售出8850輛汽車,第一季度利潤1120萬美元。
馬斯科的侵略性似乎讓王傳福感到了壓力,而他一開始所說的可能是王傳福在壓力下反彈的表現。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由于目標市場不同,王傳福和馬云在不久的將來不太可能面對面,但他們在未來會相遇,而且雙方都有自己的特點,而王傳福更注重自己,走的是“平民路線”。
與馬斯科整合各種資源“組裝”新能源汽車不同,比亞迪走的是技術路線,從產業鏈上游延伸,強調電動汽車全產業鏈的發展,包括汽車開發、電池生產和營銷。
王傳福曾表示:“技術創新和技術細節是我們堅定的戰略,也是我的夢想。因此,它在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研發方面不遺余力。
在配套設施建設方面,兩家公司也有各自獨特的招數,你們你追我趕。根據計劃,馬斯科將建造自己的充電站,客戶可以免費充電;王傳福也不甘示弱,與南方電網合作,在深圳建設了充電設施。但受試點城市數量限制,建設規模和空間有限。
就推廣方式而言,馬斯科專注于高收入群體,走的是高端路線,規模極小。另一方面,王傳福專注于公務用車和大眾消費市場,專注于公共交通,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公共交通的電動化。然而,由于補貼政策的限制和新能源汽車本身的高昂價格,事實上,公交公司和普通消費者似乎并不買賬,“親民品牌”很難發揮。
總的來說,王和馬似乎各有利弊,所以“土強人”王傳福能否壓倒“過江龍”馬斯科,還是很難預測的,一切都有待觀察。然而,就目前的情況而言,王傳福似乎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
第一電氣網(www.d1ev.com)聲明:以上消息轉載自合作媒體,轉載此消息是為了傳播更多信息,并不意味著此消息代表第一電氣網的立場或同意其觀點、立場或描述。
盤點8月資本市場熱詞一定少不了特斯拉,特斯拉何許人也它是汽車行業的”蘋果”,公司主打產品ModelS堪稱電動車市場的”萬人迷”。
1900/1/1 0:00:00特斯拉(香港)銷售經理KennethLui近日表示,在具體售價還未確定的情況下,已有300多香港人交納了39萬至33萬港元不等的訂金,訂購特斯拉ModelS電動汽車。
1900/1/1 0:00:00節能環保被說了這么多年,雖然各大車企都表示關注新能源車型發展,但是電動車在汽車界一直不溫不火地緩慢進行著,這么多年來除了通用雪佛蘭沃藍達和日產聆風兩款電動車量產外,
1900/1/1 0:00:00據匿名消息人士透露,三星SDI與特斯拉目前正在進行電池測試,且測試已經進入最終階段。三星SDI將對其鋰電池的使用壽命進行測試,而電池在車輛中的使用與安全性能測試將由三星SDI與特斯拉共同完成。
1900/1/1 0:00:00近日,有消息人士透露,由國家財政部主導,發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多個部委共同參與制定的新一輪節能與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框架已基本確定,在補貼范圍、補貼方式、補貼額度等具體執行層面落實后,
1900/1/1 0:00:00中國四大車展之一的成都國際汽車展覽會,將于2013年8月30日9月8日在成都世紀城新國際會展中心盛大舉行,為期10天的展會預計接待觀眾超過60萬人次。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