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全球企業的研發活動從歐美轉向亞太,跨國汽車巨頭越來越快地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時,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技術升級之路似乎更加艱難。
汽車開發落后五年?
最近,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或擴大研發能力的措施越來越多:通用汽車中國(微博)前瞻性技術研究中心二期建成,包括62個測試實驗室和9個研發實驗室;寶馬宣布將在兩三年內大幅提升在中國的研發能力,增加300名研發科學家;丹麥移動消費品公司Jabulan在廈門開設新的研發中心。。。
據統計,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有470家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2010年,外資企業研發投入1048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
從全球趨勢來看,企業研發活動正在從歐美轉向亞太地區。麥肯錫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歐美研發中心關閉或縮小規模的同時,中國的研發中心正在以幾乎相同的速度啟動或擴張。其中,汽車行業的企業尤為熱情。
事實上,跨國汽車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是驚人的。五年前的2008年,豐田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超過73億英鎊(按當時的匯率計算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大眾汽車投資超過57億英鎊。近年來,這兩家汽車巨頭的研發投入一直在上升。
據美國媒體《汽車日志》報道,2011年,來自底特律汽車公司的Seamus McElroy調查了世界上一些大型汽車公司的研發投資,發現大眾汽車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但其研發投資超過了前兩大汽車制造商豐田和通用汽車。
寶馬和本田將其總營業收入的5.5%用于研發,而大眾占5.4%。
起亞的研發支出不到10億美元,但現代起亞非常明智地管理著其相對較小的研發支出預算,因為現代起亞在過去幾年中以高產量和一定數量的高競爭力車型搶占了全球市場的份額,每一美元的研發投資都實現了高投資回報。
然而,國內汽車行業的研發支出并不樂觀。東風汽車(600006)、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在2011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但與跨國汽車公司差距巨大,企業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整體業務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事實上,國內汽車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比跨國汽車集團差。以東風為例。2010年,以中國市場為主導的東風汽車以24.7億美元的年利潤成為中國利潤最高的汽車公司。相比之下,立足全球市場的奧迪ag在2010年實現了1269億歐元的銷售額和71億歐元的營業利潤。
然而,高盈利能力并沒有給國內車企帶來更多的研發力量。根據最新一年的《全球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研發投資排名統計》,在汽車領域,中國也有三家車企:東風、上汽和比亞迪(002594)分別排名第19、21和23位。其中,東風和上汽的研發投入排名低于其在汽車行業500強中的排名。中國前三大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為43.4億元,僅為排名第一的豐田全年研發支出的十五分之一,后者全年研發支出為623.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汽車集團更像是一個汽車制造和銷售集團,因為合資車企不需要太多的研發投入;
其次,國內汽車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仍然保守。面對銷售可以覆蓋一切的事實,注重企業長遠利益的研發投入并不是汽車集團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的汽車企業集團已經進入了世界500強,但我們仍然無法獨立制造一個成熟的自動變速箱。”那個人說。
自主創新是困難的。
事實上,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工業化國家都經歷過從模仿制造到自主創新的階段。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正從低水平模仿向自主創新過渡,合資已成為一種嘗試。
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宴會上,廣本執行副總裁姚一鳴表示:“在我們提出合資獨立之前的十多年里,廣本在自主創新方面的研發支出幾乎為零,合資公司在研發方面幾乎沒有投入。”這句話震驚了許多業內人士。
這直接證明,盡管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大多數汽車制造技術仍然由外國控制。新華新聯席總裁林磊認為,在30年的合資發展汽車產業中,中國汽車產業只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基本布局。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加大投入。廣汽乘用車董事長曾慶紅曾表示:“自主創新的關鍵是研發,這意味著燒錢,你必須投資,但沒有錢是做不到的。近年來,你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很多。”
在最近公布的《產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中,國務院要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D)資金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3%以上。從全球產業水平來看,這一要求其實并不高。
從全球車企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比例來看,保時捷的比例最高,達到11.3%;大眾、通用、本田、戴姆勒、日產、寶馬、雷諾等均在5%以上;豐田、福特和標致分別為4%~5%。菲亞特、鈴木、馬自達和富士重工占3%~4%,國際平均水平為4%~5%。
《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將企業自主創新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并提出:“堅持把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鏈,推動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跨越。”
“我們將緊緊抓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中心環節,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可以看出,國家在政策層面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但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如何平衡略弱的本土車企的研發和市場,是考驗每一家企業的現實問題。當全球企業的研發活動從歐美轉向亞太,跨國汽車巨頭越來越快地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時,中國本土汽車企業的技術升級之路似乎更加艱難。
汽車開發落后五年?
最近,跨國公司在中國設立研發中心或擴大研發能力的措施越來越多:通用汽車中國(微博)前瞻性技術研究中心二期建成,包括62個測試實驗室和9個研發實驗室;寶馬宣布將在兩三年內大幅提升在中國的研發能力,增加300名研發科學家;
丹麥移動消費品公司Jabulan在廈門開設新的研發中心。。。
據統計,在《財富》500強企業中,有470家在中國設立了研發中心。2010年,外資企業研發投入1048億元,是10年前的10倍。
從全球趨勢來看,企業研發活動正在從歐美轉向亞太地區。麥肯錫公司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在歐美研發中心關閉或縮小規模的同時,中國的研發中心正在以幾乎相同的速度啟動或擴張。其中,汽車行業的企業尤為熱情。
事實上,跨國汽車公司每年在研發方面的投資是驚人的。五年前的2008年,豐田在研發方面的投資超過73億英鎊(按當時的匯率計算接近1000億元人民幣),大眾汽車投資超過57億英鎊。近年來,這兩家汽車巨頭的研發投入一直在上升。
據美國媒體《汽車日志》報道,2011年,來自底特律汽車公司的Seamus McElroy調查了世界上一些大型汽車公司的研發投資,發現大眾汽車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汽車制造商,但其研發投資超過了前兩大汽車制造商豐田和通用汽車。
寶馬和本田將其總營業收入的5.5%用于研發,而大眾占5.4%。
起亞的研發支出不到10億美元,但現代起亞非常明智地管理著其相對較小的研發支出預算,因為現代起亞在過去幾年中以高產量和一定數量的高競爭力車型搶占了全球市場的份額,每一美元的研發投資都實現了高投資回報。
然而,國內汽車行業的研發支出并不樂觀。東風汽車(600006)、上海汽車工業(集團)總公司和第一汽車集團公司在2011年進入《財富》世界500強,但與跨國汽車公司差距巨大,企業的研發費用在企業整體業務量中所占比例很小。
事實上,國內汽車公司的盈利能力并不比跨國汽車集團差。以東風為例。2010年,以中國市場為主導的東風汽車以24.7億美元的年利潤成為中國利潤最高的汽車公司。相比之下,立足全球市場的奧迪ag在2010年實現了1269億歐元的銷售額和71億歐元的營業利潤。
然而,高盈利能力并沒有給國內車企帶來更多的研發力量。根據最新一年的《全球汽車及零部件企業研發投資排名統計》,在汽車領域,中國也有三家車企:東風、上汽和比亞迪(002594)分別排名第19、21和23位。其中,東風和上汽的研發投入排名低于其在汽車行業500強中的排名。中國前三大公司的研發投入總額為43.4億元,僅為排名第一的豐田全年研發支出的十五分之一,后者全年研發支出為623.6億元。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的汽車集團更像是一個汽車制造和銷售集團,因為合資車企不需要太多的研發投入;
其次,國內汽車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資仍然保守。面對銷售可以覆蓋一切的事實,注重企業長遠利益的研發投入并不是汽車集團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這可以解釋為什么我們的汽車企業集團已經進入了世界500強,但我們仍然無法獨立制造一個成熟的自動變速箱。”那個人說。
自主創新是困難的。
事實上,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工業化國家都經歷過從模仿制造到自主創新的階段。目前,中國汽車行業正從低水平模仿向自主創新過渡,合資已成為一種嘗試。
在2013年博鰲亞洲論壇的宴會上,廣本執行副總裁姚一鳴表示:“在我們提出合資獨立之前的十多年里,廣本在自主創新方面的研發支出幾乎為零,合資公司在研發方面幾乎沒有投入。”這句話震驚了許多業內人士。
這直接證明,盡管中國汽車工業已經發展了幾十年,但大多數汽車制造技術仍然由外國控制。新華新聯席總裁林磊認為,在30年的合資發展汽車產業中,中國汽車產業只完成了全產業鏈的基本布局。
汽車分析師賈新光認為,要加強自主創新能力,首先要加大投入。廣汽乘用車董事長曾慶紅曾表示:“自主創新的關鍵是研發,這意味著燒錢,你必須投資,但沒有錢是做不到的。近年來,你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很多。”
在最近公布的《產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2015年)》中,國務院要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研發;;D)資金內部支出占主營業務收入的1%,重點骨干企業達到3%以上。從全球產業水平來看,這一要求其實并不高。
從全球車企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比例來看,保時捷的比例最高,達到11.3%;大眾、通用、本田、戴姆勒、日產、寶馬、雷諾等均在5%以上;豐田、福特和標致分別為4%~5%。菲亞特、鈴木、馬自達和富士重工占3%~4%,國際平均水平為4%~5%。
《產業轉型升級規劃》將企業自主創新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并提出:“堅持把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努力突破制約產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提高產業核心競爭力,完善產業鏈,推動從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跨越。”
“我們將緊緊抓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這一中心環節,大力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為產業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可以看出,國家在政策層面正在思考這個問題,但面對強大的競爭對手,如何平衡略弱的本土車企的研發和市場,是考驗每一家企業的現實問題。
各方關注的一汽窩案仍在進一步發酵。作者從權威渠道獲悉,迄今為止,一汽集團已有超過100名高管層成員被專案組帶走協助調查。
1900/1/1 0:00:00硅谷”鉆石男”,謝家華,畢業于哈佛大學,以兩萬美元作為初始資本,在一套有兩個臥室的公寓里開始創業。24歲時,他把所創建的一家公司出售給微軟,交易規模為265億美元。
1900/1/1 0:00:00底特律電動汽車DetroitElectric將4月份在美國最新發布的純電動跑車SP01如約帶到了上海車展,相較于其他車企的”明星助陣”、”或是煽情或是激情”的發布會,
1900/1/1 0:00:00據英國汽車雜志autocar最新消息,意大利超豪華車制造商瑪莎拉蒂公司總裁哈拉爾德韋斯特HaraldWester表示電動汽車是”毫無意義”的,不是降低排放的最有效方法,
1900/1/1 0:00:00以”創新美好生活”為主題2013上海車展4月20日正式開幕。本屆車展來自全球18個國家和地區近2000家廠商參展。車展現場,一汽豐田公關總監馬春平接受作者的專訪。
1900/1/1 0:00:00在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幾年前擁有了第一輛汽車后,擁有第二輛車、甚至第三輛車的需求呼之欲出。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