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司長趙玉海在2012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上的講話。
趙玉海:尊敬的張主席、李部長、陳主席,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我很高興能出席本次峰會。我謹代表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對峰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產銷均居世界第一。它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突破。面對氣候變化和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汽車工業的主要生產國意識到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列為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技術轉型和自主發展。
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我想借此機會介紹一下中國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情況。第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研發和應用示范的主要成果。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通過“十五”計劃開展了標準化示范運營。首先,科技創新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中國市政府先后啟動了863計劃下的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建立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目前,已有593款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整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
二是中國特色電動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100多家單位通過大規模、持續的研發,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平臺。初步形成了關鍵零部件研發體系和產業化配套生產能力。形成了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電動汽車研發體系。
第三,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得到了科學技術的支持,上海世博會和深圳大運會組織的數千輛電動汽車示范運營取得了圓滿成功。目前,25個試點示范城市已推廣節能新能源汽車2萬多輛,這是最新的統計數據,初步建立了示范運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它帶動了中國其他城市推廣和應用電動汽車。為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通過實際運營考核,涌現出一批性能優異的汽車及零部件產品,深受用戶的影響。
四是初步建立了標準、法規和產品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了我國電動汽車管理體系,頒布了60多項相關標準,基本滿足了電動汽車科研、試驗和生產的需要。建立了動力蓄電池和整車的開發測試平臺。
第二方面,介紹《電動汽車科學與技術“十二五”規劃》。不久前,科技部發布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是實現關鍵技術突破,掌握核心技術……
到2015年,吉利斯在整車關鍵零部件和公共平臺等29個技術創新方向上取得了突破。預計將有3000多萬件技術專利,為大規模示范推廣提供支撐。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提供支撐,引領電動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一是確立純電驅動的發展方向,突破電動汽車的核心瓶頸技術,加快純電驅動汽車產品的發展。二是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繼續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格局,進一步引入三橫技術,結合市場需求,開發舒適、可靠、性價比高的城市公交車和純電動小客車。三是支持電動汽車商業化示范推廣,結合十城千輛工程的實施,制定科學的基礎設施規劃。做好充電網絡建設,建設智能化示范車管理和數據采集系統。有效支持示范項目高效、安全發展。
四是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建立與我國自主研發產品技術特點相適應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同時,加強國際電動汽車標準化的參與。
五是探索商業示范推廣模式,堅持政府引導,與商業推廣相結合,加強商業模式創新。探索符合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模式,拓展電動汽車應用領域。六是支持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建立以產業鏈和技術鏈為紐帶的跨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高協同創新能力。七是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電動汽車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電動汽車骨干人才隊伍。八是深化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與歐美等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開展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交流和研發合作。加強資源優勢互補,選擇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國際電動汽車綜合示范區建設。
該計劃將滿足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技術跨越的需要,為汽車行業實現汽車油耗和排放“十二五”規劃提供技術支撐,為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奠定技術基礎。
第三方面,介紹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重點。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不僅有巨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潛力尚未充分發揮,需要根據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加強和細化各項政策措施。在一些試點城市,令人鼓舞的環境和配套基礎設施亟待改善。二是機車行業發展戰略不明確,研發投入不足。第三,汽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合作關系尚未建立,電動汽車仍處于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的初級階段,產業鏈仍在建設中。第四,我國電動汽車和乘用車的發展相對落后,新設計開發的汽車產品較少。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并不多,尤其是私人用戶。還有一段距離……
在十個城市擁有12輛汽車的目標。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圍繞規劃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十二五”電動汽車技術的組織實施工作。圍繞“十二五”規劃目標,加強973計劃、863計劃等科技計劃的協調,突破電動汽車三大橫向技術,努力推動汽車集成技術和公共技術平臺的完善升級。二是加大示范應用力度,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突破,堅持研發與示范運營相結合,將技術進步與產業鏈建設相結合,繼續打造十城千車的組織實施,引導各地區鼓勵在市場培育和產業化支持方面取得突破。通過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具備量產條件的節能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相關產業建設。擴大混合動力公交車補貼范圍。第三,加強國際合作,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鼓勵中國研究機構和企業以各種形式參與國際示范項目,通過開展國際信息交流、研發技術合作、,組織示范運營,建設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區。
女士們、先生們,加快電動汽車技術進步,促進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市政府制定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共同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將以開放合作、融合共贏的方式,積極推動電動汽車技術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愿意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明天。非常感謝。
(編輯/李燕郊)以下是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司長趙玉海在2012全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峰會上的講話。
趙玉海:尊敬的張主席、李部長、陳主席,尊敬的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我很高興能出席本次峰會。我謹代表科技部高新技術產業司,對峰會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近年來,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產銷均居世界第一。它在促進經濟增長和促進相關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從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來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突破。面對氣候變化和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汽車工業的主要生產國意識到電動汽車是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2011年,中國政府將電動汽車列為未來發展的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并通過科技創新加快培育技術轉型和自主發展。
這是中國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之路。我想借此機會介紹一下中國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情況。第一方面,中國電動汽車研發和應用示范的主要成果。在國家科技計劃的支持和指導下,我們通過“十五”計劃開展了標準化示范運營。首先,科技創新推動了電動汽車的技術發展。“十五”和“十一五”期間,中國市政府先后啟動了863計劃下的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總投資約20億元人民幣。建立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目前,已有593款新能源汽車產品進入整車生產企業和產品公告。
二是中國特色電動汽車技術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100多家單位通過大規模、持續的研發,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平臺。初步形成了關鍵零部件研發體系和產業化配套生產能力。形成了以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電動汽車研發體系。
第三,電動汽車的示范運營得到了科學技術的支持,上海世博會和深圳大運會組織的數千輛電動汽車示范運營取得了圓滿成功。目前,25個試點示范城市已推廣節能新能源汽車2萬多輛,這是最新的統計數據,初步建立了示范運營綜合信息管理平臺。它帶動了中國其他城市推廣和應用電動汽車。為電動汽車的產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通過實際運營考核,涌現出一批性能優異的汽車及零部件產品,深受用戶的影響。
四是初步建立了標準、法規和產品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了我國電動汽車管理體系,頒布了60多項相關標準,基本滿足了電動汽車科研、試驗和生產的需要。建立了動力蓄電池和整車的開發測試平臺。
第二方面,介紹《電動汽車科學與技術“十二五”規劃》。不久前,科技部發布了《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規劃》。目標是實現關鍵技術突破……
d到2015年掌握整車關鍵零部件、公共平臺等29個技術創新方向的核心技術。預計將有3000多萬件技術專利,為大規模示范推廣提供支撐。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提供支撐,引領電動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跨越式發展。一是確立純電驅動的發展方向,突破電動汽車的核心瓶頸技術,加快純電驅動汽車產品的發展。二是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繼續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格局,進一步引入三橫技術,結合市場需求,開發舒適、可靠、性價比高的城市公交車和純電動小客車。三是支持電動汽車商業化示范推廣,結合十城千輛工程的實施,制定科學的基礎設施規劃。做好充電網絡建設,建設智能化示范車管理和數據采集系統。有效支持示范項目高效、安全發展。
四是進一步完善技術標準體系,加快建立與我國自主研發產品技術特點相適應的電動汽車標準體系。同時,加強國際電動汽車標準化的參與。
五是探索商業示范推廣模式,堅持政府引導,與商業推廣相結合,加強商業模式創新。探索符合市場需求的電動汽車示范推廣模式,拓展電動汽車應用領域。六是支持構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支持建立以產業鏈和技術鏈為紐帶的跨行業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提高協同創新能力。七是加強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加快電動汽車技術重點實驗室等公共服務平臺的建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一批電動汽車骨干人才隊伍。八是深化國際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與歐美等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開展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交流和研發合作。加強資源優勢互補,選擇符合條件的地區,開展國際電動汽車綜合示范區建設。
該計劃將滿足產業升級、技術轉型和技術跨越的需要,為汽車行業實現汽車油耗和排放“十二五”規劃提供技術支撐,為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型奠定技術基礎。
第三方面,介紹了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以及下一步的重點。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不僅有巨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嚴峻挑戰。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發展潛力尚未充分發揮,需要根據技術和產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加強和細化各項政策措施。在一些試點城市,令人鼓舞的環境和配套基礎設施亟待改善。二是機車行業發展戰略不明確,研發投入不足。第三,汽車與零部件企業的協同創新合作關系尚未建立,電動汽車仍處于產品研發和產業化的初級階段,產業鏈仍在建設中。第四,我國電動汽車和乘用車的發展相對落后,新設計開發的汽車產品較少。市場上可供選擇的車型并不多,尤其是私人用戶。還有……
距離10個城市12輛車的目標還有一定距離。針對存在的問題,我們將圍繞規劃目標,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十二五”電動汽車技術的組織實施工作。圍繞“十二五”規劃目標,加強973計劃、863計劃等科技計劃的協調,突破電動汽車三大橫向技術,努力推動汽車集成技術和公共技術平臺的完善升級。二是加大示范應用力度,推動技術進步和產業突破,堅持研發與示范運營相結合,將技術進步與產業鏈建設相結合,繼續打造十城千車的組織實施,引導各地區鼓勵在市場培育和產業化支持方面取得突破。通過財政專項資金,重點支持具備量產條件的節能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推動相關產業建設。擴大混合動力公交車補貼范圍。第三,加強國際合作,促進電動汽車的發展,鼓勵中國研究機構和企業以各種形式參與國際示范項目,通過開展國際信息交流、研發技術合作、,組織示范運營,建設國際電動汽車示范區。
女士們、先生們,加快電動汽車技術進步,促進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是中國市政府制定的戰略目標,也是我們共同的義務和責任。我們將以開放合作、融合共贏的方式,積極推動電動汽車技術和產業的健康發展。我們愿意共同努力,建設一個更美好的明天。非常感謝。
(編輯/李燕郊)
標簽:大運
6月11日,《人民網新型工業化》欄目組在廣東省經信委領導的陪同下,走進廣州市花都汽車產業基地。
1900/1/1 0:00:00截止到2011年6月,新能源汽車國內保有量僅1萬余輛,私人購買僅百余輛,與推廣目標相去甚遠,到2012年底大約只能完成原定計劃的15之弱。
1900/1/1 0:00:00古代與現代的融引領高品味生活典范彰顯尊貴與時尚城市與風景并存,人與自然和諧,創造低碳生活,
1900/1/1 0:00:00當豐田、通用、本田、奔馳、寶馬等代表的日系、美系、歐系的新能源汽車在中國高唱的時候,作為全球第五大汽車集團的韓國現代起亞,在中國卻鮮有新能源方面的聲音。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2011年年底首次啟動了”TaxiE”電動出租車服務項目,共有12輛配備有車載WiFi和供乘客上網所用平板電腦的日產聆風leaf純電動出租車投入運營。
1900/1/1 0:00:00長沙市自2009年獲批為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以來,主要針對公共交通領域開展應用示范并已得到較大面積普及。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