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特稿:兇悍的江森自控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4月底結束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江森自控露出了兇狠的牙齒。

這是它首次以獨立參展商的身份出現在中國。以新能源為主題,展出了動力電池、輕量化內飾解決方案,以及采用最新汽車零部件技術的ie:3新能源概念車,再次展現了領先于客戶需求的強大研發能力。

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的首席執行官Ray Shemanski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代表著汽車行業的巨大增長機會。顯然,我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敲開中國的大門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雷·舍曼斯基宣布,他們已經敲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門。江森自控-帥福德將為北汽的子公司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發布的兩輛電動汽車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筆者了解到,北汽計劃在2015年生產15萬輛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評估的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電池系統將為C30和M30兩款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這款動力電池由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在中國的高能電池團隊設計和開發。它也是第一款針對中國本土市場的產品,擁有來自歐美的成熟技術。

顯然,這并不是約翰遜控制帥富德在中國的最后一份名單。目前,它還與奇瑞和上汽在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方面進行合作,盡管上汽在美國有“捷信動力”動力電池的子公司和A123電池的合作伙伴,但它頑固地擠入了上汽的供應體系;

它也是上海通用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

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約翰遜控股公司Shuaifude只是約翰遜控股公司的合資企業之一。經過20年的努力,johnson controls在中國擁有25家合資企業,全部由大比例控股。

這些合資企業將沿著johnson controls的兩個主要業務方向(電池和內飾)形成集群,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攻勢。

今年,強生控股在湖南長沙成立了一家合資工廠,為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意大利菲亞特汽車集團(其在中國的第25家合資企業)聯合成立的新建汽車裝配廠提供內部零件。新工廠將有700人,總占地面積9.5萬平方米。它將提供全系列的內飾產品,包括儀表板、門板、地板控制臺和車頂控制臺等所有主要內飾部件,還生產座椅系統。

近日,江森自控還宣布,其在中國的第三個汽車蓄電池生產基地已落戶重慶市涪陵區麗都新區。該生產基地將于2012年1月破土動工,占地3萬平方米,投資1.18億美元,年產600萬只電池。計劃于2012年投入生產。

此外,長興強生汽車電池生產基地于2011年初投入運營,預計年產能為800萬只電池。結合上海和長興的兩個現有生產基地,johnson controls擴大了其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地理覆蓋范圍。未來三年,johnson controls能源和電力業務的三家工廠將齊頭并進,預計每年將生產超過1800萬塊汽車電池。

johnson controls通過建立新的合資公司和工廠,不僅提高了傳統業務的能力和覆蓋范圍,還加強了與當地利益的關系,增強了在中國的影響力,并為未來擴大新能源業務提供了一些軟實力。最重要的是,傳統汽車業務帶來的巨額收入將成為開拓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彈藥”。收入越多,彈藥就越多。

并購之牙

2006年,一樁婚姻引起了整個電池行業的關注。Johnson controls和法國電池巨頭Saft共同成立了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電池公司。

Shuaifude是工業鎳電池和鋰電池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其電池用于許多高端領域,如工業基礎設施、加工、運輸、航空航天和國防。

這段婚姻可以用“門當戶對”來形容。johnson controls擁有全球第一的生產能力,Shuaifude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Shuaifud是法國軍用動力鋰電池供應商)使這家合資公司在誕生的那一刻成為國際動力電池行業的明星。你可以在帥富的官網上看到這樣的介紹:“johnson controls帥富將為快速擴張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專業的鋰離子動力電池。”

公司一成立,就繼續“攻城拔寨”:2008年,為梅賽德斯-奔馳S400混合動力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2009年,獲得了2010款寶馬7系混合動力車的訂單。此后,它還收到了福特的訂單,為其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提供完整的動力電池系統,該汽車將于2012年上市;

為路虎未來將大規模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開發動力電池系統。

與帥富的合資讓約翰遜控股嘗到了甜頭。因此,該公司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一系列收購。

2010年11月,johnson controls完成了對Michel Thierry的收購。通過整合該公司專業的面料制造技術,johnson controls現在可以提供廣泛的面料產品,使更多具有獨特風格的創新設計成為可能。

2010年12月底,johnson controls收購了KEIPER和RECARO旗下的汽車運動座椅和特殊座椅業務。該公司是角度調節器系統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以其在金屬零件和機械設備方面的專業能力而聞名。今年2月,johnson controls完成了對C.Rob Hammerstein的收購。這是一家來自歐洲的高端座椅框架、滑軌和機械設備供應商。

這些收購將有助于增強江森自控的垂直整合技術,并將進一步增強對未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把握。

Ie:3的“翻轉座椅系統”是在吸收了C.Rob Hammerstein的技術后,首次在johnson控件中進行演示。這種座椅不僅提供了同類座椅中最好的躺著舒適度,而且還貼心地配備了獨特的腳凳,此外,它還可以通過折疊獲得足夠的空間來容納行李箱。Michel Thierry專業的面料設計能力,結合創新技術和技術的成果,也在ie:3概念車中得到了展示:車頂集成了輕質音響系統,可以顯著增加車門、車頂和儲物空間,同時還可以減輕重量。

johnson controls專業汽車內飾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John Moulton表示,“我認為汽車行業將繼續強調可持續性和環保功能,減輕內飾和座椅的重量有助于提高汽車的整體能耗經濟性。”

[第頁]

更兇猛的角色

除了johnson controls,還有博世、舍弗勒和德爾福等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在上海車展期間舉行的“2011全球汽車論壇”上,舍弗勒展示了多種已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電動驅動產品,如帶主動電子差速器的高速軸電機。

與johnson controls一樣,舍弗勒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產業布局。舍弗勒自1995年在中國投資以來,已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可容納1200名技術工程師的研發中心,在太倉、蘇州和寧夏設立了五個生產基地,并在中國設立了20個銷售辦事處。

這些外資企業已經滲透到中國汽車產業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先進的技術抓住了中國汽車產業鏈中一個又一個環節。在汽車行業,外資企業和本土自主品牌企業對產品性能、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的要求相同,對產品研發速度的要求也幾乎相同,但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差異很大。

我們的研究表明,舍弗勒在德國申請的專利總數中排名第四,每年約有1600項專利。然而,中國人一汽在“十一五”期間共申請了1028項專利,其中3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占研發總投資的2.3%,僅獲得65項專利。中國頂級制造商在五年內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少于舍弗勒在一年內提交。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政府不提前進行政策引導,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重蹈傳統汽車行業“以市場換技術”的覆轍。

政府防御:50%紅線

最近,一項“新政”打亂了約翰遜控制的步伐。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修訂后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包括整車及配件)的股份比例不得超過50%。這是國家首次明確規定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

債券。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傅玉武表示:“這是國家深思熟慮的決定,不能輕易放棄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傳統汽車零部件領域,國家政策規定合資汽車制造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但對汽車零部件企業沒有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市場進一步放開,取消了原來對外商投資本地化和技術轉讓的限制。后來,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汽車零部件項目都允許外國合資和獨資經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大多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鄰國韓國也占據了四個席位。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沒有一個入圍。

外資零部件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采取了一些合資措施,以降低市場風險。后來,在了解了中國市場的特點后,他們逐漸以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約翰遜控股,包括博世、德爾福和偉世通在內的外資零部件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以保持核心技術的壟斷地位。

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一家外國巨頭會因為政策限制而放棄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蛋糕”。據johnson controls亞洲業務發展部總監Robin Choi介紹,該公司已計劃在中國設立一個技術、研發、設計中心和測試實驗室。

Robin Choi說:“我們也對政府將持股比例限制在50%以下的決定感到驚訝。坦率地說,我們很擔心,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政策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不過,他也強調,約翰遜控制公司將繼續與政府對話,并就相關政策進行磋商。如果這是最終的成文法律,johnson controls將根據相應的政策進行調整。

不僅約翰遜控制層對新政表示“理解”,舍弗勒也發出了類似的聲音。舍弗勒過去十年在中國的運營都是以全資公司的形式出現的。在該公司去年1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50%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務。

“我們將繼續關注形勢的發展,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能適應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做出貢獻。舍弗勒亞洲分公司總裁Wolfgang Dangel表示,”我們仍然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手頭有足夠的專業和技術實力。"

升級研發是關鍵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調查》,國內四大汽油發動機電控系統生產商分別是UMC、Denso、Siemens VDO和Delphi Wanyuan,它們都有外資背景,產量占國內汽油發動機電控系統總量的80%,其中UMC的市場份額占40%,而當地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1%。

中國汽車市場30多年的發展表明,股權限制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企業對外資企業的技術依賴,“以市場換技術”的良好愿望也沒有實現。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入鄉隨俗,公關游說的力量驚人。憑借其壟斷性收入轉移利益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但在亞洲也有韓國和日本成功引進技術的先例。數據顯示,在日本技術引進期間,引進技術平均需要1美元,消化、吸收和創新大約需要7美元。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經過30年的時間,日本經歷了從引進到創新的全過程,進入了技術出口國的行列。韓國明確規定,類似技術只能引進一次,剩下的功課就是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呂剛分析稱,外資在中國沒有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因為大多數跨國公司傾向于只向其子公司轉讓技術……

iaries,大多數國際技術轉讓發生在跨國公司及其在華子公司之間,當地企業從跨國公司獲得的技術轉讓相對有限。

外資企業對限制股比政策沒有強烈反應,因為他們了解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企業最終會用市場換取外國技術,而國內自主新能源技術無法生產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是他們的,他們的研發能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

盡管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發布了保護政策,但當地企業不應再依賴政策的“保護傘”,而應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車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外差距不明顯的良好機遇,加大研發投入,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打破“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還應鼓勵民間投資,特別是對擁有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的支持。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一些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如果政策引導得當,資源傾斜得當,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未來十年發揮如此無情的作用并非不可能。

本文摘自《第一電氣月刊》第二期。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所有,請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張翠翠)在4月底結束的上海國際車展上,江森自控露出了兇狠的牙齒。

這是它首次以獨立參展商的身份出現在中國。以新能源為主題,展出了動力電池、輕量化內飾解決方案,以及采用最新汽車零部件技術的ie:3新能源概念車,再次展現了領先于客戶需求的強大研發能力。

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的首席執行官Ray Shemanski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代表著汽車行業的巨大增長機會。顯然,我們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敲開中國的大門

在本屆上海國際車展上,雷·舍曼斯基宣布,他們已經敲開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大門。江森自控-帥福德將為北汽的子公司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汽新能源”)發布的兩輛電動汽車提供完整的電池系統。

筆者了解到,北汽計劃在2015年生產15萬輛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目前,北汽新能源正在評估的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電池系統將為C30和M30兩款電動汽車提供動力。

這款動力電池由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在中國的高能電池團隊設計和開發。它也是第一款針對中國本土市場的產品,擁有來自歐美的成熟技術。

顯然,這并不是約翰遜控制帥富德在中國的最后一份名單。目前,它還與奇瑞和上汽在混合動力汽車動力電池方面進行合作,盡管上汽在美國有“捷信動力”動力電池的子公司和A123電池的合作伙伴,但它頑固地擠入了上汽的供應體系;

它也是上海通用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

這并不是故事的全部。約翰遜控股公司Shuaifude只是約翰遜控股公司的合資企業之一。經過20年的努力,johnson controls在中國擁有25家合資企業,全部由大比例控股。

這些合資企業將沿著johnson controls的兩個主要業務方向(電池和內飾)形成集群,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攻勢。

今年,強生控股在湖南長沙成立了一家合資工廠,為廣州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有限公司和意大利菲亞特汽車集團(其在中國的第25家合資企業)聯合成立的新建汽車裝配廠提供內部零件。新工廠將有700人,總占地面積9.5萬平方米。它將提供全系列的內飾產品,包括儀表板、門板、地板控制臺和車頂控制臺等所有主要內飾部件,還生產座椅系統。

近日,江森自控還宣布,其在中國的第三個汽車蓄電池生產基地已落戶重慶市涪陵區麗都新區。該生產基地將于2012年1月破土動工,占地3萬平方米,投資1.18億美元,年產600萬只電池。計劃于2012年投入生產。

此外,長興強生汽車電池生產基地于2011年初投入運營,預計年產能為800萬只電池。結合上海和長興的兩個現有生產基地,johnson controls擴大了其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地理覆蓋范圍。未來三年,johnson controls能源和電力業務的三家工廠將齊頭并進,預計每年將生產超過1800萬塊汽車電池。

johnson controls通過建立新的合資公司和工廠,不僅提高了傳統業務的能力和覆蓋范圍,還加強了與當地利益的關系,增強了在中國的影響力,并為未來擴大新能源業務提供了一些軟實力。最重要的是,傳統汽車業務帶來的巨額收入將成為開拓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彈藥”。收入越多,彈藥就越多。

并購之牙

2006年,一樁婚姻引起了整個電池行業的關注。Johnson controls和法國電池巨頭Saft共同成立了Johnson controls Shuaifude電池公司。

Shuaifude是工業鎳電池和鋰電池領域的世界領導者。其電池用于許多高端領域,如工業基礎設施、加工、運輸、航空航天和國防。

這段婚姻可以用“門當戶對”來形容。johnson controls擁有全球第一的生產能力,Shuaifude在動力電池領域的技術(Shuaifud是法國軍用動力鋰電池供應商)使這家合資公司在誕生的那一刻成為國際動力電池行業的明星。你可以在帥富的官網上看到這樣的介紹:“johnson controls帥富將為快速擴張的混合動力和純電動汽車市場提供專業的鋰離子動力電池。”

公司一成立,就繼續“攻城拔寨”:2008年,為梅賽德斯-奔馳S400混合動力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2009年,獲得了2010款寶馬7系混合動力車的訂單。此后,它還收到了福特的訂單,為其首款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提供完整的動力電池系統,該汽車將于2012年上市;

為路虎未來將大規模生產的混合動力汽車開發動力電池系統。

與帥富的合資讓約翰遜控股嘗到了甜頭。因此,該公司針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發起了一系列收購。

2010年11月,johnson controls完成了對Michel Thierry的收購。通過整合該公司專業的面料制造技術,johnson controls現在可以提供廣泛的面料產品,使更多具有獨特風格的創新設計成為可能。

2010年12月底,johnson controls收購了KEIPER和RECARO旗下的汽車運動座椅和特殊座椅業務。該公司是角度調節器系統技術領域的領導者,以其在金屬零件和機械設備方面的專業能力而聞名。今年2月,johnson controls完成了對C.Rob Hammerstein的收購。這是一家來自歐洲的高端座椅框架、滑軌和機械設備供應商。

這些收購將有助于增強江森自控的垂直整合技術,并將進一步增強對未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把握。

Ie:3的“翻轉座椅系統”是在吸收了C.Rob Hammerstein的技術后,首次在johnson控件中進行演示。這種座椅不僅提供了同類座椅中最好的躺著舒適度,而且還貼心地配備了獨特的腳凳,此外,它還可以通過折疊獲得足夠的空間來容納行李箱。Michel Thierry專業的面料設計能力,結合創新技術和技術的成果,也在ie:3概念車中得到了展示:車頂集成了輕質音響系統,可以顯著增加車門、車頂和儲物空間,同時還可以減輕重量。

johnson controls專業汽車內飾集團全球副總裁兼中國總經理John Moulton表示,“我認為汽車行業將繼續強調可持續性和環保功能,減輕內飾和座椅的重量有助于提高汽車的整體能耗經濟性。”

[第頁]

更兇猛的角色

除了johnson controls,還有博世、舍弗勒和德爾福等跨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商。在上海車展期間舉行的“2011全球汽車論壇”上,舍弗勒展示了多種已開發的新能源汽車電動驅動產品,如帶主動電子差速器的高速軸電機。

與johnson controls一樣,舍弗勒已經完成了在中國的產業布局。舍弗勒自1995年在中國投資以來,已在上海設立了一個可容納1200名技術工程師的研發中心,在太倉、蘇州和寧夏設立了五個生產基地,并在中國設立了20個銷售辦事處。

這些外資企業已經滲透到中國汽車產業的每一個角落,他們用先進的技術抓住了中國汽車產業鏈中一個又一個環節。在汽車行業,外資企業和本土自主品牌企業對產品性能、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的要求相同,對產品研發速度的要求也幾乎相同,但技術水平和研發能力差異很大。

我們的研究表明,舍弗勒在德國申請的專利總數中排名第四,每年約有1600項專利。然而,中國人一汽在“十一五”期間共申請了1028項專利,其中3億元用于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占研發總投資的2.3%,僅獲得65項專利。中國頂級制造商在五年內提交的專利申請數量少于舍弗勒在一年內提交。

業內人士指出,如果政府不提前進行政策引導,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將重蹈傳統汽車行業“以市場換技術”的覆轍。

政府防御:50%紅線

最近,一項“新政”打亂了約翰遜控制的步伐。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修訂后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修訂征求意見稿)》,明確規定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設立的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包括整車及配件)的股份比例不得超過50%。這是國家首次明確規定新能源汽車合資企業的持股比例……

債券。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秘書長傅玉武表示:“這是國家深思熟慮的決定,不能輕易放棄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

在傳統汽車零部件領域,國家政策規定合資汽車制造商的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但對汽車零部件企業沒有限制。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后,國內市場進一步放開,取消了原來對外商投資本地化和技術轉讓的限制。后來,包括發動機在內的所有汽車零部件項目都允許外國合資和獨資經營。相關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大多來自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鄰國韓國也占據了四個席位。盡管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市場,但沒有一個入圍。

外資零部件企業在進入中國市場初期采取了一些合資措施,以降低市場風險。后來,在了解了中國市場的特點后,他們逐漸以獨資的形式進入中國市場。除了約翰遜控股,包括博世、德爾福和偉世通在內的外資零部件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以保持核心技術的壟斷地位。

有一點是肯定的,沒有一家外國巨頭會因為政策限制而放棄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大蛋糕”。據johnson controls亞洲業務發展部總監Robin Choi介紹,該公司已計劃在中國設立一個技術、研發、設計中心和測試實驗室。

Robin Choi說:“我們也對政府將持股比例限制在50%以下的決定感到驚訝。坦率地說,我們很擔心,因為我們不知道這樣的政策會帶來什么樣的結果。”。不過,他也強調,約翰遜控制公司將繼續與政府對話,并就相關政策進行磋商。如果這是最終的成文法律,johnson controls將根據相應的政策進行調整。

不僅約翰遜控制層對新政表示“理解”,舍弗勒也發出了類似的聲音。舍弗勒過去十年在中國的運營都是以全資公司的形式出現的。在該公司去年1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50%來自中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務。

“我們將繼續關注形勢的發展,但無論結果如何,我們都能適應并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做出貢獻。舍弗勒亞洲分公司總裁Wolfgang Dangel表示,”我們仍然非常有信心,因為我們手頭有足夠的專業和技術實力。"

升級研發是關鍵

根據國家信息中心2009年《中國汽車零部件行業調查》,國內四大汽油發動機電控系統生產商分別是UMC、Denso、Siemens VDO和Delphi Wanyuan,它們都有外資背景,產量占國內汽油發動機電控系統總量的80%,其中UMC的市場份額占40%,而當地企業的市場份額不到1%。

中國汽車市場30多年的發展表明,股權限制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中國企業對外資企業的技術依賴,“以市場換技術”的良好愿望也沒有實現。業內人士指出,外資入鄉隨俗,公關游說的力量驚人。憑借其壟斷性收入轉移利益幾乎是不可戰勝的。

但在亞洲也有韓國和日本成功引進技術的先例。數據顯示,在日本技術引進期間,引進技術平均需要1美元,消化、吸收和創新大約需要7美元。從20世紀50年代到80年代,經過30年的時間,日本經歷了從引進到創新的全過程,進入了技術出口國的行列。韓國明確規定,類似技術只能引進一次,剩下的功課就是消化吸收和自主創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呂剛分析稱,外資在中國沒有明顯的技術溢出效應,因為大多數跨國公司傾向于只向其子公司轉讓技術……

iaries,大多數國際技術轉讓發生在跨國公司及其在華子公司之間,當地企業從跨國公司獲得的技術轉讓相對有限。

外資企業對限制股比政策沒有強烈反應,因為他們了解中國汽車行業的現狀,因為他們認為中國企業最終會用市場換取外國技術,而國內自主新能源技術無法生產出符合市場要求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仍然是他們的,他們的研發能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他們手中。

盡管政府以負責任的態度發布了保護政策,但當地企業不應再依賴政策的“保護傘”,而應抓住全球新能源汽車仍處于起步階段、中外差距不明顯的良好機遇,加大研發投入,真正掌握核心技術,才能打破“引進落后再引進”的怪圈。

業內人士指出,政府還應鼓勵民間投資,特別是對擁有核心技術的民營企業的支持。在江蘇、浙江、廣東等省,一些民營汽車零部件企業已經積累了相當的技術研發和市場開拓能力。如果政策引導得當,資源傾斜得當,中國新能源汽車零部件企業在未來十年發揮如此無情的作用并非不可能。

本文摘自《第一電氣月刊》第二期。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第一電氣網所有,請轉載,但請務必注明出處。

(編輯/張翠翠)

標簽:北京北京汽車奔馳寶馬世紀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150億元投新能源車 中信國安憧憬5年200萬輛

一項總額約400億元的新能源產業投資,令中信國安000839盟固利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盟固利聲名再起。

1900/1/1 0:00:00
三城市調查:新能源汽車試點一周年成績不佳

包括補貼在內的,去年頒布的一系列的新能源汽車政策下稱新能源政策,到今年5月已滿一周歲。

1900/1/1 0:00:00
金華市計劃在3年內推廣應用3000輛新能源車

作者昨日從金華市經委了解到,該部門已經將擬訂的《金華市純電動汽車生產及運營基地試點方案征求意見稿》上報省有關部門,幾易其稿后,目前正在等待上級部門簽發。

1900/1/1 0:00:00
電動汽車產業化是大勢所趨

”從媒體報道來看,是相對中立客觀的,并沒有一棒子打死。

1900/1/1 0:00:00
Microsemi FPGA 助Ariane Controls開發平臺

美高森美公司MicrosemiCorporation宣布與電力線通信開發商ArianeControls公司合作,

1900/1/1 0:00:00
重慶力帆:爭取3年內年產銷兩萬輛電動汽車

日前,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對外宣布,力帆將以電動汽車為龍頭,以實現產業化為核心目標,爭取在3年內使電動車達到兩萬輛的年產銷量。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