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表現出了巨大的實力和信心。一系列政府刺激計劃和長期計劃的出臺,表明了中國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家戰略的加快形成,電動汽車市場EV(包括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是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政府、制造商和消費者的三重推動下,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本文將概述電動汽車的整體市場狀況以及電動汽車內部和外部支持市場的商機,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其給技術供應商帶來的機遇。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始于21世紀初,2001年“十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863”重大科技項目。“十一五”以來,中國提出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開始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隨后幾年,中國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產品相繼問世,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哈飛等國內汽車公司也頻繁亮相新能源汽車市場,其中比亞迪在2009年北美國際車展上展出了PHEV F3DM/F6DM和PEV E6,成為當時的亮點。經過10年的研發,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了“三縱三橫”的格局。“三垂直”是HEV(PHEV)、PEV和FCEV;“三個水平”是電源控制系統(PCU)、驅動電機、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BMS)。
在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中國政府表示,到2011年,中國將擁有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PHEV和PEV已成為補貼的主要目標。根據動力電池的容量,補貼為3000元/千瓦時,PHEV最高5萬元,PEV最高6萬元。HEV被列為節能汽車,按每輛3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ARC咨詢(中國)集團認為,新車5%的年銷售目標略高于目前全球1.21%的平均水平,2011年幾乎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然而,這項在2009年經濟危機時期公布的計劃顯示了中國政府未來領導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心,而補貼取向表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上,包括驅動設備、電機和電池,已經將PEV作為未來推廣的主要方向。
最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內容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到世界第一,其中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數量將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將達到全球第一,年產銷1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應以純電動汽車為主要技術路線;
未來10年,政府將投資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將投資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此外,汽車公司也在自身研發上投入巨資,承擔重大科研項目。
基于此,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年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其中PEV、PHEV和FCEV的新車年銷量將達10%,HEV將達25%。
包括比亞迪、奇瑞和吉利在內的10多家國內汽車制造商今年將推出多達20款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系統,包括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驅動與控制系統、電池與管理系統,勢必在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實現快速發展。作為這些系統的關鍵部件,電機、機械驅動器、功率轉換器、控制器、檢測傳感器、電池等的技術和需求也將隨著其高速增長而增加。
以電動汽車驅動的電機為例,因為未來相當一部分電動汽車將使用兩輪甚至四輪驅動,這意味著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市場的增長將是電動汽車市場的數倍。驅動電機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與通用電機相比,它具有工作速度范圍寬、系統效率高、系統適應性強和電磁兼容性好的特點。因此,對于技術供應商來說,開發或改進能夠同時滿足車輛性能要求、具有耐用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電機驅動模式是極其重要的。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類型的驅動電機技術供應商。第一類是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例如,比亞迪通過收購寧波中維,擁有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大規模生產能力。第二類是傳統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企業,如三菱、博世等;
第三類是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新興自動化供應商,如西門子和LSIS。
中國有30多家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制造商,其中大多數實力和產能較弱。然而,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激勵政策更傾向于支持國內關鍵零部件企業與外國巨頭競爭。例如,目前的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要求零部件有一定的國產化率,這使得一些外資的汽車訂單轉移到了國內企業。ARC咨詢(中國)集團預測,國內電動汽車企業將受益于政府的激勵政策,并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如萬向汽車、大洋汽車、江特汽車和上海電驅。
促進智能電網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擴張,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短缺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充電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布局步伐。
作為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國家電網透露,已經制定并實施了大力建設充電站和充電樁的計劃,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9-2010年,在27家電網公司建設了75個充電站和6209個充電樁,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網絡架構。第二階段,從2011年到2015年,將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使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規模達到4000個。同時,大力推進充電樁建設,初步形成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開展電動汽車充放電電站技術研究和工程試點建設。第三階段,從2016年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將達到1萬個,同時全面開展充電樁配套建設,構建完整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除國家電網外,南方電網公司還表示,今年深圳的建設規模為兩個充電站和134個充電樁。此外,各類石油公司也紛紛涌入充電站行業。中石化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主要利用中石化現有的加油站和加油站,將其改造為綜合加油站和充電站。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還與中國莆田中海油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應網絡,并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兩個以上省會城市開始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建設。據推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1.2萬個充電站和90萬個充電樁。
一個完整的充電站包括四個部分:供電系統、充電系統、監控系統和配套設施。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充電裝置、變壓器和配電柜。在國際市場上,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國際供應商紛紛涉足充電站市場。其中,施耐德電氣將與Parkeo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充電系統、能源管理集成和基于空間技術的支付,為歐洲和北美提供技術服務。在國內市場,國電南瑞、許繼電氣、思源電氣等電氣自動化供應商也十分活躍。ARC咨詢(中國)集團認為,智能電網技術將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中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電池技術不成熟,成本高,電池可能無法完全承擔起電源的重任。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推出一條從輕混合到強混合再到純電動再到燃料電池的發展道路,但把握新能源汽車的全球趨勢,必將引領相關產業技術供應商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編輯/李燕郊)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市場的快速發展表現出了巨大的實力和信心。一系列政府刺激計劃和長期計劃的出臺,表明了中國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隨著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國家戰略的加快形成,電動汽車市場EV(包括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
les HEV、插電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PHEV和燃料電池汽車FCEV)作為中國汽車產業轉型的主要戰略方向,在政府、制造商和消費者的三重推動下,將迎來快速發展的黃金十年。本文將概述電動汽車的整體市場狀況以及電動汽車內部和外部支持市場的商機,旨在幫助讀者更好地了解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趨勢及其給技術供應商帶來的機遇。
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已逐步進入快速發展時期。
中國的新能源產業始于21世紀初,2001年“十五”期間,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被列入“863”重大科技項目。“十一五”以來,中國提出了節能和新能源汽車戰略,政府開始密切關注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隨后幾年,中國自主研發的電動汽車產品相繼問世,比亞迪、奇瑞、吉利、長安、哈飛等國內汽車公司也頻繁亮相新能源汽車市場,其中比亞迪在2009年北美國際車展上展出了PHEV F3DM/F6DM和PEV E6,成為當時的亮點。經過10年的研發,中國新能源汽車已經形成了“三縱三橫”的格局。“三垂直”是HEV(PHEV)、PEV和FCEV;“三個水平”是電源控制系統(PCU)、驅動電機、電池和電池管理系統(BMS)。
在2009年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和振興計劃中,中國政府表示,到2011年,中國將擁有5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年產能,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占乘用車總銷量的5%左右。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政府出臺了一系列補貼政策。PHEV和PEV已成為補貼的主要目標。根據動力電池的容量,補貼為3000元/千瓦時,PHEV最高5萬元,PEV最高6萬元。HEV被列為節能汽車,按每輛300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貼。ARC咨詢(中國)集團認為,新車5%的年銷售目標略高于目前全球1.21%的平均水平,2011年幾乎不可能實現這一目標。然而,這項在2009年經濟危機時期公布的計劃顯示了中國政府未來領導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決心,而補貼取向表明,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路線上,包括驅動設備、電機和電池,已經將PEV作為未來推廣的主要方向。
最近,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起草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內容顯示,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產業化和市場規模將達到世界第一,其中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數量將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將達到全球第一,年產銷1500萬輛;新能源汽車應以純電動汽車為主要技術路線;
未來10年,政府將投資1000億元,打造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除了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將投資于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推廣。此外,汽車公司也在自身研發上投入巨資,承擔重大科研項目。
基于此,預計2020年中國汽車年銷量將達到4000萬輛,其中PEV、PHEV和FCEV的新車年銷量將達10%,HEV將達25%。
包括比亞迪、奇瑞和吉利在內的10多家國內汽車制造商今年將推出多達20款電動汽車。電動汽車的三大核心系統,包括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系統、電機驅動與控制系統、電池與管理系統,勢必在電動汽車市場快速增長的推動下實現快速發展。作為這些系統的關鍵部件,電機、機械驅動器、功率轉換器、控制器、檢測傳感器、電池等的技術和需求也將隨著其高速增長而增加。
以電動汽車驅動的電機為例,因為未來相當一部分電動汽車將使用兩輪甚至四輪驅動,這意味著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市場的增長將是電動汽車市場的數倍。驅動電機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與通用電機相比,它具有工作速度范圍寬、系統效率高、系統適應性強和電磁兼容性好的特點。因此,對于技術供應商來說,開發或改進能夠同時滿足車輛性能要求、具有耐用性、低成本和高效率的電機驅動模式是極其重要的。目前,市場上主要有三種類型的驅動電機技術供應商。第一類是傳統的汽車制造企業。例如,比亞迪通過收購寧波中維,擁有電動汽車驅動電機的大規模生產能力。第二類是傳統汽車行業的零部件企業,如三菱、博世等;
第三類是進入電動汽車行業的新興自動化供應商,如西門子和LSIS。
中國有30多家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制造商,其中大多數實力和產能較弱。然而,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激勵政策更傾向于支持國內關鍵零部件企業與外國巨頭競爭。例如,目前的新能源公交車補貼政策要求零部件有一定的國產化率,這使得一些外資的汽車訂單轉移到了國內企業。ARC咨詢(中國)集團預測,國內電動汽車企業將受益于政府的激勵政策,并面臨更好的發展機遇,如萬向汽車、大洋汽車、江特汽車和上海電驅。
促進智能電網的進一步發展
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不斷擴張,國內充電基礎設施短缺的矛盾將進一步凸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充電基礎設施正在加快布局步伐。
作為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的主力軍,國家電網透露,已經制定并實施了大力建設充電站和充電樁的計劃,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09-2010年,在27家電網公司建設了75個充電站和6209個充電樁,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網絡架構。第二階段,從2011年到2015年,將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使電動汽車充電站的規模達到4000個。同時,大力推進充電樁建設,初步形成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開展電動汽車充放電電站技術研究和工程試點建設。第三階段,從2016年到2020年,電動汽車充電站數量將達到1萬個,同時全面開展充電樁配套建設,構建完整的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除國家電網外,南方電網公司還表示,今年深圳的建設規模為兩個充電站和134個充電樁。此外,各類石油公司也紛紛涌入充電站行業。中石化成立了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將主要利用中石化現有的加油站和加油站,將其改造為綜合加油站和充電站。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還與中國莆田中海油新能源電力有限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運營電動汽車能源供應網絡,并計劃于今年上半年在中國兩個以上省會城市開始電動汽車充電站網絡建設。據推測,到2020年,中國將有1.2萬個充電站和90萬個充電樁。
一個完整的充電站包括四個部分:供電系統、充電系統、監控系統和配套設施。在施工過程中,還需要充電裝置、變壓器和配電柜。在國際市場上,西門子、施耐德電氣等國際供應商紛紛涉足充電站市場。其中,施耐德電氣將與Parkeo合作開發電動汽車充電系統、能源管理集成和基于空間技術的支付,為歐洲和北美提供技術服務。在國內市場,國電南瑞、許繼電氣、思源電氣等電氣自動化供應商也十分活躍。ARC咨詢(中國)集團認為,智能電網技術將在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中發揮重要作用。
由于電池技術不成熟,成本高,電池可能無法完全承擔起電源的重任。新能源汽車可能會推出一條從輕混合到強混合再到純電動再到燃料電池的發展道路,但把握新能源汽車的全球趨勢,必將引領相關產業技術供應商獲得更多發展機遇。
(編輯/李燕郊)
編輯李驕
1900/1/1 0:00:00近日作者據悉,天津一汽夏利將投資35億元開發電動車。作為一汽集團的小型車生產廠商,夏利將推出小型、廉價的電動車。據透露,該電動車將基于威姿平臺生產,即電動版威姿轎車。
1900/1/1 0:00:00隨著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市場,中國汽車業也進入發展新階段。
1900/1/1 0:00:00對于此前媒體報道的”寶馬有可能將純電動汽車MINIE在中國生產”一事,寶馬大中華區總裁史登科2月23日澄清,純電動汽車MINIE不會在中國生產。
1900/1/1 0:00:00素有”全球汽車潮流風向標”的日內瓦車展迎來了其80”大壽”,而它也將引領著全球汽車業進入一個全新的發展領域。在今年的日內瓦車展上,新能源不再是形單影只的看客,而真正成為了”主角”。
1900/1/1 0:00:002月17日,作者在貴陽市小河區采訪獲悉,落戶小河區的央企招商項目中國普天新能源及裝備物流工業園項目建設工作進展順利。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