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國兩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無疑將繼續是今年汽車相關話題的最大亮點,占據汽車內容的最大權重。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問題,中國將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戰略部署。新能源汽車肩負著重任,肩負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同時,這也是國家的戰略機遇,也是汽車公司的商機。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運而生,新能源汽車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緊盯政策,畫餅充饑,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快速擴張
根據相關信息,國家層面的《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對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進行了規劃。前者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后者意味著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據各地或車企規劃動態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已超過550萬輛。將兩者進行比較,國家新能源汽車規劃明顯少于省級規劃的總和。同樣,省級產能規劃低于所轄城市規劃總和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僅規劃到2015年產能6萬輛,紹興規劃45萬輛,金華規劃10.5萬輛。根據《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廣東電動汽車規劃產能僅20萬輛,僅珠海銀通公司就將建設年產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加上這一過剩產能,全國計劃產能將遠遠超過600萬輛。除紹興和珠海外,北京有75萬輛,唐山和合肥有50萬輛,長沙有30萬輛,長春、武漢和襄陽有20萬輛。
許多城市針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支持政策,設計了相對較大的產能。據悉,“十二五”期間,國家初步考慮提供10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其中200億元用于推廣和支持。根據現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管理暫行辦法》,享受政策的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組不低于15千瓦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蓄電池組不低于10千瓦時,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結合各自的補貼上限標準,純電動乘用車一般可補貼45萬-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可補貼3-5萬元。但不言而喻,要達到500萬輛的產能,只要年銷售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要求,中央政府每年就要拿出400億至500億補貼資金,這似乎不現實,因為計劃在上述五年內總共拿出200億。如果我們真的想達到這樣的規模,國家補貼政策自然會淡出。應該說,產能的增加和補貼標準的降低是一個長期的互動過程,相應的激勵效應大大減弱,產能的上升趨勢受到抑制。
電動汽車聯盟攻擊新能源汽車技術亟待突破
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直接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各省市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其他類型的混合動力汽車為輔。四川、新疆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省區也提出要開發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吉利計劃在山西開發甲醇汽車。上海和福建也提出了……
懷著開發燃料電池汽車的想法,福建也有開發太陽能汽車的想法。
新能源汽車作為高新技術產業,涉及技術、市場、政策等多個方面,需要產學研聯合攻關,汽車及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車企與政府共同推動。聯盟不過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去年已有16家中央企業成立了聯盟,北京、天津、吉林、河南和浙江永康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產業聯盟將緊緊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努力,實現共同突破。“十二五”期間,其他省份也將陸續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黑龍江省的聯盟名稱頗為特殊,似乎需要細分目標市場,尋找具有自身戰略優勢的藍海。
在產業聯盟的同時,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互動趨勢也在增加。各大城市都希望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各大車企在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廣東省韶關市鼓勵和支持深圳比亞迪公司開發生產電動汽車,十堰市則爭取東風公司在當地開發各種新能源汽車。
未來五年,盡管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增加,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電池成本將減半。然而,相關投資者是否愿意提前投入真金白銀來支持產能的快速增長,以及能否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目前還不得而知。
支持第一次示范和推廣才是道路上的真正發展。
“十二五”期間,為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各地充換電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北京計劃建設466個換電站、充電站、配電站和電池集中充電站,建設4.2萬個充電樁,采購5.6萬個各種型號的電池組。江蘇和浙江省的無錫、宜興和寧波北侖也提出要繼續加強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浪潮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即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和東南沿海城市向西、向北延伸到全國各地。河南省計劃建設220座充(換)用電站。重慶計劃建設30個充電站、1055個充電樁,主城區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四川、陜西、青海等西部省份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相關設施建設,部分省份也提出要加快天然氣充電設施建設。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正在建設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漠河縣、加格達旗區、塔河縣和呼瑪縣已建成1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現有20個公共服務領域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也將大大提高。到2015年,北京的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7.1萬輛,杭州將達到2萬輛,濟南將推廣1萬輛以上的電動汽車。上海明年將推廣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增加新能源公交線路外,廣州還準備組建純電動汽車出租車車隊和混合動力汽車出租車車隊。四川省引進了1000多輛電動公交車,占2015年新增公交車的10%。海南的推廣目標最到位,提出海口、三亞的公交車、出租車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
(編輯/李嬌)作為全國兩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無疑將繼續是今年汽車相關話題的最大亮點,占據汽車內容的最大權重。在工廠……
面對全球能源危機和氣候問題,中國將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戰略部署。新能源汽車肩負著重任,肩負著極其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同時,這也是國家的戰略機遇,也是汽車公司的商機。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應運而生,新能源汽車產業如雨后春筍般涌現。
緊盯政策,畫餅充饑,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快速擴張
根據相關信息,國家層面的《汽車工業“十二五”規劃》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已對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進行了規劃。前者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100萬輛,而后者意味著2015年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累計產銷量將超過50萬輛。據各地或車企規劃動態不完全統計,截至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規劃產能已超過550萬輛。將兩者進行比較,國家新能源汽車規劃明顯少于省級規劃的總和。同樣,省級產能規劃低于所轄城市規劃總和的情況也很常見。例如,《浙江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僅規劃到2015年產能6萬輛,紹興規劃45萬輛,金華規劃10.5萬輛。根據《廣東省電動汽車發展行動計劃》,廣東電動汽車規劃產能僅20萬輛,僅珠海銀通公司就將建設年產50萬輛的新能源汽車項目。如果加上這一過剩產能,全國計劃產能將遠遠超過600萬輛。除紹興和珠海外,北京有75萬輛,唐山和合肥有50萬輛,長沙有30萬輛,長春、武漢和襄陽有20萬輛。
許多城市針對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的財政支持政策,設計了相對較大的產能。據悉,“十二五”期間,國家初步考慮提供1000億元財政資金支持新能源汽車,其中200億元用于推廣和支持。根據現行《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財政補貼管理暫行辦法》,享受政策的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組不低于15千瓦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蓄電池組不低于10千瓦時,每千瓦時補貼3000元。結合各自的補貼上限標準,純電動乘用車一般可補貼45萬-6萬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可補貼3-5萬元。但不言而喻,要達到500萬輛的產能,只要年銷售100萬輛新能源汽車達到要求,中央政府每年就要拿出400億至500億補貼資金,這似乎不現實,因為計劃在上述五年內總共拿出200億。如果我們真的想達到這樣的規模,國家補貼政策自然會淡出。應該說,產能的增加和補貼標準的降低是一個長期的互動過程,相應的激勵效應大大減弱,產能的上升趨勢受到抑制。
電動汽車聯盟攻擊新能源汽車技術亟待突破
國家財政補貼資金直接引導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方向。各省市以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為主,其他類型的混合動力汽車為輔。四川、新疆等天然氣資源豐富的省區也提出要開發壓縮天然氣(CNG)和液化天然氣(LNG)汽車,吉利計劃在山西開發甲醇汽車。上海和福建也提出了發展燃料電池汽車的想法,福建也有發展太陽能汽車的想法。
作為一個高科技產業,新能源汽車涉及技術、市場、政策等多個方面,需要……
產學研聯合攻關,整車及零部件企業密切配合,整車企業與政府共同推動。聯盟不過是一種很好的形式。去年已有16家中央企業成立了聯盟,北京、天津、吉林、河南和浙江永康都成立了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產業聯盟將緊緊圍繞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協同努力,實現共同突破。“十二五”期間,其他省份也將陸續成立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黑龍江省的聯盟名稱頗為特殊,似乎需要細分目標市場,尋找具有自身戰略優勢的藍海。
在產業聯盟的同時,政府和企業之間的互動趨勢也在增加。各大城市都希望做大做強,積極爭取各大車企在本市發展新能源汽車。廣東省韶關市鼓勵和支持深圳比亞迪公司開發生產電動汽車,十堰市則爭取東風公司在當地開發各種新能源汽車。
未來五年,盡管預計隨著技術進步和規模增加,制約電動汽車發展的電池成本將減半。然而,相關投資者是否愿意提前投入真金白銀來支持產能的快速增長,以及能否實現重大技術突破,目前還不得而知。
支持第一次示范和推廣才是道路上的真正發展。
“十二五”期間,為滿足電動汽車發展需求,各地充換電配套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加快。北京計劃建設466個換電站、充電站、配電站和電池集中充電站,建設4.2萬個充電樁,采購5.6萬個各種型號的電池組。江蘇和浙江省的無錫、宜興和寧波北侖也提出要繼續加強電動汽車充電站建設。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建設浪潮也呈現出新的趨勢,即從北京、天津、上海、重慶等直轄市和東南沿海城市向西、向北延伸到全國各地。河南省計劃建設220座充(換)用電站。重慶計劃建設30個充電站、1055個充電樁,主城區將形成較為完善的充電服務網絡。四川、陜西、青海等西部省份在規劃中明確提出了相關設施建設,部分省份也提出要加快天然氣充電設施建設。中國最北部的大興安嶺正在建設大規模的電動汽車充電設施。漠河縣、加格達旗區、塔河縣和呼瑪縣已建成10個電動汽車充電樁。
未來五年,中國將在現有20個公共服務領域節能和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試點城市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示范城市。新能源汽車的規模也將大大提高。到2015年,北京的電動汽車總量將達到7.1萬輛,杭州將達到2萬輛,濟南將推廣1萬輛以上的電動汽車。上海明年將推廣2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除了增加新能源公交線路外,廣州還準備組建純電動汽車出租車車隊和混合動力汽車出租車車隊。四川省引進了1000多輛電動公交車,占2015年新增公交車的10%。海南的推廣目標最到位,提出海口、三亞的公交車、出租車基本普及新能源汽車。
(編輯/李嬌)
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16日研究部署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會議提出了4點措施,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形成合理開發、有序生產、高效利用、技術先進、集約發展的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格局。
1900/1/1 0:00:00據報道,2011年日內瓦車展上,共有170多輛新車在7個展廳做全球首發,其中有40款車將采用新型環保技術。
1900/1/1 0:00:00近日,北京市科委副主任張繼紅在兩會上表示,今年年內北京市民將可買到北京生產的純電動汽車。科委還首次披露,純電動轎車每輛最高可享受12萬元補貼,補貼面向企業而非購車個人。
1900/1/1 0:00:002011年,全國主要城市已開始啟動汽車補貼政策,在國家補貼的基礎上,各城市也都建立相關的補貼方案,以純電動汽車為例,北京市最高可補貼12萬元,而成都購買者則最高可獲60萬元補貼。
1900/1/1 0:00:00電動汽車是當今時代的熱門主題,是為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開辟的又一新興技術領域,尤其我國當前提倡汽車技術的自主創新,跟蹤消化了多年的歐美先進汽車技術,希望能在電動汽車這一新領域取得長足發展,
1900/1/1 0:00:00新能源車正處于起步階段,配套設施的匱乏讓各車企在新能源車推廣上舉步維艱。在各城市中,汽車加油站星羅棋布般散落在各交通要道,而新能源車的充電站卻少得可憐。在大多地方,電動車充電站仍處于空白階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