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1月9日消息,11月6日14時,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六樓會議廳座無虛席。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名汽車企業領導、專家學者認真聆聽了主題演講,試圖進一步把握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態度。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管告訴筆者:“政府的支持決定了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
另一方面,3萬平方米的一樓會場展示了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的電動汽車產品和技術,國內外主流車企悉數到場,這使得第25屆世界純電動汽車大會,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汽車公司自我推銷的舞臺:商業氛圍濃厚,技術特征模糊。
學術會議的商業化
深圳電動汽車大會官方數據顯示,本次展會吸引了60多家汽車公司及360家相關公司參展,展出電動汽車200多輛。緊湊的場地布局、技術人員的大力推廣、觀眾的好奇心以及像招聘會一樣嘈雜的環境,不禁讓人想起今年4月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那也是在中國舉行的,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展覽會的汽車量產日期很遠,核心技術也非常神秘。
“這輛電動汽車多少錢?”“對不起,我還不確定。”“什么時候上市?”“抱歉,我們還沒有收到通知。”上述對話在本次深圳電動汽車大會上很常見,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無法回答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當然,這不是車企的錯誤,但消費者不明白,這3萬平方米的空間只是車企展示產品的平臺,也是相互觀察和宣傳的基地。公眾只是一個旁觀者。這樣一來,同時舉行的論壇和主題演講更像是一種幫助。在為期三天的采訪中,筆者發現,車企的發布會大多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推銷,回避談論核心技術和量產,現場冷清。
華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齊玉敏曾多次公開表示,“電動汽車不懂的都說出來了,不懂的也都說出來,這是大肆宣傳。“車企的普遍熱情實際上反映了兩種心態:跨國車企將中國市場視為電動汽車產品運營和開發的試驗地;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專注于縮小與國外在電動汽車新興領域的差距,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同時,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商,所有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抓住電動汽車領域的市場機遇尤為重要。
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會長傅玉武介紹,與去年在丹麥舉行的第24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相比,本屆大會的展區擴大了9倍,參展車型增加了20倍,中國前12大汽車制造商都參加了此次大會。此外,還有近60輛電動汽車參加游行,場面十分壯觀。
重新定義中國與外國之間的差距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業內形成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的論調,許多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現狀和發展持樂觀態度:首先,他們認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外國車企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第二,只要國家政策給予真正的支持和補貼,電動汽車就可以在10年內得到廣泛推廣。
在本次深圳電動汽車大會上,多位行業專家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傅玉武表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沒有曲線,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追趕需要分階段探索和穩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也認為,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與世界巨頭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它們。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與歐美傳統汽車企業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通用汽車的雪佛蘭Volanda已經在美國上市,日產的Leaf也即將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的電動汽車量產卻沒有改善,這不得不讓人思考。
國家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督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面,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國的燃料電池技術比較先進,日本的混合動力技術比較優越,而在電動汽車的個別技術環節,德國的電機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電池也做得更好。然而,技術只是基礎,而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在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市場、政策和配套設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葉盛基,告訴作者:“我們仍然建議在傳統汽車方面取得良好成績的汽車企業發展電動汽車,他們需要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才能做好這一新興產業。北京理工學院副院長、電動汽車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也指出,由于外國gn企業擁有更強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而且歐美的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熟,如果他們集中精力,電動汽車將比我們做得更快,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之路需要穩步推進。
事實上,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傳統汽車市場比中國更成熟。在他們基本普及汽車的今天,中國的人均汽車份額仍然很低。盡管這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在中國消費者無法實現一戶一車的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加入電動汽車的大潮。
根據中投咨詢的報告,2009年,中國新成立的鋰電池企業數量約為1500家,但實際活躍在市場上的只有100多家,這意味著更多的資金被用于投機,而不是實際投資。目前,國內車企扎堆發展電動汽車的現象可能不會導致“彎道超車”,也可能是虛假繁榮的時刻。未來的趨勢仍然需要依靠市場的發展,而那些最終能夠成功的企業將盡快縮小與外國企業的差距,開發出符合中國市場和中國特點的電動汽車產品,真正為普通消費者服務。
(編輯:李燕郊)北京11月9日消息,11月6日14時,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六樓會議廳座無虛席。來自國內外的數千名汽車企業領導、專家學者認真聆聽了主題演講,試圖進一步把握政府對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的態度。一家汽車公司的高管告訴筆者:“政府的支持決定了中國電動汽車的市場”。
另一方面,3萬平方米的一樓會場展示了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的電動汽車產品和技術,國內外主流車企悉數到場,這使得第25屆世界純電動汽車大會,從某種意義上說,混合動力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更像是汽車公司自我推銷的舞臺:商業氛圍濃厚,技術模糊……
cal特性。
學術會議的商業化
深圳電動汽車大會官方數據顯示,本次展會吸引了60多家汽車公司及360家相關公司參展,展出電動汽車200多輛。緊湊的場地布局、技術人員的大力推廣、觀眾的好奇心以及像招聘會一樣嘈雜的環境,不禁讓人想起今年4月的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那也是在中國舉行的,唯一不同的是,這次展覽會的汽車量產日期很遠,核心技術也非常神秘。
“這輛電動汽車多少錢?”“對不起,我還不確定。”“什么時候上市?”“抱歉,我們還沒有收到通知。”上述對話在本次深圳電動汽車大會上很常見,大多數汽車制造商無法回答消費者最關心的問題。當然,這不是車企的錯誤,但消費者不明白,這3萬平方米的空間只是車企展示產品的平臺,也是相互觀察和宣傳的基地。公眾只是一個旁觀者。這樣一來,同時舉行的論壇和主題演講更像是一種幫助。在為期三天的采訪中,筆者發現,車企的發布會大多是另一種形式的自我推銷,回避談論核心技術和量產,現場冷清。
華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有限公司總裁齊玉敏曾多次公開表示,“電動汽車不懂的都說出來了,不懂的也都說出來,這是大肆宣傳。“車企的普遍熱情實際上反映了兩種心態:跨國車企將中國市場視為電動汽車產品運營和開發的試驗地;國內自主品牌車企專注于縮小與國外在電動汽車新興領域的差距,同時也在不斷創新政府政策和財政支持。同時,面對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銷售商,所有汽車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抓住電動汽車領域的市場機遇尤為重要。
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副會長傅玉武介紹,與去年在丹麥舉行的第24屆世界電動汽車大會相比,本屆大會的展區擴大了9倍,參展車型增加了20倍,中國前12大汽車制造商都參加了此次大會。此外,還有近60輛電動汽車參加游行,場面十分壯觀。
重新定義中國與外國之間的差距
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業內形成了“中國電動汽車行業有望實現‘彎道超車’”的論調,許多人對中國電動汽車的現狀和發展持樂觀態度:首先,他們認為中國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與外國車企處于同一條起跑線上,完全可以實現“彎道超車”;
第二,只要國家政策給予真正的支持和補貼,電動汽車就可以在10年內得到廣泛推廣。
在本次深圳電動汽車大會上,多位行業專家表達了完全不同的觀點。傅玉武表示,電動汽車產業發展沒有曲線,中國電動汽車的技術追趕需要分階段探索和穩步推進。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也認為,目前中國的電動汽車與世界巨頭不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不可能在短時間內超越它們。在電動汽車領域,中國企業的技術和產品與歐美傳統汽車企業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通用汽車的雪佛蘭Volanda已經在美國上市,日產的Leaf也即將進入中國市場,而中國的電動汽車量產卻沒有改善,這不得不讓人思考。
國家863計劃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監督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在電動汽車技術方面,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側重點:中國的燃料電池技術比較先進,日本的混合動力技術比較優越,而在電動汽車的個別技術環節,德國的電機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日本的電池也做得更好。然而,技術只是基礎,而不是唯一的決定性因素。在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過程中,市場、政策和配套設施是不可或缺的。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葉盛基,告訴作者:“我們仍然建議在傳統汽車方面取得良好成績的汽車企業發展電動汽車,他們需要一定的基礎和經驗才能做好這一新興產業。北京理工學院副院長、電動汽車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孫逢春也指出,由于外國gn企業擁有更強的技術開發和創新能力,而且歐美的電動汽車市場已經成熟,如果他們集中精力,電動汽車將比我們做得更快,中國的電動汽車發展之路需要穩步推進。
事實上,歐洲、美國和其他國家的傳統汽車市場比中國更成熟。在他們基本普及汽車的今天,中國的人均汽車份額仍然很低。盡管這為中國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帶來了機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在中國消費者無法實現一戶一車的基本需求的情況下,他們很難加入電動汽車的大潮。
根據中投咨詢的報告,2009年,中國新成立的鋰電池企業數量約為1500家,但實際活躍在市場上的只有100多家,這意味著更多的資金被用于投機,而不是實際投資。目前,國內車企扎堆發展電動汽車的現象可能不會導致“彎道超車”,也可能是虛假繁榮的時刻。未來的趨勢仍然需要依靠市場的發展,而那些最終能夠成功的企業將盡快縮小與外國企業的差距,開發出符合中國市場和中國特點的電動汽車產品,真正為普通消費者服務。
(編輯:李燕郊)
11081112電動車新聞資訊導讀:一、政策1、國際(1)聯邦和地方政府重拳出擊高額補貼推廣電動車二、動態1、國內(1)上汽三款新能源車亮相EVS25(2)DOWKOK
1900/1/1 0:00:0011月7日,科陸電子(002121)與深圳市計量質量檢測研究院聯合召開”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檢測產品及計量檢定規程”新聞發布會,推出了科陸電子最新研發的系列化電動汽車充電設備檢測設備。
1900/1/1 0:00:00美國Plugincars網11月11日訊:美國Fisker汽車公司11月11日在新聞發布稿中宣稱,洛杉磯車展上展出的Karma”第一輛真正的汽油增程電動車”,
1900/1/1 0:00:00南方日報訊:11月5日開幕的EVS25將在今日閉幕。在1999年北京舉辦的電動車大會十年之后,電動車大會第二次來到中國深圳成為第二十五屆世界電動車大會的舉辦城市。
1900/1/1 0:00:00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1月9日訊:美國最新的電動車地方補貼政策出臺,配合現有的聯邦政府補貼,多種優惠政策將為電動車推廣注入一劑強心針。
1900/1/1 0:00:002010年10月,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乘用車生產企業依次為:上海通用、上海大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重慶長安、奇瑞、北京現代、東風日產、比亞迪和一汽豐田,分別銷售958萬輛、9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