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EM還是自建?隨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準入門檻的不斷提高,許多新車制造商面臨著艱難的選擇!
近日,合眾新能源宣布其在浙江桐鄉的自建工廠——桐鄉智慧工廠全面竣工。工廠占地400多英畝,總建筑面積96762平方米。一期投資11.56億元,規劃年產能8萬輛。是中國第一家新能源汽車全生態智能工廠;
與此同時,工廠四大工藝的設備已經安裝完畢,目前已準備就緒。顯然,與其他努力選擇合適工廠模式的新車制造商相比,合眾新能源這次走在了前面。合眾新能源總裁張勇表示,“合眾新能量建造的新工廠的建成證明了我們的誠意和實力。”未來自建工廠的發展才是王道。自去年以來,人們一直在爭論是選擇代工模式還是自建工廠。新車制造商如雨后春筍般涌入市場,尤其是在互聯網之后。許多新汽車制造商正試圖復制手機的開發模式,并通過代工尋求開發新能源汽車的捷徑。盡管有觀點認為代工模式有很多好處,但畢竟,與成熟的汽車公司共享產能不僅可以提高投入產出效率,還可以緩解公司投資新工廠的資金壓力。它還可以繞過政策障礙,迅速進入市場。然而,事實證明,初創公司在選擇OEM模式時遇到了許多困難,難以控制車輛的質量和交付時間。毫無疑問,自建工廠雖然耗時費力,但卻是一條更具競爭力的道路。而聯合新能源考慮到代工的弊端,從一開始就堅持自建工廠的路線,放棄了更快的代工造車模式。我們選擇自建工廠,并不意味著我們不信任“代工模式”,而是想向外界傳遞一個信息——我們對造車很認真,帶著為用戶創造好車的誠意。“張勇說,雖然‘代工模式’快捷,可以減輕資金壓力,但將生產、供應鏈等重要環節委托給他人是太多不可控因素。一旦生產調度和協調出現問題,跳票是不可避免的,這嚴重損害了品牌形象。顯然,赫氏桐鄉工廠的建成ong新能源標志著該公司在硬件方面建立了競爭優勢,并為未來的產品大規模生產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汽車制造業更有信心。可以說,一個擁有自建工廠的新車品牌為投資者和消費者增添了更強的信心。汽車制造的根本基礎是技術和質量。事實上,無論是選擇代工模式,還是走自建工廠的道路,新車企都必須遵循以技術和質量控制為核心支撐的造車法,即走正向發展的道路,建立國際化的產品開發體系和流程、產品標準、研發團隊。業內人士表示,大多數新車制造商無法抵御孤獨,渴望取得成功。他們不僅缺乏核心技術,而且缺乏行業經驗的積累,對大規模量產汽車沒有完全的了解,這導致實際汽車制造過程中困難重重。然而,合眾新能源在成立之初就深深地意識到了這一點。例如,在研發團隊建設方面,合眾新能源團隊的核心成員均來自成熟的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行業,擁有10年以上的行業經驗。張勇表示,合眾新能源不僅邀請了張勇先生。奇瑞汽車最初的創始人之一孔繁龍負責大規模生產和制造系統,其研究所所長彭青峰也是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的第一代研發人員。我們還聘請了斑馬公司高級董事張琦,負責智能網聯研究院的車載聯網系統。事實上,合眾新能源的人才體系建設遠不是簡單地邀請幾個行業巨頭加入公司。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度化、系統化、標準化,建立一支能打勝仗、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隊伍,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正是出于這個原因,合眾“四國六地”新能源戰略計劃的研發矩陣旨在打造一個技術領先的研發平臺,具有全球……
具有前瞻性。例如,正在建立美國硅谷智能駕駛研發中心、上海研發中心和北京造型中心。在德國和意大利,也在努力建立工程技術中心和設計中心,以整合全球資源,建立一支強大的技術研發團隊。顯然,合眾新能源正在走一條具有“合眾”特色的造車之路,即自主國際化的研發之路。它不僅擁有工廠,還擁有一支國際獨立的研發團隊,走積極發展的道路,建立了國際產品開發體系、流程和產品標準。
尋禪意訪茶道,2018年5月25日從成都出發開啟2天的長安睿騁CC輕奢品茗之旅,此次行程包含了成灌高速和都江堰青城山的盤山公路,最后到達目的地品青城道茶。
1900/1/1 0:00:00自2013年工業40被正式提出后,“智能化”就成為第四次工業革命的主題。在“智能化”洶涌的浪潮和巨大發展空間下,“逃離制造業”成為了一種普遍現象。
1900/1/1 0:00:00在年前一月份的時候,我去看了這臺搭載三缸發動機的GL6,同時我還看了途安L。考慮到七座車型在后期的使用成本會相對來說貴一些,還有就是年審會比較麻煩,所以六座進入了我的眼簾。
1900/1/1 0:00:00別克進入中國已經有很長一段時間了,口碑也是相當的不錯。因為對消費者的需求洞察非常敏銳,因此它取得了不錯的市場表現,包括國民新家轎英朗。
1900/1/1 0:00:00今年以來,要說國產汽車品牌比較火的,眾泰汽車肯定是其中之一,T500、T800上市,T700贊助熱門IP節目跑男,眾泰汽車在2018年加大對SUV車型投入勢頭明顯。
1900/1/1 0:00:002015年以來,我國已經連續三年位居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第一大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呈現三大趨勢:一是高增長,得益于財政補貼、牌照優惠、不限行等鼓勵措施,連續三年增速均超過50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