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安裝電子車牌收取擁堵費的技術路線已獲得交通部門的批準。記者了解到,電子車牌技術已于2016年初在無錫進行試點。據參與企業介紹,計劃于2016年上半年在北京開展電子車牌試點。
盡管北京市交通委強調,征收擁堵費沒有時間表,但電子技術的提高將進一步推動擁堵費征收的實施。
電子車牌或北京飛行員
現在電子車牌技術已經在無錫試點,如果進展順利,將于今年5月或6月在北京試點,”易華錄總裁林勇軍告訴《中國經營報》。易華錄是參與試點的企業之一。
電子車牌是指在機動車上安裝電子車牌標簽,利用高精度識別、高精度采集和高靈敏度技術獲取進入某一區域的車輛信息。
《北京市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指出,市交通委、市發展改革委將牽頭會同市局交管局完善區域差異化停車收費制度;
會同市環保局等部門,按照《國家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要求,研究城市低排放區交通擁堵費征收方案,推廣使用智能車輛電子收費識別系統,引導降低中心城區車輛使用強度。
電子車牌技術的成熟是收取擁堵費的先決條件。
據了解,今年年初,多家電子車牌制造商在無錫進行了試點。目前,我們已經在大型運輸車輛上安裝了電子車牌,”另一家參與試點的企業中國通信北斗告訴記者。
該人士還表示,試點項目之一是對無錫內環內的車輛進行監測。大型卡車不允許進入無錫內環。我們需要使用技術手段鎖定進入無錫內環的車輛信息
這個試點項目與北京征收擁堵費的模式類似。
目前,根據我們與部的合作,北京二環絕對是重點監控區域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沒有對此作出回應。
缺乏尚未解決的立法問題
在無錫試點期間,遇到的第一個問題是缺乏立法,因此車輛合作度很低。
“因為沒有立法,所以不可能強制車輛安裝電子車牌,”中國通信北斗的一位人士說,“我們一次只能與一個單位協商。我們希望使用大型車輛的單位能夠安裝電子車牌,并配合試點
未來,在一個城市推廣電子車牌和收取擁堵費必須有法規和立法來強制安裝電子車牌,所以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該人士說。
此外,不同地區不同電子車牌使用的技術標準也不盡相同,但這個問題已經得到了解決。
不久前,北京市交通委委員榮軍也表示,北京的交通擁堵治理需要法律支持,無論采取什么措施,都需要首先采取法律。
榮軍還向公眾表示,交通委已與市人大溝通,加快推進交通管理立法,包括停車立法和控制小客車使用強度。
榮軍認為,征收交通擁堵費涉及收費方式、檢查方式、支付方式、如何執法等多種問題,都需要研究和測試。
然而,北京市交通委員會認為,目前還沒有實施擁堵費的時間表。
根據中商情報的數據,2015年北京的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北京市交通管理局總結了北京交通擁堵的原因,其中機動車的快速增長和交通流量的持續增加是主要原因。第二個原因是道路網絡結構的內在缺陷。
據了解,由部管轄的部和部交通管理科學研究所起草的《電子車輛識別通用技術條件》草案已于2014年12月完成征求意見,其中涉及電子車牌。
目前,交通部門計劃在全國擁有100萬個監測點,”易華錄的林勇軍說,“未來在全國擁堵城市的核心區域,將使用電子車牌進行監測
據機構統計,2015年第二季度,北京在中國十大“封城城市”中排名第一,其他封城城市分別是杭州、廣州、濟南、大連、哈爾濱、深圳、上海、重慶和成都。
2014年,國內汽車保有量從2004年的2400萬輛增加到1.37億輛。截至目前,全國31個城市的汽車保有量超過100萬輛,其中北京、天津、成都、深圳、上海、廣州、蘇州和杭州等數十個城市的車輛保有量超過200萬輛。
由于在該領域具有廣闊的未來參考前景……
對于電子車牌,中國的許多企業已經參與了競爭。
有三家制造商在爭奪光學芯片,”一位參與競標的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表示,基于電子車牌帶來的大數據,“有很多功能值得開發”。
全球第四大汽車制造集團雷諾日產聯盟,2015年銷量占全球10。盡管俄羅斯和巴西市場出現了急速下滑,但雷諾日產聯盟仍保持銷量增長。
1900/1/1 0:00:00如今無孔不入的上門O2O創業公司都在不惜重金地補貼用戶,這一看似賠本賺吆喝的商業模式實則是用燒錢的方式迅速積累大量客戶信息。因為在互聯網企業眼中,客戶信息無疑是通往眾多消費場景的入口。
1900/1/1 0:00:00雖說皮卡在中國屬于小眾化的車型,但是不可否認,各大車企圍繞皮卡展開的競爭可謂是如火如荼。如今,長安輕型車也投身戰局,推出旗下兩款處女作神騏F30、神騏F50。
1900/1/1 0:00:002015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既是“十二五”的圓滿收官,也是“十三五”的布局起點,日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確定了2016年的主要發展目標和政策基調,
1900/1/1 0:00:00春節過后,國內車市進入傳統銷售淡季,但今年1月1日起,3000元汽車節能惠民補貼的取消,使得小型車市場更加冷清。
1900/1/1 0:00:00“我們必須面對這樣一個事實,汽車行業的傳統商業模式正在遭受許多互聯網公司的挑戰。未來奔馳的競爭對手不僅包括傳統的汽車制造商,還將包括一些新進入的互聯網造車企業。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