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地時間收盤時,李股價上漲28.25%,公司市值近200億美元,創上市以來新高。與此同時,近日來,蔚來汽車的股價也創下新高,市值首次突破240億美元。
就市值而言,蔚來汽車已經超過吉利和廣汽等傳統汽車公司,并逐漸向SAIC看齊。在這種形勢下,李、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受到資本的重視,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很多業內人士都評論說,這種造車新勢力的資本發展,正呈現出一種“泛特斯拉”的現象。
在特斯拉,其市值從2019年開始飆升,逐漸超越通用、奔馳等汽車公司,現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在此基礎上,特斯拉市值的快速上升成為一種特殊現象。在特斯拉之后,行業逐漸涌現出蔚來、理想等新勢力,這些新勢力已經超越了國內的傳統車企。
對此,很多人開始質疑:業界應該如何理解這種“泛特斯拉”現象?我們將如何衡量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的市場價值?關于所謂的預期市值和真實價值,汽車企業應該如何理性看待?
一個
“泛特斯拉”現象,理想市值200億美元。
近日,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李股價收盤上漲28.25%,盤中市值近200億美元,直逼蔚來汽車,成為繼蔚來之后又一股類似特斯拉發展趨勢的造車新勢力。
資料顯示,李于7月30日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以每股11.50美元的價格公開發行95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上市首日,李股價上漲43.13%,收于16.46美元。截至目前,李的股價已超過20美元,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
除了李,蔚來汽車的市值今年也實現了累計增長。數據顯示,與年初的3.72美元相比,今年以來蔚來汽車的股價已經上漲超過379%,整體市值超過230億美元。按照這個市值,已經超過吉利汽車市值1500億元左右,幾乎和SAIC、比亞迪持平。
對于李和蔚來汽車股價和市值的不斷攀升,很多人認為這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一個好現象,顯示了這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價值提升。同時,隨著這些造車新勢力股價和市值的提升,他們在行業中的發展地位也進一步確立。
對此,有專家表示,在短時間內以市值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真實價值是比較片面的,尤其是新勢力造車等波動較大的企業。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市值只是行業內企業的預期價值,但企業的真實價值會有很大的不同。
從企業發展來看,蔚來、理想等新型造車企業目前處于投資發展階段,仍處于持續虧損狀態,沒有實現車企正常的盈利發展。換句話說,造車新勢力雖然在市值上有所提升,在資本市場上贏得了極大的關注,但在汽車市場上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沒有健康穩定的產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只能是一個更高的數字,這也是大多數人對他們的期望值,但在汽車行業并沒有更多的實際意義,因此無法與同級別的傳統車企相提并論。
二
如何衡量資本市場的新勢力和傳統車企?
對于車企股價上漲、市值飆升,有分析稱,這種現象并不是剛剛出現,他們正在走特斯拉路線,以類似的方式實現自我發展。在這種“泛特斯拉”現象中,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增長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具體來說,他們吸引…的原因資本市場的關注點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造車新勢力,讓汽車從傳統的工業產品徹底變成了新時代的智能產品。在當前的汽車行業,大部分汽車企業已經開始選擇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這就要求汽車企業從數字化、智能化入手。在此基礎上,造車新勢力具有一定優勢,未來該領域也將成為汽車資本的主要控制力量。
第二,對于移動出行的發展,汽車行業以前相對保守。尤其是在資本投入方面,車企不愿意將其與資本深度掛鉤,也不會選擇長期投入資本。但目前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可以快速投入產出,已經形成了預期的市場。因此,龐大的資本更加關注這方面的發展,希望通過投資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第三,這可以說是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的一種新的汽車市值現象。通過特斯拉市值的不斷增長,外界對蔚來、理想等新勢力有了相同的預期,帶動整個資本市場對他們的聚焦。
對于造車新勢力,汽車行業和資本市場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他們將是未來新車發展的驅動力。但相比之下,傳統汽車企業也在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將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同時,他們在這個細分市場的發展上也有很強的支撐點。
第一,吉利、長城等傳統汽車企業在汽車行業有著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基礎,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新造車動力車公司的月銷量都在1萬輛左右,有的公司甚至只賣100輛。從這個角度來看,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只能說是資本背景下的表面成績。
二是傳統車企本身有強大的自有資金支持,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汽車供應鏈體系,為未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于新的車企,暫時還不完全具備。
第三,傳統汽車企業在新能源領域積極布局,但不相信外資,很大程度上不需要同類資本企業的支持。在這種“自給自足”的發展趨勢下,傳統車企的價值不可能完全被外部資本所襯托,市值也不會“暴漲”。
三
如何正確看待“市值”背后的汽車企業發展?
近年來,汽車行業在市場變化的前提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其計量價值也在發生變化。以前車企多以銷量和營收作為評判因素。現在,市值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發展的新名詞。
從造車新勢力的發展現狀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但這并不影響資本市場對其的預期。有財經評論員曾表示,新的汽車公司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他們對這些汽車公司的長期利潤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想象的樂觀。所以資本市場希望抓住這個投資風口。
造車新勢力基于資本市場的投入,需要不斷輸出更多的信心,給他們更高的期望。同時,這些新的汽車公司也將帶來更多的風險。一旦在某個階段達不到應有的預期,就會面臨來自資本的威脅,這也是造車新勢力不像傳統車企那樣抗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汽車預言家》報道,2019年年中,汽車行業活躍著數十支造車新勢力。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的數量還不到20家。
此外,在2……0,造車新勢力迎來一波“上市”。在外界看來,這是造車新勢力力量的提升。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些新的車企需要一個更大的平臺,在更大的市場經過幾次融資后進行融資,通過股權交換來降低未來自身發展的風險。
這種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模式作用于傳統車企,提醒吉利、長城等企業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需要更大膽,放開引進外資發展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傳統車企過去往往以自己的技術為核心,單方面形成獨立的體系。但從現在來看,汽車行業基本上完全市場化,傳統汽車企業需要從保守走向開放,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新的發展模式。
據《汽車預言家》報道,2020年年中,受疫情影響,包括戴姆勒和寶馬在內的傳統汽車公司財務數據未能達到預期。但在自我成本控制和資本調整下,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經營,處于盈利狀態。相比之下,外資支持的企業發展相對封閉,資金調節相對受阻。
對于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所擁有的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各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這就需要新車企和傳統車企共同轉型,在打破原有格局的基礎上進行自身的發展,傳統車企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8月2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當地時間收盤時,李股價上漲28.25%,公司市值近200億美元,創上市以來新高。與此同時,近日來,蔚來汽車的股價也創下新高,市值首次突破240億美元。
就市值而言,蔚來汽車已經超過吉利和廣汽等傳統汽車公司,并逐漸向SAIC看齊。在這種形勢下,李、蔚來汽車等造車新勢力受到資本的重視,越來越受到業界的關注。很多業內人士都評論說,這種造車新勢力的資本發展,正呈現出一種“泛特斯拉”的現象。
在特斯拉,其市值從2019年開始飆升,逐漸超越通用、奔馳等汽車公司,現已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在此基礎上,特斯拉市值的快速上升成為一種特殊現象。在特斯拉之后,行業逐漸涌現出蔚來、理想等新勢力,這些新勢力已經超越了國內的傳統車企。
對此,很多人開始質疑:業界應該如何理解這種“泛特斯拉”現象?我們將如何衡量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的市場價值?關于所謂的預期市值和真實價值,汽車企業應該如何理性看待?
一個
“泛特斯拉”現象,理想市值200億美元。
近日,上市不到一個月的李股價收盤上漲28.25%,盤中市值近200億美元,直逼蔚來汽車,成為繼蔚來之后又一股類似特斯拉發展趨勢的造車新勢力。
資料顯示,李于7月30日在納斯達克正式上市,以每股11.50美元的價格公開發行95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上市首日,李股價上漲43.13%,收于16.46美元。截至目前,李的股價已超過20美元,增長率保持在兩位數。
除了李,蔚來汽車的市值今年也實現了累計增長。數據顯示,與年初的3.72美元相比,今年以來蔚來汽車的股價已經上漲超過379%,整體市值超過230億美元。按照這個市值,已經超過吉利汽車市值1500億元左右,幾乎和SAIC、比亞迪持平。
對于李和蔚來汽車股價和市值的不斷攀升,很多人認為這是造車新勢力發展的一個好現象,這說明……這些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價值提升。同時,隨著這些造車新勢力股價和市值的提升,他們在行業中的發展地位也進一步確立。
對此,有專家表示,在短時間內以市值來衡量一個企業的真實價值是比較片面的,尤其是新勢力造車等波動較大的企業。從資本的角度來看,所謂的市值只是行業內企業的預期價值,但企業的真實價值會有很大的不同。
從企業發展來看,蔚來、理想等新型造車企業目前處于投資發展階段,仍處于持續虧損狀態,沒有實現車企正常的盈利發展。換句話說,造車新勢力雖然在市值上有所提升,在資本市場上贏得了極大的關注,但在汽車市場上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沒有健康穩定的產量。
從這個角度來看,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只能是一個更高的數字,這也是大多數人對他們的期望值,但在汽車行業并沒有更多的實際意義,因此無法與同級別的傳統車企相提并論。
二
如何衡量資本市場的新勢力和傳統車企?
對于車企股價上漲、市值飆升,有分析稱,這種現象并不是剛剛出現,他們正在走特斯拉路線,以類似的方式實現自我發展。在這種“泛特斯拉”現象中,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增長也有很大的相似之處。具體來說,它們之所以引起資本市場的關注,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造車新勢力,讓汽車從傳統的工業產品徹底變成了新時代的智能產品。在當前的汽車行業,大部分汽車企業已經開始選擇從傳統汽車制造商向移動出行服務商轉型,這就要求汽車企業從數字化、智能化入手。在此基礎上,造車新勢力具有一定優勢,未來該領域也將成為汽車資本的主要控制力量。
第二,對于移動出行的發展,汽車行業以前相對保守。尤其是在資本投入方面,車企不愿意將其與資本深度掛鉤,也不會選擇長期投入資本。但目前汽車的智能化、電動化可以快速投入產出,已經形成了預期的市場。因此,龐大的資本更加關注這方面的發展,希望通過投資開辟一個新的領域。
第三,這可以說是特斯拉在全球范圍內帶來的一種新的汽車市值現象。通過特斯拉市值的不斷增長,外界對蔚來、理想等新勢力有了相同的預期,帶動整個資本市場對他們的聚焦。
對于造車新勢力,汽車行業和資本市場有了一個全新的看法,他們將是未來新車發展的驅動力。但相比之下,傳統汽車企業也在緊跟行業發展趨勢,將智能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放在重要位置。同時,他們在這個細分市場的發展上也有很強的支撐點。
第一,吉利、長城等傳統汽車企業在汽車行業有著龐大的規模和雄厚的基礎,尤其是在中國市場,占據了近一半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新造車動力車公司的月銷量都在1萬輛左右,有的公司甚至只賣100輛。從這個角度來看,造車新勢力的市值只能說是資本背景下的表面成績。
二是傳統車企本身有強大的自有資金支持,已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汽車供應鏈體系,為未來汽車的智能化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至于新的車企,暫時還不完全具備。
第三,傳統汽車企業積極布局新能源領域,但他們不相信……在外國資本和不需要類似資本的支持的企業中,很大程度上。在這種“自給自足”的發展趨勢下,傳統車企的價值不可能完全被外部資本所襯托,市值也不會“暴漲”。
三
如何正確看待“市值”背后的汽車企業發展?
近年來,汽車行業在市場變化的前提下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但對于汽車企業來說,其計量價值也在發生變化。以前車企多以銷量和營收作為評判因素。現在,市值已經成為造車新勢力發展的新名詞。
從造車新勢力的發展現狀來看,目前大部分企業處于嚴重虧損狀態,但這并不影響資本市場對其的預期。有財經評論員曾表示,新的汽車公司為資本市場提供了“想象空間”,他們對這些汽車公司的長期利潤抱有很高的期望,甚至可以說是不可想象的樂觀。所以資本市場希望抓住這個投資風口。
造車新勢力基于資本市場的投入,需要不斷輸出更多的信心,給他們更高的期望。同時,這些新的汽車公司也將帶來更多的風險。一旦在某個階段達不到應有的預期,就會面臨來自資本的威脅,這也是造車新勢力不像傳統車企那樣抗壓的重要原因之一。據《汽車預言家》報道,2019年年中,汽車行業活躍著數十支造車新勢力。到目前為止,這些企業的數量還不到20家。
此外,2020年中期,造車新勢力迎來一波“上市”潮。在外界看來,這是造車新勢力力量的提升。事實上,正是因為這些新的車企需要一個更大的平臺,在更大的市場經過幾次融資后進行融資,通過股權交換來降低未來自身發展的風險。
這種造車新勢力的發展模式作用于傳統車企,提醒吉利、長城等企業在資金使用過程中需要更大膽,放開引進外資發展智能技術等先進技術。傳統車企過去往往以自己的技術為核心,單方面形成獨立的體系。但從現在來看,汽車行業基本上完全市場化,傳統汽車企業需要從保守走向開放,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新的發展模式。
據《汽車預言家》報道,2020年年中,受疫情影響,包括戴姆勒和寶馬在內的傳統汽車公司財務數據未能達到預期。但在自我成本控制和資本調整下,大部分已經恢復正常經營,處于盈利狀態。相比之下,外資支持的企業發展相對封閉,資金調節相對受阻。
對于造車新勢力和傳統車企所擁有的兩種不同的發展模式,各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這就需要新車企和傳統車企共同轉型,在打破原有格局的基礎上進行自身的發展,傳統車企也將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
(雷鋒網公眾號:雷鋒網注:圖片來自網絡)在通用推出SuperCruise系統以來,安全是SuperCruise的策略重心。
1900/1/1 0:00:00北京時間8月31日,據《福布斯》網站報道,一個醞釀了10年的決定終于塵埃落定。上周四(當地時間8月27日),美國加州空氣資源委員會最終批準了新的法規,將大幅減少該州氮氧化物的排放。
1900/1/1 0:00:00不知馮擎峰對僅待了半年的營銷體系是否充滿著不舍,半年營銷工作的點滴,戰友之間的情誼,這些對于重感情的人來說,甚至遠比業績和成果重要得多。近日,吉利營銷體系出現人事變動。
1900/1/1 0:00:00近幾年皮卡車已經成為車企發展炙手可熱的新藍海。8月28日,吉利汽車商用車首款皮卡車遠程FX在山東淄博正式下線。今天對于吉利商用車遠程FX來說,正如外界形容的一樣“千呼萬喚始出來”。
1900/1/1 0:00:008月27日,汽車預言家從吉利方面獨家獲悉,馮擎峰將專職擔任路特斯集團董事、全球CEO,負責路特斯集團全球的業務發展,不再擔任吉利營銷系統的職務。
1900/1/1 0:00:00來源:仙豆智能作者程瀟熠編輯周游從車內的儀表盤觸屏化到SpaceX載人飛船艙內觸屏操作,觸摸大屏正在逐漸取代物理按鍵。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