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算力替代馬力,汽車軟件戰場的廝殺將愈發激烈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傳統主機廠靠品牌賺錢的日子越來越短了。

十年前,人們很難想象作為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未來會發生什么變化。如今,隨著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計算、連接技術、自動駕駛軟件在汽車價值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甚至成為價值的主導因素。

基于這種趨勢,汽車中包含的軟件代碼量也呈指數級增長。2010年,主流機型的軟件代碼行數約為1000萬行;到2016年已經達到1.5億線左右。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代碼行數將達到3-5億行。

不管到什么程度,“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這也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未來的汽車形態與軟件的發展息息相關。

對于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OEM來說,自動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新的挑戰和迫在眉睫的轉型。從主流趨勢來看,it從以硬件為中心走向以軟件為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傳統主機廠的技術優勢在于車輛的機械部分,比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一頭扎進“軟件”這個相當陌生的戰場。真的能突破嗎?

緩慢的軟件開發過程

長期以來,對于傳統OEM廠商的軟件有很多質疑,質疑似乎“順理成章”。

今年6月,大眾ID.3第1版在歐洲國家/地區正式發布,新車最早將在配置和安裝完成后的9月初交付。在此之前,這款被大眾宣布為“對抗特斯拉的車型”的交付已經延遲了近一年。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和軟件有直接關系。

按照計劃,這款備受關注的產品ID.3本應在2019年底正式上市。然而,直到今年6月,大眾ID.3的軟件層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即使是今年9月份立即交付的第一批新車也無法完全解決這些軟件問題。

雷鋒。com(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com)注:首批ID.3在停車場等軟件。

巧合的是。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 e-tron,也曾兩次推遲交付時間,原因是奧迪對該車型的部分軟件功能進行了調整。

當雷鋒的辛志佳。com問及傳統OEM在軟件研發方面面臨困境的原因,一位曾為傳統OEM工作的業內人士回答道:

戰略和人才導向是造成現狀的原因。傳統汽車行業的軟件過程中,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太多,總想構建一個零缺陷的系統,一定程度上會拖慢進度。

而且,戰略決定了環境聚集的人才。這些“人才”的思維更傾向于牛頓力學支持的體系,認為1+1構成2;支持信息化造車的人更支持世界的不確定性。他們認為1+1 >: 2或者1+1 <;2、雖然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帶來風險,但這些風險的背后很可能是未來的市場需求。

這是思維理念上的巨大差異——畢竟傳統的主機廠已經在汽車行業深耕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對企業體系的堅守和對汽車體系架構的理解基本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傳統主機廠想要打破原有的桎梏,推動新的變革,并不容易。

此外,傳統的主機廠更像是一個“集成商”。大眾請CEO張人杰向雷鋒網新智能司機解釋:

主機廠從系統架構方面,不僅要整合各部分的代碼,還要考慮代碼的繼承性和兼容性,這樣代碼量和工作量都會大大增加。相比之下,很多造車新勢力的系統規劃都是基于全新的設計,在迭代中更具有可移植性。

然而,鑒于人們普遍認為“電動汽車比燃油汽車更適合軟件開發”,幾位受訪者表示:

本質上,電動車能實現的軟件功能,燃油車也能實現,但傳統燃油車的結構非常復雜。一個組件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組件的變化,從工業角度來看這是昂貴的。而且電動汽車已經不再是環保人士的小眾愛好,背后有著光明且有利可圖的市場。所以主機廠更愿意用電動汽車來搭建相關的軟件系統。

制造汽車的新舊力量之間的競爭

一方面是傳統車企在軟件上的艱難探索,一方面是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對勝利的追求。

今年6月,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成為汽車行業第一股。這一消息無疑讓傳統汽車制造商感到恐懼。當時美團王興在社交媒體上喊話:“特斯拉的軟件能力是豐田可能永遠也趕不上的,也不是豐田的錯。”

不久后,王興再次在網上發表言論:“一輛寶馬X5有3億行軟件代碼,一輛特斯拉只需要1000萬行,這和2008年塞班和iOS的代碼行數之差很像。”

對于這些言論,很多業內人士的看法是:

僅在軟件研發能力上,特斯拉當然有自己的優勢,但傳統主機廠在制造和對供應鏈的控制上更勝一籌。另外,傳統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在系統規劃上的差異,確實會導致代碼數量上的巨大差異,但僅憑代碼數量并不足以判斷軟件能力的高低。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張人杰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在系統規劃方面,特斯拉比傳統的主機廠走得更早,可以采用更敏捷的方式實現整體架構和軟件代碼設計,不考慮代碼繼承,這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在軟件研發方面的優勢。他進一步補充道:

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很多造車新勢力,造車時都采用互聯網思維,把汽車當成消費電子產品。相對于“交通工具”的精密復雜的定義,消費電子產品系統設計的生命周期會大大縮短,芯片的成本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當然,這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懂車的不太懂軟件,懂軟件的不太懂汽車”,這恰恰是傳統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之間難以平衡的點。

然而,許多傳統主機廠已經公開承認特斯拉在軟件研發方面的領先地位。

大眾董事長赫伯特·迪斯(Hebert Diess)承認,大眾正在實施“趕超特斯拉”的計劃,以縮小自身與特斯拉的軟件差距;今年1月,大眾推出了Car。軟件,主要負責大眾車載系統代碼的開發和建立。該部門擁有約3000名數字專家開發者,部門預算超過70億歐元(約合78億美元)。

7月底,豐田汽車還宣布成立新的控股子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以及Woven CORE和Woven Alpha兩家運營子公司,專注于開發自動駕駛、新車操作系統和高清地圖等軟件服務。

除了傳統的OEM,歷史的車輪也促使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做出改變。

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透露。法雷奧成立了CDA(舒適和駕駛輔助)業務部門;此外,法雷奧還在印度班加羅爾和埃及開羅設有軟件中心。ZF中國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齊平也透露了ZF在軟件方面的投資和進展。

無論是傳統主機廠還是零部件供應商,都開始思考變革,積極探索自己的軟件之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田宣布成立獨立軟件子公司的第二天,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特斯拉未來將開源該軟件,并聲稱“我不想碾壓朋友”。而且特斯拉官網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與Autopilot相關的源代碼信息。

對于傳統主機廠來說,特斯拉對自動駕駛的開放可能不是好消息,因為此舉可能會加深電動汽車市場對特斯拉的依賴。

不管到什么程度,未來汽車軟件戰場的廝殺會越來越激烈。

如何定義未來汽車?

雖然“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可,但其實除了軟件,汽車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支撐。

在目前的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中,主機廠往往通過單個ECU實現不同的功能。但隨著汽車功能的指數級增長,分布式架構模塊數量多,開發投入大,成本難以控制。而且ECU之間大量的交互和通訊比較復雜,效率會受到影響,對于整車OTA也不方便。

基于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的約束,很多OEM廠商已經開始關注軟硬件結合相關的系統規劃問題,包括域控制器的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將相鄰區域中控制類似功能的ECU進行整合,域控制器將代替單個ECU進行決策,這在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高度自動化駕駛(HAD)的功能中尤為必要。

但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汽車的計算能力還不夠,可以采用域控制器方案進行過渡,但未來這些域控制器將被中央計算平臺取代,從域控制變為整車級控制。

除了系統規劃,如何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如何運營未來的汽車,都是主機廠需要思考的與商業模式相關的問題。

相比之下,根據特斯拉發布的2020年Q2財報,特斯拉軟件(包括Autopilot FSD全自動駕駛選項包、OTA付費升級和高級車聯網功能)的現金收入已經累計超過10億美元。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在短期內,全自動駕駛是遠超其他功能的最大商機。”

事實上,特斯拉的軟件收入與其銷售額相輔相成。在6月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純電動汽車銷量排名中,特斯拉Model 3橫掃第一。而且放眼整個國內市場,6月Model 3總銷量突破1.5萬輛,同比增長249.8%,單一車型占中國整個電動車市場的25%。

特斯拉在市場上的強勢表現也體現在與友商的差距上。5月,Model 3的銷量是第二名的3倍;到6月份,它們之間的銷售差距擴大到了5倍。

無論從軟件研發還是商業落地方面,特斯拉都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它的存在就像一條鯰魚,激發了整個市場的生機和活力。

然而,對于在智能汽車賽道起步較晚、負擔較重的傳統主機廠來說,開發出趕超特斯拉的軟件,并找到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幫助其變現,是一個極其宏大的目標。幸運的是,傳統OEM廠商已經開始意識到軟件的重要性,并試圖在商業上進行探索。

畢竟,無論成敗,只有邁出第一步,目標才能實現。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傳統主機廠靠品牌賺錢的日子越來越短了。

十年前,人們很難想象作為一種常見的交通工具,未來會發生什么變化。如今,隨著汽車向智能化、網聯化發展,計算、連接技術、自動駕駛軟件在汽車價值中的比重日益增加,甚至成為價值的主導因素。

基于這種趨勢,汽車中包含的軟件代碼量也呈指數級增長。2010年,主流機型的軟件代碼行數約為1000萬行;到2016年已經達到1.5億線左右。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軟件代碼行數將達到3-5億行。

不管到什么程度,“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為業內共識,這也釋放出一個強烈的信號,未來的汽車形態與軟件的發展息息相關。

對于擁有100多年歷史的傳統OEM來說,自動化時代的到來意味著新的挑戰和迫在眉睫的轉型。從主流趨勢來看,it從以硬件為中心走向以軟件為中心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而傳統主機廠的技術優勢在于車輛的機械部分,比如發動機、變速箱、底盤,一頭扎進“軟件”這個相當陌生的戰場。真的能突破嗎?

緩慢的軟件開發過程

長期以來,對于傳統OEM廠商的軟件有很多質疑,質疑似乎“順理成章”。

今年6月,大眾ID.3第1版在歐洲國家/地區正式發布,新車最早將在配置和安裝完成后的9月初交付。在此之前,這款被大眾宣布為“對抗特斯拉的車型”的交付已經延遲了近一年。

造成這個結果的原因和軟件有直接關系。

按照計劃,這款備受關注的產品ID.3本應在2019年底正式上市。然而,直到今年6月,大眾ID.3的軟件層面仍然存在很多問題,即使是今年9月份立即交付的第一批新車也無法完全解決這些軟件問題。

雷鋒。com(微信官方賬號:雷鋒網。com)注:首批ID.3在停車場等軟件。

巧合的是。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 e-tron,也曾兩次推遲交付時間,原因是奧迪對該車型的部分軟件功能進行了調整。

當雷鋒的辛志佳。com問及傳統OEM在軟件研發方面面臨困境的原因,一位曾為傳統OEM工作的業內人士回答道:

戰略和人才導向是造成現狀的原因。傳統汽車行業的軟件過程中,基于安全因素的考慮太多,總想構建一個零缺陷的系統,一定程度上會拖慢進度。

而且,戰略決定了環境聚集的人才。這些“人才”的思維更傾向于牛頓力學支持的體系,認為1+1構成2;支持信息化造車的人更支持世界的不確定性。他們認為1+1 >: 2或者1+1 <;2、雖然這種不確定性可能帶來風險,但這些風險的背后很可能是未來的市場需求。

這是思維理念上的巨大差異——畢竟傳統的主機廠已經在汽車行業深耕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對企業體系的堅守和對汽車體系架構的理解基本已經根深蒂固。所以,傳統主機廠想要打破原有的桎梏,推動新的變革,并不容易。

此外,傳統的主機廠更像是一個“集成商”。大眾請CEO張人杰向雷鋒網新智能司機解釋:

主機廠從系統架構方面,不僅要整合各部分的代碼,還要考慮代碼的繼承性和兼容性,這樣代碼量和工作量都會大大增加。相比之下,很多造車新勢力的系統規劃都是基于全新的設計,在迭代中更具有可移植性。

然而,鑒于人們普遍認為“電動汽車比燃油汽車更適合軟件開發”,幾位受訪者表示:

本質上,電動車能實現的軟件功能,燃油車也能實現,但傳統燃油車的結構非常復雜。一個組件的變化可能會導致一系列組件的變化,從工業角度來看這是昂貴的。而且電動汽車已經不再是環保人士的小眾愛好,背后有著光明且有利可圖的市場。所以主機廠更愿意用電動汽車來搭建相關的軟件系統。

制造汽車的新舊力量之間的競爭

一方面是傳統車企在軟件上的艱難探索,一方面是以特斯拉為首的造車新勢力對勝利的追求。

今年6月,特斯拉市值超過豐田,成為汽車行業第一股。這一消息無疑讓傳統汽車制造商感到恐懼。當時美團王興在社交媒體上喊話:“特斯拉的軟件能力是豐田可能永遠也趕不上的,也不是豐田的錯。”

不久后,王興再次在網上發表言論:“一輛寶馬X5有3億行軟件代碼,一輛特斯拉只需要1000萬行,這和2008年塞班和iOS的代碼行數之差很像。”

對于這些言論,很多業內人士的看法是:

僅在軟件研發能力上,特斯拉當然有自己的優勢,但傳統主機廠在制造和對供應鏈的控制上更勝一籌。另外,傳統燃油車和電動汽車在系統規劃上的差異,確實會導致代碼數量上的巨大差異,但僅憑代碼數量并不足以判斷軟件能力的高低。

大眾汽車首席執行官張人杰也持類似觀點。他表示,在系統規劃方面,特斯拉比傳統的主機廠走得更早,可以采用更敏捷的方式實現整體架構和軟件代碼設計,不考慮代碼繼承,這是所有造車新勢力在軟件研發方面的優勢。他進一步補充道:

包括特斯拉在內的很多造車新勢力,造車時都采用互聯網思維,把汽車當成消費電子產品。相對于“交通工具”的精密復雜的定義,消費電子產品系統設計的生命周期會大大縮短,芯片的成本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當然,這也會帶來一些安全隱患。

“懂車的不太懂軟件,懂軟件的不太懂汽車”,這恰恰是傳統主機廠和造車新勢力之間難以平衡的點。

然而,許多傳統主機廠已經公開承認特斯拉在軟件研發方面的領先地位。

大眾董事長赫伯特·迪斯(Hebert Diess)承認,大眾正在實施“趕超特斯拉”的計劃,以縮小自身與特斯拉的軟件差距;今年1月,大眾推出了Car。軟件,主要負責大眾車載系統代碼的開發和建立。該部門擁有約3000名數字專家開發者,部門預算超過70億歐元(約合78億美元)。

7月底,豐田汽車還宣布成立新的控股子公司Woven Planet Holdings,以及Woven CORE和Woven Alpha兩家運營子公司,專注于開發自動駕駛、新車操作系統和高清地圖等軟件服務。

除了傳統的OEM,歷史的車輪也促使傳統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做出改變。

法雷奧中國區CTO顧建民在接受雷鋒網采訪時透露。法雷奧成立了CDA(舒適和駕駛輔助)業務部門;此外,法雷奧還在印度班加羅爾和埃及開羅設有軟件中心。ZF中國工程技術中心主任齊平也透露了ZF在軟件方面的投資和進展。

無論是傳統主機廠還是零部件供應商,都開始思考變革,積極探索自己的軟件之路。

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田宣布成立獨立軟件子公司的第二天,馬斯克就在社交媒體上宣布,特斯拉未來將開源該軟件,并聲稱“我不想碾壓朋友”。而且特斯拉官網上已經出現了一些與Autopilot相關的源代碼信息。

對于傳統主機廠來說,特斯拉對自動駕駛的開放可能不是好消息,因為此舉可能會加深電動汽車市場對特斯拉的依賴。

不管到什么程度,未來汽車軟件戰場的廝殺會越來越激烈。

如何定義未來汽車?

雖然“軟件定義汽車”的概念已經得到了業內的認可,但其實除了軟件,汽車未來的發展還需要更多的支撐。

在目前的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中,主機廠往往通過單個ECU實現不同的功能。但隨著汽車功能的指數級增長,分布式架構模塊數量多,開發投入大,成本難以控制。而且ECU之間大量的交互和通訊比較復雜,效率會受到影響,對于整車OTA也不方便。

基于分布式電子電氣架構的約束,很多OEM廠商已經開始關注軟硬件結合相關的系統規劃問題,包括域控制器的設計。

簡單來說,就是需要將相鄰區域中控制類似功能的ECU進行整合,域控制器將代替單個ECU進行決策,這在高級輔助駕駛系統(ADAS)和高度自動化駕駛(HAD)的功能中尤為必要。

但很多業內人士認為,由于目前汽車的計算能力還不夠,可以采用域控制器方案進行過渡,但未來這些域控制器將被中央計算平臺取代,從域控制變為整車級控制。

除了系統規劃,如何給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用車體驗,如何為自己創造更多的價值,如何運營未來的汽車,都是主機廠需要思考的與商業模式相關的問題。

相比之下,根據特斯拉發布的2020年Q2財報,特斯拉軟件(包括Autopilot FSD全自動駕駛選項包、OTA付費升級和高級車聯網功能)的現金收入已經累計超過10億美元。埃隆·馬斯克(Elon Musk)表示,“在短期內,全自動駕駛是遠超其他功能的最大商機。”

事實上,特斯拉的軟件收入與其銷售額相輔相成。在6月份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純電動汽車銷量排名中,特斯拉Model 3橫掃第一。而且放眼整個國內市場,6月Model 3總銷量突破1.5萬輛,同比增長249.8%,單一車型占中國整個電動車市場的25%。

特斯拉在市場上的強勢表現也體現在與友商的差距上。5月,Model 3的銷量是第二名的3倍;到6月份,它們之間的銷售差距擴大到了5倍。

無論從軟件研發還是商業落地方面,特斯拉都是名副其實的先行者,它的存在就像一條鯰魚,激發了整個市場的生機和活力。

然而,對于在智能汽車賽道起步較晚、負擔較重的傳統主機廠來說,開發出趕超特斯拉的軟件,并找到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幫助其變現,是一個極其宏大的目標。幸運的是,傳統OEM廠商已經開始意識到軟件的重要性,并試圖在商業上進行探索。

畢竟,無論成敗,只有邁出第一步,目標才能實現。

雷鋒的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詳見轉載說明。

標簽:特斯拉大眾豐田Model 3奧迪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車圈|花錢消災 本田或支付8500萬美元了結美國各州對“高田氣囊”調查

摘要本田汽車因使用有安全隱患的高田安全氣囊而被美國司法部門調查。目前本田汽車子公司已同意支付8500萬美元,與美國46個州、華盛頓特區和美國三大領地達成民事和解。

1900/1/1 0:00:00
吉利聯手戴姆勒打造的“耀出行”登陸成都,出行版圖進一步擴大

來源:耀出行官網作者吳曉宇編輯李歡歡8月25日,吉利和戴姆勒聯合推出的出行品牌“耀出行”宣布,正式在中國成都啟動運營,這是繼杭州和廣州之后該品牌登陸的第三座城市。

1900/1/1 0:00:00
斯威能打破摩幫造車魔咒嗎?

有的汽車品牌表面看起來風光無限,實際市場銷量卻低迷不振;有的汽車品牌雖然知名度并不高,但卻保持著較為穩定的銷售成績,默默“求生”。斯威汽車就是典型的后者。

1900/1/1 0:00:00
“柴油門”后續:保時捷或將因“汽油發動機”再次被罰

8月24日,相關消息顯示德國汽車管理局(KBA)正對保時捷開展排放調查,主要原因在于保時捷涉嫌操縱燃油發動機,并對排放數據進行造假。

1900/1/1 0:00:00
從上往下?特斯拉的營利模式自主新勢力學得來嗎?

日前,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發布最新批發銷量數據顯示,特斯拉7月銷量達11041輛,保持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第一的排名。

1900/1/1 0:00:00
掃清集團上市障礙 銀保監會批準一汽夏利轉讓鑫安汽車保險

8月24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下稱“銀保監會”)批準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將持有的鑫安汽車保險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鑫安汽車保險”)175億股股份(對應17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