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完成20萬輛紅旗銷量沒有懸念。明年的目標是完成40萬輛。遠期目標,希望2025年達到80萬臺,解放市場份額達到25%以上。”一汽集團戰略管理與業務規劃部總經理劉長慶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規劃了紅旗的“十四五”。
其中,2025年銷售80萬輛的目標,比今年1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一汽紅旗品牌節”上定下的60萬輛多出20萬輛。如此大的銷售跨度,讓業內人士驚呼紅旗的大膽和自信。從劉長慶的言辭中,可以讀出一汽集團對紅旗品牌寄予厚望。
數據顯示,紅旗品牌2019年銷量破10萬輛,較2018年的3.3萬輛實現同比增長20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多家車企陷入困境,紅旗前7個月累計銷量已突破8.75萬輛,同比增長108%,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43.8%。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8月14日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不僅是一汽,包括東風、SAIC、BAIC、廣汽在內的11家國內主流車企都發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規劃思路。
如果你還沒有對紅旗的十四五計劃感到驚訝,那我們繼續來看看其他車企的十四五“小目標”。
未來更加不確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表示:“不確定、悲觀、升級、洗牌,是中國汽車企業在“十四五”必須面對的狀況。”雖然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主流車企的“十四五”仍然普遍“樂觀”。
除了紅旗,華晨集團的“野心”也不小。
華晨集團是11家主流汽車企業中唯一明確提出“十四五”整車及零部件業務規劃的汽車集團。華晨汽車集團副總裁凱奇表示,2025年底,預計全集團整車業務產銷量約195萬輛,其中乘用車140萬輛,商用車55萬輛;在零部件業務方面,華晨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收入350億元。
其中,集團給華晨寶馬的目標是100萬輛。2019年,華晨寶馬銷量為54.59萬輛,同比增長17.1%。基于良好的市場表現,花旗集團此前已將華晨寶馬2020年和2021年的銷售預期上調3.6%和9.5%,并將包括汽車金融業務在內的凈利潤率預期上調9.8%和10.1%。
相比華晨集團對銷量和營收的追求,長安集團更注重市場份額。
“長安自主品牌計劃到2025年實現9.7%的市場份額。高端品牌長安、歐尚實現了品牌提升。在此基礎上,他們會繼續推動產品力的提升,產品均價希望提升15%。”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總經理陳政表示,面對諸多不確定性,長安汽車考慮的更多是競爭力指標,而不是規模指標。其市場份額在2019年穩步上升至6.83%。
作為行業龍頭,優越集團在“十四五”規劃中并未提出具體要求,而是提出在新四化的大方向上啟動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以自主品牌發展為龍頭。主要戰略體現在四個方向:品牌提升、創新驅動、全球化經營和合作開放。
縱觀今年上半年,SAIC可謂是苦不堪言,累計銷量204.91萬輛,同比下降30.24%。三大銷售板塊中,上汽大眾上半年銷量僅為57.74萬輛,同比下降37.2%;上汽通用銷售55.62萬輛,同比下降33.3%;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28.69%,就連SAIC乘用車也同比下降22.52%。上半年累計銷量24.15萬輛。
同時,SAIC認為,“十四五”期間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有可觀潛力,預計到2025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將達到2400-2450萬輛。
人人都愛新能源。
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環境,“新四化”仍然成為SAIC等11家企業的高管在陳述“十四五”規劃時提到的高頻詞匯。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和電動化仍然是汽車工業“十四五”的基調。
不過,與SAIC相比,BAIC對汽車工業“十四五”規劃的預測更為悲觀。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振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沒有辦法回到2017年的最高點。
BAIC把整個“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思路放在逐步實現純電動汽車發展全方位轉型的方向上,提出“市場份額年均增長0.2個百分點,保持行業第四”。
在國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
因此,在這一規劃的指導下,不僅BAIC,車企也將電動化和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作為布局方向。廣汽集團甚至提出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全系列產品電動化。從五大平臺到六大核心技術,以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為核心,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全系列產品的電動化。
比亞迪認為,整個乘用車市場在“十四五”期間的規模將得到提升,政策的穩定性和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將得到有力推動,從而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的快速增長,未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趨勢的內在構建,都將由高端市場帶動。比亞迪提出了多項技術強化方向,以實現“強大的中國車”。
比亞迪之所以強調實現“強大的中國車”,無疑是因為特斯拉的存在,也正是因為特斯拉這條鯰魚的存在,為中國新能源市場提供了強大的“鯰魚效應”。不是,前段時間被炒得火熱的東風“藍調”,并不是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的誘惑之一。
東風集團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努力打造高端電動品牌“藍兔”。據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唐騰介紹,東風已經制定了藍兔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在產品規劃上,藍兔將以用戶為導向,精準布局,實現轎車、SUV等跨界高性能車型。從2021年起,每年將有不少于一款全新的下一代汽車投放市場。
長安汽車“北斗舒天”計劃將持續推進到2025年的“4+1”活動,100%智能座艙、L4級量產、5000名軟件技術人員,真正用軟件定義一輛車,掌握中控等多項核心技術。
除了乘用車,以商用車為主的江鈴汽車和江淮汽車也提出了智能化的目標。江鈴汽車副總裁李曉軍表示,“江鈴汽車將在智能自動駕駛L1和L2擁有高滲透率,輕業務L4將擁有cer……將來按比例。車聯網的滲透率也將達到90%以上。"
江淮汽車集團總經理向興初提出,“將搭載高端動力、高智能化水平的長頭重卡V7投放市場,加快全系列產品向更加節能、安全、環保、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中高端全面布局。”
雖然2018年以來汽車銷量出現了近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汽車行業的整合和優勝劣汰將加速,一些品牌將永遠退出市場,但這些極端的結果與這些主流汽車企業無關。
面對未來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主流車企站在“十三五”的關鍵節點,或謹慎或大膽地提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至于哪一個會先實現他們的“小目標”,我們拭目以待。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今年完成20萬輛紅旗銷量毫無懸念。明年的目標是完成40萬輛。遠期目標,希望2025年達到80萬臺,解放市場份額達到25%以上。”一汽集團戰略管理與業務規劃部總經理劉長慶在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規劃了紅旗的“十四五”。
其中,2025年銷售80萬輛的目標,比今年1月8日舉行的“2020中國一汽紅旗品牌節”上定下的60萬輛多出20萬輛。如此大的銷售跨度,讓業內人士驚呼紅旗的大膽和自信。從劉長慶的言辭中,可以讀出一汽集團對紅旗品牌寄予厚望。
數據顯示,紅旗品牌2019年銷量破10萬輛,較2018年的3.3萬輛實現同比增長203%;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多家車企陷入困境,紅旗前7個月累計銷量已突破8.75萬輛,同比增長108%,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的43.8%。
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在8月14日舉行的2020中國汽車論壇上,不僅是一汽,包括東風、SAIC、BAIC、廣汽在內的11家國內主流車企都發布了各自的十四五規劃思路。
如果你還沒有對紅旗的十四五計劃感到驚訝,那我們繼續來看看其他車企的十四五“小目標”。
未來更加不確定。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史建華表示:“不確定、悲觀、升級、洗牌,是中國汽車企業在“十四五”必須面對的狀況。”雖然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主流車企的“十四五”仍然普遍“樂觀”。
除了紅旗,華晨集團的“野心”也不小。
華晨集團是11家主流汽車企業中唯一明確提出“十四五”整車及零部件業務規劃的汽車集團。華晨汽車集團副總裁凱奇表示,2025年底,預計全集團整車業務產銷量約195萬輛,其中乘用車140萬輛,商用車55萬輛;在零部件業務方面,華晨的目標是到2025年實現收入350億元。
其中,集團給華晨寶馬的目標是100萬輛。2019年,華晨寶馬銷量為54.59萬輛,同比增長17.1%。基于良好的市場表現,花旗集團此前已將華晨寶馬2020年和2021年的銷售預期上調3.6%和9.5%,并將包括汽車金融業務在內的凈利潤率預期上調9.8%和10.1%。
相比華晨集團對銷量和營收的追求,長安集團更注重市場份額。
“長安自主品牌計劃到2025年實現9.7%的市場份額。高端品牌長安、歐尚實現了品牌提升。在此基礎上,他們會繼續推動產品力的提升,產品均價希望提升15%。”長安汽車品牌公關部總經理陳政表示,面對諸多不確定性,長安汽車考慮的更多是競爭力指標,而不是規模指標。其市場份額在2019年穩步上升至6.83%。
作為行業龍頭,優越集團在“十四五”規劃中并未提出具體要求,而是提出在新四化的大方向上啟動創新和數字化轉型,以自主品牌發展為龍頭。主要戰略體現在四個方向:品牌提升、創新驅動、全球化經營和合作開放。
縱觀今年上半年,SAIC可謂是苦不堪言,累計銷量204.91萬輛,同比下降30.24%。三大銷售板塊中,上汽大眾上半年銷量僅為57.74萬輛,同比下降37.2%;上汽通用銷售55.62萬輛,同比下降33.3%;上汽通用五菱同比下降28.69%,就連SAIC乘用車也同比下降22.52%。上半年累計銷量24.15萬輛。
同時,SAIC認為,“十四五”期間的不穩定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強,中國經濟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變,中國汽車消費市場仍有可觀潛力,預計到2025年國內乘用車銷量將達到2400-2450萬輛。
人人都愛新能源。
面對未來不確定的環境,“新四化”仍然成為SAIC等11家企業的高管在陳述“十四五”規劃時提到的高頻詞匯。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新的產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和電動化仍然是汽車工業“十四五”的基調。
不過,與SAIC相比,BAIC對汽車工業“十四五”規劃的預測更為悲觀。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廖振波表示,在“十四五”期間,沒有辦法回到2017年的最高點。
BAIC把整個“十四五”期間的發展思路放在逐步實現純電動汽車發展全方位轉型的方向上,提出“市場份額年均增長0.2個百分點,保持行業第四”。
在國家提出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中,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25%。
因此,在這一規劃的指導下,不僅BAIC,車企也將電動化和軟件定義汽車的發展作為布局方向。廣汽集團甚至提出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全系列產品電動化。從五大平臺到六大核心技術,以市場需求和用戶體驗為核心,2025年實現自主品牌全系列產品的電動化。
比亞迪認為,整個乘用車市場在“十四五”期間的規模將得到提升,政策的穩定性和新能源市場的需求將得到有力推動,從而重新激活新能源汽車市場。新能源的快速增長,未來消費者信心和消費趨勢的內在構建,都將由高端市場帶動。比亞迪提出了多項技術強化方向,以實現“強大的中國車”。
比亞迪之所以強調實現“強大的中國車”,無疑是因為特斯拉的存在,也正是因為特斯拉這條鯰魚的存在,為中國新能源市場提供了強大的“鯰魚效應”。不是,前段時間被炒得火熱的東風“藍調”,并不是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的誘惑之一。
東風集團表示,“十四五”期間將努力打造高端電動品牌“藍兔”。據東風汽車戰略規劃部副總經理唐騰介紹,東風已經制定了藍兔未來3-5年的發展規劃。在產品規劃上,藍兔將以用戶為導向,精準布局,實現轎車、SUV等跨界高性能車型。從2021年起,每年將有不少于一款全新的下一代汽車投放市場。
長安汽車“北斗舒天”計劃將持續推進到2025年的“4+1”活動,100%智能座艙、L4級量產、5000名軟件技術人員,真正用軟件定義一輛車,掌握中控等多項核心技術。
除了乘用車,以商用車為主的江鈴汽車和江淮汽車也提出了智能化的目標。江鈴汽車副總裁李曉軍表示,“江鈴汽車將在智能自動駕駛L1和L2擁有高滲透率,輕業務L4將擁有cer……將來按比例。車聯網的滲透率也將達到90%以上。"
江淮汽車集團總經理向興初提出,“將搭載高端動力、高智能化水平的長頭重卡V7投放市場,加快全系列產品向更加節能、安全、環保、智能化方向發展,實現中高端全面布局。”
雖然2018年以來汽車銷量出現了近30年來的首次負增長,再加上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汽車行業的整合和優勝劣汰將加速,一些品牌將永遠退出市場,但這些極端的結果與這些主流汽車企業無關。
面對未來更加復雜的市場環境,主流車企站在“十三五”的關鍵節點,或謹慎或大膽地提出未來五年的發展目標。至于哪一個會先實現他們的“小目標”,我們拭目以待。
文/黎思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繼純電動汽車用戶的“里程焦慮”之后,新能源車企的焦慮又在哪里?“感覺大部分同行都會嚴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級充電站、蔚來自建換電站和充電體系對于銷量的促進。
1900/1/1 0:00:00“我來自湖北咸寧,中專畢業,之前一直是一名快遞員,在武漢已經打工10年了,也攢了一些錢,做快遞員還挺忙的,一個月要寄收近5000件快遞,一年也得超過60000單,打工十年了,一直很想買輛特斯拉。
1900/1/1 0:00:00日前,法國初創電池公司Verkor宣布計劃與將在歐洲建設一座電池工廠,加入全球電池供應商的角逐。
1900/1/1 0:00:00中國的互聯網環境極其茂盛。微信、抖音、支付寶這些App,每個都擁有極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業務拓展空間,而且使用體驗也可圈可點,完全用戶導向。
1900/1/1 0:00:00本次特斯拉“失控加速”事故并非先例,此前國內外也發生了多起類似事故,但相關事故的責任到底在哪一方,至今并沒有定論。在特斯拉“拒絕交付”一事尚在發酵之際,這家車企又遇到了新的麻煩。
1900/1/1 0:00:00對于自動駕駛汽車來說,性能優異的芯片至關重要,因為自動駕駛需要AI技術支撐,對于即時算力能力要求極高。而當前走在自動駕駛技術前列的特斯拉,也選擇自己開發芯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