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自湖北咸寧,中專畢業。我以前做過快遞員。我在武漢工作10年了,存了一些錢。做快遞挺忙的。一個月要送近5000個快遞,一年要超過6萬單。我工作十年了,一直想買一輛特斯拉。”
這是在特斯拉“硬幫”拼多多事件持續發酵后,騰訊新聞《深網》對Model 3車主的采訪。從他的話語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一絲無奈和悲傷。的確,無論特斯拉和拼多多是對是錯,在不斷的輿論壓力下,消費者終究會吃虧。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故事。7月21日,拼多多平臺商家“買車”推出了“買25萬特斯拉Model 3”的活動,并在宣傳口號中明確表示:“已與廠家洽談合作,銷售已獲官方授權”,“新車只有5輛,不支持線上全款支付”。
同一天,位于其官方微博的特斯拉隨即發表聲明,聲稱并未與易買車或拼多多就此次團購活動進行合作,也未與易買車或拼多多進行任何形式的委托銷售服務,也未在此次團購活動中向易買車或拼多多銷售我公司生產的任何車輛。
8月14日,湖北武漢一位參加團購活動的消費者在領取補貼、支付全部款項并從特斯拉提車時,后者認為拼多多或商家以消費者名義下單并隱瞞真實信息,拒絕向拼多多團購消費者提車。一天后,特斯拉就“拼多多團購”事件再次發表聲明:已認定拼多多團購構成轉售,支持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客戶維權提供必要支持。
8月16日,拼多多稱,一位同樣參與本次團購的上海車主已成功提車,并辦理了車輛保險。至此,特斯拉拒絕了湖北車主,而上海車主成功提車。區別對待徹底引發了業內的熱議。
針對這種情況,特斯拉再次回應:拼多多團購的車主成功提車,拼多多一直使用客戶信息下單。特斯拉支持因被團購活動誤導而無法交付汽車的消費者向維權人士維權,并將盡力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同時,如果消費者愿意通過特斯拉的正規渠道重新訂購,特斯拉將對消費者造成的時間和精力損失提供相應的補償。
在網絡上,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也迅速分成“兩派”。一方認為如果合同成立,特斯拉單方面不履行是違法的,補貼由拼多多平臺“支付”,特斯拉在交易中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為什么不呢?另一方面,認為特斯拉在明確聲明該活動未獲得官方授權后,仍利用其“品牌效應”促進銷售,這實際上打亂了前者一直采用的直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其交易規則。
在記者看來,特斯拉一直掌握著自己產品的定價權,這無疑保證了無論潛在用戶在哪里,同期購買的車型都享有相同的終端價格。在這一事件中,特斯拉的過錯在于,在沒有咨詢購車者的情況下,單方面認為訂單被轉賣,進而取消交易。這種不合理甚至略顯“離譜”的做法,激起了圍觀群眾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違約。
然而,必須承認的是……品多多的earance確實打破了原有的相對公平和秩序,正如其在聲明中所說,“特斯拉一直堅持直銷模式,因為我們相信直銷模式確實最符合消費者的利益。在直銷模式下,無論你進入特斯拉的哪家店,得到的價格都是一樣的。一個初次購車的人,不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被宰,不會因為銷售渠道復雜而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更不會為了最低的價格而不得不去不同的省份提車。
解釋完“癥結”,我們不禁要問,拼多多的一系列操作是否違法?在闡述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拼多多就是這樣一個依靠巨額補貼獲得流量關注,從而獲得資本青睞,實現盈利的電商平臺。事實上,此次出售的車輛是拼多多聯合“易到買車”全價從特斯拉購買的,然后降價2萬元賣給消費者。因此,表面上看,特斯拉拒絕交付的理由中并不存在“轉售行為”。
但本質是拼多多在明知沒有獲得官方授權的情況下,用這樣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和低成本強行綁定特斯拉,為自己賺取了極高的流量和關注度,而這恰恰是其現階段最需要的。至于后續特斯拉能否交付車輛,拼多多通過一個漂亮的“擦邊球”營銷案例,成功提升了平臺定位。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品多多在這次事件中自始至終都那么“無憂無慮”。因為它給大多數用戶留下了“以低于市場價銷售車輛”的既定印象。另一方面,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特斯拉,為了平息輿論,不得不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譴責下,賠償幾名遭受損失的車主。
事實上,除了特斯拉,戴森、三只松鼠、騰訊任天堂Switch、蘋果等知名品牌都曾在拼多多遭遇過類似的“碰瓷營銷”案例,也從未承認與后者達成過合作并授予過授權。至于原因,可能也和平臺一直以來展示的“低端、山寨”形象有關。
從拼多多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不久前推出的“百億補貼”,還是最近宣稱的“假一賠十”,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將大牌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賣給C品,都顯示出其“暴風向上”的野心。或許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一二線城市用戶進入“五環”,走高端優質路線。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類似“團購模式3”這樣的例子在這個平臺上依然會屢見不鮮。這一次,特斯拉選擇了“硬硬”的拼多多,最大的贏家似乎是后者,這也讓一些看客認識到了什么是“商業背后的炫耀”。截至記者發稿時,據新浪財經最新消息,被特斯拉官方以“轉售”為由拒絕交付并取消訂單的武漢車主已在拼多多的協助下成功提車,并已為車輛投保。隨后,根據微博博主“不是鄭小康”爆料的信息,特斯拉就武漢車主成功一事發表聲明。
由此,我們不禁感嘆拼多多在獲得大量關注的同時,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這波營銷手段真是高明。另一方面,一直略顯被動的特斯拉,在妥協后依然站在輿論的漩渦中。
文/崔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我來自湖北咸寧,中專畢業。我以前做過快遞員。我在武漢工作10年了,存了一些錢。做快遞挺忙的。一個月要送近5000個快遞,一年要超過6萬單。我已經工作十年了,一直想買一臺Tes……。"
這是在特斯拉“硬幫”拼多多事件持續發酵后,騰訊新聞《深網》對Model 3車主的采訪。從他的話語中,我們能明顯感受到一絲無奈和悲傷。的確,無論特斯拉和拼多多是對是錯,在不斷的輿論壓力下,消費者終究會吃虧。
現在,讓我們回顧一下整個故事。7月21日,拼多多平臺商家“買車”推出了“買25萬特斯拉Model 3”的活動,并在宣傳口號中明確表示:“已與廠家洽談合作,銷售已獲官方授權”,“新車只有5輛,不支持線上全款支付”。
同一天,位于其官方微博的特斯拉隨即發表聲明,聲稱并未與易買車或拼多多就此次團購活動進行合作,也未與易買車或拼多多進行任何形式的委托銷售服務,也未在此次團購活動中向易買車或拼多多銷售我公司生產的任何車輛。
8月14日,湖北武漢一位參加團購活動的消費者在領取補貼、支付全部款項并從特斯拉提車時,后者認為拼多多或商家以消費者名義下單并隱瞞真實信息,拒絕向拼多多團購消費者提車。一天后,特斯拉就“拼多多團購”事件再次發表聲明:已認定拼多多團購構成轉售,支持消費者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為客戶維權提供必要支持。
8月16日,拼多多稱,一位同樣參與本次團購的上海車主已成功提車,并辦理了車輛保險。至此,特斯拉拒絕了湖北車主,而上海車主成功提車。區別對待徹底引發了業內的熱議。
針對這種情況,特斯拉再次回應:拼多多團購的車主成功提車,拼多多一直使用客戶信息下單。特斯拉支持因被團購活動誤導而無法交付汽車的消費者向維權人士維權,并將盡力為消費者提供所需的法律援助。同時,如果消費者愿意通過特斯拉的正規渠道重新訂購,特斯拉將對消費者造成的時間和精力損失提供相應的補償。
在網絡上,對這一事件的看法也迅速分成“兩派”。一方認為如果合同成立,特斯拉單方面不履行是違法的,補貼由拼多多平臺“支付”,特斯拉在交易中的利益不會受到損害。為什么不呢?另一方面,認為特斯拉在明確聲明該活動未獲得官方授權后,仍利用其“品牌效應”促進銷售,這實際上打亂了前者一直采用的直銷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其交易規則。
在記者看來,特斯拉一直掌握著自己產品的定價權,這無疑保證了無論潛在用戶在哪里,同期購買的車型都享有相同的終端價格。在這一事件中,特斯拉的過錯在于,在沒有咨詢購車者的情況下,單方面認為訂單被轉賣,進而取消交易。這種不合理甚至略顯“離譜”的做法,激起了圍觀群眾的不滿,在一定程度上構成了違約。
但必須承認,拼多多的出現確實打破了原有的相對公平和秩序,正如其在聲明中所說,“特斯拉一直堅持直銷模式,因為我們相信直銷模式確實最符合消費者的利益。在直銷模式下,無論你進入特斯拉的哪家店,得到的價格都是一樣的。首次購車者不會是sl……ghtered因為信息不對稱,不會因為銷售渠道復雜而購買來源不明的產品,更不會為了最低的價格而不得不去不同的省份提車。
解釋完“癥結”,我們不禁要問,拼多多的一系列操作是否違法?在闡述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拼多多就是這樣一個依靠巨額補貼獲得流量關注,從而獲得資本青睞,實現盈利的電商平臺。事實上,此次出售的車輛是拼多多聯合“易到買車”全價從特斯拉購買的,然后降價2萬元賣給消費者。因此,表面上看,特斯拉拒絕交付的理由中并不存在“轉售行為”。
但本質是拼多多在明知沒有獲得官方授權的情況下,用這樣一種“投機取巧”的方式和低成本強行綁定特斯拉,為自己賺取了極高的流量和關注度,而這恰恰是其現階段最需要的。至于后續特斯拉能否交付車輛,拼多多通過一個漂亮的“擦邊球”營銷案例,成功提升了平臺定位。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品多多在這次事件中自始至終都那么“無憂無慮”。因為它給大多數用戶留下了“以低于市場價銷售車輛”的既定印象。另一方面,一直處于“被動地位”的特斯拉,為了平息輿論,不得不在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的譴責下,賠償幾名遭受損失的車主。
事實上,除了特斯拉,戴森、三只松鼠、騰訊任天堂Switch、蘋果等知名品牌都曾在拼多多遭遇過類似的“碰瓷營銷”案例,也從未承認與后者達成過合作并授予過授權。至于原因,可能也和平臺一直以來展示的“低端、山寨”形象有關。
從拼多多的角度來看,無論是不久前推出的“百億補貼”,還是最近宣稱的“假一賠十”,通過“自掏腰包”的方式將大牌以低于市場價的價格賣給C品,都顯示出其“暴風向上”的野心。或許根本目的是吸引更多一二線城市用戶進入“五環”,走高端優質路線。
未來可以預見的是,類似“團購模式3”這樣的例子在這個平臺上依然會屢見不鮮。這一次,特斯拉選擇了“硬硬”的拼多多,最大的贏家似乎是后者,這也讓一些看客認識到了什么是“商業背后的炫耀”。截至記者發稿時,據新浪財經最新消息,被特斯拉官方以“轉售”為由拒絕交付并取消訂單的武漢車主已在拼多多的協助下成功提車,并已為車輛投保。隨后,根據微博博主“不是鄭小康”爆料的信息,特斯拉就武漢車主成功一事發表聲明。
由此,我們不禁感嘆拼多多在獲得大量關注的同時,也贏得了“不錯”的口碑。這波營銷手段真是高明。另一方面,一直略顯被動的特斯拉,在妥協后依然站在輿論的漩渦中。
文/崔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和“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或登陸《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摘要中國汽車健康指數(CAHI)2020年第一批車型測評結果顯示,長城WEYVV6評分高于豐田RAV4和奧迪Q5L。
1900/1/1 0:00:00華爾街的分析師們又開始“指點江山”了,這次的對象是通用汽車。本周二,華爾街不斷對通用汽車施壓,要求通用汽車分拆其電動汽車業務,以便更好地定位業務對抗特斯拉和其他創業團隊。
1900/1/1 0:00:00繼純電動汽車用戶的“里程焦慮”之后,新能源車企的焦慮又在哪里?“感覺大部分同行都會嚴重低估了特斯拉自建超級充電站、蔚來自建換電站和充電體系對于銷量的促進。
1900/1/1 0:00:00日前,法國初創電池公司Verkor宣布計劃與將在歐洲建設一座電池工廠,加入全球電池供應商的角逐。
1900/1/1 0:00:00“紅旗銷量今年完成20萬輛已經沒有懸念,明年的目標是完成40萬輛,長期目標來看2025年希望達到80萬輛,解放的市占率達25以上。
1900/1/1 0:00:00中國的互聯網環境極其茂盛。微信、抖音、支付寶這些App,每個都擁有極其龐大的用戶群體和業務拓展空間,而且使用體驗也可圈可點,完全用戶導向。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