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汽豐田以9.2億元拿下新地塊,投資建設第五條生產線。根據“投標人必須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年產20萬輛以上”的轉讓要求,廣汽豐田將建設年產20萬輛的新工廠。
無獨有偶,今年1月,一汽豐田天津新能源工廠項目已獲批建設,年底前將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計劃生產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為20萬輛。此外,去年10月,廣汽豐田公布了第四條生產線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顯示,第四條生產線將實施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張項目,預計2021年投產。在這兩個項目之前,一汽豐田在2018年擴大了天津TEDA工廠的產能,這將增加12萬輛洗能車的產能。上述工廠項目建成后,一汽豐田將在未來幾年形成3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廣汽豐田將新增40萬輛新能源汽車年產能。
按照豐田幾年前的規劃,到2020年底,豐田將在中國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目前,豐田已經通過兩家合資企業完成了7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布局。然而,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全面退坡,進入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此時開工建設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預計一兩年后才能正式投產。屆時豐田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在中國會有怎樣的布局?事實上,豐田在汽車節能技術領域一直擁有領先的混動技術,但其戰略遠見使其近年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獨樹一幟。作為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表現突出的豐田,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最近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3億輛。早在2017年,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的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000萬輛,但即便如此,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仍然是小眾車型。由于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并未被列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名單,雖然早早進入中國市場,卻未能搭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
趕不上政策的“東風”,在國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火熱的2015年,豐田在上海車展前的“雙擎之夜”推出了卡羅拉雙擎和雷凌雙擎兩款混合動力汽車,并且在混合動力汽車總成成本仍然高于傳統燃油汽車的情況下, 豐田和兩家合資企業自掏腰包,抹平了豐田雙擎和燃油版的差價,做出了“零差價”的銷售策略。 此外,秉承“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豐田隨后向外界免費開放了1000多項混合動力汽車專利技術,并下定決心“舍不得孩子抓不到狼”,希望更多車企加入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共同把這塊市場蛋糕做大做強。不過,或許是因為害怕豐田在混動電技術領域絕對強大的技術實力,也或許是因為很難追上在這一領域有著十幾年積累的豐田。除了本田和吉利(與袁可立合作)已經推出一兩款產品試水外,大多數車企都不感興趣。吉利和袁可立在訂購了5000輛之后,于去年年初以換股的形式完成了進一步的合作。可以看出,吉利只是在混合動力領域進行了戰略投資……c技術。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超過260萬輛,但主要市場是日本(143萬輛),其次是歐洲(61萬輛),然后是美國(36萬輛)。中國僅售出21萬輛汽車,僅占市場的8%。從數字中可以看出,在每年銷售超過2000萬輛新車的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只被少數人消費。不過值得欣慰的是,2019款廣汽豐田雙擎車型年銷量達到72,267輛,同比增長8%。雖然一汽豐田很少公布雙擎的銷量數據,但在2019年11月廣州車展期間,一汽豐田副總經理太田滋大表示,卡羅拉雙擎的銷量占比不低于22%。卡羅拉作為一汽豐田的銷售支柱車型,2019年共銷售約35.8萬輛,雙擎車型銷量約7.8萬輛。雷克薩斯的年銷量已經超過20萬輛,其混動車型的銷量占比約為30%。不得不說,雖然中國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關注度不高,但豐田在2015年實施的“雙引擎戰略”成效顯著。目前,雙擎汽車的年銷量一直在15萬輛左右,占比逐年上升,并保持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戰略轉型?從全球范圍來看,無論是銷量還是盈利能力,豐田都是絕對的標桿。然而,在汽車行業的技術轉型中,豐田目前的策略似乎并不順利。
除了混合動力技術,豐田還有氫燃料電池這張王牌。根據豐田的“2050戰略”,認為在汽車進入氫燃料電池時代之前,汽車工業最可行、最好的過渡技術是油電混合。雖然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累計銷量早已突破1000萬輛,但除日本外,在北美、歐洲、中國三大汽車市場,混合動力汽車并未成為主流消費。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帶動下,大眾、通用、福特等一批傳統汽車巨頭都明確將電動化、智能化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全球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如今,特斯拉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中國實現了國產,并于1月開始交付。作為豐田的老對手,大眾在“踩油門”事件后全力以赴向電動化轉型,并于去年底在上海工廠投產純電動汽車。
今年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寶馬、特斯拉、雷諾、大眾、標致成為新的世界前五。在具體車型上,特斯拉Model 3、日產聆風、大眾帕薩特PHEV、標致208EV等。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車型。當全球汽車企業都在積極搶灘新能源汽車盛宴的時候,豐田似乎不再拘泥于混合動力汽車的路線。根據豐田兩家合資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建設進度,豐田在中國的新能源工廠建成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豐田已經開始積極向電動化轉型。除了近兩年密集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豐田去年還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除了采購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豐田還將與比亞迪共同開發轎車和SUV的純電動汽車,共同開發動力電池。業內分析,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將于1月落地一汽豐田獲批的天津新能源工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初,豐田發布全球公告,調整集團高層職位。自4月1日起,集團副總裁一職已被取消,即……n的執行副總裁,還有兩位副總裁已經直接從原來的崗位上辭職。豐田汽車集團總裁豐田章男表示:“這一變化將進一步減少管理人員,進而更高效、更頻繁地進行溝通。”
作為一個傳統保守的汽車集團,豐田集團最高人事組織的重組,說明豐田已經感受到了汽車工業革命的危機。豐田預測汽車行業終將走向氫燃料時代,這沒有錯。但近年來,豐田對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的堅持,以及對純電動汽車的冷淡,讓豐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潮下顯得有些“落后”。當補貼政策徹底撤退,進入中國市場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是打破舊汽車產業平衡,建立世界汽車新格局的重要戰場。豐田不能錯過這樣的比賽。豐田能讓混動技術再次爆發嗎?豐田在純電動主導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實力如何?豐田未來還能繼續做全球領導者嗎?這對豐田來說是不小的挑戰。近日,廣汽豐田以9.2億元拿下新地塊,投資建設第五條生產線。根據“投標人必須以新能源汽車為主要產業發展方向,年產20萬輛以上”的轉讓要求,廣汽豐田將建設年產20萬輛的新工廠。
無獨有偶,今年1月,一汽豐田天津新能源工廠項目已獲批建設,年底前將取得重大進展。該項目計劃生產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燃料電池汽車,年產量為20萬輛。此外,去年10月,廣汽豐田公布了第四條生產線擴建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顯示,第四條生產線將實施年產2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擴張項目,預計2021年投產。在這兩個項目之前,一汽豐田在2018年擴大了天津TEDA工廠的產能,這將增加12萬輛洗能車的產能。上述工廠項目建成后,一汽豐田將在未來幾年形成32萬輛新能源汽車產能。廣汽豐田將新增40萬輛新能源汽車年產能。
按照豐田幾年前的規劃,到2020年底,豐田將在中國推出10款新能源汽車。目前,豐田已經通過兩家合資企業完成了72萬輛新能源汽車的產能布局。然而,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即將全面退坡,進入完全市場化的競爭。此時開工建設的新能源汽車工廠,預計一兩年后才能正式投產。屆時豐田的新能源汽車戰略在中國會有怎樣的布局?事實上,豐田在汽車節能技術領域一直擁有領先的混動技術,但其戰略遠見使其近年來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獨樹一幟。作為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表現突出的豐田,其首款混合動力汽車普銳斯最近在全球的銷量超過了3億輛。早在2017年,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在全球的累計銷量就突破了1000萬輛,但即便如此,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在中國仍然是小眾車型。由于豐田的混合動力汽車并未被列入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名單,雖然早早進入中國市場,卻未能搭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東風”。
趕不上政策的“東風”,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最火熱的2015年,豐田推出兩款混動電動……車輛,卡羅拉雙擎和雷凌雙擎,在上海車展前的“雙擎之夜”,在混合動力汽車總成成本仍高于傳統燃油車的情況下,豐田和兩家合資企業自掏腰包,抹平豐田雙擎與燃油版的差價,做出了“零差價”的銷售策略。此外,秉承“眾人拾柴火焰高”的理念,豐田隨后向外界免費開放了1000多項混合動力汽車專利技術,并下定決心“舍不得孩子抓不到狼”,希望更多車企加入混合動力汽車市場,共同把這塊市場蛋糕做大做強。不過,或許是因為害怕豐田在混動電技術領域絕對強大的技術實力,也或許是因為很難追上在這一領域有著十幾年積累的豐田。除了本田和吉利(與袁可立合作)已經推出一兩款產品試水外,大多數車企都不感興趣。吉利和袁可立在訂購了5000輛之后,于去年年初以換股的形式完成了進一步的合作。可以看出,吉利只是在混合動力技術領域進行了戰略投資。
根據公開數據統計,2018年,全球混合動力汽車市場銷量超過260萬輛,但主要市場是日本(143萬輛),其次是歐洲(61萬輛),然后是美國(36萬輛)。中國僅售出21萬輛汽車,僅占市場的8%。從數字中可以看出,在每年銷售超過2000萬輛新車的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只被少數人消費。不過值得欣慰的是,2019款廣汽豐田雙擎車型年銷量達到72,267輛,同比增長8%。雖然一汽豐田很少公布雙擎的銷量數據,但在2019年11月廣州車展期間,一汽豐田副總經理太田滋大表示,卡羅拉雙擎的銷量占比不低于22%。卡羅拉作為一汽豐田的銷售支柱車型,2019年共銷售約35.8萬輛,雙擎車型銷量約7.8萬輛。雷克薩斯的年銷量已經超過20萬輛,其混動車型的銷量占比約為30%。不得不說,雖然中國市場對混合動力汽車的關注度不高,但豐田在2015年實施的“雙引擎戰略”成效顯著。目前,雙擎汽車的年銷量一直在15萬輛左右,占比逐年上升,并保持穩定增長。新能源汽車戰略轉型?從全球范圍來看,無論是銷量還是盈利能力,豐田都是絕對的標桿。然而,在汽車行業的技術轉型中,豐田目前的策略似乎并不順利。
除了混合動力技術,豐田還有氫燃料電池這張王牌。根據豐田的“2050戰略”,認為在汽車進入氫燃料電池時代之前,汽車工業最可行、最好的過渡技術是油電混合。雖然豐田混合動力汽車全球累計銷量早已突破1000萬輛,但除日本外,在北美、歐洲、中國三大汽車市場,混合動力汽車并未成為主流消費。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帶動下,大眾、通用、福特等一批傳統汽車巨頭都明確將電動化、智能化作為未來發展方向,全球汽車行業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勢已經進入不可逆轉的階段。如今,特斯拉已經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在中國實現了國產,并于1月開始交付。作為豐田的老對手,大眾在“踩油門”事件后全力以赴向電動化轉型,并于去年底在上海工廠投產純電動汽車。
< img alt = "豐田、一汽、比亞迪、大眾、卡羅拉" src = "/eeimg/{ HostI }/img/20230303233135……7689/6.jpg"/>
今年1月,全球新能源汽車格局發生了明顯變化。寶馬、特斯拉、雷諾、大眾、標致成為新的世界前五。在具體車型上,特斯拉Model 3、日產聆風、大眾帕薩特PHEV、標致208EV等。已經成為世界上最暢銷的車型。當全球汽車企業都在積極搶灘新能源汽車盛宴的時候,豐田似乎不再拘泥于混合動力汽車的路線。根據豐田兩家合資公司的新能源汽車工廠建設進度,豐田在中國的新能源工廠建成還需要一段時間,但豐田已經開始積極向電動化轉型。除了近兩年密集建設新能源汽車工廠,豐田去年還與比亞迪達成戰略合作。除了采購比亞迪的動力電池,豐田還將與比亞迪共同開發轎車和SUV的純電動汽車,共同開發動力電池。業內分析,豐田與比亞迪的合作將于1月落地一汽豐田獲批的天津新能源工廠。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初,豐田發布全球公告,調整集團高層職位。自4月1日起,集團副總裁一職被取消,即執行副總裁一職,已有兩位副總裁直接辭去原職務。豐田汽車集團總裁豐田章男表示:“這一變化將進一步減少管理人員,進而更高效、更頻繁地進行溝通。”
作為一個傳統保守的汽車集團,豐田集團最高人事組織的重組,說明豐田已經感受到了汽車工業革命的危機。豐田預測汽車行業終將走向氫燃料時代,這沒有錯。但近年來,豐田對油電混合動力技術的堅持,以及對純電動汽車的冷淡,讓豐田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大潮下顯得有些“落后”。當補貼政策徹底撤退,進入中國市場化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是打破舊汽車產業平衡,建立世界汽車新格局的重要戰場。豐田不能錯過這樣的比賽。豐田能讓混動技術再次爆發嗎?豐田在純電動主導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實力如何?豐田未來還能繼續做全球領導者嗎?這對豐田來說是不小的挑戰。
全球疫情之下,“停擺”的不再只是中國車市,還有全球產業鏈。在這場全球公共衛生危機面前,沒有誰可以獨善其身。
1900/1/1 0:00:00哪吒汽車正式啟動云店合伙人計劃,助力企業“多元化體驗”創新營銷布局的深化和延展,加盟成功的合伙人可通過介紹用戶購車享受高額返傭。
1900/1/1 0:00:00“馬斯克的名聲越來越大,每個州都想成為他的陪襯。”彭博社記者阿什利萬斯(AshleeVance)一語道破“硅谷鋼鐵俠”的成功秘訣,“馬斯克擅于吸引政府補貼,美國各州都爭相為他提供資金。
1900/1/1 0:00:00疫情依然在全球蔓延,豪華車三巨頭ABB(奧迪、奔馳、寶馬)面臨空前挑戰。在疫情暴發前,豪華車已開始承受降本增效的壓力。
1900/1/1 0:00:00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在德國為8萬名員工提供短時工作。簡單來講,就是縮短員工的工作時間,鼓勵員工不加班,減少員工的薪酬。
1900/1/1 0:00:00穩定汽車消費,提振車市成為近1個月來被提及最多的詞匯。據統計自2月16日以來,中央各部委先后4次就此表態,廣東省、湖南省先后響應,出臺政策提振車市。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