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公司時宇科技在B輪融資中獲得了巨頭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的戰略投資。同期還投資了深創投(深圳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其中深創投是本輪融資的領投方。在時宇科技宣布B輪融資的消息后,車東熙還聯系了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討論了此次融資的細節以及時宇科技2020年的發展規劃。吳甘沙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場景三大領域。時宇科技目前發力的有限場景低速無人車技術,與博世有著很好的契合。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目前,時宇科技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四個關鍵特性。分別是:無人駕駛,車上沒有安全員;常態化,無論刮風下雨,可以7 X 24小時工作;規模化,大量應用,而不是一兩個產品作秀;運營化后,無人車直接交付給用戶,而不是自動駕駛公司自己運營。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國另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馬驍智行今天剛剛宣布獲得了豐田汽車公司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投資。對于這波自動駕駛投資的興起,吳甘沙認為,核心原因是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大規模落地的臨界點。Tier1巨頭博世投資時宇科技2月26日,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公司時宇科技宣布獲得博世B輪融資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包括深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關于此次投資,博世風險投資公司管理合伙人Ingo Ramesohl博士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時宇科技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平臺可以滿足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同時,時宇科技將進一步豐富博世風險投資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組合,為博世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甘沙表示,與博世的合作將有助于時宇科技升級其產品和服務,從而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服務。“我們將整合優勢資源,創造高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量產。”吳甘沙說。時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致力于推動AI在出行、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根據之前的了解,在業務方面,時宇科技目前已經形成了可以大規模部署的L3-L4智能駕駛系統,并基于其核心技術U-Drive自動駕駛平臺自主研發了多項無人駕駛解決方案。2019年,時宇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香港國際機場。時宇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在機場推出無人物流車,為旅客提供行李運輸服務。▲時宇科技的無人配送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時宇科技基于U-Drive智能駕駛系統的無人配送車將承擔醫院、社區、工廠車間、工業園區、寫字樓、學校等封閉場景的醫療物資無接觸配送和快遞定點配送。吳甘沙:時宇的應用尺度。今年時宇科技的B輪融資公布后,車東熙聯系了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討論了此次融資的細節以及時宇科技2020年的發展規劃。1.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到了大規模應用的臨界點。在時宇科技完成的B輪融資中,有博世、深創投、CICC資本等多家資方,其中深創投是領投方,全球最大的Tier1博世的加入也增加了更多背書。博世本身也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那么時宇科技和博世會有相關合作嗎?吳甘沙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場景三大領域。時宇科技目前正在研究的特定場景下的無人車技術與博世有著很好的契合。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在五干沙香港機場看無人車運營,自動駕駛公司的高管給車輛講了一些東西。近期,除了時宇科技,其他多家低速無人車公司,如智行,也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新一輪融資。頗有自動駕駛圈投資再熱的局面。事實上,就在時宇科技宣布獲得B輪融資之前,Pony.ai旗下專注于研發的馬驍知行……無人駕駛出租車技術ment,也宣布獲得由豐田領投的4.62億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談及當前自動駕駛投資浪潮的原因,吳甘沙認為核心是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低速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大規模落地的臨界點。“我們在香港機場部署的無人物流車去掉了安全員,無人車直接交給運營方使用,而不是由我們自己的工程師來操作。”吳甘沙說,“投資方是看到低速無人車落地的可能性后才選擇出手的。”此外,他補充道,疫情進一步擴大了對低速無人車的理解和需求。2.時宇科技2020年的落地規模,將滿足“火注入”的發展。2019年12月底,時宇科技在香港國際機場部署了無人物流車,運送飛機上攜帶的行李。時宇科技表示,“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戰環境下運行的無人常態化運營項目,也是首個無人貨運商業服務。”▲香港時宇科技推出的無人物流車吳甘沙告訴車友,時宇科技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在特定場景下實現四個關鍵特性。無人駕駛,車上沒有安全員;常態化,無論刮風下雨,可以7 X 24小時工作;規模化,大量應用,而不是一兩個產品作秀;運營化后,無人車直接交付給用戶,而不是自動駕駛公司自己運營。“只有滿足這四個特征,自動駕駛技術才能真正量產和引用。”吳甘沙總結道。在規模方面,吳甘沙透露,時宇科技今年將有一個“噴火式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時宇科技在港機場的無人物流車數量將達到兩位數水平。正是因為時宇科技已經能夠做到以上四個特點,才會進一步拓展機場無人物流車之外的其他無人領域。具體來說,就是專注一項核心技術,與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多線開花。“時宇技術的核心是開發可以針對各種場景的人工智能驅動程序。”吳甘沙說,“我們與車輛制造商和車輛用戶合作,實現低速無人車針對不同場景的落地運營。”據吳甘沙介紹,已通過與宇通等公交企業合作,打造L4無人駕駛小巴,并于去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實現展示運營,在鄭州開通載人運營。同時,還在與合作伙伴一起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物流車、無人配送車等產品。“宇通等合作伙伴正在大力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吳甘沙說。除了物流領域的無人車,時宇科技今年在乘用車領域也會有一系列動作。吳甘沙透露,2020年,其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包括L2/L3自動駕駛和AVP技術,也將在今年迎來重大量產進展。其在乘用車領域的車企合作伙伴包括上汽大眾、東風、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眾多玩家。▲時宇科技與上汽大眾打造的自動駕駛乘用車結論:2016年中國自動駕駛子領域“春暖花開”的自動駕駛創業潮。在資本的加持下,一系列初創企業出現,并在2017年和2018年實現了快速發展。但進入2019年后,由于經濟放緩,以及高水平自動駕駛技術的長期應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了自動駕駛寒冬的跡象。然后在2020年疫情期間,低速無人車在物流、配送、清潔、消等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讓更多人認識到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能力。業界對低速無人車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再加上場景受限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度更高,已經到了量產應用的前夜,所以出現了這波春暖花開的行情。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低速無人車應用落地的案例。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初創公司時宇科技在B輪融資中獲得了巨頭零部件供應商博世的戰略投資。同期還投資了深創投(深圳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其中深創投是本輪融資的領投方。在時宇科技宣布B輪融資的消息后,車東熙還聯系了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討論了此次融資的細節以及時宇科技2020年的發展規劃。吳甘沙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場景三大領域。時宇科技目前發力的有限場景低速無人車技術,與博世有著很好的契合。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目前,時宇科技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實現四個關鍵特性。分別是:無人駕駛,車上沒有安全員;常態化,無論刮風下雨,可以7 X 24小時工作;規模化,大量應用,而不是一兩個產品作秀;運營化后,無人車直接交付給用戶,而不是自動駕駛公司自己運營。另外,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中國另一家自動駕駛創業公司馬驍智行今天剛剛宣布獲得了豐田汽車公司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8億元)的投資。對于這波自動駕駛投資的興起,吳甘沙認為,核心原因是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低速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已經到了可以大規模落地的臨界點。Tier1巨頭博世投資時宇科技2月26日,中國人工智能領域創業公司時宇科技宣布獲得博世B輪融資戰略投資。同期投資的還包括深創新投資集團、CICC資本、廈門七匹狼節能環保基金和重慶兩江服務業基金。關于此次投資,博世風險投資公司管理合伙人Ingo Ramesohl博士表示,作為中國領先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商之一,時宇科技開發的L4級自動駕駛平臺可以滿足提升物流效率的需求。同時,時宇科技將進一步豐富博世風險投資公司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資組合,為博世帶來更多合作機會。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吳甘沙表示,與博世的合作將有助于時宇科技升級其產品和服務,從而更好地為全球客戶服務。“我們將整合優勢資源,創造高水平的自動駕駛技術和產品,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動無人駕駛技術的量產。”吳甘沙說。時宇科技成立于2016年2月,是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創業公司,致力于推動AI在出行、物流等領域的應用。根據之前的了解,在業務方面,時宇科技目前已經形成了可以大規模部署的L3-L4智能駕駛系統,并基于其核心技術U-Drive自動駕駛平臺自主研發了多項無人駕駛解決方案。2019年,時宇科技的自動駕駛技術落地香港國際機場。時宇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合作,在機場推出無人物流車,為旅客提供行李運輸服務。▲時宇科技的無人配送車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時宇科技基于U-Drive智能駕駛系統的無人配送車將承擔醫院、社區、工廠車間、工業園區、寫字樓、學校等封閉場景的醫療物資無接觸配送和快遞定點配送。吳甘沙:時宇的應用尺度。今年時宇科技的B輪融資公布后,車東熙聯系了時宇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吳甘沙,討論了此次融資的細節以及時宇科技2020年的發展規劃。1.特定場景下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到了大規模應用的臨界點。在時宇科技完成的B輪融資中,有博世、深創投、CICC資本等多家資方,其中深創投是領投方,全球最大的Tier1博世的加入也增加了更多背書。博世本身也在研發自動駕駛技術,那么時宇科技和博世會有相關合作嗎?吳甘沙表示,博世將自動駕駛技術分為高速公路、城市和有限場景三大領域。時宇科技目前正在研究的特定場景下的無人車技術與博世有著很好的契合。目前雙方正在積極溝通各種可能性。▲在五干沙香港機場看無人車運營,自動駕駛公司的高管給車輛講了一些東西。近期,除了時宇科技,其他多家低速無人車公司,如智行,也已經獲得或即將獲得新一輪融資。頗有自動駕駛圈投資再熱的局面。事實上,就在時宇科技宣布獲得B輪融資之前,Pony.ai旗下專注于研發的馬驍知行……無人駕駛出租車技術ment,也宣布獲得由豐田領投的4.62億美元(約合32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談及當前自動駕駛投資浪潮的原因,吳甘沙認為核心是自動駕駛技術,尤其是低速自動駕駛技術已經發展到可以大規模落地的臨界點。“我們在香港機場部署的無人物流車去掉了安全員,無人車直接交給運營方使用,而不是由我們自己的工程師來操作。”吳甘沙說,“投資方是看到低速無人車落地的可能性后才選擇出手的。”此外,他補充道,疫情進一步擴大了對低速無人車的理解和需求。2.時宇科技2020年的落地規模,將滿足“火注入”的發展。2019年12月底,時宇科技在香港國際機場部署了無人物流車,運送飛機上攜帶的行李。時宇科技表示,“這是全球首個在機場實戰環境下運行的無人常態化運營項目,也是首個無人貨運商業服務。”▲香港時宇科技推出的無人物流車吳甘沙告訴車友,時宇科技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能夠在特定場景下實現四個關鍵特性。無人駕駛,車上沒有安全員;常態化,無論刮風下雨,可以7 X 24小時工作;規模化,大量應用,而不是一兩個產品作秀;運營化后,無人車直接交付給用戶,而不是自動駕駛公司自己運營。“只有滿足這四個特征,自動駕駛技術才能真正量產和引用。”吳甘沙總結道。在規模方面,吳甘沙透露,時宇科技今年將有一個“噴火式的發展”。今年上半年,時宇科技在港機場的無人物流車數量將達到兩位數水平。正是因為時宇科技已經能夠做到以上四個特點,才會進一步拓展機場無人物流車之外的其他無人領域。具體來說,就是專注一項核心技術,與合作伙伴一起實現多線開花。“時宇技術的核心是開發可以針對各種場景的人工智能驅動程序。”吳甘沙說,“我們與車輛制造商和車輛用戶合作,實現低速無人車針對不同場景的落地運營。”據吳甘沙介紹,已通過與宇通等公交企業合作,打造L4無人駕駛小巴,并于去年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實現展示運營,在鄭州開通載人運營。同時,還在與合作伙伴一起研發特定場景下的無人物流車、無人配送車等產品。“宇通等合作伙伴正在大力推動無人駕駛汽車的應用。”吳甘沙說。除了物流領域的無人車,時宇科技今年在乘用車領域也會有一系列動作。吳甘沙透露,2020年,其乘用車自動駕駛技術,包括L2/L3自動駕駛和AVP技術,也將在今年迎來重大量產進展。其在乘用車領域的車企合作伙伴包括上汽大眾、東風、一汽、上汽通用五菱等眾多玩家。▲時宇科技與上汽大眾打造的自動駕駛乘用車結論:2016年中國自動駕駛子領域“春暖花開”的自動駕駛創業潮。在資本的加持下,一系列初創企業出現,并在2017年和2018年實現了快速發展。但進入2019年后,由于經濟放緩,以及高水平自動駕駛技術的長期應用,自動駕駛領域的投入明顯減少,甚至出現了自動駕駛寒冬的跡象。然后在2020年疫情期間,低速無人車在物流、配送、清潔、消等領域發揮了關鍵作用,讓更多人認識到無人駕駛技術的成熟和應用能力。業界對低速無人車的關注度明顯提高。再加上場景受限的低速無人駕駛技術成熟度更高,已經到了量產應用的前夜,所以出現了這波春暖花開的行情。相信接下來,會有更多低速無人車應用落地的案例。
現代汽車集團即將迎來掌門人交班。據外媒報道,在2月19日的現代汽車董事會上,沒有提交重新聘任鄭夢九為內部董事的議案。
1900/1/1 0:00:00因受新型冠狀病肺炎疫情影響,為保障小客車指標有效使用,杭州市再度延長部分小客車指標有效期。
1900/1/1 0:00:00從上汽通用五菱援產醫用口罩,到眾車企探討如何通過空調濾清器來給汽車帶上“口罩”,而后天津華誠認證中心推出國內首個達到N95級別的汽車空調濾清器過濾效果的分級認證,并最終在2月21日,
1900/1/1 0:00:00近期,國內動力電池市場被寧德時代和比亞迪搶盡風頭,前者因為和特斯拉合作的各種猜測在資本市場掀起“腥風血雨”,后者因為刀片電池的亮相也風頭無二。
1900/1/1 0:00:00與廣大無處可銷的電動汽車相比,動力電池面對的卻是供不應求的市場。2月25日,一則有關奧迪etron停產的消息不脛而走。
1900/1/1 0:00:00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分別下降23和40。這是我國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10年來,年度產銷首次出現負增長。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