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疫情爆發后的一個多月,可能是他們接觸無人駕駛信息最密集的時期。期間,越來越多的無人車投入到全國各地的各種場景中,以減少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緩解運力緊張的問題。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6日,至少有華為、京東物流、美團、一清創新、沈航智能、新石器等13家公司將無人車投入抗擊疫情。這些無人車在網上普及后,無人駕駛受到了更多的關注。2月24日,無人駕駛發展的關鍵政策——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經過兩年的對外征求意見,終于正式發布。疫情期間,無人車主主要是低速無人送貨車,而策略主要是無人乘用車和商用車。雖然應用場景不同,開發階段不同,但其底層原理和組件幾乎相同。受疫情和戰略發布的影響,已經受到追捧的智能汽車在資本市場又掀起了一波熱潮。期間有多只智能汽車概念股上漲,有20多只股票上漲甚至漲停。此外,還有很多增資和投資案例跟進。不過,在業界看來,雖然疫情導致無人駕駛短期內成為熱點,但不足以給整個行業帶來快速進步。“無論是無人配送,還是無人駕駛的乘用車,如果需要10年才能進入成熟期,這個疫情會加速一個月,最終會遵循自身的產業規律,但消費者的心理認同應該會大大加速。”全聯車行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駕駛是投資熱點,疫情不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會改變一些細節的技術方向。“現在解決緊急情況下城市配送大數據分析的痛點比較大,需要實時跟蹤自動分析貨物流向。這些車輛接下來可以無人駕駛。至于有人駕駛無人駕駛,我覺得至少公交車之類的會加快試點。”中汽協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祝偉華告訴經濟觀察報。無人駕駛還很遙遠,無人配送也不是什么新概念。2003年非典時期,醫院病房的消和醫療設備的運輸已經使用了一些機器人,但當時的技術成熟度遠不如現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無人配送浪潮再起。除了阿里、JD.COM、美團、蘇寧等電商平臺紛紛布局無人配送服務,智行哲、坎代拉、新石器等專注物流的無人初創企業也大量涌現。在一些封閉的公園、餐廳、酒店等場所,2018年已經開啟了無人車的應用。但今年年初突發的疫情,增加了對其應用的需求,豐富了場景。與之前的封閉式園區運營相比,這次很多無人車都可以在外部道路上行駛。比如京東物流研發的無人車配送醫療物資到武漢市第九醫院,無人配送比例高達70%。美團無人車為網購食品的消費者送餐,“無接觸配送”訂單高達80%。此外,無人車還用于室內外消、郵件投遞、口罩發放、溫度測量等場景。“在這次疫情中,在一些特定場景下,自動化物流首次嘗試了它的一手,體現了它的獨特價值——無接觸、無感染、引人注目,極大地展示了智能的潛在價值。”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宋林告訴經濟觀察報。他認為,正因為如此,大力推廣……才具有現實意義特定場景下的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如高危環境、物流領域(包括城市和城市)、醫院車輛等。多家無人車公司表示,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推出車輛。例如,JD.COM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力爭在武漢投放近100輛無人車。新石器內部人士也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投入全國各地的無人車數量一直在增加。除了交付量的直接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期的應用將使無人車能夠最大程度地收集現實信息,并利用獲得的大數據優化算法服務,這將加快下一步的大規模擴張。無人送貨車需求的激增,帶動了相關智能駕駛概念股的變化,包括浙江世寶、德潤電子、數源科技、萬安科技等。“無人配送的發展是持續的,因為技術水平和應用場景在加速,已經進入商業模式探索階段。不管有沒有疫情,都會發展。但是疫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CCID汽車研究院總經理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但無人配送并不完全等同于無人駕駛,尤其是應用于開放道路的無人駕駛,需要應對更復雜的路況。這次華為投入了5G無人車,供醫護人員接送。這是疫情期間乘用車為數不多的無人駕駛應用。傳統車企,包括新車廠商,其實都沒有涉及到無人車,他們的車還在特定的實驗區測試。雖然疫情期間很多車企改用口罩、消液甚至負壓救護車,但還沒有車企宣布改用無人配送車。“無人配送車的技術難點不是汽車,而是無人技術。只要能拿到無人駕駛,可以找車企做代工,也可以找低速電動車公司。車企轉產沒有意義,研發更重要。”魯文亮說。雖然在整車生產層面沒有變化,但梅宋林認為,疫情中遠程產品的軟硬件升級和服務維護也顯示出智能網聯的獨特價值,將推動整車企業相關項目的研發和應用,如無接觸在線維護、無接觸后備箱交付、人/車健康監測、語音授權等。此外,短暫的火爆也讓很多供應商感覺到機會正在逼近。“無人配送的興起,一定會促進自動駕駛的量產和落地,也會促進我們現有的業務。”四維圖新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產業鏈淘汰力度加大。“全球疫情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解除。在此期間,刺激將一直存在。”梅宋林表示,如果這一波幫助能夠推動真正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物流、醫院、公共衛生等領域落地,無人駕駛將迎來一波發展高峰。但是無人駕駛還是有過熱的嫌疑。最終可能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無法繼續投入,最終也無法做出可以落地的產品。“要真正做出實用的產品,需要一場持久戰,需要疫情過后還能繼續。現在入市的投資者準備好了嗎?”梅·宋林說。對于國內大部分消費者來說,疫情爆發后的一個多月,可能是他們接觸無人駕駛信息最密集的時期。期間,越來越多的無人車投入到全國各地的各種場景中,以減少疫情期間人與人之間的接觸,緩解運力緊張的問題。據經濟觀察報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6日,至少有華為、京東物流、美團、一清創新、沈航智能、新石器等13家公司將無人車投入抗擊疫情。這些無人駕駛的普及之后……在互聯網上,無人駕駛引起了更多的關注。2月24日,無人駕駛發展的關鍵政策——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以下簡稱“戰略”)經過兩年的對外征求意見,終于正式發布。疫情期間,無人車主主要是低速無人送貨車,而策略主要是無人乘用車和商用車。雖然應用場景不同,開發階段不同,但其底層原理和組件幾乎相同。受疫情和戰略發布的影響,已經受到追捧的智能汽車在資本市場又掀起了一波熱潮。期間有多只智能汽車概念股上漲,有20多只股票上漲甚至漲停。此外,還有很多增資和投資案例跟進。不過,在業界看來,雖然疫情導致無人駕駛短期內成為熱點,但不足以給整個行業帶來快速進步。“無論是無人配送,還是無人駕駛的乘用車,如果需要10年才能進入成熟期,這個疫情會加速一個月,最終會遵循自身的產業規律,但消費者的心理認同應該會大大加速。”全聯車行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還有業內人士認為,無人駕駛是投資熱點,疫情不會對這個行業產生實質性影響,但會改變一些細節的技術方向。“現在解決緊急情況下城市配送大數據分析的痛點比較大,需要實時跟蹤自動分析貨物流向。這些車輛接下來可以無人駕駛。至于有人駕駛無人駕駛,我覺得至少公交車之類的會加快試點。”中汽協信息服務委員會副秘書長祝偉華告訴經濟觀察報。無人駕駛還很遙遠,無人配送也不是什么新概念。2003年非典時期,醫院病房的消和醫療設備的運輸已經使用了一些機器人,但當時的技術成熟度遠不如現在。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無人配送浪潮再起。除了阿里、JD.COM、美團、蘇寧等電商平臺紛紛布局無人配送服務,智行哲、坎代拉、新石器等專注物流的無人初創企業也大量涌現。在一些封閉的公園、餐廳、酒店等場所,2018年已經開啟了無人車的應用。但今年年初突發的疫情,增加了對其應用的需求,豐富了場景。與之前的封閉式園區運營相比,這次很多無人車都可以在外部道路上行駛。比如京東物流研發的無人車配送醫療物資到武漢市第九醫院,無人配送比例高達70%。美團無人車為網購食品的消費者送餐,“無接觸配送”訂單高達80%。此外,無人車還用于室內外消、郵件投遞、口罩發放、溫度測量等場景。“在這次疫情中,在一些特定場景中,自動化物流首次嘗試了它的一手,體現了它的獨特價值——無接觸、無感染、引人注目,極大地展示了智能的潛在價值。”汽車行業資深分析師梅宋林告訴經濟觀察報。他認為,也正因為如此,在特定場景下大力推廣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才具有現實意義,比如高危環境、物流領域(包括城市和城市)、醫院車輛等。多家無人車公司表示,將在未來幾個月繼續推出車輛。例如,JD.COM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將力爭在武漢投放近100輛無人車。新石器內部人士也告訴經濟觀察報,目前投入全國各地的無人車數量一直在增加。除了交貨量的直接增加,業內人士認為,疫情期的應用將使……載人車輛最大程度收集現實信息,利用獲得的大數據優化算法服務,這將加快下一步的大規模擴張。無人送貨車需求的激增,帶動了相關智能駕駛概念股的變化,包括浙江世寶、德潤電子、數源科技、萬安科技等。“無人配送的發展是持續的,因為技術水平和應用場景在加速,已經進入商業模式探索階段。不管有沒有疫情,都會發展。但是疫情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CCID汽車研究院總經理魯文亮告訴經濟觀察報。但無人配送并不完全等同于無人駕駛,尤其是應用于開放道路的無人駕駛,需要應對更復雜的路況。這次華為投入了5G無人車,供醫護人員接送。這是疫情期間乘用車為數不多的無人駕駛應用。傳統車企,包括新車廠商,其實都沒有涉及到無人車,他們的車還在特定的實驗區測試。雖然疫情期間很多車企改用口罩、消液甚至負壓救護車,但還沒有車企宣布改用無人配送車。“無人配送車的技術難點不是汽車,而是無人技術。只要能拿到無人駕駛,可以找車企做代工,也可以找低速電動車公司。車企轉產沒有意義,研發更重要。”魯文亮說。雖然在整車生產層面沒有變化,但梅宋林認為,疫情中遠程產品的軟硬件升級和服務維護也顯示出智能網聯的獨特價值,將推動整車企業相關項目的研發和應用,如無接觸在線維護、無接觸后備箱交付、人/車健康監測、語音授權等。此外,短暫的火爆也讓很多供應商感覺到機會正在逼近。“無人配送的興起,一定會促進自動駕駛的量產和落地,也會促進我們現有的業務。”四維圖新內部人士告訴經濟觀察報。產業鏈淘汰力度加大。“全球疫情可能會在今年年底解除。在此期間,刺激將一直存在。”梅宋林表示,如果這一波幫助能夠推動真正實用的無人駕駛汽車在物流、醫院、公共衛生等領域落地,無人駕駛將迎來一波發展高峰。但是無人駕駛還是有過熱的嫌疑。最終可能會出現“雷聲大雨點小”的局面,無法繼續投入,最終也無法做出可以落地的產品。“要真正做出實用的產品,需要一場持久戰,需要疫情過后還能繼續。現在入市的投資者準備好了嗎?”梅·宋林說。
“人民需要什么,五菱就造什么。”新冠肺炎疫情擴張后,上汽通用五菱喊出了上面的口號。然后大家吃驚地發現,平常和重型機械零件打交道的汽車制造商,轉頭就生產出了輕輕薄薄的口罩。
1900/1/1 0:00:00“今年不像以往,去年復工之后天天忙不過來,目前估計只達到去年同期水平的30。”本部位于四川的奔世達汽配連鎖創始人張磊告訴AC汽車。
1900/1/1 0:00:00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范圍蔓延,對于汽車展會的影響仍在不斷擴大。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近日,ACEINNA宣布推出新款低成本、先進、高性能的三頻段RTKGNSS(實時動態測量全球導航衛星系統)接收器OpenRTK330L,內置三重冗余慣性傳感器。
1900/1/1 0:00:00本周,銀保監會財險部向業內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財產保險公司產品監管有關問題的通知(征求意見稿)》。
1900/1/1 0:00:00隨著疫情影響的不斷擴大,除了被打亂的生活,汽車行業的人“中國汽車產業在全球究竟扮演著怎樣的角色?”的疑問也縈繞在腦海無法驅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