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去年1.5%,今年13%,合資車企正在吞噬中國新能源市場!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落面子可能是相當一部分人拒絕國產車的原因。2018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在國內燃油車中的市場份額僅為42%。中汽協7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仍在下降,已經連續4個月低于40%。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自2015年以來,中國品牌已占據全球市場約50%的份額。2018年之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被中國品牌壟斷;2018年,日產、寶馬、豐田、大眾等國際品牌紛紛發力,中國品牌的壟斷地位正在慢慢被瓦解。今年年底,狼性領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即將投產。正在進行的成都車展上,各大合資車企都帶著自己的純電動汽車高調亮相,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市場。當這個市場有足夠多的玩家時,消費者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當狼真的來了,比亞迪、北汽新能源、SAIC榮威還能脫穎而出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新能源乘用車的人身險數據。1.合資品牌占領了誰的市場?通過梳理最近兩年新能源乘用車的保險數據,我們發現個人用戶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自主品牌壟斷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改寫。2018年1-7月,按新能源乘用車個人用戶保額計算,合資品牌車型占比僅為1.5%,新動力品牌車型占比0.9%,自主傳統品牌占比高達98%。2018年全年,自主傳統品牌占比也高達92%,合資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各占4%。僅僅一年之后,2019年1-7月,根據新能源乘用車個人用戶投保數據,合資品牌車型占比已經上升至13%,上升了11個百分點,新動力品牌占比也上升了近8個百分點。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2018年1-7月數據顯示,面向個人用戶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有59個,其中市場份額大于1%的品牌有13個,均為自主品牌。前三大品牌是比亞迪、SAIC榮威和BAIC新能源,市場份額分別為19.2%、16%和14.7%。市場份額最高的合資品牌是寶馬,市場份額僅為0.9%;市場份額最高的品牌是杜云,市場份額僅為0.5%。在市場份額大于1%的13個自主品牌中,BAIC新能源、SAIC榮威等9個品牌在2019年前7個月市場份額同比下降,同期市場份額上升的只有比亞迪、JAC、廣汽傳祺和寶駿。2019年1-7月數據顯示,獲得個人用戶授權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有84個,玩家數量大幅增長。其中市場份額大于1%的品牌有20個,合資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大眾憑借2018年11月上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帕薩特PHEV和途觀L挺進前五,市場份額為5.5%。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2.合資品牌占領了哪些市場?縱觀近兩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兩大乘用車細分市場,可以發現自主傳統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依然根深蒂固,而合資品牌顯然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情有獨鐘。在純電動汽車領域,2018年1-7月,根據個人用戶新能源乘用車投保數據,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高達98%,造車新勢力品牌份額為1.4%,合資品牌份額不足0.3%。2019年1-7月數據顯示,隨著蔚來ES8、小鵬G3、威馬EX5等一批新動力品牌的批量交付,純電動領域新動力品牌占比迅速提升至12.4%。合資品牌中,今年也有日產軒逸純電動、別克Velite 6等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小幅提升至1%。由于新動力品牌和合資品牌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相對有限,自主傳統品牌純電動乘用車排名保持領先。2019年1-7月,自主傳統品牌企業的比亞迪元、iEV6E、奇瑞eQ1等車輛在個人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汽車保額排行榜中排名靠前。前15名車型中,沒有合資品牌車型。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顯然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1-7月,自主品牌在插電式混動市場也能獨領風騷,市場份額高達96%;2019年1-7月,合資品牌集體發力,市場份額迅速擴大至38.6%,整整提升了3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品牌集體缺席插電式混動市場。在暢銷車型方面,比亞迪唐DM穩坐插電式混動市場第一。大眾帕薩特和途觀L作為闖入者進入前5,2018年同期排名第14的寶馬5系甚至進入了第4名。2019年3月剛上市的豐田卡羅拉PHEV表現也可圈可點。唯一一款排名下滑的合資品牌車型是寶馬X1,從2018年1-7月的第9位下滑至第15位。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3.哪里人愛合資車?從2019年1-7月個人新能源乘用車上市城市來看,北京、深圳、上海等全國327個城市有自主品牌上市;合資品牌已在深圳、上海、廣州等全國311個城市上市;新勢力品牌覆蓋北京、深圳、廣州等全國227個城市。通過分析三個品牌的城市覆蓋圖可以發現,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覆蓋區域最廣,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貢獻較高,濰坊、柳州等二線以下城市份額較高。合資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占地面積相對較小,但也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類似于自主品牌覆蓋的城市,限購城市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北京將插電式汽車排除在新能源之外,合資品牌在北京的表現并不突出。深滬分別以16%和14%領先,這可能與SAIC榮威和比亞迪在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的努力有關。造車新勢力品牌因為車型有限,覆蓋面積最小,大部分集中在限購區域。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結語從今年前7個月的數據來看,合資品牌已經動了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的奶酪。更有業內專家大膽預測,明年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將達到40%!無論是從今年的上海車展還是未結束的成都車展來看,插電混動這一細分市場顯然無法滿足合資品牌車企的野心。大眾誓做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品牌,奧迪勢必做高端電動車市場第一,別克、現代、福特等國際品牌都推出了純電動車。后補貼時代已經到來,充分的市場競爭即將開始,狼來了。自主品牌的壟斷地位還能堅持多久?這不僅取決于合資品牌進軍純電動市場的野心,也取決于中國品牌往上走的決心。落面子可能是相當一部分人拒絕國產車的原因。2018年,中國品牌乘用車在國內燃油車中的市場份額僅為42%。中汽協7月份的數據顯示,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仍在下降,已經連續4個月低于40%。在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則呈現出完全不同的局面。自2015年以來,中國品牌已占據全球市場約50%的份額。2018年之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被中國品牌壟斷;2018年,日產、寶馬、豐田、大眾等國際品牌紛紛發力,中國品牌的壟斷地位正在慢慢被瓦解。今年年底,狼性領袖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即將投產。正在進行的成都車展上,各大合資車企都帶著自己的純電動汽車高調亮相,所有的目光都投向了中國市場。當這個市場有足夠多的玩家時,消費者還會堅持原來的選擇嗎?當狼真的來了,比亞迪、北汽新能源、SAIC榮威還能脫穎而出嗎?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新能源乘用車的人身險數據。1.合資品牌占領了誰的市場?通過梳理最近兩年新能源乘用車的保險數據,我們發現個人用戶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自主品牌壟斷市場的局面已經被改寫。2018年1-7月,按新能源乘用車個人用戶保額計算,合資品牌車型占比僅為1.5%,新動力品牌車型占比0.9%,自主傳統品牌占比高達98%。2018年全年,自主傳統品牌占比也高達92%,合資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各占4%。僅僅一年之后,2019年1-7月,根據新能源乘用車個人用戶投保數據,合資品牌車型占比已經上升至13%,上升了11個百分點,新動力品牌占比也上升了近8個百分點。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2018年1-7月數據顯示,面向個人用戶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有59個,其中市場份額大于1%的品牌有13個,均為自主品牌。前三大品牌是比亞迪、SAIC榮威和BAIC新能源,市場份額分別為19.2%、16%和14.7%。市場份額最高的合資品牌是寶馬,市場份額僅為0.9%;市場份額最高的品牌是杜云,市場份額僅為0.5%。在市場份額大于1%的13個自主品牌中,BAIC新能源、SAIC榮威等9個品牌在2019年前7個月市場份額同比下降,同期市場份額上升的只有比亞迪、JAC、廣汽傳祺和寶駿。2019年1-7月數據顯示,獲得個人用戶授權的新能源乘用車品牌有84個,玩家數量大幅增長。其中市場份額大于1%的品牌有20個,合資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已經開始大踏步前進。大眾憑借2018年11月上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帕薩特PHEV和途觀L挺進前五,市場份額為5.5%。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2.合資品牌占領了哪些市場?縱觀近兩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兩大乘用車細分市場,可以發現自主傳統品牌和新勢力品牌在純電動汽車領域依然根深蒂固,而合資品牌顯然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情有獨鐘。在純電動汽車領域,2018年1-7月,根據個人用戶新能源乘用車投保數據,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高達98%,造車新勢力品牌份額為1.4%,合資品牌份額不足0.3%。2019年1-7月數據顯示,隨著蔚來ES8、小鵬G3、威馬EX5等一批新動力品牌的批量交付,純電動領域新動力品牌占比迅速提升至12.4%。合資品牌中,今年也有日產軒逸純電動、別克Velite 6等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小幅提升至1%。由于新動力品牌和合資品牌純電動汽車交付量相對有限,自主傳統品牌純電動乘用車排名保持領先。2019年1-7月,自主傳統品牌企業的比亞迪元、iEV6E、奇瑞eQ1等車輛在個人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汽車保額排行榜中排名靠前。前15名車型中,沒有合資品牌車型。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顯然是另一番景象。2018年1-7月,自主品牌在插電式混動市場也能獨領風騷,市場份額高達96%;2019年1-7月,合資品牌集體發力,市場份額迅速擴大至38.6%,整整提升了34個百分點。另一方面,造車新勢力品牌集體缺席插電式混動市場。在暢銷車型方面,比亞迪唐DM穩坐插電式混動市場第一。大眾帕薩特和途觀L作為闖入者進入前5,2018年同期排名第14的寶馬5系甚至進入了第4名。2019年3月剛上市的豐田卡羅拉PHEV表現也可圈可點。唯一一款排名下滑的合資品牌車型是寶馬X1,從2018年1-7月的第9位下滑至第15位。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3.哪里人愛合資車?從2019年1-7月個人新能源乘用車上市城市來看,北京、深圳、上海等全國327個城市有自主品牌上市;合資品牌已在深圳、上海、廣州等全國311個城市上市;新勢力品牌覆蓋北京、深圳、廣州等全國227個城市。通過分析三個品牌的城市覆蓋圖可以發現,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車覆蓋區域最廣,北上廣深等限購城市貢獻較高,濰坊、柳州等二線以下城市份額較高。合資品牌新能源乘用車,占地面積相對較小,但也覆蓋了全國主要城市。類似于自主品牌覆蓋的城市,限購城市的貢獻是顯而易見的。由于北京將插電式汽車排除在新能源之外,合資品牌在北京的表現并不突出。深滬分別以16%和14%領先,這可能與SAIC榮威和比亞迪在插電式混合動力領域的努力有關。造車新勢力品牌因為車型有限,覆蓋面積最小,大部分集中在限購區域。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BYD, BMW, Beijing, Volkswagen, Roewe

結語從今年前7個月的數據來看,合資品牌已經動了中國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市場的奶酪。更有業內專家大膽預測,明年合資品牌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份額將達到40%!無論是從今年的上海車展還是未結束的成都車展來看,插電混動這一細分市場顯然無法滿足合資品牌車企的野心。大眾誓做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品牌,奧迪勢必做高端電動車市場第一,別克、現代、福特等國際品牌都推出了純電動車。后補貼時代已經到來,充分的市場競爭即將開始,狼來了。自主品牌的壟斷地位還能堅持多久?這不僅取決于合資品牌進軍純電動市場的野心,也取決于中國品牌往上走的決心。

標簽:比亞迪寶馬北京大眾榮威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迪斯征戰電動化下半場的三大秘籍:ID.3、新標識、2028新戰略

9月的車市,因為默克爾訪問中國而掀起陣陣高潮。

1900/1/1 0:00:00
國內汽車零部件上市企業七成凈利下滑亟待轉型

身處嚴寒之中,幾乎沒有誰能輕易置之度外,車市“寒冬”之中的汽車零部件企業也是如此。七成公司凈利潤下滑,創下近年來的新低。

1900/1/1 0:00:00
自動駕駛上海試驗樣本: 72家企業進駐封閉測試區

作為汽車產業當前最前沿的發展方向,自動駕駛在多年的技術沉淀之后,終于迎來產業化爆發前夜。

1900/1/1 0:00:00
EV晨報 | 紅旗首款純電超跑曝光;騰興長三角接盤奇瑞;吉利戴姆勒投資空中出行領域

1、第8批新能源車型推薦目錄發布,雪佛蘭MENLO騰勢X長安ERock等246款車型入選閱讀原文9月9日,工信部發布《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19年第8批),

1900/1/1 0:00:00
壽命達160萬公里 特斯拉或將推出新電池

據外媒報道,日前特斯拉的電池研究伙伴JeffDahn所在實驗室發表了一篇關于電動車電池的論文,其中論述了一種使用壽命超過160萬公里的電池,

1900/1/1 0:00:00
新能源乘用車市場年內再現負增長,下跌幅度增至15.5%

9月9日,乘聯會發布2019年8月份全國乘用車產銷數據。8月全國乘用車市場零售1564萬臺,同比下降99,環比增加54。今年18月狹義乘用車零售下降89。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