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集團新任掌門人戚普策在9月10日的2019法蘭克福車展上帶來了全新的電動發展戰略。“我們已經確立了我們在電動出行領域的下一個目標:到2021年向全球客戶交付總計100萬輛電動汽車。同時,我們希望能夠為客戶提供所有相關的動力總成技術,包括傳統的內燃機系統、純電動驅動系統、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以及將創造行業效率基準的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今天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澤表示,預計將在2022年推出下一代氫燃料電池電驅動技術,并投入小規模量產。最早在2025年,它將向客戶提供燃料電池汽車,但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市場需求和外部條件。在法蘭克福車展上,寶馬集團首次發布了BMW i Hydrogen NEXT氫燃料電池概念車,計劃將下一代氫燃料電池電驅動系統推向市場。此外,寶馬Concept 4概念車全新設計語言和新一代寶馬X6 page迎來全球首發。寶馬集團認為,新能源驅動系統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共存,因為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可以滿足全球客戶的全方位出行需求。因此,該公司正在開發使用氫燃料的車輛,作為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補充。“預計到2025年,電動汽車(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將占集團全球銷量的15-25%,客戶需要選擇合適的驅動技術,以適應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具體需求,”Zipzer表示。今年8月,齊普策正式出任寶馬集團掌門人。據業內分析,齊普澤之所以成為新的領導者,是因為他在匈牙利、中國和美國擴大了高效的生產網絡,幫助寶馬集團提高了利潤率。此外,Zipzer在成本控制方面也有一些經驗。他是寶馬集團保持工廠柔性戰略的倡導者,柔性技術可以實現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傳統內燃機和其他汽車的并行生產。寶馬集團認為,擴大電動出行規模的關鍵在于柔性生產和柔性平臺,而不是某個電動產品或平臺。換句話說,寶馬集團對不同的驅動技術保持開放的態度。寶馬雖然推出了氫燃料電池車,但相信未來會根據市場情況進入生產。這主要是由于燃料電池汽車在性能和體積方面的優勢,但在實現商業化方面仍然存在重大挑戰。一方面,目前的燃料電池汽車以氫能為主要驅動力,導致制氫和制氫成本高;另一方面,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成本高,短期內難以進行大規模建設。目前,越來越多的整車企業開始加速在氫燃料電池方面的布局。根據國外市場研究機構information trends發布的2018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市場報告,2013年至2017年全球氫燃料電池汽車累計銷量為6475輛,其中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占除美國加州以外剩余銷量的75%。其中,豐田(TM。n)、本田(HMC。n),而現代在氫燃料汽車領域布局較早。2013年,寶馬還開始與豐田汽車公司聯合開發氫燃料電池技術的驅動系統。2016年,兩家公司簽署了產品開發合作協議。不久前,外媒報道稱,日產、本田、豐田等公司將合作加速氫燃料電池車型的開發和普及。目前已正式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到2020年,多家公司將在日本建設160座加氫站,最終實現氫燃料汽車銷量的“三級跳”。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隨著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企業的布局,以及純電動汽車問題的逐漸暴露,國內再次出現了電動汽車技術路線的爭論。由于汽車產業政策關于技術路線的不確定性,寶馬采用了多種技術路線進行共同開發,期望在未來的競爭中獲得優勢。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在接受《中國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到2050年,40%的汽車能源將由純電和氫能源承擔。如果電和氫能夠脫離依賴傳統能源“從油井到油罐”的路徑,一個真正的新能源時代將會出現。從能源革命的長期目標來看,當前基礎設施、成本和規模轉型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不是問題,但這一過程也將是漫長的。就傳統汽車而言,還有相當大的技術升級空間。“后補貼”時代,純電動汽車替代傳統乘用車的力度會降低,而替代“短途車”和“低速車”的能力會顯著提升。各種混合動力汽車及附加方案可能是替代高端傳統能源汽車的理想產品。
9月10日,據國外媒體報道,現代汽車公司和起亞汽車公司宣布,投資歐洲電動汽車充電網絡運營商Ionity。目前,財務細節尚未披露,但現代將獲得與創始合伙人同等的Ionity股份。
1900/1/1 0:00:001、大眾ID3全球首發更換新LOGO續航550km在法蘭克福車展前夕的大眾之夜上,大眾全新電動車ID3全球首發。
1900/1/1 0:00:00據報道,隨著補貼標準大幅降低以及三元鋰電池電池汽車事故的頻發,磷酸鐵鋰電池的成本及安全優勢正逐步凸顯。目前,多家整車企業已確認將在部分乘用車上開始切換磷酸鐵鋰電池。
1900/1/1 0:00:002018年1月,拜騰首款車型BYTONMByteConcept在美國全球首秀。
1900/1/1 0:00:009月5日,蘭博基尼汽車中國內地及香港、澳門執行總經理FrancescoScardaoni先生和蘭博基尼賽事運動部門負責人GiorgioSanna先生,在成都國際車展接受媒體采訪。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電動汽車實現普及的一個關鍵因素是需要具備足夠的續航里程,馬勒(MAHLE)沒有采用更大的電池來實現這一點,而是推出了一種新研發的、集成了熱管理功能的電池外殼。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