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時正在經歷冬天,而且是九天寒冬。“環境變了一陣子。以前資本有耐心等他們燒錢,現在絕對不允許燒錢。”9月3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坦言,判斷分時很難做。投資方對分時租賃的態度代表了目前大部分資本的看法。這也體現在今年分時租賃企業獲得融資的金額和頻率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為419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為1072億元。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共享出行行業的融資額縮水了整整61%,簡直是腰斬。如果著眼于分時租賃的細分,融資減少的情況會更嚴重。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今年2月一家名為“現在旅行”的分時租賃平臺獲得1億元B+輪融資后,公開報道中再無分時租賃融資消息出現。而這家今年才被資本看好的分時租賃公司,最近也陷入了經營困境。據媒體報道,馬上出行的客服電話已經很難打通,很多用戶都在想辦法退押金。其實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倒閉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17年以來,優優車、EZZY、麻瓜出行、管仲共享汽車、TOGO途歌等公司已經停止營業。就連戴姆勒等行業巨頭也在今年6月宣布旗下car2go正式結束在重慶的運營。然而,分時租賃企業紛紛倒閉的現實與業內對這個行業前景的判斷大相徑庭。據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保持4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中國的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達到60萬輛,大量新車將在各大市場的新出行服務中銷售。預計新出行服務的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18%。既然有這么大的蛋糕,為什么真的沒人吃?熱情來自于新能源汽車。和過去幾年的很多創業熱情一樣,分時租賃行業也受到了資本的熱捧。無論是現在的頭部企業,還是過去不太知名的中小企業,或者已經倒下的企業,都在初創階段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資。率先宣布停牌的悠游車曾獲得2000萬美元融資,去年倒下的途歌也獲得5次融資,累計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分時租賃行業之所以在2015 -2017年呈現短期爆發式增長,受到資本關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推。”上述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分時租賃行業與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幾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期,隨后連續三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大幅下降,其產銷量仍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分時度假的熱潮也始于2015年。“當時分時租賃被視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另一種方式。在高額補貼下,分時租賃公司不僅可以幫助車企通過運營里程獲得補貼,還可以幫助車企消化銷量。”上述投資人認為,這也是2015 -2018年分時租賃行業集中爆發的最根本原因。作為分時租賃行業的從業者,燈塔行創始人兼CEO劉認為,集中爆發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大家都認為共享經濟是個好概念。“你看,共享單車、共享馬扎、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出現的。”基于這一理念,劉還在成立了分時租賃公司——蜂鳥……拉威爾,2016年3月。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到29420億元,同比增長41.6%。其中,共享出行規模2478億元,同比增長23.5%,僅次于生活服務和產能,在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中排名第三。汽車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就在各方看好行業的時候,2019年分時租賃的融資情況率先踩下剎車。到目前為止,公開報道中,今年只有一家公司立即出行,拿到了投資。不過,劉認為,從頻率和規模來看,今年與2018年有明顯反差,但實際情況略好。他告訴經濟觀察報,蜂鳥旅行在今年年初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投資,但沒有公開。為什么京城突然冷了?上述投資人認為,在2015 -2017年資本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大家不會過多詢問分時租賃是不是一個好生意。他們只是看到了風,希望不要錯過機會,但是當行業發生變化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那時候一天燒幾個億都不是問題。我們有耐心等它出來,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環境不好,資本匱乏。”在他看來,投資環境的變化是今年資本對分時租賃行業熱情逐漸消退的原因之一。“共享經濟的狂熱,尤其是自行車共享的大規模失敗,對共享汽車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位分時租賃汽車公司的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上述投資人表示,“分時租賃的運營成本太高,可替代的東西太多。如果市場上沒有私家車,沒有在線租車,大城市只允許分時租賃。肯定是賺錢的,但是現在不是這樣的。作為補充的補充,在線租車不賺錢,它怎么賺錢?”在汽車分時租賃企業中,很少有能實現整體盈利的。上述投資人表示,在投資這些分時租賃企業之前,會設定更多的指標來考核其得分,包括是否盈利、是否具有不可復制的價值、未來是否有看得見的盈利空間等。Gofun出行CEO譚奕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他們和投資人談判時,對方談到以盈利為門檻。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劉說,對方在與投資人談判時并不強調盈利,只是更關注公司是否有前景。“如果能實現造血,為什么還要投資?”除了大環境冷,投資者對分時租賃變得理性的另一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下降。在投資人看來,分時度假其實是一個支持新能源出行的衍生行業。在整個運營成本沒有下降,運營補貼下降的情況下,對整個分時租賃行業構成一定的挑戰。“分時租賃的價值在于盤活牌照資源,盤活區域車輛資源,增加頻次。要想盈利,只能從車價、停車、牌照等方面尋找更大的探索空間。”另一位分時租賃車企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但上述投資人并不認為分時租賃資金投入的收縮意味著不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只是因為投資人更加理性。他說,除了投資收縮,資本投資在分時軌道低,但數額太大。從融資輪次來看,B and B輪后的投資比例有所擴大,投資明顯后移。資本更青睞市場成熟、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前兩年大家都覺得分時是風口,但是風口不代表是好事,只是大家都在玩傳包裹。在資本謹慎的情況下,大家開始變得清醒,這個行業即將正式開始回歸商業本質。”劉對說:分時正在經歷冬天,而且是九天寒冬。“環境已經改變了一段時間……以前資本有耐心等他們燒錢,現在絕對不允許燒錢。" 9月3日,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投資人對經濟觀察報坦言,判斷分時很難做。投資方對分時租賃的態度代表了目前大部分資本的看法。這也體現在今年分時租賃企業獲得融資的金額和頻率上。國家信息中心發布的《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9)》顯示,2018年共享出行領域融資規模為419億元,2017年這一數字為1072億元。從2017年到2018年,整個共享出行行業的融資額縮水了整整61%,簡直是腰斬。如果著眼于分時租賃的細分,融資減少的情況會更嚴重。據經濟觀察報記者統計,今年2月一家名為“現在旅行”的分時租賃平臺獲得1億元B+輪融資后,公開報道中再無分時租賃融資消息出現。而這家今年才被資本看好的分時租賃公司,最近也陷入了經營困境。據媒體報道,馬上出行的客服電話已經很難打通,很多用戶都在想辦法退押金。其實汽車分時租賃企業倒閉并不是什么新鮮事。2017年以來,優優車、EZZY、麻瓜出行、管仲共享汽車、TOGO途歌等公司已經停止營業。就連戴姆勒等行業巨頭也在今年6月宣布旗下car2go正式結束在重慶的運營。然而,分時租賃企業紛紛倒閉的現實與業內對這個行業前景的判斷大相徑庭。據預測,未來幾年我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保持45%左右的年復合增長率。到2025年,中國的分時租賃汽車數量將達到60萬輛,大量新車將在各大市場的新出行服務中銷售。預計新出行服務的新車銷量占比將達到18%。既然有這么大的蛋糕,為什么真的沒人吃?熱情來自于新能源汽車。和過去幾年的很多創業熱情一樣,分時租賃行業也受到了資本的熱捧。無論是現在的頭部企業,還是過去不太知名的中小企業,或者已經倒下的企業,都在初創階段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資。最早宣布停牌的悠游車曾獲得2000萬美元融資,去年倒下的途歌也獲得5次融資,累計金額超過5000萬美元。”分時租賃行業之所以在2015 -2017年呈現短期爆發式增長,受到資本關注,主要是受到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助推。"上述投資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通過數據對比可以發現,分時租賃行業與新能源汽車的興起幾乎一致:2015年,新能源汽車進入加速發展期,隨后連續三年出現爆發式增長。即使在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開始大幅下降,其產銷量仍達到127萬輛和125.6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9.9%和61.7%。分時度假的熱潮也是從2015年開始的。”當時分時租賃被視為推動新能源發展的另一種方式。在高額補貼下,分時租賃公司不僅可以幫助車企通過運營里程獲得補貼,還可以幫助車企消化銷量。“上述投資人認為,這也是2015 -2018年分時租賃行業集中爆發的最根本原因。作為分時租賃行業的從業者,燈塔行創始人兼CEO劉認為,集中爆發的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大家都認為共享經濟是個好概念。”你看,共享單車,共享馬扎,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等都是那個時候出現的。“基于這一理念,劉還于2016年3月成立了分時租賃公司——蜂鳥出行。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共享經濟交易規模達到294……億元,同比增長41.6%。其中,共享出行規模2478億元,同比增長23.5%,僅次于生活服務和產能,在共享經濟市場交易規模中排名第三。汽車共享出行是共享出行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就在各方看好行業的時候,2019年分時租賃的融資情況率先踩下剎車。到目前為止,公開報道中,今年只有一家公司立即出行,拿到了投資。不過,劉認為,從頻率和規模來看,今年與2018年有明顯反差,但實際情況略好。他告訴經濟觀察報,蜂鳥旅行在今年年初獲得了1000萬美元的投資,但沒有公開。為什么京城突然冷了?上述投資人認為,在2015 -2017年資本相對充裕的情況下,大家不會過多詢問分時租賃是不是一個好生意。他們只是看到了風,希望不要錯過機會,但是當行業發生變化的時候,這個問題就很重要了。“那時候一天燒幾個億都不是問題。我們有耐心等它出來,但現在不一樣了。現在環境不好,資本匱乏。”在他看來,投資環境的變化是今年資本對分時租賃行業熱情逐漸消退的原因之一。“共享經濟的狂熱,尤其是自行車共享的大規模失敗,對共享汽車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位分時租賃汽車公司的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上述投資人表示,“分時租賃的運營成本太高,可替代的東西太多。如果市場上沒有私家車,沒有在線租車,大城市只允許分時租賃。肯定是賺錢的,但是現在不是這樣的。作為補充的補充,在線租車不賺錢,它怎么賺錢?”在汽車分時租賃企業中,很少有能實現整體盈利的。上述投資人表示,在投資這些分時租賃企業之前,會設定更多的指標來考核其得分,包括是否盈利、是否具有不可復制的價值、未來是否有看得見的盈利空間等。Gofun出行CEO譚奕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他們和投資人談判時,對方談到以盈利為門檻。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劉說,對方在與投資人談判時并不強調盈利,只是更關注公司是否有前景。“如果能實現造血,為什么還要投資?”除了大環境冷,投資者對分時租賃變得理性的另一個原因是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下降。在投資人看來,分時度假其實是一個支持新能源出行的衍生行業。在整個運營成本沒有下降,運營補貼下降的情況下,對整個分時租賃行業構成一定的挑戰。“分時租賃的價值在于盤活牌照資源,盤活區域車輛資源,增加頻次。要想盈利,只能從車價、停車、牌照等方面尋找更大的探索空間。”另一位分時租賃車企高管告訴經濟觀察報。但上述投資人并不認為分時租賃資金投入的收縮意味著不看好這個行業的前景,只是因為投資人更加理性。他說,除了投資收縮,資本投資在分時軌道低,但數額太大。從融資輪次來看,B and B輪后的投資比例有所擴大,投資明顯后移。資本更青睞市場成熟、運營模式成熟的企業。“前兩年大家都覺得分時是風口,但是風口不代表是好事,只是大家都在玩傳包裹。在資本謹慎的情況下,大家開始變得清醒,這個行業即將正式開始回歸商業本質。”劉對說:
“這兩個月給我的感覺是忙、快、多、高。很多都在做,節奏非常快,效率非常高”,7月1日正式報道,合眾汽車副總裁周江在新東家的工作時間已經過了兩個多月。
1900/1/1 0:00:00據《華爾街日報》9月6日報道,據知情人士透露,美國司法部已對福特(Ford)、本田(Honda)、寶馬(BMW)和大眾(Volkswagen)四家汽車制造商展開反壟斷調查。
1900/1/1 0:00:00據路透社援引英國《金融時報》報道,日產汽車正考慮退出韓國市場。日韓緊張的關系和貿易關系,導致日本產品在韓國的銷量大幅下滑。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倫敦科技開發商Predina開發出一種系統,可使用AI動態預測并降低車輛碰撞的環境空間風險。
1900/1/1 0:00:00換電不是新名詞,最近成了新鮮事。多年前,我國實施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之后不久,有業內專家提出換電技術路線。以色列著名的換電公司BatterPlace進入中國市場,掀起了換電模式的小高潮。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保時捷官方獲悉,Taycan車型將于9月9日在保時捷祖文豪森工廠正式投入生產。9月4日,保時捷旗下首款純電動跑車Taycan已在福州亮相,官方公布了兩款配置車型在中國市場的售價。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