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海市中心最繁華的外灘出發,驅車1小時20分鐘,便可到達上海西北郊嘉定區安亭一個占地150畝的工廠。工廠剛完成大樓封頂,到處都是油漆味。1400個機器人即將準備就緒,運送物資的AGV車還在路上。一個多月后,首款國產純電動奧迪Q4 e-tron將在這里開始試產。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這是上汽大眾專為純電動汽車打造的上海安亭工廠,也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首家MEB平臺工廠。MEB是大眾集團生產純電動汽車的模塊化平臺,可以使用相同的零部件生產不同的車型,提高規模效率。大眾集團預測,在第一代架構的生命周期內,MEB將生產約1000萬輛電動汽車。“這是大眾集團今年在中國最大的一件事。”上汽大眾內部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這座總投資170億元的新工廠,包含了大眾汽車集團自2015年柴油車排放作弊丑聞爆發以來最激進的戰略轉變。被無數追隨者奉為標桿,卻背負諸多危機的特斯拉,也將扭虧為盈的希望寄托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8月27日,特斯拉Giga上海內部照片曝光,國產版Model 3已經開始小規模試產。雙方都在全力沖刺,試圖更快、更早、更穩地在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站穩腳跟。沒有人能確定,誰會是最后的贏家,擁有近百年深厚底蘊的大眾和多次創造奇跡的特斯拉。狹路相逢,年過八旬的大眾和16歲的特斯拉將有一戰。要么顛覆,要么被顛覆。為了在這場新能源汽車霸主的角逐中贏得第一名,遲到數年的大眾集團“頭號”保時捷已經開始暗中發力。9月4日,被譽為“特斯拉黑仔”的保時捷純電動跑車Taycan將在全球上市。不久前,這款標桿特斯拉Roadsters/A >在意大利納多的耐力賽中,原型車24小時跑了3425公里,打破了特斯拉Model 3在今年7月創造的2781公里的行駛紀錄。這款車預計將于2020年量產,售價約為8-9萬美元,遠低于roadster 20 20萬美元的起售價。大眾汽車的主要利潤貢獻者、德系“三劍客”之一的奧迪也發布了第五款純電動汽車奧迪Q4 e-tron概念車,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12款純電動汽車。目前,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 < SUV e-tron已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下線。從目前公布的車身造型、續航里程、低重心安全設計、充電速度快等參數來看,ID。大眾ID的第三個成員Cross。家族,負責直接“挑戰”特斯拉Model Y,每一個“標桿”的背后,都不乏傲慢。
制圖:事實上,以高端品牌為“排頭兵”和“大象轉身”的大眾集團電動戰略轉型,已經醞釀了很久。2019年3月25日,年交付1080萬輛汽車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廣東珠海宣布,為中國市場帶來五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包括高爾夫純電動、寶來純電動、朗逸純電動三款國產純電動汽車,以及全新的純電動品牌ID。BUZZ概念車和ID。r純電動賽車。后者被視為大眾繼ID問世后“攻擊”特斯拉、沖擊電動車市場第一的秘密武器。,2016年家族第一個成員,ID。家族聚集了“七兄弟”。多車首發只是大眾集團在純電動領域的一次試水。今年4月,大眾中國首席執行官馮宣布了一項更為激進的產品計劃:“我們計劃發布14款新能源汽車……n 2019。“根據馮公布的數據,大眾集團計劃到2028年在中國生產1160萬輛純電動汽車,占集團全球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目標產量的一半以上。這一重任落在了大眾在華的三家合資企業身上。正在建設中的SAIC-大眾安亭工廠和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預計將于2020年正式投產,每年將為大眾集團增加6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產能。
上海大眾MEB工廠航拍圖片來源:大眾集團總部位于德國,大眾的發展重心也在悄然轉移。在集團12億歐元投資承諾的支持下,擁有超過89年歷史的德國茨維考工廠正在向全球最大、性能最高的電動汽車工廠轉型。最快今年年底,大眾首款可與原版甲殼蟲媲美的ID.3純電動汽車將在此投產。距離茨維考約6小時車程的大眾帕薩特誕生地埃姆登也將于2022年投產電動汽車。與漢諾威工廠一起,它將成為大眾在德國的第三家純電動汽車工廠。到目前為止,大眾集團已經為傳統汽車制造工廠的改造計劃撥款4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54億元)的預算。預計到2030年底,大眾每賣出10輛車,就有4輛是電動汽車。此外,大眾集團的新能源充電版圖也在快速鋪開。根據2018年財報,大眾集團將“建立電池技術核心競爭力”作為2019年九大核心轉型業務之一。
來源:大眾汽車集團2018年財報2018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已在歐洲和中國簽署了總價值約200億歐元的電池及相關技術訂單。今年5月,大眾宣布將斥資10億歐元在德國啟動電池生產項目。從今年年底開始,大眾將與星星充電、中國一汽、江淮汽車推出私人壁掛式充電系統。這些電池基礎設施的部分資金將來自該公司燃料動力汽車的銷售。2018年11月20日,在大眾德國總部“沃爾夫斯堡”,即將步入花甲之年的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重申了“讓大眾成為電動交通第一”的戰略目標。他還說“大眾會成為顛覆者,而不是被顛覆者。”隨著大眾明確押注純電動,特斯拉真正的競爭正式“上線”。傳統汽車巨頭與新車“領頭羊”的較量已經迫在眉睫,大戰一觸即發。押注中國幾乎不謀而合,大眾和特斯拉都把最大的籌碼押在了中國。1987年10月,大眾集團前董事長卡爾·哈恩首次訪問中國一汽。他穿著棉衣,騎著一面展開的紅旗,穿過長春又寬又長的街道,仿佛一望無際。他決定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以最大的誠意把大眾帶入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在過去的32年里,哈恩一手促成了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上海大眾的成立,擁有了歐洲第一輛“紅旗”汽車,并被評為2018年影響中國的人物。在多款“國民神車”的助力下,大眾集團在華銷量從2007年的91萬輛飆升至2018年的421萬輛,市場份額超過20%,貢獻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銷量。2014年,一向按常理出牌的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elon musk)首次踏足北京,將Model S的鑰匙交給了第一批用戶。特斯拉正式邁出中國第一步。5年后,這位能吃煎餅果子、上熱搜的“網絡名人”CEO如愿以償,在投資50億美元的上海超級工廠開始試產國產版Model 3。正如哈恩所說:“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也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僅僅依靠……進入中國市場是不夠的,也是不可能的靠賣車。(大眾)必須扎根中國,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取得成果。“把第一家海外超級工廠設在中國的馬斯克也深知這一點。92歲的哈恩和48歲的馬斯克,兩代雄心勃勃的汽車人都將目光瞄準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他們同樣志在必得,這并不奇怪。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5.6萬輛,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2025年至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40%至50%,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萬輛。幾十年來,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毋庸置疑,但至少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前景廣闊的新賽道上,遲到27年的新貴特斯拉并不遜色于老牌巨頭大眾。根據全球咨詢公司LMC汽車的數據,2015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特斯拉和吉利,對應的銷量分別為6.5萬輛、4.8萬輛和3.5萬輛。同年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不足2萬輛。
制圖:未來汽車日報2018年,特斯拉以22.2萬輛的交付量位居第一,遠遠落后的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2.63萬輛,占1080萬輛總銷量不到0.3%。同樣從今年開始,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低于其他海外市場。
制圖:面對28年來的第一個寒冬,未來汽車日報如果趕不上這波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更有甚者,根據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按照2018年的排放量,大眾集團到2021年將被罰款90億歐元或因其碳排放不達標。為了抓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大眾將此次轉型的方向確定為全電動化——“強烈傾向于將全部資金押注于純電動汽車”。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繼首次與中國合資后,再次“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而做出的方向性調整。對于這個擁有超過65.5萬名員工、年收入2650億美元的老牌汽車巨頭來說,如何“吞下”中國風起云涌的電動汽車市場,可能仍是目前最頭疼的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場將純電動汽車比例從0.3%提高到40%的艱難戰役中,大眾汽車和天才馬斯克的特斯拉“帝國”之間將會有一場激烈的競爭。被動出血致死,或出血轉型“如果大象會跳舞,那么螞蟻就必須離開舞臺。”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但即使面對大眾集團這樣龐大的對手,特斯拉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德國《經理人》雜志近日報道稱,大眾有意收購特斯拉股份,并試圖獲得后者的技術。文章聲稱迪斯定期與馬斯克會面,但馬斯克至今未透露合作意向,并引用一名大眾高管的話稱“如果可能,迪斯將立即采取行動”。大眾媒體發言人皮埃特羅·佐利諾回應說,“這只是猜測”。然而,這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巨頭和最知名的電動汽車玩家在持續數年的糾結和較量中第一次發生“緋聞”。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和銀湖等投資者曾計劃向特斯拉投資300億美元,以支持其私有化,但遭到了馬斯克的拒絕,他希望繼續保持對該公司的絕對控制權。還有人分析,大眾收購特斯拉股份的最大障礙是擁有大眾集團53.1%股份的皮赫和保時捷家族的阻撓。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以及政府補貼的到來,大眾、通用、福特等傳統車企已經嚴重進入電動化,變革速度遠超市場分析師的預期,勢必改變全球電動車的力量平衡……市場。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日益成熟,迄今未能實現持續盈利的特斯拉將面臨更大的產能和資金壓力,而年銷量過千萬輛的大眾汽車集團在資源上優勢明顯。根據LMC汽車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桂冠將轉移到大眾身上。屆時,大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41.6萬輛,是特斯拉的3倍以上。
從上海市中心最繁華的外灘出發,驅車1小時20分鐘,便可到達上海西北郊嘉定區安亭一個占地150畝的工廠。工廠剛完成大樓封頂,到處都是油漆味。1400個機器人即將準備就緒,運送物資的AGV車還在路上。一個多月后,首款國產純電動奧迪Q4 e-tron將在這里開始試產。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這是上汽大眾專為純電動汽車打造的上海安亭工廠,也是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首家MEB平臺工廠。MEB是大眾集團生產純電動汽車的模塊化平臺,可以使用相同的零部件生產不同的車型,提高規模效率。大眾集團預測,在第一代架構的生命周期內,MEB將生產約1000萬輛電動汽車。“這是大眾集團今年在中國最大的一件事。”上汽大眾內部人士告訴未來汽車日報。這座總投資170億元的新工廠,包含了大眾汽車集團自2015年柴油車排放作弊丑聞爆發以來最激進的戰略轉變。被無數追隨者奉為標桿,卻背負諸多危機的特斯拉,也將扭虧為盈的希望寄托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上。8月27日,特斯拉Giga上海內部照片曝光,國產版Model 3已經開始小規模試產。雙方都在全力沖刺,試圖更快、更早、更穩地在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站穩腳跟。沒有人能確定,誰會是最后的贏家,擁有近百年深厚底蘊的大眾和多次創造奇跡的特斯拉。狹路相逢,年過八旬的大眾和16歲的特斯拉將有一戰。要么顛覆,要么被顛覆。為了在這場新能源汽車霸主的角逐中贏得第一名,遲到數年的大眾集團“頭號”保時捷已經開始暗中發力。9月4日,被譽為“特斯拉黑仔”的保時捷純電動跑車Taycan將在全球上市。不久前,這款標桿特斯拉Roadsters/A >在意大利納多的耐力賽中,原型車24小時跑了3425公里,打破了特斯拉Model 3在今年7月創造的2781公里的行駛紀錄。這款車預計將于2020年量產,售價約為8-9萬美元,遠低于roadster 20 20萬美元的起售價。大眾汽車的主要利潤貢獻者、德系“三劍客”之一的奧迪也發布了第五款純電動汽車奧迪Q4 e-tron概念車,計劃在2020年前推出12款純電動汽車。目前,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 < SUV e-tron已經在比利時布魯塞爾下線。從目前公布的車身造型、續航里程、低重心安全設計、充電速度快等參數來看,ID。大眾ID的第三個成員Cross。家族,負責直接“挑戰”特斯拉Model Y,每一個“標桿”的背后,都不乏傲慢。
制圖:事實上,以高端品牌為“排頭兵”和“大象轉身”的大眾集團電動戰略轉型,已經醞釀了很久。2019年3月25日,年交付1080萬輛汽車的大眾汽車集團在廣東珠海宣布,為中國市場帶來五款新能源汽車產品,其中包括三款國產純電動汽車,分別是高爾夫純電動、寶來純電動和朗逸純電動……electric,以及全新的純電動品牌ID。BUZZ概念車和ID。r純電動賽車。后者被視為大眾繼ID問世后“攻擊”特斯拉、沖擊電動車市場第一的秘密武器。,2016年家族第一個成員,ID。家族聚集了“七兄弟”。多車首發只是大眾集團在純電動領域的一次試水。今年4月,大眾中國CEO馮宣布了一個更激進的產品計劃:“我們計劃在2019年發布14款新能源汽車。”根據馮公布的數據,大眾汽車集團計劃到2028年在中國生產1160萬輛純電動汽車,占該集團全球2200萬輛純電動汽車目標產量的一半以上。這一重任落在了大眾在華的三家合資企業身上。正在建設中的SAIC-大眾安亭工廠和一汽-大眾佛山工廠預計將于2020年正式投產,每年將為大眾集團增加60萬輛純電動汽車的產能。
上海大眾MEB工廠航拍圖片來源:大眾集團總部位于德國,大眾的發展重心也在悄然轉移。在集團12億歐元投資承諾的支持下,擁有超過89年歷史的德國茨維考工廠正在向全球最大、性能最高的電動汽車工廠轉型。最快今年年底,大眾首款可與原版甲殼蟲媲美的ID.3純電動汽車將在此投產。距離茨維考約6小時車程的大眾帕薩特誕生地埃姆登也將于2022年投產電動汽車。與漢諾威工廠一起,它將成為大眾在德國的第三家純電動汽車工廠。到目前為止,大眾集團已經為傳統汽車制造工廠的改造計劃撥款44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3454億元)的預算。預計到2030年底,大眾每賣出10輛車,就有4輛是電動汽車。此外,大眾集團的新能源充電版圖也在快速鋪開。根據2018年財報,大眾集團將“建立電池技術核心競爭力”作為2019年九大核心轉型業務之一。
來源:大眾汽車集團2018年財報2018年3月,大眾汽車集團表示,已在歐洲和中國簽署了總價值約200億歐元的電池及相關技術訂單。今年5月,大眾宣布將斥資10億歐元在德國啟動電池生產項目。從今年年底開始,大眾將與星星充電、中國一汽、江淮汽車推出私人壁掛式充電系統。這些電池基礎設施的部分資金將來自該公司燃料動力汽車的銷售。2018年11月20日,在大眾德國總部“沃爾夫斯堡”,即將步入花甲之年的大眾集團CEO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ss)重申了“讓大眾成為電動交通第一”的戰略目標。他還說“大眾會成為顛覆者,而不是被顛覆者。”隨著大眾明確押注純電動,特斯拉真正的競爭正式“上線”。傳統汽車巨頭與新車“領頭羊”的較量已經迫在眉睫,大戰一觸即發。押注中國幾乎不謀而合,大眾和特斯拉都把最大的籌碼押在了中國。1987年10月,大眾集團前董事長卡爾·哈恩首次訪問中國一汽。他穿著棉衣,騎著一面展開的紅旗,穿過長春又寬又長的街道,仿佛一望無際。他決定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以最大的誠意把大眾帶入這片未開墾的“處女地”。在過去的32年里,哈恩一手促成了中國第一家合資車企上海大眾的成立,擁有了歐洲第一輛“紅旗”汽車,并被評為2018年影響中國的人物。在多款“國民神車”的助力下,大眾集團在華銷量從2007年的91萬輛飆升至2018年的421萬輛,市場份額超過20%,貢獻了全球約三分之一的銷量。2014年,一向玩車的硅谷“鋼鐵俠”埃隆·馬斯克……違背常理,第一次踏足北京,把Model S的鑰匙交給了第一批用戶。特斯拉正式邁出中國第一步。5年后,這位能吃煎餅果子、上熱搜的“網絡名人”CEO如愿以償,在投資50億美元的上海超級工廠開始試產國產版Model 3。正如哈恩所說:“中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但也有特殊的歷史文化傳統。僅僅靠賣車進入中國市場是不夠的,也是不可能的。(大眾)必須扎根中國,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才能真正取得成果。”把第一家海外超級工廠設在中國的馬斯克也深知這一點。92歲的哈恩和48歲的馬斯克,兩代雄心勃勃的汽車人都將目光瞄準了潛力巨大的中國市場,他們同樣志在必得,這并不奇怪。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25.6萬輛,連續四年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2025年至203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將達到40%至50%,到2030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有望突破8000萬輛。幾十年來,大眾在中國市場的成功毋庸置疑,但至少在新能源汽車這個前景廣闊的新賽道上,遲到27年的新貴特斯拉并不遜色于老牌巨頭大眾。根據全球咨詢公司LMC汽車的數據,2015年全球純電動汽車銷量排行榜前三名分別是雷諾-日產-三菱聯盟、特斯拉和吉利,對應的銷量分別為6.5萬輛、4.8萬輛和3.5萬輛。同年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不足2萬輛。
制圖:未來汽車日報2018年,特斯拉以22.2萬輛的交付量位居第一,遠遠落后的大眾純電動汽車銷量僅為2.63萬輛,占1080萬輛總銷量不到0.3%。同樣從今年開始,大眾在中國的銷量增長低于其他海外市場。
制圖:面對28年來的第一個寒冬,未來汽車日報如果趕不上這波新能源汽車的浪潮,將面臨更加嚴峻的挑戰。更有甚者,根據市場研究公司JATO Dynamics的數據,按照2018年的排放量,大眾集團到2021年將被罰款90億歐元或因其碳排放不達標。為了抓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的機遇,大眾將此次轉型的方向確定為全電動化——“強烈傾向于將全部資金押注于純電動汽車”。這也是大眾汽車集團繼首次與中國合資后,再次“成為中國市場的一部分”而做出的方向性調整。對于這個擁有超過65.5萬名員工、年收入2650億美元的老牌汽車巨頭來說,如何“吞下”中國風起云涌的電動汽車市場,可能仍是目前最頭疼的問題。但可以預見的是,在這場將純電動汽車比例從0.3%提高到40%的艱難戰役中,大眾汽車和天才馬斯克的特斯拉“帝國”之間將會有一場激烈的競爭。被動出血致死,或出血轉型“如果大象會跳舞,那么螞蟻就必須離開舞臺。”IBM前首席執行官郭士納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但即使面對大眾集團這樣龐大的對手,特斯拉的競爭力也不容小覷。德國《經理人》雜志近日報道稱,大眾有意收購特斯拉股份,并試圖獲得后者的技術。文章聲稱迪斯定期與馬斯克會面,但馬斯克至今未透露合作意向,并引用一名大眾高管的話稱“如果可能,迪斯將立即采取行動”。大眾媒體發言人皮埃特羅·佐利諾回應說,“這只是猜測”。然而,這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巨頭和最知名的電動汽車玩家在持續數年的糾結和較量中第一次發生“緋聞”。據外媒報道,大眾汽車和銀湖等投資者曾計劃向特斯拉投資300億美元,以支持其私有化,但遭到了馬斯克的拒絕,他希望c……繼續保持對公司的絕對控制。還有人分析,大眾收購特斯拉股份的最大障礙是擁有大眾集團53.1%股份的皮赫和保時捷家族的阻撓。隨著電池成本的下降,來自監管機構的壓力,以及政府補貼的到來,大眾、通用、福特等傳統車企已經嚴重進入電動化,變革速度遠超市場分析師的預期,勢必改變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力量平衡。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日益成熟,迄今未能實現持續盈利的特斯拉將面臨更大的產能和資金壓力,而年銷量過千萬輛的大眾汽車集團在資源上優勢明顯。根據LMC汽車的預測,到2025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桂冠將轉移到大眾身上。屆時,大眾純電動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41.6萬輛,是特斯拉的3倍以上。4
制圖:未來汽車日報然而,贏得這場戰斗遠不像預期的那么容易。至少目前來看,老牌車企多年來在電動游戲中沒落的格局還沒有扭轉。據底特律的獨立汽車分析師稱,傳統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的每輛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約為2000美元,而生產一輛純電動汽車的成本約為6000至10000美元。盡管大眾集團去年凈利潤高達121.5億歐元,但如何覆蓋新業務極其昂貴的開支,仍是必須同時支撐燃油車業務的傳統巨頭不得不面對的“陣痛”。相比之下,不受現有經銷商網絡和復雜業務線管理影響的特斯拉更能輕裝上陣。為了支持轉型,大眾已經開始了“節流”工作。今年3月,大眾汽車推出了一項利潤改善計劃,包括降低產品復雜性,優化材料成本,將非人事管理費用和行政人員費用分別削減15%。這一計劃預計將在2019年至2022年逐步取得成效,并從2023年開始實現每年節省5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6億元)的目標。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并不孤單,但也通過與汽車巨頭控股來分散風險。今年7月,大眾和福特宣布將聯合開發電動汽車技術,福特也將使用大眾的MEB平臺生產其純電動汽車。此外,特斯拉在電機、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競爭壁壘。2009年,戴姆勒集團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特斯拉近10%的股份,并在第一代奔馳B級電動車的研發和其他項目中采用了后者的技術。瑞銀(UBS)的一位分析師曾總結道:“即使是領先的跑車制造商,也無法在關鍵指標上擊敗特斯拉。”這更像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被動流血至死,要么直面流血尋求轉機,但大眾別無選擇。對于大眾和特斯拉來說,電動車的未來同樣漫長。螞蟻和大象誰會是最后的贏家,可能要到最后一刻才知道。4
制圖:未來汽車日報然而,贏得這場戰斗遠不像預期的那么容易。至少目前來看,老牌車企多年來在電動游戲中沒落的格局還沒有扭轉。據底特律的獨立汽車分析師稱,傳統原始設備制造商生產的每輛混合動力汽車的成本約為2000美元,而生產一輛純電動汽車的成本約為6000至10000美元。盡管大眾集團去年凈利潤高達121.5億歐元,但如何覆蓋新業務極其昂貴的開支,仍是必須同時支撐燃油車業務的傳統巨頭不得不面對的“陣痛”。相比之下,不受現有經銷商網絡和復雜業務線管理影響的特斯拉更能輕裝上陣。為了支持轉型,大眾已經開始了“節流”工作。今年3月,大眾在……推出了利潤改善計劃包括降低產品復雜性、優化材料成本,以及將非人事管理費用和行政人員費用分別削減15%。這一計劃預計將在2019年至2022年逐步取得成效,并從2023年開始實現每年節省59億歐元(約合人民幣466億元)的目標。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制造商并不孤單,但也通過與汽車巨頭控股來分散風險。今年7月,大眾和福特宣布將聯合開發電動汽車技術,福特也將使用大眾的MEB平臺生產其純電動汽車。此外,特斯拉在電機、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等電動汽車核心技術上存在明顯的競爭壁壘。2009年,戴姆勒集團以5000萬美元收購了特斯拉近10%的股份,并在第一代奔馳B級電動車的研發和其他項目中采用了后者的技術。瑞銀(UBS)的一位分析師曾總結道:“即使是領先的跑車制造商,也無法在關鍵指標上擊敗特斯拉。”這更像是一個艱難的選擇,要么被動流血至死,要么直面流血尋求轉機,但大眾別無選擇。對于大眾和特斯拉來說,電動車的未來同樣漫長。螞蟻和大象誰會是最后的贏家,可能要到最后一刻才知道。
1、解讀成都車展:新能源霸場9月5日至14日,成都車展將拉開帷幕。各大品牌著力于發布全新換代車型,重要改款車型比例有所增加,新能源車型正向著更為多元與高端的趨勢邁進。
1900/1/1 0:00:008月26日,深圳市發改委發布的《深圳市20192020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實施細則》征求意見稿指出,在深圳市行政區域范圍內依法注冊登記并符合本政策規定條件的新能源汽車,
1900/1/1 0:00:00圖片來自“億歐網”“后來者”SKI正在加快其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布局,目標是在2025年躍居全球電動汽車電池市場份額排名第3。與競爭對手LG化學和三星SDI相比,SKI在電動汽車電池市場起步較晚。
1900/1/1 0:00:00多元化經營已成為當今企業的一種重要戰略思想,尤其是世界各國汽車市場增速都在放緩的情況下,車企已經不能僅僅靠“造車”來實現可持續發展,不少車企已經入局了出行領域,當然,隨著新能源汽車的興起,
1900/1/1 0:00:00日前,我們從相關渠道獲悉,現代2020款Ioniq系列電動車型迎來中期改款。根據現代公司的介紹,新車的電池組的容量提升至383kWh,WLTP續航里程由294km提升至311km。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