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商務部宋先茂: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19年8月31日,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TEDA)正式開幕。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全國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宋憲茂在會上表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在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Honda, BMW, Century, Volkswagen, Ford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節)。報告題目是明確戰略定位,加大資源投入,大力推動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在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對外貿易領域,汽車產品進出口的快速發展,為確定和鞏固我國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中國正在向貿易強國邁進,汽車工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下是基于汽車工業貿易現狀和未來發展的三點認識。一是中國汽車工業對外貿易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近年來,汽車貿易規模逐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出口規模穩中有升。眾所周知,從2001年到2012年,我國汽車出口規模直線上升。在這12年間,我們的出口規模從2萬輛增長到102萬輛,年均增長38.7%。近年來,汽車出口在百萬量級上穩步上升,去年增長11%,出口規模創下115萬輛的歷史新高。上半年,在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下,汽車出口保持3.1%的增長。二是出口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平均單價為1.3萬美元,比2001年增長30%以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客車快速增長。去年增長率達到110%。今年,它繼續呈指數級增長,平均單價約為22萬美元。大約是傳統公交車的6倍。第三,市場布局的區域優化。長期以來,中國90%以上的汽車出口到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尤其是過于依賴伊朗市場。近年來,這種情況明顯改善,我們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實現了突破。在過去的五年中,對發達市場的出口增長了14個百分點,達到22個百分點,并精耕細作“一帶一路”市場。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汽車出口的46%。四是龍頭企業國際化程度提高。本土汽車企業加快了與國際市場的布局,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據商務部初步統計,2018年底以來,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設立和合作工廠140家,海外國際營銷網絡9200多個,海外力量投入逐步加大。自主品牌汽車在部分市場的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其次,中國汽車出口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達到百萬輛的水平,企業產品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已經顯著提升……這些成就值得充分肯定。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汽車工業的出口仍處于初級階段。與汽車產業自身規模和實力不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從自身體量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出口現狀與自身實力嚴重不符。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為9570萬輛,中國汽車產量為2780萬輛,占全球比例的30%。但從出口來看,我們2018年整車出口157億美元,占全球汽車出口份額的1.6%。換句話說,我們的產量占世界的30%,但我們的出口量只占1.6%,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而且中國汽車出口比重遠低于貨物出口比重,中國貨物出口占全球比重為12.8%,說明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遠低于產業本身的實力水平。也低于中國制造業的整體國際競爭水平。加速縮小這一趨勢,因為汽車出口規模預計將增加幾倍。從國際比較來看,制造業趕超發達國家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汽車出口的快速擴張。汽車工業的制造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指標。汽車行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在全球貿易中,汽車是出口額最大的單一行業。2018年,全球汽車出口額為9800億美元,占全球全部貨物出口的5.1%。規模遠超成品油、集成電路、手機、電腦,而中國汽車出口占貨物出口的比重僅為0.6%,遠低于世界5.1%的份額。據工信部預測,2025年中國將進入制造業第二陣營,2035年進入第二陣營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強國。第二陣營的目標是誰?德國日本。從汽車行業來看,我覺得可以加上韓國。德國、日本、韓國是眾所周知的汽車強國。汽車是德國和日本最大的出口產品,是韓國第二大出口產品。2018年,德國、日本和韓國分別出口1823億美元、1085億美元和408億美元。從數量上看,德國和日本出口400多萬輛,韓國出口240多萬輛。德國、日本和韓國的汽車出口總量分別占國內產量的78%、48%和61%。也就是說,第二陣營的汽車出口占國內產量的50%以上。隨著中國汽車制造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和外資股比的放開,中國品牌出口和在華投資的外資品牌有望大幅增長,未來前景可期。從歷史上看,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實現了大跨越,這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就在眼前,等待我們共同努力。2001年,中國貨物出口占全球份額的4.3%,2018年出口份額達到12.8%,連續十年保持全球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在這個過程中,外貿出口的支柱產品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八九十年代的紡織品,2014年前后。去年中國手機出口額達到1406億美元。可以看到,中國的電腦和手機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從零開始,目前的世界出口份額接近50%。中國的紡織、服裝、家電、電腦、手機等行業都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很可能在汽車行業復制。我們期待汽車時代的早日到來……美國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從日韓汽車出口的歷史來看,未來三到五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百萬輛,實現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解禁外資,日本出口規模迅速擴大,超過歐美。1970年,日本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然后只用了三年就突破了200萬輛,再后來用了三年才突破300萬輛。到80年代末,日本汽車出口達到600萬輛,從100萬輛到600萬輛,日本只用了十年時間。1996年韓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的實力最終要接受國際市場的檢驗。國際化過程中最關鍵的是關鍵制造企業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汽車出口的宏偉愿景絕不可能輕易實現。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在出口集中度研發和海外投資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中國500強企業只有一家出口超過10萬輛,平均出口不到3000輛,出口集中度很低。在R&D投資方面,大眾、寶馬、福特、本田的R&D強度多年來都在4%以上,中國大部分車企的R&D強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場人員比例也顯示出與外企相比的較大差距。可見,要提高國際化水平,充分釋放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潛力,不僅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支持,還需要企業家的高度重視,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精心規劃中國汽車企業的未來。有了明確的定位,就要多維度加大資源投入,再接再厲,艱苦奮斗。國際化發展關系到中國產業的未來,也需要全行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戰略決心、戰略耐心和戰略投入。第三,中國汽車工業出口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當前,中國汽車工業正面臨擴大出口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自身發展實力、國內競爭壓力和外部政策環境來看,中國汽車走出去面臨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大力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擴大出口,實現高質量的當前發展。從自身實力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具備大規模國際化的基礎和條件。從規模上看,中國汽車產量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車產量2780萬輛,超過美、日、德總和。隨著大量外資的進入和內資企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供應鏈,產值近4萬億元,出口額7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的10%。企業主體中涌現出幾家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和幾家世界級商用車企業。世界500強的23家公司中,我國占了6家。2019年,全球供應商100強中有7家企業入圍,20家冠軍零部件企業脫穎而出。部分企業質量得到認可,國外主要品牌已與發達國家同步,并具有成本優勢。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動力電池技術不斷完善。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大規模走向世界的條件已經具備。從國內競爭來看,擴大出口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客觀需要。中國汽車工業正進入市場和產業重組期,未來三到五年將是關鍵階段……去克服困難。從去年7月開始,已經連續13個月下降,產能利用率不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上半年汽車產能利用率僅為77.3%。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車企業的利用率不足50%,庫存壓力越來越大。面對低迷的國內市場,擴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間,是化解我國汽車產能過剩,加快調整市場布局的必然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汽車行業出口面臨諸多利好政策。2018年,我國取消專用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全面取消外資股比和合資企業數量限制。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外資企業的出口規模將繼續擴大,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眾多外國品牌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貿易投資協定談判的加快,將有效刺激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汽車市場需求,為擴大中國汽車出口提供有力支撐。國家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有望成為推動企業外貿規模和質量的重要引擎。女士們,先生們,中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全國貿易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是建設貿易強國的必然路徑。汽車產業將是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支撐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下一步,商務部將采取有效措施,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編制發布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每年定期評估汽車高質量發展成果,判斷未來發展趨勢,指明發展方向。二是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促進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這將是首個重點行業貿易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三是研究擴大二手車出口。今年將與部海關總署一起,為企業行業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不斷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對新車消費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拉動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培育一批汽車及零部件等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幫助汽車企業深耕海外市場。此外,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解決境外汽車消費信貸瓶頸,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完善服務的改革要求,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努力為擴大汽車出口掃清障礙、優化服務。各位嘉賓,雖然汽車工業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國必將從產銷大國走向貿易大國。這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汽車強國建設的客觀需要,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重要路徑,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歷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們找準定位,攜手共進,努力拼搏,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必將再上新臺階,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必將取得令人振奮的新成就。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2019年8月31日,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TEDA)正式開幕。商務部外貿司副司長、全國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宋憲茂在會上表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快速發展,在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Honda, BMW, Century, Volkswagen, Ford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節)。報告題目是明確戰略定位,加大資源投入,大力推動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汽車產業高速發展,在加快工業化進程、推動制造業創新發展、增加就業、促進消費升級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對外貿易領域,汽車產品進出口的快速發展,為確定和鞏固我國作為世界第一貨物貿易大國的地位做出了積極貢獻。目前中國正在向貿易強國邁進,汽車工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以下是基于汽車工業貿易現狀和未來發展的三點認識。一是中國汽車工業對外貿易保持了穩中向好的態勢。近年來,汽車貿易規模逐步擴大,結構不斷優化,質量效益不斷提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出口規模穩中有升。眾所周知,從2001年到2012年,我國汽車出口規模直線上升。在這12年間,我們的出口規模從2萬輛增長到102萬輛,年均增長38.7%。近年來,汽車出口在百萬量級上穩步上升,去年增長11%,出口規模創下115萬輛的歷史新高。上半年,在嚴峻的外貿發展環境下,汽車出口保持3.1%的增長。二是出口質量和效益不斷提高。2018年,中國汽車出口平均單價為1.3萬美元,比2001年增長30%以上。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能源客車快速增長。去年增長率達到110%。今年,它繼續呈指數級增長,平均單價約為22萬美元。大約是傳統公交車的6倍。第三,市場布局的區域優化。長期以來,中國90%以上的汽車出口到非洲、亞洲等新興市場和欠發達國家,尤其是過于依賴伊朗市場。近年來,這種情況明顯改善,我們對發達國家的出口實現了突破。在過去的五年中,對發達市場的出口增長了14個百分點,達到22個百分點,并精耕細作“一帶一路”市場。今年上半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占汽車出口的46%。四是龍頭企業國際化程度提高。本土汽車企業加快了與國際市場的布局,實施國際化戰略,積極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據商務部初步統計,2018年底以來,中國汽車企業在海外設立和合作工廠140家,海外國際營銷網絡9200多個,海外力量投入逐步加大。自主品牌汽車在部分市場的影響力得到顯著提升。其次,中國汽車出口未來發展空間巨大。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汽車出口已經達到百萬輛的水平,企業產品和品牌的國際競爭力已經顯著提升……進步了,成績值得充分肯定。從未來發展來看,中國汽車工業的出口仍處于初級階段。與汽車產業自身規模和實力不符,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從自身體量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出口現狀與自身實力嚴重不符。據國際汽車制造商協會統計,2018年全球汽車產量為9570萬輛,中國汽車產量為2780萬輛,占全球比例的30%。但從出口來看,我們2018年整車出口157億美元,占全球汽車出口份額的1.6%。換句話說,我們的產量占世界的30%,但我們的出口量只占1.6%,這是一個很大的差距。而且中國汽車出口比重遠低于貨物出口比重,中國貨物出口占全球比重為12.8%,說明中國汽車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遠低于產業本身的實力水平。也低于中國制造業的整體國際競爭水平。加速縮小這一趨勢,因為汽車出口規模預計將增加幾倍。從國際比較來看,制造業趕超發達國家的過程必然伴隨著汽車出口的快速擴張。汽車工業的制造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制造業綜合實力的指標。汽車行業也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行業之一。在全球貿易中,汽車是出口額最大的單一行業。2018年,全球汽車出口額為9800億美元,占全球全部貨物出口的5.1%。規模遠超成品油、集成電路、手機、電腦,而中國汽車出口占貨物出口的比重僅為0.6%,遠低于世界5.1%的份額。據工信部預測,2025年中國將進入制造業第二陣營,2035年進入第二陣營前列,成為名副其實的制造業強國。第二陣營的目標是誰?德國日本。從汽車行業來看,我覺得可以加上韓國。德國、日本、韓國是眾所周知的汽車強國。汽車是德國和日本最大的出口產品,是韓國第二大出口產品。2018年,德國、日本和韓國分別出口1823億美元、1085億美元和408億美元。從數量上看,德國和日本出口400多萬輛,韓國出口240多萬輛。德國、日本和韓國的汽車出口總量分別占國內產量的78%、48%和61%。也就是說,第二陣營的汽車出口占國內產量的50%以上。隨著中國汽車制造國際競爭力的不斷提升和外資股比的放開,中國品牌出口和在華投資的外資品牌有望大幅增長,未來前景可期。從歷史上看,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實現了大跨越,這不是一個遙遠的夢想,而是一個充滿希望的未來就在眼前,等待我們共同努力。2001年,中國貨物出口占全球份額的4.3%,2018年出口份額達到12.8%,連續十年保持全球最大貨物出口國地位。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中國承接國際產業轉移,積極融入全球價值鏈和供應鏈。在這個過程中,外貿出口的支柱產品發生了變化,主要是八九十年代的紡織品,2014年前后。去年中國手機出口額達到1406億美元。可以看到,中國的電腦和手機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額從零開始,目前的世界出口份額接近50%。中國的紡織、服裝、家電、電腦、手機等行業都經歷了一個從小到大的過程,很可能在汽車行業復制。我們期待汽車時代的早日到來……es成為中國最大的出口商品。從日韓汽車出口的歷史來看,未來三到五年中國汽車出口有望達到百萬輛,實現新的突破。70年代,日本解禁外資,日本出口規模迅速擴大,超過歐美。1970年,日本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然后只用了三年就突破了200萬輛,再后來用了三年才突破300萬輛。到80年代末,日本汽車出口達到600萬輛,從100萬輛到600萬輛,日本只用了十年時間。1996年韓國汽車出口首次突破100萬輛。日本和韓國的經驗告訴我們,一個國家汽車工業的實力最終要接受國際市場的檢驗。國際化過程中最關鍵的是關鍵制造企業主動融入全球價值鏈。同時,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中國汽車出口的宏偉愿景絕不可能輕易實現。目前,中國汽車工業在出口集中度研發和海外投資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中國500強企業只有一家出口超過10萬輛,平均出口不到3000輛,出口集中度很低。在R&D投資方面,大眾、寶馬、福特、本田的R&D強度多年來都在4%以上,中國大部分車企的R&D強度不到2%。此外,海外市場人員比例也顯示出與外企相比的較大差距。可見,要提高國際化水平,充分釋放中國汽車產業的出口潛力,不僅需要進一步的引導和支持,還需要企業家的高度重視,將目光投向全球市場,以全球視野和戰略眼光精心規劃中國汽車企業的未來。有了明確的定位,就要多維度加大資源投入,再接再厲,艱苦奮斗。國際化發展關系到中國產業的未來,也需要全行業多年來一直在努力的戰略決心、戰略耐心和戰略投入。第三,中國汽車工業出口正面臨重要的戰略機遇期。當前,中國汽車工業正面臨擴大出口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從自身發展實力、國內競爭壓力和外部政策環境來看,中國汽車走出去面臨有利條件。我們應該抓住機遇,大力推動中國汽車工業擴大出口,實現高質量的當前發展。從自身實力來看,中國汽車工業具備大規模國際化的基礎和條件。從規模上看,中國汽車產量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車產量2780萬輛,超過美、日、德總和。隨著大量外資的進入和內資企業的不斷發展,中國擁有世界一流的汽車供應鏈,產值近4萬億元,出口額700億美元,占全球出口的10%。企業主體中涌現出幾家自主品牌乘用車企業和幾家世界級商用車企業。世界500強的23家公司中,我國占了6家。2019年,全球供應商100強中有7家企業入圍,20家冠軍零部件企業脫穎而出。部分企業質量得到認可,國外主要品牌已與發達國家同步,并具有成本優勢。新能源汽車技術在國際上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動力電池技術不斷完善。可以說,中國汽車產業大規模走向世界的條件已經具備。從國內競爭來看,擴大出口是化解產能過剩的客觀需要。中國汽車工業正進入市場和產業重組期,未來三到五年將是關鍵時期……去克服困難。從去年7月開始,已經連續13個月下降,產能利用率不足。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字,上半年汽車產能利用率僅為77.3%。有研究分析指出,很多汽車企業的利用率不足50%,庫存壓力越來越大。面對低迷的國內市場,擴大出口,加快拓展海外空間,是化解我國汽車產能過剩,加快調整市場布局的必然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汽車行業出口面臨諸多利好政策。2018年,我國取消專用汽車和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將全面取消外資股比和合資企業數量限制。在商業利益的驅動下,外資企業的出口規模將繼續擴大,中國有望成為全球眾多外國品牌的重要出口基地之一。“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實施和貿易投資協定談判的加快,將有效刺激相關國家的經濟增長和汽車市場需求,為擴大中國汽車出口提供有力支撐。國家將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中國有望成為推動企業外貿規模和質量的重要引擎。女士們,先生們,中國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對全國貿易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推動外貿高質量發展是建設貿易強國的必然路徑。汽車產業將是推動對外貿易高質量發展、支撐貿易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下一步,商務部將采取有效措施,營造更好的政策環境。一是委托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編制發布中國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報告,每年定期評估汽車高質量發展成果,判斷未來發展趨勢,指明發展方向。二是會同有關部門共同研究制定促進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的專項政策,這將是首個重點行業貿易高質量發展專項政策。三是研究擴大二手車出口。今年將與部海關總署一起,為企業行業健康發展注入新的動力。我們將進一步完善相關政策,不斷擴大二手車出口規模,對新車消費和出口形成更有力的拉動作用。四是大力支持國際營銷網絡建設,培育一批汽車及零部件等國際營銷服務公共平臺,幫助汽車企業深耕海外市場。此外,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解決境外汽車消費信貸瓶頸,進一步落實簡政放權、加強監管、完善服務的改革要求,提高貿易便利化水平,努力為擴大汽車出口掃清障礙、優化服務。各位嘉賓,雖然汽車工業面臨諸多挑戰,但中國必將從產銷大國走向貿易大國。這是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必然要求,是汽車強國建設的客觀需要,是貿易強國建設的重要路徑,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光榮歷史使命。我相信,只要我們找準定位,攜手共進,努力拼搏,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汽車出口規模必將再上新臺階,汽車貿易高質量發展必將取得令人振奮的新成就。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標簽:本田寶馬世紀大眾福特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北汽藍谷獲5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

8月31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關于撥付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業扶持資金的通知》和撥付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資金人民幣5億元。

1900/1/1 0:00:00
一汽徐留平:堅守、專注、創變,歷經風雨、承受煎熬,才能迎來黎明的曙光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第一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還面臨著技術,特別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兩大關鍵技術所驅動的汽車行業變化;

1900/1/1 0:00:00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構建平臺化,打造經典將是中國品牌未來面臨的新挑戰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在會上表示:TOP10集團集中度也是越來越高,集中度達到89

1900/1/1 0:00:00
華晨汽車董事長閻秉哲:開放合作是汽車產業發展共贏的必由之路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1900/1/1 0:00:00
交通部蔡團結:要集中開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觀念技術攻關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要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1900/1/1 0:00:00
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 “G9論壇”成果

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首創“G9論壇”,搭建汽車產業首個多國交流平臺。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