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構建平臺化,打造經典將是中國品牌未來面臨的新挑戰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2019年8月31日,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TEDA)正式開幕。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在會上表示:TOP10集團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集中度達到89.4%,排在后面的86%的汽車集團只占據10%左右的市場。這說明在產業淘汰加速的當下,小規模、弱品牌是支撐不了這種競爭的。我們認為,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還是造車新勢力,只要沒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被淘汰。

Chang 'an, concept, FAW, Dafa, defending against the wind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節)。很高興受邀參加業內重量級的TEDA論壇,與業內同仁集思廣益,共同研究當前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的出路和未來。聽了很多領導的精彩報告,我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對汽車產業下一步的政策方向和發展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收獲頗豐。我分享的題目是“秉持四新理念,改變品質,匯聚勢能,實現共同目標”。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從無到有,從2009年開始,連續十年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中國的品牌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力和品牌力穩步提升。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市場90%。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正在深化改革開放,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強勁的創新活力有目共睹。新勢力、智能、共享出行、新零售等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涌現,汽車仍是最具挑戰性和吸引力的行業。成績有目共睹,現在卻如履薄冰。這兩年,我相信在座的業內同仁和我一樣,深刻感受到了車市寒冬帶來的壓力。眾所周知,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28年來的首次下滑,并且已經連續13個月下滑,而且越來越嚴重。該行業正在經歷“放血”以求生存的直接痛苦。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這說明,一旦市場環境惡劣,中國品牌將更加悲慘,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都將較弱。我們的產品力,品牌力,基礎細節等。,都需要加強。TOP10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達到89.5%,排名最后86%的汽車集團只占據10%左右的市場。這說明在產業淘汰加速的當下,小規模、弱品牌無法支撐競爭。我們認為,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還是造車新勢力,只要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都會在這一輪被淘汰。我們來看看中國品牌單一車型的銷量差距。今年1-7月,中國十大品牌自行車平均銷量為2.6萬輛,合資品牌為5萬輛。這還是在中國市場,如果放眼全球市場,差距超過10倍。這給中國品牌的管理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工業寒冬的加劇,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經歷高速向高質量發展的陣痛。在這一輪新舊動能的調整中,中國品牌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變化。首先是從過去產品力弱到現在品牌力弱的轉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品牌的產品實力已經逐漸被市場認可,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媲美國際一流品牌。產品力已經不是我們的軟肋,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在不斷升級,品牌觀念越來越強,家庭觀越來越重。品牌力不足恰恰是中國品牌現在面臨的最大痛點。其次,它是從t……的變化過去的銷售額與盈利能力的比例。過去,我們總是看規模。只要規模大,企業就發展好。但在完全市場化的當下,光有規模是不夠的。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盈利。盈利能力的強弱將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在這一輪淘汰中存活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目前主要集中在低價區,盈利能力比較低,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然后是從產品數量到單一產品質量的變化。中國品牌的傳統觀念是“多生孩子,拼爹”,靠產品的數量來換取銷量。現在,我們發現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產品迭代在加速。如何搭建平臺,打造經典產品,提高單品盈利能力,將是中國品牌面臨的新挑戰。最后,從小投入高回報到大投入慢產出的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品牌享受著行業高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借鑒國外成熟的發展經驗,以較小的投入快速成長,但在技術、模式、制度等領域積累不足。在產業轉型的激烈競爭中,過去的紅利喪失殆盡,“新四化”帶來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迫使中國品牌加大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些投入都是在修煉內功,成本高昂,短時間內難以見效,對中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挑戰。低潮過后才知道誰在“裸泳”,沒有形成真正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必將消亡。關停倒賣已經成為常態。只有能夠積極應對新挑戰,快速轉型,擁有強大系統能力和基礎實力的企業才能生存發展。通過近兩年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只有立足用戶,聚焦“四大創新”,加速轉型,才能突破困局,開創中國汽車工業新時代。首先是樹立新形象。不斷提升品牌形象,更新品牌,不斷培養現有用戶群體,努力拓展更廣闊的用戶市場,是中國品牌的重要任務。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用戶中只有37.2%的用戶仍然購買中國品牌,而合資品牌為59.3%,豪華品牌為78.1%。因此,要準確定位品牌,服務好、管理好用戶,不斷提升品牌力,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品牌的“忠誠度危機”。中國汽車品牌的上升趨勢是中國品牌不可回避的話題。近年來,長安汽車一直在不斷優化我們的品牌結構,明確品牌定位,區分不同的目標群體和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四個獨立整車品牌和兩個新業務品牌,為用戶提供更專注、更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用戶和品牌的體驗升級,推動品牌向上。第二是建立新的能力。作為一個汽車企業,我們的核心關注點應該還是產品本身。中國品牌要全面滿足用戶需求,必須在研發上全力以赴,以新時代賦予的新能力夯實基礎,助力成長。R&D是企業創新的動力,也是長安汽車生存的核心支柱。長安汽車堅持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R&D。十一五以來,已投入近900億元,R&D實力連續五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領先傳統R&D能力的基礎上,長安汽車牢牢把握“新四化”時代趨勢,大力發展智能新能源技術,打造新一輪核心競爭優勢。今年4月,總投資43億元的全球R&D中心投入使用,開啟了長安汽車“開放共享、全球協同”的R&D 4.0時代。我們把軟件集成和大數據分析作為新動能的基礎,重點突破關鍵技術,如……g、大數據、云計算和軟件,將用戶大數據融入產品開發流程,精準指導研發,打造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目前,長安汽車擁有2000人的智能R&D團隊,軟件工程師占比30%,完全掌握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控制編碼、決策算法等核心技術。包括我們最近的L3、L4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都是長安汽車主導研發的。第三是專注于新產品。我們認為產品要充分服務當下,但永遠要比時代走得更遠。聚集在中國市場的各領域前瞻性技術,可以成為中國品牌贏得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砝碼。長安汽車通過“北斗舒天”計劃和“香格里拉”計劃,探索智能與新能源的適度融合,精準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堅持為用戶提供適宜的先進產品體驗。我們將200多項智能技術、100多項智能產品和服務轉化為用戶可以親身體驗的現實生活。即將與大家見面的A+級SUV cs 75 plus,搭載APA5.0遙控泊車服務、吳彤車聯TINNOVE智能系統、手機藍牙鑰匙、車載微信等多種服務,提前滿足用戶未來幾年的需求。四是升級新格局。多元是時代的主題,跨界是當今的常態。面對日益開放和創新的市場環境,產業融合越來越強,業務邊界越來越模糊。單打獨斗的時代早已過去,競爭和跨界聯盟成為時代主旋律。長安汽車堅持打造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共享平臺,與合作伙伴共創價值。我們聯手騰訊,組成車聯網領域最強CP,與華為、博世、青山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與百度、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公司建立深度技術聯盟;實現價值共享,共建行業未來。同時聯合一汽、東風成立T3科技、T3出行,在前瞻技術、自動駕駛、氫燃料、純電動汽車平臺開發、智慧出行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長安汽車愿與業內同仁攜手,共同開發技術、搭建平臺、經營品牌、共享資源、分擔成本、防范風險、共謀產業發展。朋友們、伙伴們,變化孕育著巨大的能量,它可以是猛烈的破壞力,也可以是中國品牌向上沖刺、突破瓶頸的有力助力。大浪淘沙,百試百靈,經驗豐富的中國品牌必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攜手并進,跟隨產業的變化,利用時代的熵變,實現中國的汽車強國夢。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長安走遍天下。謝謝大家!2019年8月31日,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國際論壇(TEDA)正式開幕。長安汽車執行副總裁劉波在會上表示:TOP10集團的集中度也越來越高,集中度達到89.4%,排在后面的86%的汽車集團只占據10%左右的市場。這說明在產業淘汰加速的當下,小規模、弱品牌是支撐不了這種競爭的。我們認為,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還是造車新勢力,只要沒能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就會被淘汰。

Chang 'an, concept, FAW, Dafa, defending against the wind

以下為演講實錄(略有刪節)。很高興受邀參加業內重量級的TEDA論壇,與業內同仁集思廣益,共同研究當前形勢下中國汽車產業的出路和未來。聽了很多領導的精彩報告,我對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充滿信心,對汽車產業下一步的政策方向和發展路徑有了更清晰的認識,收獲頗豐。我分享的題目是“秉持四新理念,改變品質,匯聚勢能,實現共同目標”。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迅速,取得了巨大成就。我們從無到有,從2009年開始,連續十年是全球最大的單一汽車市場。中國的品牌規模不斷擴大,產品力和品牌力穩步提升。新能源汽車銷量占市場90%。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工業正在深化改革開放,良好的創新環境和強勁的創新活力有目共睹。新勢力、智能、共享出行、新零售等新技術、新理念、新模式不斷涌現,汽車仍是最具挑戰性和吸引力的行業。成績有目共睹,現在卻如履薄冰。這兩年,我相信在座的業內同仁和我一樣,深刻感受到了車市寒冬帶來的壓力。眾所周知,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迎來了28年來的首次下滑,并且已經連續13個月下滑,而且越來越嚴重。該行業正在經歷“放血”以求生存的直接痛苦。中國品牌的市場份額正在下降。這說明,一旦市場環境惡劣,中國品牌將更加悲慘,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都將較弱。我們的產品力,品牌力,基礎細節等。,都需要加強。TOP10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達到89.5%,排名最后86%的汽車集團只占據10%左右的市場。這說明在產業淘汰加速的當下,小規模、弱品牌無法支撐競爭。我們認為,無論是合資還是自主,還是造車新勢力,只要沒有形成真正的核心競爭力,都會在這一輪被淘汰。我們來看看中國品牌單一車型的銷量差距。今年1-7月,中國十大品牌自行車平均銷量為2.6萬輛,合資品牌為5萬輛。這還是在中國市場,如果放眼全球市場,差距超過10倍。這給中國品牌的管理質量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隨著工業寒冬的加劇,中國汽車工業正在經歷高速向高質量發展的陣痛。在這一輪新舊動能的調整中,中國品牌面臨著一系列新的挑戰和變化。首先是從過去產品力弱到現在品牌力弱的轉變。經過30多年的發展,中國品牌的產品實力已經逐漸被市場認可,在某些方面已經可以媲美國際一流品牌。產品力已經不是我們的軟肋,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在不斷升級,品牌觀念越來越強,家庭觀越來越重。品牌力不足恰恰是中國品牌現在面臨的最大痛點。其次,它是從……的變化e過去的銷售規模對盈利能力的影響。過去,我們總是看規模。只要規模大,企業就發展好。但在完全市場化的當下,光有規模是不夠的。一個企業要想生存和發展,就必須盈利。盈利能力的強弱將決定一個企業能否在這一輪淘汰中存活下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目前主要集中在低價區,盈利能力比較低,應該引起高度重視。然后是從產品數量到單一產品質量的變化。中國品牌的傳統觀念是“多生孩子,拼爹”,靠產品的數量來換取銷量。現在,我們發現養一個孩子的成本越來越高,產品迭代在加速。如何搭建平臺,打造經典產品,提高單品盈利能力,將是中國品牌面臨的新挑戰。最后,從小投入高回報到大投入慢產出的轉變。長期以來,中國品牌享受著行業高速增長帶來的紅利,借鑒國外成熟的發展經驗,以較小的投入快速成長,但在技術、模式、制度等領域積累不足。在產業轉型的激烈競爭中,過去的紅利喪失殆盡,“新四化”帶來的一系列新技術、新模式、新理念,迫使中國品牌加大投入,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但這些投入都是在修煉內功,成本高昂,短時間內難以見效,對中國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構成了極大的挑戰。低潮過后才知道誰在“裸泳”,沒有形成真正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必將消亡。關停倒賣已經成為常態。只有能夠積極應對新挑戰,快速轉型,擁有強大系統能力和基礎實力的企業才能生存發展。通過近兩年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業——創新創業計劃的探索與實踐,我們認為,只有立足用戶,聚焦“四大創新”,加速轉型,才能突破困局,開創中國汽車工業新時代。首先是樹立新形象。不斷提升品牌形象,更新品牌,不斷培養現有用戶群體,努力拓展更廣闊的用戶市場,是中國品牌的重要任務。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品牌用戶中只有37.2%的用戶仍然購買中國品牌,而合資品牌為59.3%,豪華品牌為78.1%。因此,要準確定位品牌,服務好、管理好用戶,不斷提升品牌力,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品牌的“忠誠度危機”。中國汽車品牌的上升趨勢是中國品牌不可回避的話題。近年來,長安汽車一直在不斷優化我們的品牌結構,明確品牌定位,區分不同的目標群體和核心價值觀。形成了四個獨立整車品牌和兩個新業務品牌,為用戶提供更專注、更完善的產品和服務,實現用戶和品牌的體驗升級,推動品牌向上。第二是建立新的能力。作為一個汽車企業,我們的核心關注點應該還是產品本身。中國品牌要全面滿足用戶需求,必須在研發上全力以赴,以新時代賦予的新能力夯實基礎,助力成長。R&D是企業創新的動力,也是長安汽車生存的核心支柱。長安汽車堅持每年將銷售收入的5%投入R&D。十一五以來,已投入近900億元,R&D實力連續五年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在領先傳統R&D能力的基礎上,長安汽車牢牢把握“新四化”時代趨勢,大力發展智能新能源技術,打造新一輪核心競爭優勢。今年4月,總投資43億元的全球R&D中心投入使用,開啟了長安汽車“開放共享、全球協同”的R&D 4.0時代。我們把軟件集成和大數據分析作為新動能的基礎,重點突破……5G、大數據、云計算和軟件,將用戶大數據與產品開發流程融合,精準指導研發,打造全球領先的數據中心。目前,長安汽車擁有2000人的智能R&D團隊,軟件工程師占比30%,完全掌握了自動駕駛領域的控制編碼、決策算法等核心技術。包括我們最近的L3、L4自動駕駛核心技術都是長安汽車主導研發的。第三是專注于新產品。我們認為產品要充分服務當下,但永遠要比時代走得更遠。聚集在中國市場的各領域前瞻性技術,可以成為中國品牌贏得差異化競爭的重要砝碼。長安汽車通過“北斗舒天”計劃和“香格里拉”計劃,探索智能與新能源的適度融合,精準定位,實現差異化競爭,堅持為用戶提供適宜的先進產品體驗。我們將200多項智能技術、100多項智能產品和服務轉化為用戶可以親身體驗的現實生活。即將與大家見面的A+級SUV cs 75 plus,搭載APA5.0遙控泊車服務、吳彤車聯TINNOVE智能系統、手機藍牙鑰匙、車載微信等多種服務,提前滿足用戶未來幾年的需求。四是升級新格局。多元是時代的主題,跨界是當今的常態。面對日益開放和創新的市場環境,產業融合越來越強,業務邊界越來越模糊。單打獨斗的時代早已過去,競爭和跨界聯盟成為時代主旋律。長安汽車堅持打造面向全社會開放的共享平臺,與合作伙伴共創價值。我們聯手騰訊,組成車聯網領域最強CP,與華為、博世、青山成立聯合創新中心,與百度、科大訊飛等互聯網公司建立深度技術聯盟;實現價值共享,共建行業未來。同時聯合一汽、東風成立T3科技、T3出行,在前瞻技術、自動駕駛、氫燃料、純電動汽車平臺開發、智慧出行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秉承開放、共享的理念,長安汽車愿與業內同仁攜手,共同開發技術、搭建平臺、經營品牌、共享資源、分擔成本、防范風險、共謀產業發展。朋友們、伙伴們,變化孕育著巨大的能量,它可以是猛烈的破壞力,也可以是中國品牌向上沖刺、突破瓶頸的有力助力。大浪淘沙,百試百靈,經驗豐富的中國品牌必將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讓我們攜手并進,跟隨產業的變化,利用時代的熵變,實現中國的汽車強國夢。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長安走遍天下。謝謝大家!

標簽:長安理念一汽大發御風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全球新能源乘用車7月銷量榜單:外資車企發力,中國車企僅比亞迪北汽上汽挺入Top 10

根據EVsales數據,2019年7月,包括純電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混合動力車型在內的全球新能源乘用車總計交付148萬輛,同比僅增長3,是近期最低增速水平。

1900/1/1 0:00:00
北汽藍谷獲5億新能源汽車財政補助

8月31日,北汽藍谷發布公告稱,公司于近日收到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財政局《關于撥付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產業扶持資金的通知》和撥付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扶持資金人民幣5億元。

1900/1/1 0:00:00
一汽徐留平:堅守、專注、創變,歷經風雨、承受煎熬,才能迎來黎明的曙光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第一汽車董事長、黨委書記徐留平表示中國汽車產業還面臨著技術,特別是新能源和智能網聯兩大關鍵技術所驅動的汽車行業變化;

1900/1/1 0:00:00
商務部宋先茂: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商務部對外貿易司副司長、國家機電產品進出口辦公室副主任宋先茂在會上表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支柱性產業,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

1900/1/1 0:00:00
華晨汽車董事長閻秉哲:開放合作是汽車產業發展共贏的必由之路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

1900/1/1 0:00:00
交通部蔡團結:要集中開展氫燃料電池技術的觀念技術攻關

8月31日,2019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正式開幕,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副司長蔡團結表示:要因地制宜開展新能源汽車的推廣應用;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