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在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HDC 2019)上,華為期待已久的備胎——鴻蒙系統OS正式發布。很多人將鴻蒙系統OS視為對抗Android和iOS的武器。但在研發之初,華為就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即物聯網級OS。據華為透露,鴻蒙系統OS2.0將于2020年發布,屆時將正式支持該車。但目前,華為的野心遠不止于汽車系統。鴻蒙系統推出了物聯網,萬物互聯打開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鴻蒙系統OS,英文名為鴻蒙系統,意為“和諧”。華為創始人任表示:“鴻蒙系統操作系統最大的特點是低延遲。其開發設計的初衷是支持物聯網的使用,如工業控制、無人駕駛等...,現在我們首先用在手表、智能8K大屏和車聯網上。
簡單來說,鴻蒙系統系統就是華為迎來全場景體驗時代的產物。基于這一獨特的系統,華為有望構建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其未來的全場景智慧生活版圖中,提出了“1+8+N”的戰略:1是手機為主入口,8是PC、平板、智能大屏、車載四大屏的入口,而不是現在發布的大屏入口,耳機、音箱、手表、眼鏡。n是由泛IoT(物聯網)硬件組成的華為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HiLink生態系統。按照計劃,明年將推出鴻蒙系統2.0版本,該版本擁有自主研發的內核和應用框架、通用微內核架構、高性能圖形棧、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多終端開發IDE(集成開發環境),并符合車輛法規標準。同時,2.0版本將應用于創新的國產PC、手表、手環、汽車。最快明年,消費者將在汽車上看到鴻蒙系統操作系統。從手機到汽車,鴻蒙系統還是兩個生態連接點。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鴻蒙系統OS連接了一切,開辟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選擇鴻蒙系統就是選擇未來。”華泰證券8月11日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鴻蒙系統系統+智能屏終端”大致勾勒出物聯網生態的雛形,繼續看好華為產業鏈和向下游延伸的消費電子。鴻蒙系統完美適應了物聯網時代的需求。中信建投證券TMT行業首席分析師吳超甚至預測,PC和移動操作系統的競爭格局已經固化,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將成為下一個戰場。鴻蒙系統系統有能力在性能上取代安卓,但對操作系統來說最關鍵的是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這至少需要2-3年。因此,在生態不成熟的物聯網領域,鴻蒙系統更有優勢。不造車但不缺席,轉身。在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華為HiCar生態白皮書》。HiCar本質上是一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車-手機互聯方案。簡單來說,華為HiCar為手機和車載終端提供標準化的開發控制,使車載電話和手機支持在計算能力、數據、硬件等領域的相互共享和傳輸。根據白皮書,HiCar可以接入華為在AI(人工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能力。同時可以調用車速、方向盤角度、擋位模式、車輛環境光傳感器等車身數據,以及空調、車窗、喇叭等車身控制部件。2017年,華為營收突破6000億元,2018年達到7311億元。運營商作為支柱,業務增長緩慢。雖然手機業務增速驚人,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基本飽和,未來增長空間相當有限。此外,華為的云業務受到了BAT三大互聯網競爭對手(百度、阿里、騰訊……對16萬億市值的汽車行業很難無動于衷。目前汽車行業正面臨技術創新的三個十字路口: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將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特斯拉甚至將顛覆和改變傳統汽車商業模式,這刺激了華為進軍汽車業務的野心。年初,任重申“不造車”是華為的鮮明立場,但華為的目標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核心供應商。任也作了內部講話。他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的三大突破。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機構,需要在智能車聯網、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方面加大戰略投入。
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其定位是為智能汽車提供ICT(信息通信技術)組件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國內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到目前為止,華為已經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臺、芯片、地圖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據《金融時報》報道,華為正在與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合作,計劃最早于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表示,華為正在為多家合作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支持,包括奧迪、豐田、廣汽豐田、北京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等。
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華為首次作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參展,汽車業務首次亮相。華為輪值主席徐志軍特別表示,華為是汽車行業的“新人”,但不是“后來者”。華為將為智能汽車提供核心技術支持,包括自動駕駛技術、芯片技術和計算平臺,并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十年后華為在汽車行業還會很厲害嗎?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的原因無疑是其巨大的市場規模:全球乘用車年收入超過萬億美元。切入方向是成為提供電子元器件的Tier1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對標博世、大陸等汽車電子企業。
來源:中信建投證券中國行業信息預測,2019年全球電子元器件市場規模約為2285億美元,電子元器件在汽車零部件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這一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全球10大汽車電子供應商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甚至國內市場也被博世、中國等國際巨頭壟斷。徐志軍認為,未來汽車70%的價值將來自增量業務,汽車行業正在將ICT技術定位為新的領先汽車技術。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269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14億元,用戶數量將從1164萬增長到4097萬,其中自動駕駛領域市場規模將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2年將達到1275億元。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驅動將推動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華為自動駕駛測試車中信建投吳超認為,華為汽車戰略一般從“端、管、云”三個維度切入。“端”是車聯網的“器官”,主要是ref……環至智能車載終端,覆蓋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智能電源、智能網關等不同場景;“管”是車聯網的“神經”和“血液”,通過智能聯網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側單位(RSU)、車與云的互聯互通和相互協作。“云”是車聯網的“大腦”,包括自動駕駛訓練系統和車聯網云平臺,為車聯網提供云計算能力和服務內容。吳超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據估計,未來十年左右,華為在智能汽車中的電子元件銷售額有望達到500億美元的量級。徐志軍曾說:“也許在十年后的汽車行業,華為很好,就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5G時代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更多的消費互聯網和物聯網結合,互聯網汽車就是其中之一。“5G+鴻蒙系統”,華為在汽車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蓋世汽車、Catvision汽車、極客汽車、新智家等綜合媒體內容。8月9日,在華為全球開發者大會(HDC 2019)上,華為期待已久的備胎——鴻蒙系統OS正式發布。很多人將鴻蒙系統OS視為對抗Android和iOS的武器。但在研發之初,華為就將目光投向了更廣闊的市場,即物聯網級OS。據華為透露,鴻蒙系統OS2.0將于2020年發布,屆時將正式支持該車。但目前,華為的野心遠不止于汽車系統。鴻蒙系統推出了物聯網,萬物互聯打開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鴻蒙系統OS,英文名為鴻蒙系統,意為“和諧”。華為創始人任表示:“鴻蒙系統操作系統最大的特點是低延遲。其開發設計的初衷是支持物聯網的使用,如工業控制、無人駕駛等...,現在我們首先用在手表、智能8K大屏和車聯網上。
簡單來說,鴻蒙系統系統就是華為迎來全場景體驗時代的產物。基于這一獨特的系統,華為有望構建一個全新的移動互聯網生態系統。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其未來的全場景智慧生活版圖中,提出了“1+8+N”的戰略:1是手機為主入口,8是PC、平板、智能大屏、車載四大屏的入口,而不是現在發布的大屏入口,耳機、音箱、手表、眼鏡。n是由泛IoT(物聯網)硬件組成的華為智能家居開放互聯平臺HiLink生態系統。按照計劃,明年將推出鴻蒙系統2.0版本,該版本擁有自主研發的內核和應用框架、通用微內核架構、高性能圖形棧、支持多語言統一編譯、多終端開發IDE(集成開發環境),并符合車輛法規標準。同時,2.0版本將應用于創新的國產PC、手表、手環、汽車。最快明年,消費者將在汽車上看到鴻蒙系統操作系統。從手機到汽車,鴻蒙系統還是兩個生態連接點。
正如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所說,“鴻蒙系統OS連接了一切,開辟了一個萬億美元的市場。選擇鴻蒙系統就是選擇未來。”華泰證券8月11日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鴻蒙系統系統+智能屏終端”大致勾勒出物聯網生態的雛形,繼續看好華為產業鏈和向下游延伸的消費電子。鴻蒙系統完美適應了物聯網時代的需求。中信建投證券TMT行業首席分析師吳超甚至預測,PC和移動操作系統的競爭格局已經固化,物聯網的操作系統將成為下一個戰場。鴻蒙系統系統有能力在性能上取代安卓,但對操作系統來說最關鍵的是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這至少需要2-3年。因此,在生態不成熟的物聯網領域,鴻蒙系統更有優勢。不要造汽車,但也不要絕望……,轉身。在開發者大會上,華為還發布了《華為HiCar生態白皮書》。HiCar本質上是一個以智能手機為核心的車-手機互聯方案。簡單來說,華為HiCar為手機和車載終端提供標準化的開發控制,使車載電話和手機支持在計算能力、數據、硬件等領域的相互共享和傳輸。根據白皮書,HiCar可以接入華為在AI(人工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方面的能力。同時可以調用車速、方向盤角度、擋位模式、車輛環境光傳感器等車身數據,以及空調、車窗、喇叭等車身控制部件。2017年,華為營收突破6000億元,2018年達到7311億元。運營商作為支柱,業務增長緩慢。雖然手機業務增速驚人,但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基本飽和,未來增長空間相當有限。此外,華為的云業務受到了BAT(百度、阿里、騰訊)三大互聯網競爭對手的夾擊。對16萬億市值的汽車行業很難無動于衷。目前汽車行業正面臨技術創新的三個十字路口:電動化、智能化、共享化。尤其是電動化、智能化將顛覆傳統汽車行業,特斯拉甚至將顛覆和改變傳統汽車商業模式,這刺激了華為進軍汽車業務的野心。年初,任重申“不造車”是華為的鮮明立場,但華為的目標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時代的核心供應商。任也作了內部講話。他認為,車聯網、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是華為未來的三大突破。他分析指出,華為車聯網可以成立商業機構,需要在智能車聯網、車載計算、自動駕駛等方面加大戰略投入。
5月,華為正式成立智能汽車解決方案業務部。其定位是為智能汽車提供ICT(信息通信技術)組件和解決方案,幫助車企造好車。7月,華為獲得甲級測繪資質,成為國內第20家可以合法制作自動駕駛地圖(高精地圖)的企業。到目前為止,華為已經完成了從解決方案到車載終端、網絡平臺、芯片、地圖相對完整的智能汽車產業鏈。據《金融時報》報道,華為正在與歐洲、日本和中國的汽車制造商合作,計劃最早于2021年推出自動駕駛汽車。華為首席戰略架構師黨文栓表示,華為正在為多家合作企業提供人工智能支持,包括奧迪、豐田、廣汽豐田、北京新能源汽車、長安汽車等。
在4月份的上海車展上,華為首次作為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參展,汽車業務首次亮相。華為輪值主席徐志軍特別表示,華為是汽車行業的“新人”,但不是“后來者”。華為將為智能汽車提供核心技術支持,包括自動駕駛技術、芯片技術和計算平臺,并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十年后華為在汽車行業還會很厲害嗎?華為進入汽車領域的原因無疑是其巨大的市場規模:全球乘用車年收入超過萬億美元。切入方向是成為提供電子元器件的Tier1供應商(一級供應商),對標博世、大陸等汽車電子企業。
來源:中信建投證券中國行業信息預測,2019年全球電子元器件市場規模約為2285億美元,電子元器件在汽車零部件中的比重越來越大,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目前,這一市場被國際巨頭壟斷,全球對……10家汽車電子供應商占據了70%的市場份額。甚至國內市場也被博世、中國等國際巨頭壟斷。徐志軍認為,未來汽車70%的價值將來自增量業務,汽車行業正在將ICT技術定位為新的領先汽車技術。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中國車聯網行業市場規模將從2017年的2696億元增長到2021年的4014億元,用戶數量將從1164萬增長到4097萬,其中自動駕駛領域市場規模將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長,2022年將達到1275億元。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的驅動將推動智能汽車產業的發展。
華為自動駕駛測試車中信建投吳超認為,華為汽車戰略一般從“端、管、云”三個維度切入。“端”是車聯網的“器官”,主要指智能車載終端,涵蓋智能駕駛艙、智能駕駛、智能電源、智能網關等不同場景;“管”是車聯網的“神經”和“血液”,通過智能聯網實現車與車、車與人、車與路側單位(RSU)、車與云的互聯互通和相互協作。“云”是車聯網的“大腦”,包括自動駕駛訓練系統和車聯網云平臺,為車聯網提供云計算能力和服務內容。吳超指出,智能網聯汽車是中國汽車產業彎道超車的機會。據估計,未來十年左右,華為在智能汽車中的電子元件銷售額有望達到500億美元的量級。徐志軍曾說:“也許在十年后的汽車行業,華為很好,就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5G時代讓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更多的消費互聯網和物聯網結合,互聯網汽車就是其中之一。“5G+鴻蒙系統”,華為在汽車領域可能會有更多的可能性。蓋世汽車、Catvision汽車、極客汽車、新智家等綜合媒體內容。
大眾、通用不玩混動了豐田和福特怎么辦?除了中國,美國市場是各大車企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在這個市場的布局,也影響到了未來五年甚至十年的結果。
1900/1/1 0:00:00在2019年6月新能源補貼大幅退坡后,7月新能源狹義乘用車批發銷售688萬臺,同比下降29,這是自2012年以來新能源乘用車第三次出現同比下降。環比方面,相比6月大幅下降485。
1900/1/1 0:00:00針對云度3車型起火事件,8月12日,云度新能源發表聲明稱,本次事故中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也沒有發生對第三方損害的情況,公司正積極調查事故原因并開展后續工作。
1900/1/1 0:00:00近20年來,汽車制造商一直依靠混合動力汽車來幫助它們遵守燃油消耗規定,并在車展上向消費者展示這一環保與實用兼備的中和選擇。然而,全球最大的兩家汽車制造商最近表示,他們在美國的產品線中看不到未來。
1900/1/1 0:00:00目前理想汽車已經先后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武漢、蘇州,成都開設理想汽車零售中心。
1900/1/1 0:00:00上海車展AionLX首發之時,曾宣稱續航將超過600公里。這個數據雖說刷新眼球,但基于上海車展各路“顯示屏黨”都在這么喊,大家的興奮感多少也打了些折扣。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