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外資新能源汽車產品蜂擁而至 新一輪市場混戰迫在眉睫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discovery

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尋求新的市場生存空間;外資品牌雖然日子不如從前,但依靠強大的產品力和成熟的制造體系,依然擁有不可小覷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步走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的驅動,還是“雙積分”政策的壓力,筆者認為,2019年外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合,才是自主品牌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這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首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發布,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正逐漸失去價格優勢。此時國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涌入,可以說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雖然產品推廣比自主品牌晚很多年,但是國外品牌在技術研發上并不落后。如今,在自主品牌初步建立市場的情況下,外資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溢價能力和體系競爭力,仍然能夠獲得眾多消費者的支持。再加上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優勢逐漸喪失,國外新能源汽車產品絕對是來者不拒。其次,中國汽車銷售市場進入長期微增長或負增長的新常態是業內公認的事實,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汽車市場“寒冬”中的一股暖流。雖然其整體基數較低,但經過多年發展,這一細分市場已初具規模。而且大城市對傳統燃油車購買和使用的限制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國家進一步明確嚴禁地方政府出臺新的限購措施,新能源汽車不得限行或限購,進一步達到刺激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目的。因此,即使自主品牌拓展新的細分市場,在燃油車銷量低迷的大環境下,短期內也很難形成氣候。但新能源汽車市場不一樣,外資品牌可以通過市場的快速增長快速釋放潛力。這意味著自主品牌既無法有效拓展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也無法在國外新能源汽車“涌入”時保持之前的價格優勢,導致自主品牌未來發展再次陷入被動局面。然而,幸運的是,自主品牌并沒有束手無策。其實自主品牌手里還有兩張王牌:永遠渴望探索和好奇新事物的中國消費者,領先于世界的互聯網市場。從目前我所了解的在售產品概況來看,自主汽車產品在語音交互、軟件體驗、豐富配置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于國外產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其實現在汽車產品的屬性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甚至在外出時起到了生活場景的作用。因此,現在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產品時,更多地考慮智能。雖然國外品牌都在積極研發更好的汽車系統,但是受限于全球研發的進程,筆者發現大部分國外產品的汽車系統只能算差強人意。這恰恰是自主品牌需要抓住的優勢,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通過OTA技術不斷優化和豐富車載系統,擴大領先優勢,幫助自主品牌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贏得更多主動權。另一方面,5G已成大勢所趨,但放眼全球,真正能實現最快發展的是中國。因為中國市場擁有足夠大的用戶群和獨特的開發系統,中國市場推進5G網絡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快得多。在汽車領域,誰能率先占領5G的制高點,誰就是下一階段競爭中的強者——無論是車輛智能安全系統還是車載系統,都將依賴于傳輸效率更高、時延更低的5G網絡。作為5G行業的領導者,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BAT在內的中國企業可以為自主品牌提供更優質、更快速的技術支持。說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上半年,外資新能源汽車的涌入,預示著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失去“保護傘”后,即將面臨與國外競爭對手的“正面”較量。對于這場“戰斗”會發生什么,目前筆者還無法給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在市場環境略有下滑的情況下避免被淘汰的風險。discovery

2019年上半年,自主品牌尋求新的市場生存空間;外資品牌雖然日子不如從前,但依靠強大的產品力和成熟的制造體系,依然擁有不可小覷的市場競爭力,正在逐步走向新能源汽車市場。無論是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潛力的驅動,還是“雙積分”政策的壓力,筆者認為,2019年外資品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重合,才是自主品牌真正需要警惕的地方。這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首先,隨著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發布,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正逐漸失去價格優勢。此時國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涌入,可以說是“來得早不如來得巧”。雖然產品推廣比自主品牌晚很多年,但是國外品牌在技術研發上并不落后。如今,在自主品牌初步建立市場的情況下,外資品牌依靠自身的品牌溢價能力和體系競爭力,仍然能夠獲得眾多消費者的支持。再加上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價格優勢逐漸喪失,國外新能源汽車產品絕對是來者不拒。其次,中國汽車銷售市場進入長期微增長或負增長的新常態是業內公認的事實,今年上半年的銷售數據也進一步印證了這一點。不可否認,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成為汽車市場“寒冬”中的一股暖流。雖然其整體基數較低,但經過多年發展,這一細分市場已初具規模。而且大城市對傳統燃油車購買和使用的限制還會持續很長一段時間;同時,國家進一步明確嚴禁地方政府出臺新的限購措施,新能源汽車不得限行或限購,進一步達到刺激新能源市場發展的目的。因此,即使自主品牌拓展新的細分市場,在燃油車銷量低迷的大環境下,短期內也很難形成氣候。但新能源汽車市場不一樣,外資品牌可以通過市場的快速增長快速釋放潛力。這意味著自主品牌既無法有效拓展新能源汽車細分市場,也無法在國外新能源汽車“涌入”時保持之前的價格優勢,導致自主品牌未來發展再次陷入被動局面。然而,幸運的是,自主品牌并沒有束手無策。其實自主品牌手里還有兩張王牌:永遠渴望探索和好奇新事物的中國消費者,領先于世界的互聯網市場。從目前我所了解的在售產品概況來看,自主汽車產品在語音交互、軟件體驗、豐富配置等方面都遙遙領先于國外產品,同時也具有一定的價格優勢。其實現在汽車產品的屬性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交通工具,甚至在外出時還扮演著生活場景的角色。因此,現在消費者在購買汽車產品時,更多地考慮智能。雖然國外品牌都在積極研發更好的汽車系統,但是受限于全球研發的進程,筆者發現大部分國外產品的汽車系統只能算差強人意。這恰恰是自主品牌需要抓住的優勢,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產品上。通過OTA技術不斷優化和豐富車載系統,擴大領先優勢,幫助自主品牌在未來的市場環境中贏得更多主動權。另一方面,5G已成大勢所趨,但放眼全球,真正能實現最快發展的是中國。因為中國市場擁有足夠大的用戶群和獨特的開發系統,中國市場推進5G網絡的速度比其他國家快得多。在汽車領域,誰能率先占領5G的制高點,誰就是下一階段競爭中的強者——無論是車輛智能安全系統還是車載系統,都將依賴于傳輸效率更高、時延更低的5G網絡。作為5G行業的領導者,包括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為、BAT在內的中國企業可以為自主品牌提供更優質、更快速的技術支持。說到底,“打鐵還需自身硬。”今年上半年,外資新能源汽車的涌入,預示著自主新能源汽車產品失去“保護傘”后,即將面臨與國外競爭對手的“正面”較量。對于這場“戰斗”會發生什么,目前筆者還無法給出結論。但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只有未雨綢繆,才能在市場環境略有下滑的情況下避免被淘汰的風險。

標簽:發現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傳特斯拉與上海華誼集團合作生產電池 用于國產車型

據微博網友電池王爆料,特斯拉將與上海華誼集團合資生產電池,用于上海工廠的國產車上。如果消息屬實,至此特斯拉國產車型的電池之謎也最終塵埃落定。

1900/1/1 0:00:00
美國會欲禁用聯邦資金買中國造客車列車?比亞迪回應

隨著中企在美國公共交通設施領域的市場份額不斷增長,美國部分政客的“焦慮癥”也愈來愈嚴重。據《華爾街日報》7月24日報道,美國國會正醞釀一項法案,以禁止使用聯邦資金購買中國生產的客車和列車。

1900/1/1 0:00:00
DeepMind與Waymo合作提高AI精度 加速模型訓練

7月26日,據美國科技媒體Venturebeat報道,谷歌的兩家兄弟公司Waymo與DeepMind正在合作。他們最近在一篇博客文章中透露,雙方共同開發受進化生物啟發的技術。

1900/1/1 0:00:00
核心技術才是逆勢突圍的利器

降,降,降,一降再降跌,跌,跌,跌跌不休中國汽車市場上半年的慘狀已經超出許多人的預期。甚至一部分此前抱樂觀態度的業內人士,也開始眉頭緊鎖,難展笑顏了。

1900/1/1 0:00:00
拖560噸重列車 純電動福特F-150亮相

2018年,福特宣布計劃“到2022年將16款純電動汽車推向市場”,將從續航300英里(約483km)范圍內的純電動車型開始。

1900/1/1 0:00:00
發布城市級車聯網解決方案,高新興商用征程幾何?

單車智能是未來自動駕駛的重要助推力量。但受傳感器限制,某些特殊場景中單車智能駕駛所獲信息有限,高級別的自動駕駛效果也因此受到影響。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