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業內又傳來消息。豐田投資6億美元,與滴滴出行、廣汽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出行業務。此前一天,恒大與德國動力總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再進一步,業內有很多聲音質疑許家印是否在玩票。R&F地產入股華泰汽車進一步激發了這種質疑和討論。最近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電動小馬哥還和朋友討論造車新勢力的前景,哪些會死,哪些會活。說起賈躍亭,有人佩服他的忽悠能力,有人以此為反面案例評論造車新勢力。點聚哥多年來一直在跟蹤觀察新能源汽車。這期間,各行各業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傳統車企也在開會。提出一個不成熟的觀點。那就是:你可以嘲笑賈躍亭的慘敗、懶惰、、狡猾等等,但千萬不要嘲笑他的戰略眼光。賈躍亭今天的困境,可能是因為他邁得太遠,扯蛋了;或許是鄙視造車行業的艱難,跳進去發現是個坑;或許是他把ppt車吹的太厲害了,一旦曝光就不好收拾了。也許是資金鏈太緊,斷了之后就敗了。不過在判斷汽車行業未來的走勢上,老賈確實很在行,眼光很犀利。毫不夸張地說,在賈躍亭敗給美國,苦苦掙扎的這段時間里,全球跨國車企似乎都在沿著賈躍亭構想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戰略一步步布局。文章開頭提到的豐田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一個例子。記得2015年前后,樂視開始了令人矚目的擴張步伐。那時候“汽車新四化”這個詞還沒造出來。業界只是零敲碎打地提到了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車聯網、共享出行等概念,汽車新四化的路徑和發展趨勢尚未清晰成型。但是,回過頭來看,那些年,在樂視的ppt發布會和收購擴張圖中,汽車新四化的畫卷已經展開。比如當年,樂視從寶馬、大眾挖來很多高管,自己研發三電體系,打造電動車核心技術。當年,樂視還收購了易到,布局了出行領域。當年,樂視還投資了充電樁app,布局充電領域。當年,樂視還與BAIC新能源、比亞迪合作布局車聯網。當年樂視也從百度等挖了不少自動駕駛人才。,并打造了樂視智能地圖和樂視車聯。當年,樂視還整合了娛樂、影視、體育、手機等資源,計劃將這些資源整合到車聯網中。當時賈躍亭第一次提出,電動出行是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樂視要為電動汽車消費者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回想一下,這件事發生在2015年和2016年。看看今天,近幾年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大眾、豐田甚至一批自主品牌,都在布局電動化、智能化、車聯網、共享出行。日前,長安、一汽、二七合資成立T3出行公司。寶馬和騰訊成立了一家自動駕駛合資公司。此外,寶馬在成都推出了旅行品牌,大眾汽車在中國與Mobvoi成立了合資企業。奧迪等多家車企都與百度、華為、騰訊建立了合作。再看華為,已經明確宣布要進軍車聯網。據說現在有60多名華為員工進駐北汽新能源,共同開發車聯網系統。再考慮一下。“生態系統”這個詞是不是近兩年在各個車企的發布會上越來越頻繁的出現?這個概念最早是賈躍亭提出的。賈躍亭剛輸給美國的時候,車企好像還避而不談生態系統這個詞。后來發現真的需要建立一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比如造車、賣車、充電、二手車、電池回收、車聯網、智能化等等。于是,“生態系統”這個詞成了車企發布會的香餑餑。可以說,目前汽車圈稍微有點實力的車企,這兩年都在投資汽車新四化,都在沿著賈躍亭當年提出的路線前進。樂視是三四年前布局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賈躍亭的眼光是否犀利?很遠嗎?記得張在史學界的評價:有大才無大志。對蔣介石的評價是:沒有人才。在電馬哥看來,賈躍亭有點類似。他屬于:沒什么天賦。有戰略眼光找到遙遠的目標,沒有能力實現。業內有評論認為,賈躍亭戰略眼光犀利,但運營能力有限。適合投資,不適合造車。電小馬哥覺得這個評價真的很有道理。從點聚哥參加樂視發布會的經歷來看,樂視發布會的ppt內容非常震撼,可以誘發尖叫,窒息人的夢境。但是,賈躍亭的發言就像白開水,而且……不善于鼓舞群眾。在融資方面,賈躍亭的性格像打不死的蕭薔一樣堅韌,但在造車方面,他還需要很多時間。債務進一步影響了他的品牌形象。關于賈躍亭的造車,點聚哥認為,要做一輛車成功,不僅要有敏銳的眼光和清晰準確的戰略,還要有融資、團建、政府公關等能力。我們需要一個全才,甚至要看運氣和機遇。賈躍亭的板子很長,但其他板子急需補上。每一個板塊完成后,創始人有沒有能力掌控這些板塊,也是一個挑戰。賈躍亭依然堅持造車。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他有很多問題和缺點,但我還是不敢嘲笑他的戰略眼光。7月25日,業內又傳來消息。豐田投資6億美元,與滴滴出行、廣汽豐田成立合資公司,布局出行業務。此前一天,恒大與德國動力總成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再進一步,業內有很多聲音質疑許家印是否在玩票。R&F地產入股華泰汽車進一步激發了這種質疑和討論。最近類似的新聞層出不窮。電動小馬哥還和朋友討論造車新勢力的前景,哪些會死,哪些會活。說起賈躍亭,有人佩服他的忽悠能力,有人以此為反面案例評論造車新勢力。點聚哥多年來一直在跟蹤觀察新能源汽車。這期間,各行各業造車新勢力風起云涌,傳統車企也在開會。提出一個不成熟的觀點。那就是:你可以嘲笑賈躍亭的慘敗、懶惰、、狡猾等等,但千萬不要嘲笑他的戰略眼光。賈躍亭今天的困境,可能是因為他邁得太遠,扯蛋了;或許是鄙視造車行業的艱難,跳進去發現是個坑;或許是他把ppt車吹的太厲害了,一旦曝光就不好收拾了。也許是資金鏈太緊,斷了之后就敗了。不過在判斷汽車行業未來的走勢上,老賈確實很在行,眼光很犀利。毫不夸張地說,在賈躍亭敗給美國,苦苦掙扎的這段時間里,全球跨國車企似乎都在沿著賈躍亭構想的電動汽車生態系統戰略一步步布局。文章開頭提到的豐田和滴滴的合作就是一個例子。記得2015年前后,樂視開始了令人矚目的擴張步伐。那時候“汽車新四化”這個詞還沒造出來。業界只是零敲碎打地提到了電動化、輕量化、智能化、車聯網、共享出行等概念,汽車新四化的路徑和發展趨勢尚未清晰成型。但是,回過頭來看,那些年,在樂視的ppt發布會和收購擴張圖中,汽車新四化的畫卷已經展開。比如當年,樂視從寶馬、大眾挖來很多高管,自己研發三電體系,打造電動車核心技術。當年,樂視還收購了易到,布局了出行領域。當年,樂視還投資了充電樁app,布局充電領域。當年,樂視還與BAIC新能源、比亞迪合作布局車聯網。當年樂視也從百度等挖了不少自動駕駛人才。,并打造了樂視智能地圖和樂視車聯。當年,樂視還整合了娛樂、影視、體育、手機等資源,計劃將這些資源整合到車聯網中。當時賈躍亭第一次提出,電動出行是一套完整的生態系統,樂視要為電動汽車消費者打造一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回想一下,這件事發生在2015年和2016年。看看今天,近幾年包括寶馬、奔馳、奧迪、大眾、豐田甚至一批自主品牌,都在布局電動化、智能化、車聯網、共享出行。日前,長安、一汽、二七合資成立T3出行公司。寶馬和騰訊成立了一家自動駕駛合資公司。此外,寶馬在成都推出了旅行品牌,大眾汽車在中國與Mobvoi成立了合資企業。奧迪等多家車企都與百度、華為、騰訊建立了合作。再看華為,已經明確宣布要進軍車聯網。據說現在有60多名華為員工進駐北汽新能源,共同開發車聯網系統。再考慮一下。“生態系統”這個詞是不是近兩年在各個車企的發布會上越來越頻繁的出現?這個概念最早是賈躍亭提出的。賈躍亭剛輸給美國的時候,車企好像還避而不談生態系統這個詞。后來發現真的需要建立一個全產業鏈的生態系統,比如造車、賣車、充電、二手車、電池回收、車聯網、智能化等等。于是,“生態系統”這個詞成了車企發布會的香餑餑。可以說,目前汽車圈稍微有點實力的車企,這兩年都在投資汽車新四化,都在沿著賈躍亭當年提出的路線前進。樂視是三四年前布局的。從這個角度來看,賈躍亭的眼光是否犀利?很遠嗎?記得張在史學界的評價:有大才無大志。對蔣介石的評價是:沒有人才。在電馬哥看來,賈躍亭有點類似。他屬于:沒什么天賦。有戰略眼光找到遙遠的目標,沒有能力實現。業內有評論認為,賈躍亭戰略眼光犀利,但運營能力有限。適合投資,不適合造車。電小馬哥覺得這個評價真的很有道理。從點聚哥參加樂視發布會的經歷來看,樂視發布會的ppt內容非常震撼,可以誘發尖叫,窒息人的夢境。但是,賈躍亭的發言就像白開水,而且……不善于鼓舞群眾。在融資方面,賈躍亭的性格像打不死的蕭薔一樣堅韌,但在造車方面,他還需要很多時間。債務進一步影響了他的品牌形象。關于賈躍亭的造車,點聚哥認為,要做一輛車成功,不僅要有敏銳的眼光和清晰準確的戰略,還要有融資、團建、政府公關等能力。我們需要一個全才,甚至要看運氣和機遇。賈躍亭的板子很長,但其他板子急需補上。每一個板塊完成后,創始人有沒有能力掌控這些板塊,也是一個挑戰。賈躍亭依然堅持造車。和其他造車新勢力一樣,未來是不可預測的。他有很多問題和缺點,但我還是不敢嘲笑他的戰略眼光。
未來依然遙遠,任何盲目樂觀都可能被打臉。L4離量產還有多遠?這是目前誰都無法回答的問題。車企們無不在努力,跨界者們不斷在顛覆,但未來依然遙遠,任何盲目樂觀都可能被打臉。
1900/1/1 0:00:007月13日小鵬汽車爆發老款車主維權退車風波,24日官方給出兩種補償方案,獲得價值10000元的消費積分,或選擇3年后再換小鵬汽車時舊車6折置換的權利,但是一些車主并不買賬,甚至準備起訴小鵬汽車。
1900/1/1 0:00:00把時間往前推兩年,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雙積分政策”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在看似嚴苛的雙積分要求下,有很多人也都在看衰汽車在中國的發展前景。
1900/1/1 0:00:00我想各位都知道新能源時代里的主流走向了在國產品牌中,只有比亞迪在新能源領域做得最出色然而油電混合車型是燃油車和電動車中間的過渡,不僅能滿足節能減排的需求,還可以實現超長續航,
1900/1/1 0:00:00在上個月的新勢力銷量文章里,有讀者留言表示,新勢力里特斯拉必須擁有姓名。因此,筆者根據交強險數據整理了特斯拉2019年16月在國內的交付情況,讓我們來看看這位國外最紅新勢力究竟表現如何。
1900/1/1 0:00:00圖片來自“東方IC”如果以城市為建設單位,那智能交通就是為了根治“城市病”而出現。所以,我們常說,智慧城市,交通先行。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