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北汽沒要、虧損的Smart 能否在李書福手中妙手回春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在最終成為吉利新大家庭的一員之前,Smart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歷程。這個所謂的豪華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沒賺過錢,一直是個燙手山芋,是戴姆勒“折騰鍋”的對象。戴姆勒既有停止Smart品牌的想法,也有被BAIC拒絕的經歷。為此,在為Smart落戶吉利叫好的同時,請不要忘記Smart的坎特命運。吉利做Smart之前,還是少敲鑼打鼓。一個半月前的3月28日,吉利成為smart品牌的新主人。戴姆勒股份公司和吉利控股高調宣布,將各自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的轉型。合資公司的愿景是將smart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根據雙方協議,未來Smart品牌車輛將在中國生產,產品也將延伸到緊湊型細分市場。只是不知道原來“小得離譜”的Smart能緊湊到什么程度。25歲的Smart品牌在四分之一世紀的實際市場表現,始終與“精靈”最初的定義相悖。Smart成立于1994年,前身為MCC,是戴姆勒與瑞士手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合資的企業,共同開發微型車。斯沃琪的突然退出使得戴姆勒在2000年開始獨立運營MCC,并將微型車品牌命名為“smart”。這個品牌在1997年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首次亮相,為世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類。雖然它于1998年10月在歐洲9個國家開始了市場營銷活動,但在1999年的第一個完整自然年度并沒有取得理想的銷售業績。全年銷量只有8萬輛,平均到9個歐洲國家,每個國家銷量不到1萬輛。Auto-First通過梳理智能大數據發現,2004年是智能銷售的高峰年。當年Smart銷量達到15萬臺,也是Smart迄今為止創造的最好紀錄。當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品牌達到近200萬輛的高度時,Smart的光環變得更加暗淡,15萬輛的紀錄在時間流逝后的15年里從未被打破,這對于每年都在變化的車市來說,真的很嚇人。當時同為豪華車陣營的MINI銷量超過30萬輛。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也證明了Smart的發展是多么的不盡如人意。據Mertz Bank分析師Juergen Pieper估計,自1998年第一款車型發布以來,smart品牌累計虧損約40億歐元,每年虧損約2億歐元。Smart已經成為戴姆勒集團手中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去年上任的smart品牌新負責人Karen Adt在履新之初就表示:“smart的未來在中國。”既然決心已經下了,在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做合作伙伴就顯得尤為重要。戴姆勒全球首席執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博士表示,到2020年,smart品牌將在歐洲和北美徹底轉變為電動汽車品牌,其他市場也將轉型。電氣化也成為戴姆勒在選擇合資伙伴時的考慮因素之一。電氣化,還是智能品牌的最后一招。基于上述原因,BAIC在3月28日之前接管smart的可能性要大于吉利。甚至在去年6月,戴姆勒與BAIC簽署了深化合作的框架協議,完成了對BAIC新能源3.93%股份的收購,成為BAIC新能源的股東之一。與此同時,北京奔馳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119億元,建設具有全球最先進生產技術標準的奔馳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結果,吉利和戴姆勒簽署了合資協議。蔡澈(Dieter zetsche)曾強調:“與吉利的任何合作都將基于之前合作伙伴北汽集團的批準。”因此,Auto-First認為BAIC無意接管smart品牌。來自多個渠道的消息證實,在吉利接管Smart之前,戴姆勒確實向BAIC征求了意見,但遭到了BAIC的拒絕。彭博早在2018年12月就爆料了。戴姆勒集團提議將北京奔馳的股份從49%增加到65%,但遭到BAIC的反對。3月26日晚,北汽集團港股上市公司BAIC發布公告。根據t……對Auto-First的理解,BAIC已與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華區簽署合資合同修訂協議,三方按照北京奔馳目前注冊資本的比例增資8.928億美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后,三方持有北京奔馳的股份比例不變。戴姆勒和吉利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和一家合資企業smart,都是為了在與BAIC的股份比例競爭中增加砝碼。問題不能單方面分析。吉利最終接手smart這個“燙手山芋”,是吉利和戴姆勒一廂情愿的結果。此前,李書福豪斥資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但表示不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監事會席位,不會影響戴姆勒的戰略。智能可能不是李書福最想要的,但與戴姆勒集團更深層次的合作才是李書福想要的。在與戴姆勒形成合作之前,吉利也通過“Buy in buy”與眾多汽車品牌建立了聯系。先是2010年像蛇一樣從福特手里買下沃爾沃。2017年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隨后2018年收購寶騰汽車及其跑車品牌路特斯。代表未來出行的飛行汽車業務,以及通過在武漢投產部分車型實現路特斯品牌的復興,暫且不談。吉利僅在收購沃爾沃的策略上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吉利和沃爾沃在技術合作上展開了新的成果,同時銷量和營業額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據Auto-First了解到的消息,吉利旗下沃爾沃連續五年刷新全球銷量紀錄,2018年首次突破60萬輛的年銷量,達到64.22萬輛,同比增長12.4%。與收購前的2010年相比,年銷量增長近一倍。中國市場銷量超過13萬輛,同比增長14.1%,較收購之初增長超過4倍。面對新的smart品牌,吉利能否重現沃爾沃的成功?基于品牌定位,smart在產品矩陣和消費群體上與沃爾沃相差甚遠。吉利只能對癥下藥,為smart的未來畫出一條全新的路線。毫無疑問,電氣化是smart的既定突破口。吉利集團在此前公布的2018年財報中也表示,將在2019年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產品,以大幅提升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銷售份額。其中,有一個聰明的計劃。雖然基于全球新能源轉型橋頭堡更有利于加速smart的電氣化進程,但前路并不平坦。在此之前,寶馬已經與長城汽車達成合作,生產的產品為MINI品牌車型,市場定位與smart相同。然而,雖然Smart和MINI都是豪車,但命運卻完全不同。Smart是為了生存而戰,MINI是為了擴張而戰。一個有趣又特別直觀的對比,Smart的累計銷量還不如MINI三年的銷量。另一方面,由于smart的產品體積小巧,純電動后續航里程短,可能不是用戶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選擇,但卻是進入移動出行的新途徑。將smart與吉利運營的曹操專車在移動出行領域結合,將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據曹操專車官方統計,系統注冊用戶已超過2000萬,日均活躍用戶110萬。依托龐大的用戶群,以出行業務的形式傳播產品力,也會對智能產品的銷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年底前,戴姆勒和吉利的合資公司將正式上市。按照計劃:2022年,吉利旗下品牌的純電動版smart將進入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新能源舞臺。誰知道李書福能不能重現沃爾沃式的放虎歸山,妙手回春!戴姆勒手中打出的“破”Smart能否成為吉利的“好牌”?除了時間,別無選擇。說白了,Smart所謂的豪華,就在于它對抗戴姆勒和奔馳的背后。沒有戴姆勒,Smart可能什么都不是。在最終成為吉利新大家庭的一員之前,Smart經歷了一段痛苦的歷程。這個所謂的豪華品牌,從誕生之日起就沒賺過錢,一直是個燙手山芋,也是戴姆勒“折騰鍋”的對象。戴姆勒既有停止Smart品牌的想法,也有被BAIC拒絕的經歷。為此,在為Smart落戶吉利叫好的同時,請不要忘記Smart的坎特命運。吉利做Smart之前,還是少敲鑼打鼓。一個半月前的3月28日,吉利成為smart品牌的新主人。戴姆勒股份公司和吉利控股高調宣布,將各自出資50%成立合資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共同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的轉型。合資公司的愿景是將smart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根據雙方協議,未來Smart品牌車輛將在中國生產,產品也將延伸到緊湊型細分市場。只是不知道原來“小得離譜”的Smart能緊湊到什么程度。25歲的Smart品牌在四分之一世紀的實際市場表現,始終與“精靈”最初的定義相悖。Smart成立于1994年,前身為MCC,是戴姆勒與瑞士手表制造商斯沃琪(SWATCH)合資的企業,共同開發微型車。斯沃琪的突然退出使得戴姆勒在2000年開始獨立運營MCC,并將微型車品牌命名為“smart”。這個品牌在1997年的法蘭克福國際車展上首次亮相,為世界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汽車品類。雖然它于1998年10月在歐洲9個國家開始了市場營銷活動,但在1999年的第一個完整自然年度并沒有取得理想的銷售業績。全年銷量只有8萬輛,平均到9個歐洲國家,每個國家銷量不到1萬輛。Auto-First通過梳理智能大數據發現,2004年是智能銷售的高峰年。當年Smart銷量達到15萬臺,也是Smart迄今為止創造的最好紀錄。當戴姆勒旗下的奔馳品牌達到近200萬輛的高度時,Smart的光環變得更加暗淡,15萬輛的紀錄在時間流逝后的15年里從未被打破,這對于每年都在變化的車市來說,真的很嚇人。當時同為豪華車陣營的MINI銷量超過30萬輛。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也證明了Smart的發展是多么的不盡如人意。據Mertz Bank分析師Juergen Pieper估計,自1998年第一款車型發布以來,smart品牌累計虧損約40億歐元,每年虧損約2億歐元。Smart已經成為戴姆勒集團手中名副其實的“燙手山芋”。去年上任的smart品牌新負責人Karen Adt在履新之初就表示:“smart的未來在中國。”既然決心已經下了,在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做合作伙伴就顯得尤為重要。戴姆勒全球首席執行官蔡澈(dieter zetsche)博士表示,到2020年,smart品牌將在歐洲和北美徹底轉變為電動汽車品牌,其他市場也將轉型。電氣化也成為戴姆勒在選擇合資伙伴時的考慮因素之一。電氣化,還是智能品牌的最后一招。基于上述原因,BAIC在3月28日之前接管smart的可能性要大于吉利。甚至在去年6月,戴姆勒與BAIC簽署了深化合作的框架協議,完成了對BAIC新能源3.93%股份的收購,成為BAIC新能源的股東之一。與此同時,北京奔馳與北汽集團共同投資119億元,建設具有全球最先進生產技術標準的奔馳高端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結果,吉利和戴姆勒簽署了合資協議。蔡澈(Dieter zetsche)曾強調:“與吉利的任何合作都將基于之前合作伙伴北汽集團的批準。”因此,Auto-First認為BAIC無意接管smart品牌。來自多個渠道的消息證實,在吉利接管Smart之前,戴姆勒確實向BAIC征求了意見,但遭到了BAIC的拒絕。彭博爆料為e……ly截止2018年12月。戴姆勒集團提議將北京奔馳的股份從49%增加到65%,但遭到BAIC的反對。3月26日晚,北汽集團港股上市公司BAIC發布公告。根據Auto-First的了解,BAIC已與戴姆勒及戴姆勒大中華區簽署合資合同修訂協議,三方按照北京奔馳目前注冊資本的比例增資8.928億美元(約合60億元人民幣)。增資完成后,三方持有北京奔馳的股份比例不變。戴姆勒和吉利成立了一家旅游公司和一家合資企業smart,都是為了在與BAIC的股份比例競爭中增加砝碼。問題不能單方面分析。吉利最終接手smart這個“燙手山芋”,是吉利和戴姆勒一廂情愿的結果。此前,李書福豪斥資90億美元收購戴姆勒9.69%的股份,成為戴姆勒第一大股東,但表示不會通過這種形式獲得監事會席位,不會影響戴姆勒的戰略。智能可能不是李書福最想要的,但與戴姆勒集團更深層次的合作才是李書福想要的。在與戴姆勒形成合作之前,吉利也通過“Buy in buy”與眾多汽車品牌建立了聯系。先是2010年像蛇一樣從福特手里買下沃爾沃。2017年收購美國飛行汽車公司,隨后2018年收購寶騰汽車及其跑車品牌路特斯。代表未來出行的飛行汽車業務,以及通過在武漢投產部分車型實現路特斯品牌的復興,暫且不談。吉利僅在收購沃爾沃的策略上就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吉利和沃爾沃在技術合作上展開了新的成果,同時銷量和營業額也達到了新的高度。據Auto-First了解到的消息,吉利旗下沃爾沃連續五年刷新全球銷量紀錄,2018年首次突破60萬輛的年銷量,達到64.22萬輛,同比增長12.4%。與收購前的2010年相比,年銷量增長近一倍。中國市場銷量超過13萬輛,同比增長14.1%,較收購之初增長超過4倍。面對新的smart品牌,吉利能否重現沃爾沃的成功?基于品牌定位,smart在產品矩陣和消費群體上與沃爾沃相差甚遠。吉利只能對癥下藥,為smart的未來畫出一條全新的路線。毫無疑問,電氣化是smart的既定突破口。吉利集團在此前公布的2018年財報中也表示,將在2019年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產品,以大幅提升新能源和電動汽車的銷售份額。其中,有一個聰明的計劃。雖然基于全球新能源轉型橋頭堡更有利于加速smart的電氣化進程,但前路并不平坦。在此之前,寶馬已經與長城汽車達成合作,生產的產品為MINI品牌車型,市場定位與smart相同。然而,雖然Smart和MINI都是豪車,但命運卻完全不同。Smart是為了生存而戰,MINI是為了擴張而戰。一個有趣又特別直觀的對比,Smart的累計銷量還不如MINI三年的銷量。另一方面,由于smart的產品體積小巧,純電動后續航里程短,可能不是用戶新能源汽車的主流選擇,但卻是進入移動出行的新途徑。將smart與吉利運營的曹操專車在移動出行領域結合,將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據曹操專車官方統計,系統注冊用戶已超過2000萬,日均活躍用戶110萬。依托龐大的用戶群,以出行業務的形式傳播產品力,也會對智能產品的銷售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今年年底前,戴姆勒和吉利的合資公司將正式上市。按照計劃:2022年,吉利旗下品牌的純電動版smart將進入包括中國市場在內的全球新能源舞臺。誰知道李書福能不能重現沃爾沃式的放虎歸山,妙手回春!戴姆勒手中打出的“破”Smart能否成為吉利的“好牌”?除了時間,別無選擇。說白了,Smart所謂的豪華,就在于它對抗戴姆勒和奔馳的背后。沒有戴姆勒,Smart可能什么都不是。

標簽:smart奔馳沃爾沃北京MINI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長期被新能源補貼的中國客車企業,“圈養”不出競爭力

近期,宇通客車SH600066、金龍汽車SH600686、安凱客車SZ000868、亞星客車SH600213相繼公布2018年度財務報告。

1900/1/1 0:00:00
EV晨報 | 韓國或停止補貼中國產電動汽車;法德結成電池聯盟;特斯拉二季度預交付10萬輛

1、韓國或停止為中國產電動汽車提供補貼近日,韓國一家汽車制造商游說團體呼吁政府停止對中國產電動汽車的補貼,理由是在中國市場上裝配韓國電池的電動汽車并沒有獲得補貼,

1900/1/1 0:00:00
Waymo CTO:自動駕駛必須在自然災害中意識到局限性

據外媒報道,即使是在理想的情況下,讓一輛無人駕駛的汽車安全接送乘客也是一項極其困難的任務。這種通過軟件控制的車輛必須要考慮到紅綠燈、行人和其他車輛。

1900/1/1 0:00:00
造車新勢力一季度成績單來了!蔚來險勝威馬,新勢力整體形勢不容樂觀

2019年就要過半,各家新能源車企也交出了自己一季度的成績單,對于作為“插班生”的造車新勢力們來說,他們的成績如何吸引了市場更多的關注。

1900/1/1 0:00:00
凌云股份:目前已取得保時捷、寶馬等客戶訂單 部分訂單實現批量生產

證券時報e公司訊,凌云股份6004809日在互動平臺回復投資者提問時稱,公司緊跟電動化、輕量化的發展方向,重點布局輕量化新能源汽車電池托盤及冷卻管路系統,

1900/1/1 0:00:00
FCA絕地求生:銷量下滑利潤跌三成 中國和歐洲業務陷虧損

據金融時報報道,菲亞特克萊斯勒(FCA)今年第一季度利潤下降三分之一,主要是由于銷量放緩,甚至在中國和歐洲市場出現了虧損。今年前三個月,菲亞特克萊斯勒全球銷量下降14,至1037萬輛。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