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原產零部件比例提高 新北美自貿協議沖擊日車企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根據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達成的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北美汽車制造商將不得不在零部件來源比例方面面臨新的挑戰。對于日本制造商來說,這一現實將特別令人擔憂。幾十年來,北美市場一直相對穩定,日本汽車制造商也投資數百億美元,將產能和供應鏈從日本轉移到北美,在北美當地生產汽車。但現在,日本汽車制造商必須重新審視其供應鏈和工廠投資,以確保公司的投資能夠滿足新貿易協議對零部件比例的要求。據了解,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規定,原產于北美的零部件在汽車產品中的比例必須達到75%才能獲得免稅待遇(此前的比例為62.5%),并且至少40%的汽車需要由平均時薪超過16美元的工人生產。與此同時,新協議還規定,70%的鋼鐵和鋁產品必須從自由貿易區購買。上周,本田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黑井誠司表示:“我們已經意識到,對零部件原產地比例的規定更加嚴格。我們將仔細考慮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盡管高管們已經承諾讓他們的北美業務符合規范,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承認,取代已經實施了24年的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使之前的七個核心組件系統不得不接受更嚴格的測試。之前的七個核心零部件系統是:發動機、傳動系統、車身和底盤零部件、傳動軸、懸架系統、電動汽車電池和轉向系統。日本汽車制造商正試圖消除這種影響,本田并非孤軍奮戰。盡管新規定對不同的公司和品牌有不同的影響,但總的來說,新規定影響了從日本、韓國到歐洲的汽車制造商,以及底特律三巨頭。簡而言之,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有業務或正在考慮在北美市場建造或擴建工廠的汽車公司,如馬自達和豐田,將受到新規定的影響。今年1月,馬自達和豐田宣布將投資16億美元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建立一家合資裝配廠。但當時,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尚未出臺。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高級汽車分析師Chris Richter表示:“他們需要做出決定,在供應鏈上進行新的投資,或者需要支付關稅或停止銷售產品。但在這種情況下,這將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項目成本將非常昂貴。”當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時,汽車行業的集體反應是松了一口氣。否則,這將預示著自由貿易區的徹底崩潰,這對汽車行業來說將是一場災難。黑石誠表示:“當我們得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貿易框架仍然存在時,我們真的松了一口氣。”在議定書框架存在后,下一步是確定細節。汽車制造商必須確定其零部件供應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新的貿易協議,并做出相應的調整。黑石誠表示,在新貿易協議于2020年1月1日生效之前,本田有足夠的時間找到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本田和其他汽車制造商仍有一年多和兩年多的時間來重組其零部件供應系統。馬自達和豐田的合資工廠將按計劃于2021開業。上周,馬自達承認,新修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會增加該項目的成本。馬自達高級董事總經理Akira Koga,說:“我們有兩個擔憂。一個是勞動力成本,另一個是鋼鐵價格。至少考慮到這兩個因素,我們必須為成本上升做好準備。在新工廠,我們必須增加在美國的采購,我們正在與合作伙伴更新我們的商業計劃。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最好地利用這一過渡期。這將是我們的關鍵以滿足要求。對于日本汽車制造商來說,新的自由貿易協定讓他們“如夢初醒”。“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們深深地……

涉足北美市場并在當地制造,在美國工廠和供應鏈的總投資超過480億美元。本田在美國生產的車型,如本田奧德賽、Ridgeline中型皮卡和Pilot中型跨界車,通常被當地消費者稱為“最美國”的車型,因為這些車型的大部分零件來自當地,工人是美國員工。倉石誠司今年7月表示,本田在美國的本地采購比例約為70%,在整個北美市場的采購比例高達90%。然而,這些比率是基于本田的內部標準,而不是新FTA的測量標準。根據新規定,即使是本田在北美的根基也沒有那么深厚。根據美國公路管理局(NHTSA)2018年的拆解裝配報告,加拿大安大略省本田艾利斯頓工廠生產的思域7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該車型的部分傳動系統在印度制造,部分在墨西哥制造,20%在日本制造。本田墨西哥公司生產的HRV緊湊型跨界車中,只有20%來自美國和加拿大。35%的零件來自墨西哥,多達30%的零件來自日本。所有發動機均來自日本,傳動系統來自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意大利。在墨西哥生產的本田飛度緊湊型汽車中,只有15%來自美國和加拿大。40%的零件來自墨西哥。發動機來自日本,而一些傳統系統來自菲律賓。上個月,本田飛度在北美的本土零部件比例較低,引發了媒體報道,稱本田可能會考慮將飛度的生產轉移回日本。然而,倉石誠司否認了上述說法。黑石誠表示,本田將認真研究新的FTA,并盡最大努力使其生產基地符合規定。其他汽車制造商不得不對一系列產品進行類似的評估,如美國日產生產的Altima、墨西哥生產的Versa、美國斯巴魯生產的Outback和美國豐田生產的Corolla。然而,這些新的挑戰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接下來的擔憂是仔細梳理新自由貿易協定的冗長條款,僅關于原產地規則的章節就長達234頁。供應鏈的任何微調都會對企業產生實際影響。馬自達高句麗表示:“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規定都很明確。例如,就業的豁免和要求,以及計算依據仍然很模糊。因此,我們仍在努力研究這些章節和內容。”根據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達成的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北美汽車制造商將不得不在零部件來源比例方面面臨新的挑戰。對于日本制造商來說,這一現實將特別令人擔憂。幾十年來,北美市場一直相對穩定,日本汽車制造商也投資數百億美元,將產能和供應鏈從日本轉移到北美,在北美當地生產汽車。但現在,日本汽車制造商必須重新審視其供應鏈和工廠投資,以確保公司的投資能夠滿足新貿易協議對零部件比例的要求。據了解,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規定,原產于北美的零部件在汽車產品中的比例必須達到75%才能獲得免稅待遇(此前的比例為62.5%),并且至少40%的汽車需要由平均時薪超過16美元的工人生產。與此同時,新協議還規定,70%的鋼鐵和鋁產品必須從自由貿易區購買。上周,本田汽車公司執行副總裁黑井誠司表示:“我們已經意識到,對零部件原產地比例的規定更加嚴格。我們將仔細考慮如何在全球范圍內實現資源的最佳分配。”但我不得不說,這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盡管高管們已經承諾讓他們的北美業務符合規范,但他們別無選擇,只能承認,取代已經實施了24年的原《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將使之前的七個核心組件系統不得不接受更嚴格的測試。之前的七個核心零部件系統是:發動機、傳動系統、車身和底盤零部件、傳動軸、懸架系統、電動汽車電池和s……

ering系統。日本汽車制造商正試圖消除這種影響,本田并非孤軍奮戰。盡管新規定對不同的公司和品牌有不同的影響,但總的來說,新規定影響了從日本、韓國到歐洲的汽車制造商,以及底特律三巨頭。簡而言之,在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有業務或正在考慮在北美市場建造或擴建工廠的汽車公司,如馬自達和豐田,將受到新規定的影響。今年1月,馬自達和豐田宣布將投資16億美元在阿拉巴馬州亨茨維爾建立一家合資裝配廠。但當時,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尚未出臺。里昂證券亞太市場高級汽車分析師Chris Richter表示:“他們需要做出決定,在供應鏈上進行新的投資,或者需要支付關稅或停止銷售產品。但在這種情況下,這將是一個大問題,因為項目成本將非常昂貴。”當新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達成時,汽車行業的集體反應是松了一口氣。否則,這將預示著自由貿易區的徹底崩潰,這對汽車行業來說將是一場災難。黑石誠表示:“當我們得知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間的貿易框架仍然存在時,我們真的松了一口氣。”在議定書框架存在后,下一步是確定細節。汽車制造商必須確定其零部件供應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新的貿易協議,并做出相應的調整。黑石誠表示,在新貿易協議于2020年1月1日生效之前,本田有足夠的時間找到解決方案。這意味著本田和其他汽車制造商仍有一年多和兩年多的時間來重組其零部件供應系統。馬自達和豐田的合資工廠將按計劃于2021開業。上周,馬自達承認,新修訂的北美自由貿易協定可能會增加該項目的成本。馬自達高級董事總經理Akira Koga,說:“我們有兩個擔憂。一個是勞動力成本,另一個是鋼鐵價格。至少考慮到這兩個因素,我們必須為成本上升做好準備。在新工廠,我們必須增加在美國的采購,我們正在與合作伙伴更新我們的商業計劃。核心問題之一是如何最好地利用這一過渡期。這將是我們的關鍵以滿足要求。對于日本汽車制造商來說,新的自由貿易協定讓他們“如夢初醒”。“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他們深入北美市場并在當地制造,在美國工廠和供應鏈的總投資超過480億美元。本田在美國生產的車型,如本田奧德賽、Ridgeline中型皮卡和Pilot中型跨界車,經常被稱為“最美“當地消費者購買的車型,因為這些車型的大部分零部件來自當地,工人是美國員工。倉市精二在今年7月表示,本田在美國的當地采購比例約為70%,整個北美市場的采購比例高達90%。然而,這些比例是基于本田的內部標準,而不是新自由貿易協定的保證標準。根據新規定,即使是本田在北美的根基也沒有那么深厚。根據美國公路管理局(NHTSA)2018年的拆解裝配報告,加拿大安大略省本田艾利斯頓工廠生產的思域70%的零部件來自美國和加拿大。該車型的部分傳動系統在印度制造,部分在墨西哥制造,20%在日本制造。本田墨西哥公司生產的HRV緊湊型跨界車中,只有20%來自美國和加拿大。35%的零件來自墨西哥,多達30%的零件來自日本。所有發動機均來自日本,傳動系統來自印度尼西亞、日本和意大利。在墨西哥生產的本田飛度緊湊型汽車中,只有15%來自美國和加拿大。40%的零件來自墨西哥。發動機來自日本,而一些傳統系統來自菲律賓。上個月,本田飛度在北美的本土零部件比例較低,引發了媒體報道,稱本田可能會考慮將飛度的生產轉移回日本。然而,倉石誠司否認了上述說法。黑石誠表示,本田將認真研究新的FTA,并盡最大努力使其生產基地符合規定。其他汽車制造商不得不對……進行類似的評估……

系列產品,如美國日產生產的Altima、墨西哥生產的Versa、美國斯巴魯生產的Outback和美國豐田生產的Corolla。然而,這些新的挑戰已經有了明確的定義。高管和分析人士表示,接下來的擔憂是仔細梳理新自由貿易協定的冗長條款,僅關于原產地規則的章節就長達234頁。供應鏈的任何微調都會對企業產生實際影響。馬自達高句麗表示:“目前,并不是所有的規定都很明確。例如,就業的豁免和要求,以及計算依據仍然很模糊。因此,我們仍在努力研究這些章節和內容。”

標簽:本田馬自達豐田飛度思域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安全事故頻發下 電動汽車年檢制度會是一劑良藥?

截止到去年年底,國內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超過160萬輛,占全球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50,而今年過百萬的銷量應該也不成問題。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的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特別是起火事件受到了廣泛關注。

1900/1/1 0:00:00
湖南充電聯盟成立 兩年內將建充電樁約18萬個

11月6日,湖南省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成立,計劃到2020年底前,在湖南省范圍大力推進充電設施建設,包括新建電動汽車充電樁約18萬個,并打造湖南省統一充電設施運營服務平臺,

1900/1/1 0:00:00
受新排放法規影響 大眾下調2018年全年盈利目標

近日,據國外媒體路透社報道,大眾集團表示旗下大眾等品牌今年的銷量表現和盈利將不能達到預計目標。

1900/1/1 0:00:00
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落地引起車市結構調整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李駿11月6日,以“未來汽車與交通變革為主題”的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2018)在上海舉行。

1900/1/1 0:00:00
奇點產品單一,iS6將延遲交付

近日,奇點汽車創始人兼CEO沈海寅就宣布,原本計劃年底上市并交付的旗下首款純電動中型SUV奇點iS6將推遲到2019年春節前后上市,究竟是產品成熟度不夠,

1900/1/1 0:00:00
電動汽車爭霸 已成兩強格局

國內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兩大巨頭是比亞迪和北汽新能源。兩家企業分別占據了國內南北方新能源汽車的市場。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