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來,行業明顯升溫。”作為2016年成立的第三方動力電池回收公司的負責人,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曉勇明確表示,行業正在升溫。“過去,行業論壇或會議的規模都在100人以上,參與者大多是業內人士。2017年的規模有所不同。汽車公司和投資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討論的問題也更加全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2018年,接連出臺的政策使動力電池回收成為社會熱點。2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回收的管理。3月2日,七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試點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兩會期間,多位代表提出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建議,或在采訪中提出建議。與此同時,資本也在加速涌入。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駱駝股份”,601311。上海),一家老牌鉛酸企業,于3月9日宣布,計劃在湖北省谷城縣投資建設動力電池梯級利用與循環利用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的總投資預計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形成約3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年回收能力和相應的正極材料生產能力,實現年產值。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電池原材料企業、電池企業和回收機構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投資開始逐漸升溫。公開資料顯示,華友鈷業(603799.SH)、韓瑞鈷業(30918.SZ)、廈門鎢業(600549.SH),國軒高新(002074.SZ),格美(002340.SZ)等電池原材料、電池企業及專業回收機構均在2017年。目前業內的共識是,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為5-8年,一兩年后將迎來第一輪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退役期。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噸至17萬噸。在去年的一次論壇上,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動力電池回收迫在眉睫。“未來廢電池每年都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安排不好,可能會是一場新的環境災難。”相關研究表明,從2018年到2019年,中國將有大量動力電池進入退役期,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從2018年爆發。2020年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00億元,2025年將達到380億元左右。在多重利好因素下,繼充電樁、共享電動汽車之后,動力電池回收會成為投資風口嗎?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業內人士對此并不樂觀。“產業發展環境確實越來越好,但不可能這么快爆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回收公司負責人說。中關村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百人電池委員會主席于清教表示, “從汽車公司和回收公司的責任和利益共享到行業準入標準,產業鏈上的許多環節都沒有打通。回收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沒有一定的回收規模很難賺錢。動力電池回收很難像年的充電樁那樣快速發展短期。“上述電池回收企業不愿透露姓名的負責人也認為,動力電池回收無論是工業生產準入還是技術標準,都沒有統一的標準……
此外,目前占我國動力電池主體的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的回收價值很低,甚至難以覆蓋回收成本,動力電池回收的產業化進程中仍存在許多障礙。“幾乎不可能像充電樁一樣成為投資風口,爆發式發展,頂多也很難破冰。”趙曉勇說,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技術和投資門檻都很高,不可能像鉛酸電池那樣簡單地拆解回收。拆解、回收和回收都需要冶金、化工、物理等行業的專業技術,而回收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其盈利依賴規模,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很難盈利。“據我所知,只有少數公司在向工信部申報動力電池回收生產資質。一些投資機構也看好這一領域,但經過調查發現,好的投資標的并不多。”趙曉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然而,隨著工業化環境的不斷改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工業化確實有了很好的機會。“與鉛酸電池和消費電子電池相比,動力電池客觀上具有更好的產業化基礎。電動汽車是大宗消費品,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消費者不會扔掉,而是選擇賣給相關回收公司。”于清教說。“2017年以來,行業明顯升溫。”作為2016年成立的第三方動力電池回收公司的負責人,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曉勇明確表示,行業正在升溫。“過去,行業論壇或會議的規模都在100人以上,參與者大多是業內人士。2017年的規模有所不同。汽車公司和投資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討論的問題也更加全面。”
圖片來源:全景視覺2018年,接連出臺的政策使動力電池回收成為社會熱點。2月26日,工信部等七部委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旨在加強對新能源汽車用動力電池回收的管理。3月2日,七部委聯合印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試點實施方案》,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建立完善的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兩會期間,多位代表提出了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建議,或在采訪中提出建議。與此同時,資本也在加速涌入。駱駝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駱駝股份”,601311。上海),一家老牌鉛酸企業,于3月9日宣布,計劃在湖北省谷城縣投資建設動力電池梯級利用與循環利用產業園項目。該項目的總投資預計將達到50億元人民幣。預計2025年將形成約30萬噸廢舊動力電池的年回收能力和相應的正極材料生產能力,實現年產值。事實上,從2017年開始,電池原材料企業、電池企業和回收機構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的投資開始逐漸升溫。公開資料顯示,華友鈷業(603799.SH)、韓瑞鈷業(30918.SZ)、廈門鎢業(600549.SH),國軒高新(002074.SZ),格美(002340.SZ)等電池原材料、電池企業及專業回收機構均在2017年。目前業內的共識是,動力電池的使用壽命為5-8年,一兩年后將迎來第一輪大規模的動力電池退役期。根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的預測,到2……年,中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噸至17萬噸……
0、在去年的一次論壇上,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項目專家組組長王炳剛表示,動力電池回收迫在眉睫。“未來廢電池每年都會呈幾何級數增長。如果安排不好,可能會是一場新的環境災難。”相關研究表明,從2018年到2019年,中國將有大量動力電池進入退役期,動力電池回收市場將從2018年爆發。2020年市場總規模將突破100億元,2025年將達到380億元左右。在多重利好因素下,繼充電樁、共享電動汽車之后,動力電池回收會成為投資風口嗎?令人驚訝的是,許多業內人士對此并不樂觀。“產業發展環境確實越來越好,但不可能這么快爆發。”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回收公司負責人說。中關村新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百人電池委員會主席于清教表示, “從汽車公司和回收公司的責任和利益共享到行業準入標準,產業鏈上的許多環節都沒有打通。回收的技術標準不統一,沒有一定的回收規模很難賺錢。動力電池回收很難像年的充電樁那樣快速發展短期。“上述不愿透露姓名的電池回收企業負責人也認為,動力電池的回收,無論是工業生產準入還是技術標準,都沒有統一的標準。此外,目前占中國動力電池大部分的磷酸亞鐵鋰動力電池的回用價值非常高低,甚至難以覆蓋回收成本,而且動力電池回收的工業化進程中仍存在許多障礙。“幾乎不可能像充電樁一樣成為投資風口,爆發式發展,頂多也很難破冰。”趙曉勇說,動力電池回收行業技術和投資門檻都很高,不可能像鉛酸電池那樣簡單地拆解回收。拆解、回收和回收都需要冶金、化工、物理等行業的專業技術,而回收行業的性質決定了其盈利依賴規模,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很難盈利。“據我所知,只有少數公司在向工信部申報動力電池回收生產資質。一些投資機構也看好這一領域,但經過調查發現,好的投資標的并不多。”趙曉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然而,隨著工業化環境的不斷改善,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的工業化確實有了很好的機會。“與鉛酸電池和消費電子電池相比,動力電池客觀上具有更好的產業化基礎。電動汽車是大宗消費品,電池是電動汽車的核心部件。消費者不會扔掉,而是選擇賣給相關回收公司。”于清教說。
3月16日,深圳交通運輸委員會發布的《深圳市關于規范智能駕駛車輛道路測試有關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明確,
1900/1/1 0:00:00盡管智能駕駛是目前最火熱的話題,但在成熟前,其安全性可能還是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3月16日,一則發生在河南三門峽的“奔馳車定速巡航失控狂奔百公里”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
1900/1/1 0:00:00“從2017年開始,明顯感覺到行業在升溫,”作為一家2016年成立的第三方動力電池回收公司的負責人,北京賽德美資源再利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趙小勇明顯感覺到行業越來越熱。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日本汽車制造商游說組織警告稱,隨著特朗普總統向進口鋼鐵及鋁制品執行新的關稅政策,日本汽車的價格將會出現上漲,但現在時間尚早,未能透露漲幅會是多少。
1900/1/1 0:00:00“2017年,保時捷全球在交付量、營業收入、銷售利潤和員工人數方面均創新高。
1900/1/1 0:00:00日前,七部委聯合發布《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繼續明確汽車生產企業的主體責任,強調全生命周期的理念,要求公開透明和標準化管理等細則。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