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進階的李想如何讓互聯網和造車融合得最好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打造基于出行場景和電池技術的產品,用“四步法”解決主要問題,讓互聯網和造車實現最佳融合。“本來我們不想叫互聯網造車。現在大家都說我們是互聯網造車,我們是互聯網和造車最好的結合體。”車和佳成立兩年多的時候,作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李想在造車領域也邁進了一個新階段。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一年前,李想還覺得造車“太難了”。無論是復雜的業務,還是復雜的團隊組織,無論是資金需求,還是日益緊迫的時間節點,都遠比前兩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困難,甚至“比預期的還要困難”。當時,距離他創立車和家只有一年的時間。面對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球隊一籌莫展的時候,李想感到“特別興奮和上癮”。“每個人都從缺乏信心到自信,再到解決問題,再到其他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現在再次談到這些“困難”,他的表現更為膚淺。在他看來,一方面,困難來自于汽車傳統和復雜性的困難,最大的挑戰是管理;

另一方面,很難面向未來,內部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用戶需求都在不斷迭代。最重要的是聚集人才。對此,李想專門創建了一個解決方案,名為“汽車和家庭方法論的四步法”。這甚至比麥肯錫和雀巢的培訓系統更有效、更實用。基于這種“四步走的方法”,李想表示,汽車和家庭遇到的問題90%以上都可以得到最高效率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團隊成員分析用戶和需求的能力更強,設定目標、制定戰略、規劃、分析模型、溝通和領導的能力更強。同時,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從而在工作中產生更強的自我驅動力。使用這種方法,李想解決團隊中派系和團體的最初問題,解決互聯網人和傳統汽車機器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更容易達成共識。李想承認,這些工作基本上占據了他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這也是他創立車和佳以來最大的收獲。“遇到困難,我真的沒有退縮,也沒有逃避。我上前去迎接并解決這些問題。”2017年9月8日,在北京北五環京密路的車和家研發中心,時隔一年,李想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專訪時表示,車和家一定是一家使命和價值驅動的企業。汽車和家居的價值很簡單:一是為用戶創造價值,二是為企業提高效率。因此,汽車和住宅的產品、銷售、商業模式等都是在這樣的價值觀和上述方法論的驅動下誕生的。在這次采訪中,李想再次向我們解釋了車和佳的產品理念:“在做產品設計時,車和佳是基于兩個維度,一個是出行場景,另一個是電池的密度、成本和充電條件,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推出。而不是哪種產品上市,我們會做哪種產品。”半徑為0~30公里,基本覆蓋了大多數人80%以上的日常出行,但目前還沒有更高效、更極端的解決方案。汽車和家庭的SEV就是為這個旅行場景而生的。電池更換模式的電池壽命超過100公里。一方面滿足家庭的短途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以共享汽車的身份進入分時租賃市場,相當于摩拜的升級版。此前,車和家已與法國分時運營商Cle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無需在固定地點退貨的自由浮動分時服務。除了提供SEV車輛外,車和家還將建立一套智能出行服務平臺來支持這種新的共享模式。在美國,車合家和當地分時運營商SCOOT Networks也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舊金山啟動基于SEV的共享旅行服務試點項目。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2017年12月4日,李翔首次在朋友微信圈和微博上發布巴黎和舊金山SEV測試照片,并宣布即將在這兩個城市推出共享服務。采訪當天,《汽車商報》記者還體驗了這款SEV實車,它充滿了整體科技感,前臉、車身和尾部到處都是鋒利的線條,LED大燈、大尺寸車輪、車內液晶觸摸屏、擋泥板設計、倒車影像等配置,加上4G通信和OTA功能,這輛車和這家人正在用極端的思維制造這輛車。這輛SEV的前后座椅布局為1+1。即使兩個成年人坐在里面,也沒有任何約束感。李想自己說,“駕駛艙設計成了飛機的感覺。至于駕駛空間,我們身高195厘米的同事都很好。”第二種出行場景是半徑0~500公里的家庭消費升級。以目前的電池密度和成本,純電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因此,這輛車和這家人制造了一輛續航里程更長的7座大型SUV。純電可以行駛150公里,增程可以行駛650公里,總巡航里程為800公里。……

根本不關心續航里程和充電。同時,李想也明確表示:“到2025年,當電池密度達到一個新階段時,我們肯定不會有增程,汽車和家庭的增程產品只有一代。”第三個出行場景是半徑為0~100公里的網上車市,以快車為代表,即,A級和B級住宅之間的汽車市場。在李想看來,這個市場也需要量體裁衣的產品,續航里程至少需要400公里。因此,當電池的密度達到一定標準時,汽車和家庭將在未來規劃類似的產品。李想表示,汽車和家居的所有產品都是圍繞出行量身定制的,但每個出行場景只生產一兩款產品,然后添加自動駕駛等功能,規劃未來的產品模式和商業模式。一再被提及的出行場景也為未來汽車和家居的轉型鋪平了道路。在李想看來,到2025年,固態電池將開始成型,這意味著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將遠低于燃油汽車。同時,L4級自動駕駛技術經歷了激光雷達、芯片等硬件的兩次迭代,算法等軟件經過四五年的迭代已經成熟。到那時,整個旅行模式將發生巨大變化。基于這一判斷,李想表示,從2025年開始,汽車和家居必須是一家出行企業。此前,它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企業。以售出多少輛汽車作為衡量標準,到2025年,重要的是每天提供多少次出行。當然,這也意味著汽車和家庭應該建立自己的出行平臺,他們的品牌共享出行業務預計將于2018年初發布。李想表示,2025年的目標是每天服務3000萬次出行,包括自己運營的出行平臺,與合作伙伴乘坐專車和特快列車的出行次數,以及人們每天使用SUV產品的次數。在銷售和服務體系中,車和家將采用直銷和服務模式,服務用戶的全生命周期,達到傳統汽車銷售商業效率的10倍。線上線下,商品策劃、銷售、金融保險、售后、客服、二手車等諸多管理功能將通過一套系統實現。直接品牌體驗店將在用戶生活半徑范圍內開設,類似于目前銀行、星巴克和連鎖店的位置。正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車和家成立兩年多以來取得了一系列快速的成就。自2017年8月10日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奠基以來,車和家智能汽車第一基地僅用了12個月就達到了試生產條件。8月21日,車和家SEV產品試生產下線,SUV產品智能汽車第二基地也在同一天鋪設完成。該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計劃產能10萬輛,主要用于生產純電動和電動增程SUV。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當天,博世、法雷奧、聯合電子、百度、德賽斯威、佛吉亞、珀哲、均勝、日進、建信等10家核心供應商與其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9月27日,車和家宣布位于常州的18650動力電池工廠正式投產。工廠每天可處理20萬塊18650電池,滿足20多種電池組的靈活生產要求。9月中旬,車和家正式啟動B輪融資,融資規模約為30億至40億元。此前,A3輪融資共融資6.2億元,用于建設第二生產基地。李想表示:“我認為完成B輪融資后,我們其實并不需要錢。我們自己計算大約是10億美元,這可以讓整個公司盈利。”此前,車和家總共獲得了27.55億元的a輪股權融資,加上20多億元的債務融資,車和佳可以使用50多億元。A輪融資后,李想個人持有近40%的股份,仍然是……

Che和他的團隊持有超過50%的股份。除了幾位大股東外,其他董事和小股東的投票權都掌握在李想手中,“因為他們更尊重企業家。”在去年car home股權變更后,李想說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控制權。無論如何,管理層將始終保持絕對控制。根據其投資者的公告,車和家的最新估值已達65億元,B輪融資的投前估值預計將超過100億元。根據計劃,2018年第二季度,轎車和家用的SEV將正式量產上市,SUV產品的相關信息也將正式發布。當然,在2019年推出SUV產品之前,汽車和家庭都要解決生產資質問題。此前有傳言稱,車和家與華晨汽車的合作本質上是積分與資質的交易。李想否認了這一觀點,車和家堅持自主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基于出行場景和電池,我們能否先談談針對汽車和家用的SEV和SUV產品的進展?李想(車和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讓我先談談車和家是如何生產產品的。因為我們做產品的思維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做產品設置時,實際上是從兩個維度來看待它,然后配合時間。第一個維度是旅行場景。我們不是說哪輛車著火了,而是根據最主流的旅行場景來決定產品的選擇。另一個重要的維度是電池的密度、電池的成本和充電條件。這兩個維度的結合將形成一個產品,我們希望在每個細分領域都能成為一個爆炸性的產品。每個人都很容易理解,我們正在制造一款SUV,一款與奧迪Q7和沃爾沃XC90尺寸和質量相同的7座SUV。我們用這款產品所做的,實際上是對0~500公里出行場景的一次消費升級。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么不制造純電,而是將其擴大范圍?因為我最基本的想法之一是,如果消費升級到這個水平,而且這輛車不是家里的玩具,而是市場上真正的主流汽車,那么續航里程必須在500公里以上。因此我們采用了增程電動的動力模式。此外,我們正在做的概念是不同的。其他一切都配備了50公里的純電,然后我們將獲得補貼。我們配備了35kWh的電池和150公里的純電,因此只要有一個16安培的普通充電樁,就足以確保用戶在95%以上的時間內輕松使用這款車。同時,延長行程的部分可以很好地保證長途旅行,無需到處尋找充電樁。此外,整車的體驗也是純電動汽車的體驗。因此,我希望這款車能在家里享受電動汽車的低成本和日常充電的便利,并且行駛半徑不受限制,沒有心理負擔。長途旅行的費用會增加多少?增加了大約2萬元,但我想跑這么大的里程。如果是純電的話,成本會高出10萬到15萬元,而且每天攜帶這么多電池會變得更麻煩。我有一塊35千瓦時的電池,這意味著我的加速度也超過了7秒。所以它仍然是一臺大功率電機?是的,它配備了三臺電機、一臺大功率發電機和兩臺驅動電機,總計240千瓦時。所以我保證這輛車的性能是非常好的。但我的車仍然需要足夠大,否則就裝不進去。另一方面,許多人擔心沒有車牌。我說這太短視了,因為北京每年銷售約70萬至90萬輛汽車,只有幾十萬輛是純電動汽車,然后北京有近6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消費升級。因此,這是我為提升家庭消費而制作的產品。一輛真正的大型7座SUV可以享受電動汽車和智能化的所有優勢,而不用擔心充電或里程。我們的考慮是,一方面,這取決于幾年后旅行場景的變化和旅行消費的升級……

d我會盡力去看一些結局,看看每個時間點的結局。那我為什么要在2015年開始做呢?因為該電池已經實現了200 WHr/kg的能量密度。那我為什么要把2020年作為一個節點呢?因為電池已經達到300瓦時。300WHr意味著密度增加了50%,這意味著重量減少了,成本可以減少一半。然后我認為電池達到300瓦時后,扭矩至少為300的汽車的成本基本上與燃油車沒有太大區別。打造基于出行場景和電池技術的產品,用“四步法”解決主要問題,讓互聯網和造車實現最佳融合。“本來我們不想叫互聯網造車。現在大家都說我們是互聯網造車,我們是互聯網和造車最好的結合體。”車和佳成立兩年多的時候,作為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的李想在造車領域也邁進了一個新階段。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一年前,李想還覺得造車“太難了”。無論是復雜的業務,還是復雜的團隊組織,無論是資金需求,還是日益緊迫的時間節點,都遠比前兩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困難,甚至“比預期的還要困難”。當時,距離他創立車和家只有一年的時間。面對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在球隊一籌莫展的時候,李想感到“特別興奮和上癮”。“每個人都從缺乏信心到自信,再到解決問題,再到其他人無法解決的問題。這就是我們成長的過程。”現在再次談到這些“困難”,他的表現更為膚淺。在他看來,一方面,困難來自于汽車傳統和復雜性的困難,最大的挑戰是管理;

另一方面,很難面向未來,內部的組織體系、管理體系和用戶需求都在不斷迭代。最重要的是聚集人才。對此,李想專門創建了一個解決方案,名為“汽車和家庭方法論的四步法”。這甚至比麥肯錫和雀巢的培訓系統更有效、更實用。基于這種“四步走的方法”,李想表示,汽車和家庭遇到的問題90%以上都可以得到最高效率的解決。更重要的是,團隊成員分析用戶和需求的能力更強,設定目標、制定戰略、規劃、分析模型、溝通和領導的能力更強。同時,每個人都能意識到自己的成長,從而在工作中產生更強的自我驅動力。使用這種方法,李想解決團隊中派系和團體的最初問題,解決互聯網人和傳統汽車機器人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使他們在處理問題時更容易達成共識。李想承認,這些工作基本上占據了他三分之二的工作時間,這也是他創立車和佳以來最大的收獲。“遇到困難,我真的沒有退縮,也沒有逃避。我上前去迎接并解決這些問題。”2017年9月8日,在北京北五環京密路的車和家研發中心,時隔一年,李想在接受《汽車商業評論》記者專訪時表示,車和家一定是一家使命和價值驅動的企業。汽車和家居的價值很簡單:一是為用戶創造價值,二是為企業提高效率。因此,汽車和住宅的產品、銷售、商業模式等都是在這樣的價值觀和上述方法論的驅動下誕生的。在這次采訪中,李想再次向我們解釋了車和佳的產品理念:“在做產品設計時,車和佳是基于兩個維度,一個是出行場景,另一個是電池的密度、成本和充電條件,它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推出。而不是哪種產品上市,我們會做哪種產品。”半徑為0~30公里,基本覆蓋了大多數人80%以上的日常出行,但目前還沒有更高效、更極端的解決方案。汽車和家庭的SEV就是為這個旅行場景而生的。電池更換模式的電池壽命超過100公里。一方面滿足家庭的短途出行需求,另一方面以共享汽車的身份進入分時租賃市場,相當于摩拜的升級版。此前,車和家已與法國分時運營商Clem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推出無需在固定地點退貨的自由浮動分時服務。除了提供SEV車輛外,車和家還將建立一套智能出行服務平臺來支持這種新的共享模式。在美國,車合家和當地分時運營商SCOOT Networks也簽署了合作意向書,雙方將在舊金山啟動基于SEV的共享旅行服務試點項目。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2017年12月4日,李翔首次在朋友微信圈和微博上發布巴黎和舊金山SEV測試照片,并宣布即將在這兩個城市推出共享服務。采訪當天,《汽車商報》記者還體驗了這款SEV實車,它充滿了整體科技感,前臉、車身和尾部到處都是鋒利的線條,LED大燈、大尺寸車輪、車內液晶觸摸屏、擋泥板設計、倒車影像等配置,加上4G通信和OTA功能,這輛車和這家人正在用極端的思維制造這輛車。這輛SEV的前后座椅布局為1+1。即使兩個成年人坐在里面,也沒有任何約束感。李想自己說,“駕駛艙設計成了飛機的感覺。至于駕駛空間,我們身高195厘米的同事都很好。”第二種出行場景是半徑0~500公里的家庭消費升級。以目前的電池密度和成本,純電并不是最好的解決方案,因此,這輛車和這家人制造了一輛續航里程更長的7座大型SUV。純電可以行駛150公里,增程可以行駛650公里,總巡航里程為800公里。……

根本不關心續航里程和充電。同時,李想也明確表示:“到2025年,當電池密度達到一個新階段時,我們肯定不會有增程,汽車和家庭的增程產品只有一代。”第三個出行場景是半徑為0~100公里的網上車市,以快車為代表,即,A級和B級住宅之間的汽車市場。在李想看來,這個市場也需要量體裁衣的產品,續航里程至少需要400公里。因此,當電池的密度達到一定標準時,汽車和家庭將在未來規劃類似的產品。李想表示,汽車和家居的所有產品都是圍繞出行量身定制的,但每個出行場景只生產一兩款產品,然后添加自動駕駛等功能,規劃未來的產品模式和商業模式。一再被提及的出行場景也為未來汽車和家居的轉型鋪平了道路。在李想看來,到2025年,固態電池將開始成型,這意味著純電動汽車的成本將遠低于燃油汽車。同時,L4級自動駕駛技術經歷了激光雷達、芯片等硬件的兩次迭代,算法等軟件經過四五年的迭代已經成熟。到那時,整個旅行模式將發生巨大變化。基于這一判斷,李想表示,從2025年開始,汽車和家居必須是一家出行企業。此前,它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企業。以售出多少輛汽車作為衡量標準,到2025年,重要的是每天提供多少次出行。當然,這也意味著汽車和家庭應該建立自己的出行平臺,他們的品牌共享出行業務預計將于2018年初發布。李想表示,2025年的目標是每天服務3000萬次出行,包括自己運營的出行平臺,與合作伙伴乘坐專車和特快列車的出行次數,以及人們每天使用SUV產品的次數。在銷售和服務體系中,車和家將采用直銷和服務模式,服務用戶的全生命周期,達到傳統汽車銷售商業效率的10倍。線上線下,商品策劃、銷售、金融保險、售后、客服、二手車等諸多管理功能將通過一套系統實現。直接品牌體驗店將在用戶生活半徑范圍內開設,類似于目前銀行、星巴克和連鎖店的位置。正是因為這樣的價值觀和方法論,車和家成立兩年多以來取得了一系列快速的成就。自2017年8月10日在常州武進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正式奠基以來,車和家智能汽車第一基地僅用了12個月就達到了試生產條件。8月21日,車和家SEV產品試生產下線,SUV產品智能汽車第二基地也在同一天鋪設完成。該項目計劃投資30億元,計劃產能10萬輛,主要用于生產純電動和電動增程SUV。預計2018年建成投產。當天,博世、法雷奧、聯合電子、百度、德賽斯威、佛吉亞、珀哲、均勝、日進、建信等10家核心供應商與其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9月27日,車和家宣布位于常州的18650動力電池工廠正式投產。工廠每天可處理20萬塊18650電池,滿足20多種電池組的靈活生產要求。9月中旬,車和家正式啟動B輪融資,融資規模約為30億至40億元。此前,A3輪融資共融資6.2億元,用于建設第二生產基地。李想表示:“我認為完成B輪融資后,我們其實并不需要錢。我們自己計算大約是10億美元,這可以讓整個公司盈利。”此前,車和家總共獲得了27.55億元的a輪股權融資,加上20多億元的債務融資,車和佳可以使用50多億元。A輪融資后,李想個人持有近40%的股份,仍然是……

Che和他的團隊持有超過50%的股份。除了幾位大股東外,其他董事和小股東的投票權都掌握在李想手中,“因為他們更尊重企業家。”在去年car home股權變更后,李想說他現在最關心的是控制權。無論如何,管理層將始終保持絕對控制。根據其投資者的公告,車和家的最新估值已達65億元,B輪融資的投前估值預計將超過100億元。根據計劃,2018年第二季度,轎車和家用的SEV將正式量產上市,SUV產品的相關信息也將正式發布。當然,在2019年推出SUV產品之前,汽車和家庭都要解決生產資質問題。此前有傳言稱,車和家與華晨汽車的合作本質上是積分與資質的交易。李想否認了這一觀點,車和家堅持自主申請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基于出行場景和電池,我們能否先談談針對汽車和家用的SEV和SUV產品的進展?李想(車和家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讓我先談談車和家是如何生產產品的。因為我們做產品的思維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樣,所以我們在做產品設置時,實際上是從兩個維度來看待它,然后配合時間。第一個維度是旅行場景。我們不是說哪輛車著火了,而是根據最主流的旅行場景來決定產品的選擇。另一個重要的維度是電池的密度、電池的成本和充電條件。這兩個維度的結合將形成一個產品,我們希望在每個細分領域都能成為一個爆炸性的產品。每個人都很容易理解,我們正在制造一款SUV,一款與奧迪Q7和沃爾沃XC90尺寸和質量相同的7座SUV。我們用這款產品所做的,實際上是對0~500公里出行場景的一次消費升級。很多人都有疑問,為什么不制造純電,而是將其擴大范圍?因為我最基本的想法之一是,如果消費升級到這個水平,而且這輛車不是家里的玩具,而是市場上真正的主流汽車,那么續航里程必須在500公里以上。因此我們采用了增程電動的動力模式。此外,我們正在做的概念是不同的。其他一切都配備了50公里的純電,然后我們將獲得補貼。我們配備了35kWh的電池和150公里的純電,因此只要有一個16安培的普通充電樁,就足以確保用戶在95%以上的時間內輕松使用這款車。同時,延長行程的部分可以很好地保證長途旅行,無需到處尋找充電樁。此外,整車的體驗也是純電動汽車的體驗。因此,我希望這款車能在家里享受電動汽車的低成本和日常充電的便利,并且行駛半徑不受限制,沒有心理負擔。長途旅行的費用會增加多少?增加了大約2萬元,但我想跑這么大的里程。如果是純電的話,成本會高出10萬到15萬元,而且每天攜帶這么多電池會變得更麻煩。我有一塊35千瓦時的電池,這意味著我的加速度也超過了7秒。所以它仍然是一臺大功率電機?是的,它配備了三臺電機、一臺大功率發電機和兩臺驅動電機,總計240千瓦時。所以我保證這輛車的性能是非常好的。但我的車仍然需要足夠大,否則就裝不進去。另一方面,許多人擔心沒有車牌。我說這太短視了,因為北京每年銷售約70萬至90萬輛汽車,只有幾十萬輛是純電動汽車,然后北京有近600萬輛,其中大部分是消費升級。因此,這是我為提升家庭消費而制作的產品。一輛真正的大型7座SUV可以享受電動汽車和智能化的所有優勢,而不用擔心充電或里程。我們的考慮是,一方面,這取決于幾年后旅行場景的變化和旅行消費的升級……

d我會盡力去看一些結局,看看每個時間點的結局。那我為什么要在2015年開始做呢?因為該電池已經實現了200 WHr/kg的能量密度。那我為什么要把2020年作為一個節點呢?因為電池已經達到300瓦時。300WHr意味著密度增加了50%,這意味著重量減少了,成本可以減少一半。然后我認為電池達到300瓦時后,扭矩至少為300的汽車的成本基本上與燃油車沒有太大區別。你認為2020年中國的汽車銷售模式如何?有人認為可以銷售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150萬輛是乘用車,其余是商用車。我可能樂觀地認為,雙積分政策可能會迫使200萬輛乘用車在2020年問世。客車是如何分布的?這很有意思,也從側面驗證了我們七座SUV的選擇。我認為這200萬輛汽車中有100萬輛是通過消費升級生產的。就像早些年的智能手機一樣,人們首先買了一些好的,都要4000~6000元。兩三年后,他們開始有兩三千元,然后出現了1000元。因為電池成本的比例更適合20萬元以上的汽車,而且可以節省稅收。因此,我認為可能60%~70%是增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因為大多數燃油車在升級油耗時沒有心理障礙。每個人都沒有消費壓力,可以享受電動汽車的這些優勢,而不受里程充電的限制。我們知道有一天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充電樁,但絕對不是今天,也不是2020年。這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這個市場必須由一款中大型SUV來生產,因為要做好增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整個布局,也決定了它必須是這樣的產品。至少車輛的尺寸是從宋DM和上汽eRX5等混合動力開始的,再小的車也裝不進去。所以這是20萬元起的主流消費升級。家里還有一個大玩具,比如特斯拉,他買電動車通常不需要出去玩,但他需要一個高端的,可能占30%左右的市場,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然而,這是基于對目前消費升級心理的分析。未來,隨著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或者汽車在城際旅行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人們可能不會選擇混合產品。是的,我認為核心問題仍然是我剛才說的,這取決于電池、電池密度和電池成本。如果我今天想造一輛5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這意味著汽車的重量將達到三噸。但到2025年,電池密度將達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肯定不會延長續航里程。我們的擴展系列產品只有一代。這個計劃還是比較全面的。正確的事實上,人們發現我們的生活總是處于過渡期。當你使用300瓦時的三元電池時,你會被問到為什么不直接使用固態電池。所以我認為在決定生產什么產品之前,我們必須把電池與行程和時間放在一起。電動汽車市場還有一部分將是小型車,即微型車,因為雙積分確實會迫使每個人都這樣做。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迷你車成為了另一種有趣的形式。如果慢慢做好,它將真正成為家庭中的第二輛車,而且它不是非常富裕階層的第二款車。他不需要跑高速買這輛車然后出去玩,因為家里還有其他車,它成了家里通勤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的里程是否短并不重要。150到200公里就足夠了,每天20到30公里的半徑就足夠了。而且,充電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只要有插頭,即使是充電樁也不需要,所以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分市場,對許多企業來說,這將是獲得積分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我認為還有一小部分是a級和B級汽車的汽車市場,但你會發現這個汽車市場更有趣。它更像是網上租車市場,專門用于快車和專車。這是市場的剩余部分。這是我們將在2020年看到的市場分布。另一個有趣的市場我……

低速電動汽車約有300萬至400萬輛,因為今年(2017年)已經超過了100萬輛。在過去,這一數額是在沒有任何補貼或支持的情況下實現的。那么,在今年年底(2017年)和2018年初推出低速電動汽車標準后,這一數額將更大,監管將移交給地方當局。SEV產品的考慮因素是什么?剛剛提到,我們的SUV產品是基于0-500公里的出行場景,二胎家庭,以及過去10萬和20萬元汽車的消費升級。還有一種旅行場景,我們考慮的半徑為0~30公里,基本上涵蓋了我們日常旅行的80%以上,但目前還沒有更高效、更極端的解決方案。我們的SEV產品就是為這一出行場景而生的,電動自行車的價格在7萬至8萬元人民幣到數千美元之間。我們稱之為二次運輸。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正在根據歐洲規范生產產品,我們希望滿足0~3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通勤和共享需求。但我們的想法是,這不是一個低端的東西,它和我們的SUV或Smart一樣高端,只是因為它的整個設計更高效。例如,停車位只占停車位的四分之一;

由于汽車較小,加速性能沒有那么好,電池也會更小,因此充電和換電很容易解決。另外,我可以讓它的科技感非常好,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類別,可以滿足主流旅行場景的需求。在真正智能化之后,不是簡單地開車而不是走路,而是感覺這是一個真正的智能終端。SEV的目標用戶群體是誰?我們的早期用戶實際上非常清楚。基本上,我們將用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將SEV視為摩拜和OFO的升級版,或者將Smart和car2go整合到旅行計劃中,汽車是整個旅行平臺的一部分。我們在巴黎嘗試過,所有路邊停車位都可以隨意停車,每年都可以支付固定費用。這是一個典型的出行場景,真正的共享模式相當于摩拜的升級版。另一類是使用SEV作為第二輛車和第三輛車作為短途旅行交通工具的用戶。例如,送孩子上下學、上補習班、買食物等,以及許多在家附近的短途旅行,您可以通過租賃或購買我們的SEV來獲得旅行體驗。這是我們針對第二個旅行場景的產品。我們還關注到,一個有趣的旅行場景是半徑為0至100公里的旅行場景,其中快車和專車是主流的旅行產品,每天都在頻繁使用。這也需要量身定制的產品出現,續航里程至少需要400公里。因此,我們將在未來計劃這樣的產品,但我們將等到電池密度達到。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三個旅行場景,但我們只為每個場景提供一兩個產品。然后添加自動駕駛等功能,規劃未來的產品模型和商業模式。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從智能電動汽車到出行平臺,自動駕駛功能是如何規劃的?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包括自動駕駛,但不包括無人駕駛。我認為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是兩個世界。我認為自動駕駛的最大意義來自安全。只要實現完整的L2自動駕駛,就可以將事故減少至少50%。如果做得好,它可以將重大事故減少到70%到80%,不是沒有事故,而是通過減少最致命的事故。因為所有最致命的事故都是由于誤操作的想法造成的,這可以通過ADAS來解決。這是L3范圍內自動駕駛的最大價值。另一方面,它還可以減少駕駛疲勞,例如在交通堵塞時具有ACC功能,有利于優化和解決中國的交通堵塞問題。所有封閉路線、上海的高架路、北京的環城路和高速公路都可以順利完成。只是,如果前方有道路維修,你仍然需要人為干預,因為這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像自動停車也可以解決。人們總是問你為什么不讓傳統供應商做自動駕駛的控制系統。我說讓我們談談一個問題,那就是到目前為止,連自動倒車都沒有做。你想讓我把整個控制系統交給他們嗎?不切實際,我無法說服自己,就像今天一樣,他們仍然無法做好自動停車。我認為L3的核心是車輛控制,而不是人工智能,或者它是基于非常精細的車輛控制,這才是它的真正價值。那么L4實際上是在解放人類。我認為它仍然很遙遠。作為批量生產的汽車,硬件實際上可能在2021安裝在汽車上。我認為L4的硬件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個是安全冗余,因為L4必須具有安全冗余。包括轉向和制動在內,制動長期以來都有安全冗余,因為ESP和EPP可以作為制動的安全冗余,而現在轉向完全沒有安全冗余。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基本上在2020年,SOP齒條和小齒輪的安全冗余L4連接只能用于中大型汽車,適用于中小型汽車的雙電機轉向的安全冗余將保持不變,直到2023年。第二個方面是激光雷達。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敢相信相機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核心是激光雷達,因為毫米波用于測距,然后相機告訴它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然需要激光雷達,基本上是一個32線的激光雷達,并且它盡可能堅固。時間點……

本SOP的基本投入時間為2020年和2021。當有這么多融合算法在一起時,你無法像谷歌那樣攜帶一堆計算機。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強度的芯片,今天的芯片做不到。所以我說這些必要條件決定了無人駕駛的時間表。事實上,寶馬目前給出的時間點是準確的,2021有L4硬件條件。但直到L4才實現無人駕駛。是的,我只談論硬件,而軟件還為時過早。你可能只達到70%和80%,而80%到90%可能比之前的70%更難。還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你認為它什么時候會無人駕駛?我認為它將在2023年至2025年進行小規模商業化。L4的場景應用真正解放了人們。我認為一輛汽車最早在2023年,最晚在2025年,就可以真正摘下方向盤。未來汽車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什么?或者汽車行業未來的收入是多少?我認為2025年將有幾個最重要的變化。首先,固態電池將開始成形,這意味著成本將遠低于燃油車。到2025年,當年銷售的汽車中有30%是電動汽車,然后70%是燃油汽車,但隨后情況將迅速逆轉。這是第一個判斷。第二個判斷是L4真的很成熟,因為L4經歷了第二代硬件,經過四五年的軟件迭代已經成熟,所以整個出行模式會發生變化。并不是說你根本不需要司機。至少汽車有可能返回停車位并自行補充能量。這意味著整個出行效率完全不同,有時你可能需要自己開車。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重要節點,所以我說,在2020年的前五年,我們將認為自己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從2025年開始,我們必須成為一家出行企業。首先,我們衡量的是我們銷售的汽車數量,到2025年,我們每天服務的出行次數是我們的指標。如果你賣了車,但車根本不用,這意味著你是一家失敗的旅游企業,所以如果你等公交車,那時賣得少也沒關系,只要旅游服務的數量增加,我們就能過得好。當時,沒有必要賣汽車,而我自己就是一名服務提供商。是的,沒錯。這是否意味著你必須自己建立一個旅游平臺?是的,所以我的旅行平臺也是基于SEV構建的……你認為2020年中國的汽車銷售模式如何?有人認為可以銷售200萬輛純電動汽車,其中150萬輛是乘用車,其余是商用車。我可能樂觀地認為,雙積分政策可能會迫使200萬輛乘用車在2020年問世。客車是如何分布的?這很有意思,也從側面驗證了我們七座SUV的選擇。我認為這200萬輛汽車中有100萬輛是通過消費升級生產的。就像早些年的智能手機一樣,人們首先買了一些好的,都要4000~6000元。兩三年后,他們開始有兩三千元,然后出現了1000元。因為電池成本的比例更適合20萬元以上的汽車,而且可以節省稅收。因此,我認為可能60%~70%是增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因為大多數燃油車在升級油耗時沒有心理障礙。每個人都沒有消費壓力,可以享受電動汽車的這些優勢,而不受里程充電的限制。我們知道有一天每個家庭都會有一個充電樁,但絕對不是今天,也不是2020年。這是一個重要的市場,這個市場必須由一款中大型SUV來生產,因為要做好增程和插電式混合動力的整個布局,也決定了它必須是這樣的產品。至少車輛的尺寸是從宋DM和上汽eRX5等混合動力開始的,再小的車也裝不進去。所以這是20萬元起的主流消費升級。家里還有一個大玩具,比如特斯拉,他買電動車通常不需要出去玩,但他需要一個高端的,可能占30%左右的市場,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消費升級。然而,這是基于對目前消費升級心理的分析。未來,隨著人們的消費越來越理性,或者汽車在城際旅行中的作用越來越小,人們可能不會選擇混合動力……

ts.是的,我認為核心問題仍然是我剛才說的,這取決于電池、電池密度和電池成本。如果我今天想造一輛500公里的純電動汽車,這意味著汽車的重量將達到三噸。但到2025年,電池密度將達到一個新的階段,我們肯定不會延長續航里程。我們的擴展系列產品只有一代。這個計劃還是比較全面的。正確的事實上,人們發現我們的生活總是處于過渡期。當你使用300瓦時的三元電池時,你會被問到為什么不直接使用固態電池。所以我認為在決定生產什么產品之前,我們必須把電池與行程和時間放在一起。電動汽車市場還有一部分將是小型車,即微型車,因為雙積分確實會迫使每個人都這樣做。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迷你車成為了另一種有趣的形式。如果慢慢做好,它將真正成為家庭中的第二輛車,而且它不是非常富裕階層的第二款車。他不需要跑高速買這輛車然后出去玩,因為家里還有其他車,它成了家里通勤的交通工具。這種交通工具的里程是否短并不重要。150到200公里就足夠了,每天20到30公里的半徑就足夠了。而且,充電沒有要求,也就是說,只要有插頭,即使是充電樁也不需要,所以這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細分市場,對許多企業來說,這將是獲得積分的一種簡單有效的方式。我認為還有一小部分是a級和B級汽車的汽車市場,但你會發現這個汽車市場更有趣。它更像是網上租車市場,專門用于快車和專車。這是市場的剩余部分。這是我們將在2020年看到的市場分布。另一個有趣的市場是,低速電動汽車大約有300萬到400萬輛,因為今年(2017年)已經超過了100萬輛。在過去,這一數額是在沒有任何補貼或支持的情況下實現的。那么,在今年年底(2017年)和2018年初推出低速電動汽車標準后,這一數額將更大,監管將移交給地方當局。SEV產品的考慮因素是什么?剛剛提到,我們的SUV產品是基于0-500公里的出行場景,二胎家庭,以及過去10萬和20萬元汽車的消費升級。還有一種旅行場景,我們考慮的半徑為0~30公里,基本上涵蓋了我們日常旅行的80%以上,但目前還沒有更高效、更極端的解決方案。我們的SEV產品就是為這一出行場景而生的,電動自行車的價格在7萬至8萬元人民幣到數千美元之間。我們稱之為二次運輸。目前,中國還沒有相關的法律法規。我們正在根據歐洲規范生產產品,我們希望滿足0~30公里半徑范圍內的通勤和共享需求。但我們的想法是,這不是一個低端的東西,它和我們的SUV或Smart一樣高端,只是因為它的整個設計更高效。例如,停車位只占停車位的四分之一;

由于汽車較小,加速性能沒有那么好,電池也會更小,因此充電和換電很容易解決。另外,我可以讓它的科技感非常好,所以我說這是一個全新的類別,可以滿足主流旅行場景的需求。在真正智能化之后,不是簡單地開車而不是走路,而是感覺這是一個真正的智能終端。SEV的目標用戶群體是誰?我們的早期用戶實際上非常清楚。基本上,我們將用戶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將SEV視為摩拜和OFO的升級版,或者將Smart和car2go整合到旅行計劃中,汽車是整個旅行平臺的一部分。我們在巴黎嘗試過,所有路邊停車位都可以隨意停車,每年都可以支付固定費用。這是一個典型的出行場景,真正的共享模式相當于摩拜的升級版。另一類是使用SEV作為第二輛車和第三輛車作為短途旅行交通工具的用戶。例如,送孩子上下學、上補習班、買食物等,以及許多在家附近的短途旅行,您可以通過租賃或購買我們的SEV來獲得旅行體驗。這是我們針對第二個旅行場景的產品。我們還關注到,一個有趣的旅行場景是半徑為0至100公里的旅行場景,其中快車和專車是主流的旅行產品,每天都在頻繁使用。這也需要量身定制的產品出現,續航里程至少需要400公里。因此,我們將在未來計劃這樣的產品,但我們將等到電池密度達到。所以這是我們看到的三個旅行場景,但我們只為每個場景提供一兩個產品。然后添加自動駕駛等功能,規劃未來的產品模型和商業模式。

Beijing, idea, discovery, Audi, Audi Q7

從智能電動汽車到出行平臺,自動駕駛功能是如何規劃的?我們的智能電動汽車包括自動駕駛,但不包括無人駕駛。我認為自動駕駛和無人駕駛是兩個世界。我認為自動駕駛的最大意義來自安全。只要實現完整的L2自動駕駛,就可以將事故減少至少50%。如果做得好,它可以將重大事故減少到70%到80%,不是沒有事故,而是通過減少最致命的事故。因為所有最致命的事故都是由于誤操作的想法造成的,這可以通過ADAS來解決。這是L3范圍內自動駕駛的最大價值。另一方面,它還可以減少駕駛疲勞,例如在交通堵塞時具有ACC功能,有利于優化和解決中國的交通堵塞問題。所有封閉路線、上海的高架路、北京的環城路和高速公路都可以順利完成。只是,如果前方有道路維修,你仍然需要人為干預,因為這不可能達到這種程度。像自動停車也可以解決。人們總是問你為什么不讓傳統供應商做自動駕駛的控制系統。我說讓我們談談一個問題,那就是到目前為止,連自動倒車都沒有做。你想讓我把整個控制系統交給他們嗎?不切實際,我無法說服自己,就像今天一樣,他們仍然無法做好自動停車。我認為L3的核心是車輛控制,而不是人工智能,或者它是基于非常精細的車輛控制,這才是它的真正價值。那么L4實際上是在解放人類。我認為它仍然很遙遠。作為批量生產的汽車,硬件實際上可能在2021安裝在汽車上。我認為L4的硬件包括三個主要方面。一個是安全冗余,因為L4必須具有安全冗余。包括轉向和制動在內,制動長期以來都有安全冗余,因為ESP和EPP可以作為制動的安全冗余,而現在轉向完全沒有安全冗余。從供應商的角度來看,基本上在2020年,SOP齒條和小齒輪的安全冗余L4連接只能用于中大型汽車,適用于中小型汽車的雙電機轉向的安全冗余將保持不變,直到2023年。第二個方面是激光雷達。到目前為止,我仍然不敢相信相機能解決所有的問題。核心是激光雷達,因為毫米波用于測距,然后相機告訴它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仍然需要激光雷達,基本上是一個32線的激光雷達,并且它盡可能堅固。時間點……

本SOP的基本投入時間為2020年和2021。當有這么多融合算法在一起時,你無法像谷歌那樣攜帶一堆計算機。如果你想成為一個高強度的芯片,今天的芯片做不到。所以我說這些必要條件決定了無人駕駛的時間表。事實上,寶馬目前給出的時間點是準確的,2021有L4硬件條件。但直到L4才實現無人駕駛。是的,我只談論硬件,而軟件還為時過早。你可能只達到70%和80%,而80%到90%可能比之前的70%更難。還有無數的問題需要解決。你認為它什么時候會無人駕駛?我認為它將在2023年至2025年進行小規模商業化。L4的場景應用真正解放了人們。我認為一輛汽車最早在2023年,最晚在2025年,就可以真正摘下方向盤。未來汽車行業的主要競爭對手是什么?或者汽車行業未來的收入是多少?我認為2025年將有幾個最重要的變化。首先,固態電池將開始成形,這意味著成本將遠低于燃油車。到2025年,當年銷售的汽車中有30%是電動汽車,然后70%是燃油汽車,但隨后情況將迅速逆轉。這是第一個判斷。第二個判斷是L4真的很成熟,因為L4經歷了第二代硬件,經過四五年的軟件迭代已經成熟,所以整個出行模式會發生變化。并不是說你根本不需要司機。至少汽車有可能返回停車位并自行補充能量。這意味著整個出行效率完全不同,有時你可能需要自己開車。這是我們看到的一個重要節點,所以我說,在2020年的前五年,我們將認為自己是一家智能電動汽車企業,從2025年開始,我們必須成為一家出行企業。首先,我們衡量的是我們銷售的汽車數量,到2025年,我們每天服務的出行次數是我們的指標。如果你賣了車,但車根本不用,這意味著你是一家失敗的旅游企業,所以如果你等公交車,那時賣得少也沒關系,只要旅游服務的數量增加,我們就能過得好。當時,沒有必要賣汽車,而我自己就是一名服務提供商。是的,沒錯。這是否意味著你必須自己建立一個旅游平臺?是的,所以我的旅行平臺也是基于SEV構建的……

標簽:北京理念發現奧迪奧迪Q7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自動駕駛法律法規現狀分析及展望

目前,低碳化、智能化及信息化逐漸成為現代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智能汽車是促進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也是未來汽車工業發展的必然趨勢。

1900/1/1 0:00:00
投資人多頭下注:新創車企20%的存活率

“我們不是來與上汽這樣的企業競爭的。”1月16日,蔚來汽車聯合創始人、總裁秦力洪在2017第八屆中國汽車產業趨勢與投資高峰論壇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采訪時說。

1900/1/1 0:00:00
業內大咖預測2018年影響汽車業的三大行業趨勢

據外媒報道,IFS全球汽車行業總監StefanIssing預測,新型數據驅動服務、強大的輕量化材料以及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的快速構建將成為2018年影響汽車業的三大行業趨勢,

1900/1/1 0:00:00
兩家公司在歐打造電動車充電網絡 助力電動車推廣

據外媒報道,Allego與FortumChargeamp

1900/1/1 0:00:00
EV晨報 | 北汽新能源估值288.5億擬借殼上市;奇瑞發布新產品捷途;百度鄔學斌或將加入寶能

1、北汽新能源擬借殼上市,估值2885億元(閱讀原文)1月22日晚間,北汽集團旗下渤海活塞600960,SH公告稱,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600733

1900/1/1 0:00:00
宇通/比亞迪/中通客車排名前三 新能源客車2017年累計產量10.5萬臺

年底反轉已成為近幾年新能源客車行業的特點之一。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