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許多人的生活。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推廣應用范圍迅速擴大。近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北京市科普發展中心、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節目制作中心、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主辦的首都科學大講堂。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士、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奇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陳玉松先生以“未來的汽車會是什么樣子?”為主題,與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孫伯剛一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秦增昌,一場汽車與人工智能的智能火花碰撞啟動。三大咖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解讀。
主持人:未來汽車會發生什么?孫柏剛:首先,未來的汽車將更加靈活,駕駛模式將電動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第二,汽車能源的多元化,除了已知的電能,氫能也將走向未來的汽車能源領域。陳玉松:未來汽車的第一個方向是更智能,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另一個方向是解決傳統化石能源帶來的問題,尋求更環保的出行方式。傳統汽車的燃料主要是化石能源,這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道路擁堵和其他負荷。目前,解決方案是通過電池制造純電動汽車。這一方向仍處于上升階段,技術進步的空間很大。就新能源而言,不僅有電池,還有太陽能和氫氣等其他解決方案。秦增昌:剛才陳先生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智力。未來的汽車可能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智能終端和汽車的更好融合,使汽車、手機和人三位一體。另一個方向是汽車本身的智能化。就像一個小型機器人一樣,它有自己的功能來感知外部世界并驅動自己。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你對效率和減少車禍有自己的判斷。目前,大量的交通事故是由人們錯誤的駕駛判斷引起的。未來,如果汽車能夠很好地感知客觀的外部環境,就可以通過自動判斷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安全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領域想要做的最重要的挑戰。主持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孫百剛:未來的能源方向是低碳。最極端的情況是使用氫能。氫氣不含任何碳。無論是燃燒還是電化學轉化,都只會產生水。向氫能轉型是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一大趨勢。陳玉松:氫能實際上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能源選擇,但消費者最終會選擇哪一種,還取決于綜合因素。所有能源問題解決方案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即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的解決方案可能仍存在里程焦慮、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充電樁。北京的計劃是到2020年擁有43.5萬個充電樁。充電樁的普及可以緩解一些車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車時的焦慮。隨著技術的發展,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會越來越高,續航里程也會不斷提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續航里程為400公里,普通家庭用戶可以每兩周充電一次,網約車或出租車用戶也可以通過每天充電一次來滿足需求。主持人:Wh……
除了自動駕駛之外,人工智能和未來汽車的融合方向是什么?秦增昌:未來的方向是對汽車進行系統性的改變,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以前的手機可以拍照和聽音樂,但它沒有蘋果帶來的革命那么大。因為它脫離了以前的操作模式,所以可以通過軟件不斷更新各種應用程序。目前,汽車主要基于硬件功能的開發,但也許有一天,每輛車都會像蘋果一樣成為一個平臺,你可以下載你需要的任何功能,比如你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車窗的控制。我期待著有一天汽車的存在。
陳雨松:剛才秦教授的觀點很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與奇點的造車理念不謀而合。接下來,我們的汽車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電子設備。它將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事實上,它將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央處理器,它將控制汽車的各個方面。汽車將真正成為智能產品,甚至成為輪式機器人,能夠感知用戶的喜怒哀樂,幫助用戶完成整個出行體驗。汽車的功能不取決于硬件,而取決于軟件。硬件能發揮多大的功能也是由軟件定義的,這是奇點一直強調的軟件定義硬件的概念。我們的車輛本身具有迭代升級的能力。例如,該硬件已經實現了400公里的電池壽命。通過軟件的不斷優化,可以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同時豐富的應用讓駕駛員在使用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未來的汽車產品將有兩個重要方向:首先,未來的汽車將積累大量的數據用于自我深度學習,這是智能賦予產品的特性;
第二是它真的可以自動駕駛,而且它還可以保持持續的自我升級。綜上所述,未來的汽車將有增長的動力,它可以不斷迭代和增長,用戶使用的汽車每天都是最新的。這是未來汽車和傳統汽車之間最大的區別。
主持人:為什么制造商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陳玉松: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為什么要制造新能源汽車?我們的理解是,汽車給每個人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和挑戰。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這三個方向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現在要想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智能電動汽車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解決環境挑戰,減少污染,同時由于智能因素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整體交通效率,避免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主持人:人工智能能解決交通擁堵嗎?秦增昌:如果我們有自動駕駛,那么所有信息都可以更好地共享。車輛可以有序順利通過,這將大大減少擁堵。目前,我認為我們也可以通過改善每個人的駕駛習慣來達到緩解擁堵的目的。主持人:如何判斷自動駕駛汽車發生的交通事故?陳玉松:自動駕駛是分級的,從L1到L5分為五個級別。從L1開始,是一個輔助駕駛階段,以駕駛員為主要駕駛員,需要根據汽車的狀態做出事故判斷。如果達到L3、L4和L5級別,并且是純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那么事故判斷基本上可以免除駕駛員的責任。事實上,在技術上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定義。關鍵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法律支持體系,需要根據這些情況進一步完善。主持人:汽車能像阿爾法狗一樣具有學習能力嗎?人工智能汽車應該學習什么?陳玉松:我們更關注“了解你”的概念,這意味著未來的汽車實際上可以持續了解我們的用戶。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每天早上出去公司,開了幾次車后,車會主動問我是否想去公司,并在下次出門時提前規劃好路線。有一種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包括它將感知環境的變化。例如,如果PM2.5指數較高或外面正在下雨,它可能會主動對車窗和車內的過濾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它可以根據大數據和環境感知積極做出一些戰略調整。現在駕駛員有必要手動調整自己。在未來的智能汽車中,改變是可以在不需要用戶自己操作的情況下實現的。用戶會覺得這款車很懂我,很貼心,使用起來很方便友好。主持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應該如何回收利用,避免二次環境污染?陳玉松:作為電動汽車制造商,我們必須與上下游共同努力,解決鋰電池的回收問題。現在的主流方向是將其用作能量存儲。每個動力電池都由大量的電池組成,每個單個電池的衰減程度不同。回收這些電池后,可以用于儲能,儲能空間非常大。實際功率已經嚴重衰減,無法再使用的電池數量很少。主持人:你理想的汽車或理想的汽車環境是什么?陳雨松:奇點有一個目標,就是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美好的回憶。傳統汽車已經制造了一百多年,它們非常完美。但它將有許多用戶的痛點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希望,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不斷提高和進步,未來的汽車會讓天空更藍,讓我們的出行更安全、更高效,讓我們生活更美好,也就是說,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美好的回憶。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了許多人的生活。在北上廣等大城市的政策支持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推廣應用范圍迅速擴大。近日,由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主辦的北京市科普發展……
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節目制作中心、北京市東城區第一圖書館舉辦了首都科學大講堂。清華大學汽車工程學士、長江商學院工商管理碩士、奇點汽車銷售公司總經理陳玉松先生以“未來的汽車會是什么樣子?”為主題,與北京理工學院機械與車輛工程學院教授孫伯剛一起,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自動化學院副教授秦增昌,一場汽車與人工智能的智能火花碰撞啟動。三大咖對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方向進行了深入探討和解讀。
主持人:未來汽車會發生什么?孫柏剛:首先,未來的汽車將更加靈活,駕駛模式將電動化是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第二,汽車能源的多元化,除了已知的電能,氫能也將走向未來的汽車能源領域。陳玉松:未來汽車的第一個方向是更智能,了解消費者的需求。這是未來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體驗。另一個方向是解決傳統化石能源帶來的問題,尋求更環保的出行方式。傳統汽車的燃料主要是化石能源,這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如環境污染、道路擁堵和其他負荷。目前,解決方案是通過電池制造純電動汽車。這一方向仍處于上升階段,技術進步的空間很大。就新能源而言,不僅有電池,還有太陽能和氫氣等其他解決方案。秦增昌:剛才陳先生提到了一個關鍵詞,智力。未來的汽車可能有兩個方向。一個方向是智能終端和汽車的更好融合,使汽車、手機和人三位一體。另一個方向是汽車本身的智能化。就像一個小型機器人一樣,它有自己的功能來感知外部世界并驅動自己。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你對效率和減少車禍有自己的判斷。目前,大量的交通事故是由人們錯誤的駕駛判斷引起的。未來,如果汽車能夠很好地感知客觀的外部環境,就可以通過自動判斷降低發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安全性和效率都得到了提高,這是人工智能技術在汽車領域想要做的最重要的挑戰。主持人: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方向是什么?孫百剛:未來的能源方向是低碳。最極端的情況是使用氫能。氫氣不含任何碳。無論是燃燒還是電化學轉化,都只會產生水。向氫能轉型是未來我國能源發展的一大趨勢。陳玉松:氫能實際上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好的能源選擇,但消費者最終會選擇哪一種,還取決于綜合因素。所有能源問題解決方案的目標都是一樣的,即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選擇。純電動汽車鋰電池的解決方案可能仍存在里程焦慮、充電便利性不足等問題。這些問題正在逐步解決。國家每年投入大量資源建設充電樁。北京的計劃是到2020年擁有43.5萬個充電樁。充電樁的普及可以緩解一些車主在使用新能源汽車時的焦慮。隨著技術的發展,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會越來越高,續航里程也會不斷提高,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滿足消費者的需求。續航里程為400公里,普通家庭用戶可以每兩周充電一次,網約車或出租車用戶也可以通過每天充電一次來滿足需求。主持人:除了自動駕駛之外,人工智能與未來汽車的融合還有哪些方向?秦增昌:未來的方向是對汽車進行系統性的改變,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們以前的手機可以拍照和聽音樂,但它沒有那么大……
蘋果帶來的革命。因為它脫離了以前的操作模式,所以可以通過軟件不斷更新各種應用程序。目前,汽車主要基于硬件功能的開發,但也許有一天,每輛車都會像蘋果一樣成為一個平臺,你可以下載你需要的任何功能,比如你對音樂的熱愛和對車窗的控制。我期待著有一天汽車的存在。
陳雨松:剛才秦教授的觀點很能引起我的共鳴,這與奇點的造車理念不謀而合。接下來,我們的汽車可能不需要那么多電子設備。它將有一個聰明的大腦。事實上,它將成為一個非常強大的中央處理器,它將控制汽車的各個方面。汽車將真正成為智能產品,甚至成為輪式機器人,能夠感知用戶的喜怒哀樂,幫助用戶完成整個出行體驗。汽車的功能不取決于硬件,而取決于軟件。硬件能發揮多大的功能也是由軟件定義的,這是奇點一直強調的軟件定義硬件的概念。我們的車輛本身具有迭代升級的能力。例如,該硬件已經實現了400公里的電池壽命。通過軟件的不斷優化,可以進一步提高續航里程,同時豐富的應用讓駕駛員在使用過程中有更好的體驗。未來的汽車產品將有兩個重要方向:首先,未來的汽車將積累大量的數據用于自我深度學習,這是智能賦予產品的特性;
第二是它真的可以自動駕駛,而且它還可以保持持續的自我升級。綜上所述,未來的汽車將有增長的動力,它可以不斷迭代和增長,用戶使用的汽車每天都是最新的。這是未來汽車和傳統汽車之間最大的區別。
主持人:為什么制造商要生產新能源汽車?陳玉松:這是一個很好的話題。為什么要制造新能源汽車?我們的理解是,汽車給每個人帶來了很多便利,但也帶來了許多問題和挑戰。環境污染、交通擁堵和交通事故,這三個方向帶來的挑戰是巨大的。現在要想找到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智能電動汽車是一個非常好的主意。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可以極大地解決環境挑戰,減少污染,同時由于智能因素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整體交通效率,避免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主持人:人工智能能解決交通擁堵嗎?秦增昌:如果我們有自動駕駛,那么所有信息都可以更好地共享。車輛可以有序順利通過,這將大大減少擁堵。目前,我認為我們也可以通過改善每個人的駕駛習慣來達到緩解擁堵的目的。主持人:如何判斷自動駕駛汽車發生的交通事故?陳玉松:自動駕駛是分級的,從L1到L5分為五個級別。從L1開始,是一個輔助駕駛階段,以駕駛員為主要駕駛員,需要根據汽車的狀態做出事故判斷。如果達到L3、L4和L5級別,并且是純自動駕駛甚至無人駕駛,那么事故判斷基本上可以免除駕駛員的責任。事實上,在技術上有相應的解決方案和定義。關鍵是我們整個社會的法律支持體系,需要根據這些情況進一步完善。主持人:汽車能像阿爾法狗一樣具有學習能力嗎?人工智能汽車應該學習什么?陳玉松:我們更關注“了解你”的概念,這意味著未來的汽車實際上可以持續了解我們的用戶。舉幾個簡單的例子,比如我每天早上出去公司,開了幾次車后,車會主動問我是否想去公司,并在下次出門時提前規劃好路線。有一種基于大數據的學習,包括它將感知環境的變化。例如,如果PM2.5指數較高或外面正在下雨,它可能會主動對車窗和車內的過濾系統進行相應的調整。它可以根據大數據和環境感知積極做出一些戰略調整。現在駕駛員有必要手動調整自己。在未來的智能汽車中,改變是可以在不需要用戶自己操作的情況下實現的。用戶會覺得這款車很懂我,很貼心,使用起來很方便友好。主持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應該如何回收利用,避免二次環境污染?陳玉松:作為電動汽車制造商,我們必須與上下游共同努力,解決鋰電池的回收問題。現在的主流方向是將其用作能量存儲。每個動力電池都由大量的電池組成,每個單個電池的衰減程度不同。回收這些電池后,可以用于儲能,儲能空間非常大。實際功率已經嚴重衰減,無法再使用的電池數量很少。主持人:你理想的汽車或理想的汽車環境是什么?陳雨松:奇點有一個目標,就是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美好的回憶。傳統汽車已經制造了一百多年,它們非常完美。但它將有許多用戶的痛點沒有得到解決。我們希望,隨著智能化和電動化的不斷提高和進步,未來的汽車會讓天空更藍,讓我們的出行更安全、更高效,讓我們生活更美好,也就是說,讓每一次旅行都成為美好的回憶。
12月12日,本田技研工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在媒體大會上宣布,2018年將是本田電動車元年,將推出專門為中國顧客打造的緊湊型純電動SUV。此外,本田還宣布將與東軟睿馳合作開展汽車共享新事業。
1900/1/1 0:00:00近日,有傳言稱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加速退坡,并且流傳出一份新的補貼標準,其中顯示新能源汽車,尤其是純電動汽車獲得補貼的門檻再次提高,
1900/1/1 0:00:00汽車電動化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重要趨勢,將為社會帶來諸多益處。但與此同時也應意識到,在汽車電動化的大潮下,良莠不齊、魚龍混雜,重復投資、低端浪費的現象或將再次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過程中出現。
1900/1/1 0:00:00記者了解到,江蘇省揚州市公交集團今年新采購的200輛新能源與清潔能源車已經上線運營。至此,主城區新能源公交車總量已達944輛,占車輛總數的53,已有42條線路全部使用新能源公交車運營。
1900/1/1 0:00:00據外媒報道,三菱汽車宣布,該公司已與印尼政府簽訂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ofUnderstanding,MoU),后者將在印尼當地大力推廣電動車的使用。
1900/1/1 0:00:00傳統結構下的零和博弈仍將持續雖然今年的主旋律是變革,但我們依舊要從傳統汽車市場說起,因為只有這一部分是最容易準確觸摸和描述的。首先,我們可以看到,2017年汽車市場的總量增長真的已經基本停滯了。
1900/1/1 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