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導航 汽車導航
Ctrl+D收藏汽車導航
首頁 > 汽車資訊 > 正文

曝發改委暫停電動車資質發放:至少3-6個月,4家企業被卡

作者:

時間:1900/1/1 0:00:00

近日,“國家發改委擬暫停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的消息不脛而走。車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一位接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業內人士表示:“審批將暫停至少3-6個月,官方消息將很快公布。”

車云還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由于暫停審批政策,“至少有4-5家即將獲得資質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這個時間節點被卡住了”。目前,對于新興的汽車制造公司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旦資質發放暫停,將對這些公司產生很大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3月以來,已有1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獲得“出生證明”。有聲音認為,審批節奏過快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埋下了隱患,不利于識別優質企業。因此,放慢審批速度、提高審批門檻是大勢所趨。

在車云看來,如果國家發改委現階段暫停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對現有政策進行評估,則利大于弊。明確地:

首先,這對行業有利;

自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首張“出生證”以來,國家發改委頒發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頻率并不高,而且有逐漸加快的趨勢。具體來看,長江汽車和長城華冠的二級和三級資質分別相隔兩個月和五個月,而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不到八個月的時間里已經頒發了12項資質。

隨著資質的頒發,計劃產能也在不斷擴大。據車云統計,15家新獲得資質的企業計劃總產能在90萬以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再加上各大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能將輕松突破70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與國務院在此前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提出的“2020年500萬輛”計劃相比,這個數字也綽綽有余,但被業內人士認為遙不可及。

目前,中國傳統汽油車的產能已經明顯過剩。如果新能源汽車產能進一步過剩,對汽車行業的整體影響將更加負面。因此,此時國家發改委在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上“踩剎車”,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對企業有利;

目前,已有15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公司背景各異。除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大眾江淮等知名企業,還包括此前未進入公眾視野的民生、速達。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生產資質,但在技術、團隊、資金、供應鏈等核心要素上差異很大,渾水摸魚的大有人在。畢竟,在國家和地方新能源補貼仍在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政策紅利仍然很有吸引力。

這一次,一旦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資格審查過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標準和要求,將有利于篩選優質企業,幫助真正的優質企業從政策層面脫穎而出,這對于那些腳踏實地做事、生產產品的新興造車公司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獲得資質審核的15家企業中,只有北汽新能源是唯一一家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企業,該產品也通過了工信部的審核。對于其他14家企業,在工信部后續審核過程中,也將面臨更嚴格的篩選甚至過濾。

第三,對用戶有利;

標準提高后,最終的利益無疑是用戶。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仍然不豐富,中低端產品之間缺乏有效的產品融合。未來,一旦篩選出更好的企業,將有更大的可能性為用戶帶來優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從新興造車公司的時間節點來看,2017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包括一些企業的生產車出現,以及一些企業的準生產車出現。每個企業都在與時間賽跑。但在車云看來,這個過程,包括團隊建設、產品定義、技術研發、聯系融資、工廠建設、品牌建設等,與資格申請的關鍵要素是一樣的。無論哪家公司都在趕時間,如果真的想做點什么,每一個細節都必須扎實,對吧?近日,“國家發改委擬暫停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的消息不脛而走。車云通過各種渠道了解到,這一消息并非空穴來風。一位接近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業內人士表示:“審批將暫停至少3-6個月,官方消息將很快公布。”

車云還從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由于暫停審批政策,“至少有4-5家即將獲得資質的新能源汽車企業在這個時間節點被卡住了”。目前,對于新興的汽車制造公司來說,時間就是金錢。一旦資質發放暫停,將對這些公司產生很大影響。

公開資料顯示,自2016年3月以來,已有15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獲得“出生證明”。有聲音認為,審批節奏過快為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埋下了隱患,不利于識別優質企業。因此,放慢審批速度、提高審批門檻是大勢所趨。

在車云看來,如果國家發改委現階段暫停發放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并對現有政策進行評估,則利大于弊。明確地:

首先,這對行業有利;

自去年3月北汽新能源首張“出生證”以來,國家發改委頒發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頻率并不高,而且有逐漸加快的趨勢。具體來看,長江汽車和長城華冠的二級和三級資質分別相隔兩個月和五個月,而自去年10月中旬以來,不到八個月的時間里已經頒發了12項資質。

隨著資質的頒發,計劃產能也在不斷擴大。據車云統計,15家新獲得資質的企業計劃總產能在90萬以上。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如果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再加上各大傳統車企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布局,到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能將輕松突破700萬輛。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與國務院在此前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中提出的“2020年500萬輛”計劃相比,這個數字也綽綽有余,但被業內人士認為遙不可及。

目前,中國傳統汽油車的產能已經明顯過剩。如果新能源汽車產能進一步過剩,對汽車行業的整體影響將更加負面。因此,此時國家發改委在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上“踩剎車”,有利于行業的健康發展。

第二,對企業有利;

目前,已有15家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公司背景各異。除了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大眾江淮等知名企業,還包括此前未進入公眾視野的民生、速達。在業內人士看來,雖然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生產資質,但在技術、團隊、資金、供應鏈等核心要素上差異很大,渾水摸魚的大有人在。畢竟,在國家和地方新能源補貼仍在明顯下降的情況下,政策紅利仍然很有吸引力。

這一次,一旦國家發展改革委在資格審查過程中提高了各方面的標準和要求,將有利于篩選優質企業,幫助真正的優質企業從政策層面脫穎而出,這對于那些腳踏實地做事、生產產品的新興造車公司來說無疑是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獲得資質審核的15家企業中,只有北汽新能源是唯一一家通過國家發改委審核的企業,該產品也通過了工信部的審核。對于其他14家企業,在工信部后續審核過程中,也將面臨更嚴格的篩選甚至過濾。

第三,對用戶有利;

標準提高后,最終的利益無疑是用戶。目前,市場上可供選擇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種類仍然不豐富,中低端產品之間缺乏有效的產品融合。未來,一旦篩選出更好的企業,將有更大的可能性為用戶帶來優質的新能源汽車產品。

從新興造車公司的時間節點來看,2017年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包括一些企業的生產車出現,以及一些企業的準生產車出現。每個企業都在與時間賽跑。但在車云看來,這個過程,包括團隊建設、產品定義、技術研發、聯系融資、工廠建設、品牌建設等,與資格申請的關鍵要素是一樣的。無論哪家公司都在趕時間,如果真的想做點什么,每一個細節都必須扎實,對吧?

標簽:大眾長城江淮奇瑞奇瑞新能源

汽車資訊熱門資訊
上海市發布執行《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的通知

6月10日,上海市政府發布關于執行《上海市非營業性客車額度拍賣管理規定》若干要求的通知。

1900/1/1 0:00:00
博世與Tom Tom合作 開發首個雷達地圖

近日,全球第一大汽車技術供應商博世和全球導航品牌TomTom共同合作開發了首個雷達高精度地圖RadarRoadSignature。

1900/1/1 0:00:00
廣汽集團將建新能源汽車子公司 加速新能源汽車布局

在今年初,廣汽集團公布將投資4694億元人民幣,建設全新新能源車工廠,進一步增強自主乘用車在這一新興領域中的競爭力。

1900/1/1 0:00:00
馬斯克:特斯拉充電站將來全部使用太陽能和電池

特斯拉電動汽車公司希望其龐大的Supercharger充電站網絡將來都能夠使用太陽能或電池為電動汽車充電,以便與電網斷開連接。目前,電網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需要使用天然氣和煤炭供電。

1900/1/1 0:00:00
沃特瑪Q1動力電池出貨量1.1GWh 預計二季度出貨2.5GWh

近日,堅瑞沃能在接受投資機構調研時對外表示,沃特瑪第一季度動力電池出貨量11GW,第二個季度預計會有25GW。

1900/1/1 0:00:00
北京公交將新增1600輛新能源電驅動車

北京公交不知多少人對這四個字有著濃烈而特殊的感情。如今,北京的公交車不僅形式越發多樣,外型越來越酷炫,也越來越注重節能環保。

1900/1/1 0:00:00
幣安下載官方app安卓歐意交易所APP下載
一区二区三区视频